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近40年来法国著名杂志《电影手册》精选出华语电影、华语导演的批评文章30余篇,一方面展现出法国三代影评人对中国电影的关注和独特解读,一方面也为华语电影在欧洲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批评文献。
##谈及王家卫或贾樟柯时发挥最好,因为作为电影的后现代经验是共通的。面对第五代、侯孝贤或杨德昌,手册派集体失灵,当然也不乏有趣的外部视点,但缺乏令人振奋的阐释。
评分##信息量很足,非常适合放在小包里在地铁上读哦!喜欢看访谈部分
评分##中国电影往事、导演群像、访谈、影评,导演专题部分侯孝贤、贾樟柯、王家卫部分私心喜欢,影评各篇质量参差不齐,有点草率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法国批评界对于华语电影的跨文化距离,很多看法和论述在熟悉中国电影的我们看来非常具有启发意义,作为一个区域的电影研究却引发了很多关于全球化的思考,比如欧洲电影节体系对于中国电影的传播与推介,跨区域的资金人员流动等等。 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法国人的视角下,中国电影不再有一个中心,陆港台三地的电影创作是一个各自独立但又频繁互动流动的整体。 不知道是翻译还是原文就如此,很多文章的表述实在模棱两可,大部分文章都看的云里雾里,不知道在讲什么,主题也很涣散。可能手册就是这个风格 费穆受到过布列松的影响/《投奔怒海》是在海南拍的/电影手册重视“场面调度”
评分##喜欢的章节:《智慧之路——评恋恋风尘》《2+1——评花样年华》《爱与微笑的时节——评小武》《三峡好人》《本世纪之后,继续前行》。整体按照作者-年份的顺序来编排,很多篇影评都比较鸡肋,导演专访部分的译笔又很别扭。居然还看到了马老萨评娄烨(年份还打错了),不过写得挺划水的,感觉最后这几篇都像是来凑人头的。推荐阅读方式是跳着看,或者挑感兴趣的片或者导演看,总之不建议花大段时间通读。
评分##读完贾樟柯部分,新自由主义与新现实主义那篇颇有启发。其余待看。
评分##纸质书是一种毒品
评分##喜欢的章节:《智慧之路——评恋恋风尘》《2+1——评花样年华》《爱与微笑的时节——评小武》《三峡好人》《本世纪之后,继续前行》。整体按照作者-年份的顺序来编排,很多篇影评都比较鸡肋,导演专访部分的译笔又很别扭。居然还看到了马老萨评娄烨(年份还打错了),不过写得挺划水的,感觉最后这几篇都像是来凑人头的。推荐阅读方式是跳着看,或者挑感兴趣的片或者导演看,总之不建议花大段时间通读。
评分##在候诊的时间里读完了,比想象中更轻松和愉快的阅读体验,一方面源自电影和文化本身是贴近的和熟悉的,另一方面源自撰文者不会连篇累牍地掉书袋,他们只是将自己认知和感受中的内容表达出来,把自己对电影和电影背后的理解讲述出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