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一本诗集《白刃的海》出版之后,倪湛舸一直未停止她在诗歌创作上的探索,形式上她为中文诗歌带来了一种新的气象和节奏,而在她自由连接任意穿越的言说方式背后却是一种冷彻人寰的洞察。《雪是谁说的谎》主要收入她三年来的诗创作,共有“情之所钟”“太极生两仪”“永恒冻土”“赛博普罗之歌”“春秋繁露”“去人欲,存天理”等九辑。诗人直面生命的深渊和世情的幽微,审视时代的喧嚣和人心的虚妄。
~~~ ~~~
倪湛舸诗歌的世界视野,神秘气质,敏感性……令读到它的人无不惊艳绝倒,譬如,突然,我会通过她诗的某一行想到电影千与千寻中的一个巅峰画面;倪湛舸诗歌写作技艺(包括题材)的丰富性、独创性更是当代诗人中无与伦比的,芝加哥的费特,缅甸的佛陀……悉数来到她的手腕。
——西南交大教授、著名诗人柏桦
湛舸的诗有种把你打懵的感觉,特别直接,又不确定,画面感也非常诡异,看似工整而自洽,但它里面有非常猛烈的东西,它就是博尔赫斯说的“阿莱夫”,非常凝缩,又包含着各种矛盾。她有类诗,创造了独特的、快速推进的写法。从一个核心但又比较细微的画面开始发力,引发出一个巨大时空体的震荡和变形。这种意象和语速的调度,如果没有很成熟的控制力,是无法操作的。
——北京大学副教授、著名诗人胡续冬
倪湛舸生活在母语氛围之外的美国,但她的诗歌写作并没有像一些海外华语诗人的语言一样传旧、无效或者失控。她的语言有神秘的裂变、自我意识强烈、节奏跃出爵士的音质。她诗歌里的汉语想象,一时涌动清澈的奇迹,一时在未被觉察里有所体悟。过去与未来、现实与变化总是离诗歌若近若远,但倪湛舸在意象的叠加里创造出规矩外的多元情境。好的诗歌有如甘霖自天上而下,词悬在半空,势如闪电,降落时的速度与方向没有固定的调式,但最后承载的是她对世界的理解及接纳之后的心灵。
——《诗歌与人》《中西诗歌》主编黄礼孩
可以看成微博/微信/豆瓣时代的诗歌写作:取消分行,自动书写。获得一种讶异、费解的入神状态,被包裹进意象爆破式的连绵中。最好的方式不是去理解它,而是感受思维流动和意象绵迭。
评分##哎,好喜欢。她的诗对于我来说有三层,一层是令我最为着迷的没有任何具体事由仿佛本色的哀伤与厌倦,一层是一个广大纷繁、又可以观照此身的精神世界,一层是总会令我感到惊讶的语言。诗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发生,绝少能够预料,总是能带你到新的地方,看到许多东西在此间流转。真的很羡慕,这种高度自如的和语言的关系,可望而不可即。
评分##偶尔会有流动感,可惜大部分时候感受到的只是幻象的堆叠
评分##我不是学中文的也不会写诗,在还有广播精选的日子里偶然发现了倪大的一条广播...从此无法自拔(⑉°з°)-♡她的文字里有宇宙有星空,有其他文学作品从来没给过我的震撼感觉!(当然可能会被人批评读书少(不过的确是这样
评分##在词语里做梦好过在现实里苟且。底色都是悲观主义的荒凉。
评分##繁密如星瑰丽如海
评分##词语频率最高的,是厌倦、疲惫、悲哀、太累了、说不出话、没什么话可说,种种凄惶、变迁、死者(亡的人、亡的时间),命、爱、幸福都很薄。无常为常,不定是定,近乎像种信念。关于“轻”和“重”的意象,“我们所披挂的、有重量的美...最终都会落下”、“请不要低估我们各自背负的蝴蝶”,轻正是一种重,而重会虚幻成轻的模样。倪老师的诗里有个相当辽阔的静谧空间,出于种种,人(人还是有点不准确,就是存在)在那里只是呼吸,也是维持着对抗。片语像紧接的弦线,忽闪的图像,绮丽纷繁,短到中间没有裂痕和断档(归功于语言节奏),非现实镜头照出现实。以及新的“现实”,像intimacies of four continents/我们每天死去一点,而人民,人民将永存。
评分##装帧,纸张都很不错。作者写的好像都停留在一层幻光之上,不一定非要分行才是诗歌,作者做的很明了,学习。
评分##捉影子是简单的工作 树的影子躺在草坪上晒太阳 车的影子在路面上与摩擦力玩耍人的影子是掉出躯壳的魂魄碎屑 而海的影子是被抛在高处想要回落的天空捉到它们只需要一点蜜糖 如果被生活敲打至今的你还藏着丝毫奢望空罐头正好用来收集纷至沓来的影子那也是朋友们脱离轨道来陪伴光明背面的你就像是空罐头里长出了漂亮的瓢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