侦探小说是一个产生于西方19世纪的现代文体,晚清时期它开始传入中国并迅速风靡一时。
在西方翻译作品的影响下,中国本土的侦探小说创作在二十至四十年代达到高峰,诞生了如霍桑、鲁平等中国版的福尔摩斯与亚森罗萍。
另一边厢,自五十年代开始,来自荷兰的侦探小说家高罗佩将中国传统的公案小说以西方侦探小说的手法重新包装,赋予了传统的狄仁杰故事现代性的阅读趣味,高罗佩的狄仁杰故事于八十年代被翻译成中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与导演对这一人物进一步演绎与发挥。
本书考察了这两类侦探小说中国化的尝试。在这些尝试中,侦探小说在不同文化间的传译与改编,成为了观察现代性在全球不同地区生产、流通、翻译与重塑的一个独特界面。
##王德威学生的博论,写得很有意思,用“科学的道德化”“本土日常生活“诗性正义”“都市摩登”来总结民国侦探小说的特征颇为精当,最后将《神探狄仁杰》《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等当代影视与高罗佩的原作对比,指出皇权思想的复兴。不过看本书的标题,第一反应却是八十年代的一部奇葩电影《福尔摩斯与中国女侠》,hhh
评分##之前选题的时候曾经无意间看到这个题目,当时觉得挺有意思,可是挺难做的,于是没有继续研究下去……没想到兜兜转转又遇到了!全书结构清晰,读起来趣味十足,而且引用的外文资料都附了原文,不用自己再挨个搜了,超棒????很喜欢其中关于晚清社会女性群像的一系列内容,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看《中国女侦探》~从受害者到凶手再到女侦探均是以女性为主,而且从传统女性到新女性以至女秘密党成员,这体现了女性既可以是秩序的维护者、又可以为秩序的颠覆者的双面形象????真的好酷!同时也非常感谢这本书,还让我找到了之前一直想找可是找不到的东西????真是没想到呢~反正就期待后续吧????如果有的话!不过说句心里话,如果只是看看侦探小说,会觉得好喜欢好有兴趣,要是真正做研究嘛,嗯加油吧……
评分##之前选题的时候曾经无意间看到这个题目,当时觉得挺有意思,可是挺难做的,于是没有继续研究下去……没想到兜兜转转又遇到了!全书结构清晰,读起来趣味十足,而且引用的外文资料都附了原文,不用自己再挨个搜了,超棒????很喜欢其中关于晚清社会女性群像的一系列内容,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看《中国女侦探》~从受害者到凶手再到女侦探均是以女性为主,而且从传统女性到新女性以至女秘密党成员,这体现了女性既可以是秩序的维护者、又可以为秩序的颠覆者的双面形象????真的好酷!同时也非常感谢这本书,还让我找到了之前一直想找可是找不到的东西????真是没想到呢~反正就期待后续吧????如果有的话!不过说句心里话,如果只是看看侦探小说,会觉得好喜欢好有兴趣,要是真正做研究嘛,嗯加油吧……
评分##陆续读完。再来回翻了几遍。
评分##读起来颇有些趣味
评分##侦探小说这样的类型文学是可以通过世界文学的视角进行单独讨论的,并且它是本土化和全球化结合得相当充分的文类。本书呈现了两种侦探小说中国化的路径,第一条是我们熟知的外国小说结合了民国时期日常生活和都市生活要素的混合体,第二条是以高罗佩为代表的把古代中国作为描写对象、以传统公案小说作为摹写范本的汉学家道路、或者东方主义道路。我比较好奇的点还是在于诗性正义的不同表现形式的问题:无疑,所有侦探文学都是表现诗性正义的,因为总是要找出真凶(西方式)或者要抓住真凶(中国式)。但怎样去合理化诗性正义的执行过程,理解作案者和办案者的思维方式,这个问题的处理方式才能看出各个作家、民族和流派的不同。比如高罗佩笔下融合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查案方法和情欲犯罪的多发,(后者)则和阿加莎的写作有所类似。
评分##不够全面,分析也不够彻底,资料亦自有限。例如侦探小说为何在中国发展受阻这种议题,非常值得探讨,完全可以而且很容易言之有物,但书中只是草草略过,浅尝辄止。从外国侦探文学引进一章能够看出,晚清时期所谓翻译和现代意义的翻译概念相差难以道里计,更类似改编性质的一种二次创作。在我看来,随着中国侦探小说逐渐完成由应用文学向娱乐文学的转化,其现代性叙事技巧也日趋成熟,但与此同时,该文体的本土性却在迅速丧失。这实是而今作者所需警惕的。
评分##之前选题的时候曾经无意间看到这个题目,当时觉得挺有意思,可是挺难做的,于是没有继续研究下去……没想到兜兜转转又遇到了!全书结构清晰,读起来趣味十足,而且引用的外文资料都附了原文,不用自己再挨个搜了,超棒????很喜欢其中关于晚清社会女性群像的一系列内容,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看《中国女侦探》~从受害者到凶手再到女侦探均是以女性为主,而且从传统女性到新女性以至女秘密党成员,这体现了女性既可以是秩序的维护者、又可以为秩序的颠覆者的双面形象????真的好酷!同时也非常感谢这本书,还让我找到了之前一直想找可是找不到的东西????真是没想到呢~反正就期待后续吧????如果有的话!不过说句心里话,如果只是看看侦探小说,会觉得好喜欢好有兴趣,要是真正做研究嘛,嗯加油吧……
评分##本书并非以作家作品论方式写成,而是以晚清侦探小说翻译活动为切入点,通过对“典型”文本的分析,阐述侦探小说在晚清民国时期的传播与接受情况。清末民初,作为“新小说”之一的侦探小说,对传统公案小说进行改造,在中国得以初步本土化;1920-40年代,被划归“民国旧派”的侦探小说,以程小青《霍桑探案》和孙了红《侠盗鲁平奇案》为代表,不断进行着“现代性”的追求。总的来说本书前两部分的论述还是以“现代性”为主线贯穿。相比较而言,第一部分《晚清时期的侦探小说翻译与创作》对我的启发更大。(书中一些谬误和不妥之处,在笔记中已指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