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护的政治

辩护的政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肖生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序言(何怀宏)
前言
第一章 公共辩护的理念
1.1 公共辩护与实践理性
1.2 谁就什么对谁作辩护?
1.3 公共辩护的双重目标
1.4 辩护的公共性要求
1.5 正义,合法性与公共辩护的要求
第二章 公共辩护原则的基础
2.1 基础问题的产生及争论焦点
2.2 公民的两种道德能力与公共辩护原则的基础
2.3 总结性评论
第三章 公共辩护的策略及其依据
3.1 平等尊重,辩护理由与双重辩护的要求
3.2 认识论的禁制与辩护的真诚性
3.3 分阶段的辩护策略
3.4 辩护策略的依据:人同时作为“两种立场占据者”的理论
第四章 公共视角的确立与正义原则的建构
4.1 为什么要采纳政治建构主义:导向政治中立性的论证及问题
4.2 理解政治建构主义
第五章 对公共视角与政治建构的内外批评
5.1 来自普遍主义的外部批评及回应
5.2 对公共视角内部批评
第六章 充分辩护与公共辩护
6.1“稳定性”问题
6.2《正义论》中的契合论证及其问题
6.3 新的稳定性论证策略与罗尔斯的“双重论”
6.4“双重论”之下充分辩护的困境
6.5 对正义原则的“公共辩护”:罗尔斯与哈贝马斯的论争
第七章 结语
7.1 一种辩护的政治
7.2 辩护政治之基础的薄与厚
7.3 辩护政治的吸引力与生命力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陈肖生博士通过系统分析罗尔斯的公共辩护理念,一方面试图一般地解决实践上的合法性危机问题,另一方面对罗尔斯的“政治学转向”、尤其是其晚期政治哲学提出一个详细的批判性阐释。他不仅提出了诸多有原创性的见解,对一些重要思想家做了有见识的批判性分析,而且有力地澄清了罗尔斯晚期政治哲学中容易遭受误解的地方。这部著作在总体上代表了国内年轻一代政治哲学研究者的最高成就,其论点、叙述和论证与国外某些同类著作相比也毫不逊色。

——徐向东

根据陈肖生博士的分析,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的“政治性”, 首先是以公共辩护原则为基础的“辩护性政治”。他认为,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可以说是在实践理性的新哲学基础上系统地重建了社会契约论传统通过公民同意为现代政治原则奠基的努力,书中澄清了许多对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思想的误解。这一阐释思路,不仅系统阐发了罗尔斯的政治哲学思想,也对我们如何观察宪法、最高法院、定期投票和代议政府结构等现代政治体制提供了新的出发点。

——李 猛

用户评价

评分

##谭安奎是作者的启蒙老师,何怀宏是作者的博导,三人的作品都有影响到我,也是缘分。看后记里也坦言本书有许多谭安奎的影子,甚至在想这“公共辩护的政治”本身,是否也是受谭安奎的影响,就像他在这一点上也影响了我。 公共辩护的政治意味着“所有人的平等,所有人把所有人视作平等的说服对象”,这也是对另一个个体的尊重。 经历之后,在这里重新认识“通情达理”:reasonable,是指这个人有意愿提出公平合作条款以及和其他有同样意愿的人一起进行公平社会合作,是一个面向公共世界和处理主体间关系的理念(p.16)。 Tip:理解罗尔斯不可止于《正义论》,必须结合他80年代的“政治转向”——从整全性自由主义到《政治自由主义》。 也对罗尔斯与Raz争论的正义是否以有合情理性的公民的接受为要件感到好奇。

评分

非常不错的博士论文

评分

##提供了认识罗尔斯思想的一个新维度,虽然看不太懂,但还是佩服作者优秀的表达能力。

评分

##非常精彩,读来畅快淋漓,读罢对罗尔斯后期转向有了全面、系统之了解。

评分

##陈肖生老师真的牛啊……我觉得他回答了公众面对practical philosophy十分常见而难解的问题:为什么要辩护?尊重公民、自主性的要求(坚持公共证明的理由也可以纳入这个框架了 属于对“正义感”这种道德能力的践行)可以列入中国rawlsian的必读书目了吧????

评分

##学术黑话好生厉害。

评分

##迄今为止汉语罗尔斯研究的最好成果之一。

评分

##非常精彩,读来畅快淋漓,读罢对罗尔斯后期转向有了全面、系统之了解。

评分

##精妙的论述成功突破了罗尔斯后期学术思想的”政治性转向”所带来的理论困境,即政治建构主义的自由主义观念如何实现在应用上的普遍性?在此处,辩护政治的公共性又有了新的内涵:“将哲学展示给公民,又把公民引向哲学”,通过公开推导和展示出来的政治自由主义良序社会(well-ordered society)的道德吸引力,以及它在实践上的不断成功,使其在没有自由传统和实践的社会里,也能成为一种实践理性的价值和愿景(aspiration)。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