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不是青春惹的禍——青春期決定孩子的人生
定價:48.00元
作者:勞倫斯·斯坦伯格
齣版社:中國青年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1534548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鎖綫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青少年專傢勞倫斯斯坦伯格根據*腦科學、臨床輔導實例、以及法庭案例,顛覆長期以來關於青少年教養的觀點。*盡量避免孩子太早進入青春期。少吃糖和脂肪,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每天至少做一個小時的有氧運動。減少孩子暴露在人工光綫的時間,盡量避免使用含有雙酚A的塑料製品。
內容提要
《不是青春惹的禍》從腦科學重新解讀青春期!傢長、教育工作者、所有關心青少年者必讀的教養指南。為何青少年成群結隊時,特彆容易惹禍?這是因為身體已長大、大腦卻還在施工。塑造大腦的好時機,除瞭0~3歲,*後一次機會就是10~25歲。父母與教育者應以全新眼光看待青春期,大幅改變養育、教導的方式,協助青少年培養高度自製力,走上成功人生。青春期拉長,機會變多,解開青春期的迷思,幫助您成功教養孩子。
目錄
章 把握時機 / 001
青少年期:另一個幼兒期 / 003
值得關注的新現象 / 004
新策略 / 008
第二章 大腦的可塑性 / 012
迴憶高峰 / 013
青少年的大腦具有可塑性 / 016
可塑性的作用 / 018
建構更好的大腦 / 020
成年期的可塑性 / 022
可塑性都是局部的 / 024
你重要的網絡不在臉書上 / 028
近側發展區的經驗可改變大腦 / 030
給大腦日後的改變打下基礎 / 033
青少年大腦發育期的三大係統( 3R ) / 034
一段不穩定的時期 / 035
充分利用大腦的可塑性 / 038
步入青少年期後大腦可塑性增強 / 040
青春期和可塑性 / 041
以可塑換效率 / 044
第三章 長的十年 / 046
已延長的青少年期 / 047
孩子為什麼越來越早熟? / 051
青春期是如何發生的? / 052
為什麼要重視早熟? / 056
成年期的延遲 / 059
放縱自我,理性選擇還是發展停滯? / 061
成年期的延遲是一把雙刃劍 / 063
重新思考青少年期 / 064
第四章 青少年是如何思考的 / 066
危險時期 / 070
青少年大腦發育的各個階段 / 071
大腦的衛兵:邊緣係統 / 073
追求享樂 / 074
青少年期的意義 / 077
大腦的首席執行官:前額葉皮質 / 078
世界各地的青少年都這樣嗎? / 086
第五章 預防青少年自我傷害 / 091
阻止危險行為 / 094
同伴效應 / 099
社會腦 / 101
群體的愚昧 / 103
保護無力自救的青少年 / 108
第六章 自我調節的重要性 / 115
現在,還是以後? / 117
“棉花糖試驗” / 118
漫長的等待 / 119
安吉莉卡的故事 / 121
露西所缺的品質 / 123
成功的決心 / 126
非認知技能 / 127
我們為什麼忽視瞭動機? / 129
動機的重要性 / 130
自我管理能力是決心的核心 / 131
自製力的培養 / 132
第七章 父母可以做些什麼 / 135
做溫暖的父母 / 136
做堅定的父母 / 139
多支持孩子 / 142
不同風格的教養方式 / 146
型教育方式的好處 / 149
幫助青少年培養成熟的自我管理能力 / 150
第八章 高中改革 / 151
在學校培養學生的自製力 / 156
反思中學教育 / 159
品格教育可以解決問題嗎? / 162
在神經科學中尋求齣路 / 165
訓練大腦執行能力 / 168
正念冥想 / 169
有氧運動 / 170
訓練自我管理的技巧與策略 / 171
持續的鷹架式刺激 / 173
第九章 勝利者與失敗者 / 177
自我管理能力和犯罪 / 180
四個原則 / 183
強製循環 / 185
貧窮與青春期 / 187
脆弱時期的保護措施 / 189
資本的形成 / 192
推遲進入成年期的好處和期待 / 194
第十章 受審的大腦 / 197
父母都知道的事 / 201
美國與奧爾馬 卡德爾 / 205
虛假供認 / 211
底綫 / 212
青少年的墮胎權 / 216
重新界定青少年與成年人的界綫 / 219
第十一章 結語 / 223
一些建議 / 225
後一些看法 / 235
作者介紹
勞倫斯斯坦伯格(Laurence Steinberg):心理學教授,美國天普大學“勞拉卡內爾”教授組成員。他於1974年畢業於美國瓦薩學院,並於1977年獲得康奈爾大學人類發展與傢庭研究博士學位。他曾任美國青少年研究學會主席、美國心理協會發展心理學分會主席,目前是美國心理協會和心理科學協會成員。他還是美國國傢科學院青少年科學委員會主任,並經常在製定童工、中學教育、青少年犯罪等方麵的相關政策時,為州級、聯邦機關及立法機關提供谘詢意見。斯坦伯格是發展心理學領域著作被引用次數多的學者之一,緻力於當代青少年相關主題的研究,包括父母與青少年關係、青春期冒險與決策、青春期心理衛生、青春期大腦發育、在校、學業成就、青少年犯罪與司法等。他曾獲多項殊榮,以錶彰其在青少年心理學方麵做齣的貢獻。斯坦伯格在研究和教學方麵的傑齣纔能也得到瞭加利福尼亞大學、威斯康星大學以及天普大學的認可,並於1994年獲得瞭天普大學“傑齣教師”稱號。除本書外,斯坦伯格在青少年成長發展領域發錶瞭350餘篇學術論文,還齣版瞭許多著作,如《青少年心理學》《你和你的青春期》《當青少年工作的時候:青少年就業的心理和社會成本》《交匯的旅程:孩子的青春期如何引發你自身的危機》《走齣教室:為何學校改革會失敗,傢長又該如何做》《成為父母的十大法則》《青少年司法的反思》《青春期心理手冊》等。
文摘
序言
“青春期決定孩子的人生”,這句話像是一記響亮的警鍾,也像是一份沉甸甸的期許。這本書的書名,讓我一下子就聯想到瞭許多關於青春期成長的挑戰。我們都知道,青春期是孩子生理和心理都發生劇烈變化的時期,情緒波動大,自我意識增強,對世界的認知也在不斷刷新。而這本書恰恰點齣瞭,這個時期並非是一個短暫的過渡,它可能是在為孩子未來的人生打下基石。我很好奇,它會從哪些方麵來論證“決定性”?是不是因為在這個階段,孩子的價值觀、世界觀、人際交往模式,甚至是對待睏難的態度,都開始初步形成,而這些一旦形成,就很難在成年後輕易改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我們傢長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更有效地與他們溝通,從而引導他們避開那些可能讓他們在未來人生道路上摔跤的“禍”。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真是直擊人心,“不是青春惹的禍”,這一下子就勾起瞭我作為傢長的許多迴憶和思考。青春期,這三個字在我腦海裏仿佛是一場難以預測的風暴,有的時候是短暫的陣雨,有的時候是連綿的梅雨季,甚至偶爾還有雷暴。這本書的標題讓我覺得,它可能不僅僅是在講述青春期的煩惱,而是深入探究這些“禍”的根源,以及它對孩子未來人生軌跡的影響。我很好奇,它會從哪些角度來解讀“青春期決定人生”這個論斷?是因為青春期的很多性格塑造、價值觀形成在這個階段奠定基礎?還是說,傢長在青春期與孩子的互動方式,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成年後的獨立性、抗壓能力,甚至人際關係?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例子,或者是一些深入的心理學分析,幫助我理解那些似乎無法理解的青春期行為,並為將來可能齣現的“禍”做好預防。畢竟,誰不想自己的孩子擁有一個更順暢、更光明的人生呢?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寶貴的視角,讓我能從“不是青春惹的禍”這個角度,去審視和引導孩子度過這個關鍵的時期。
评分“青春期決定孩子的人生”,這句話本身就充滿瞭力量,也伴隨著一絲沉甸甸的責任感。作為傢長,我們總是希望給孩子最好的,但青春期往往是我們最感到力不從心的階段。孩子似乎一夜之間就有瞭自己的想法,有瞭自己的小秘密,甚至會對我們曾經認為的“正確”觀點産生懷疑和叛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覺得它可能是在試圖揭示,那些在青春期發生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實際上卻像是在孩子人生的跑道上埋下瞭不同的起點。也許是一些小小的選擇,一些被忽視的情緒,或者是一次沒有得到妥善處理的衝突,都可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未來走嚮。我很好奇,這本書會如何闡述這種“決定性”?它會不會提供一些科學的證據,或者是一些成功的案例,來證明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引路人,幫助我辨識齣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需求,並且教我如何以更有效的方式與他們溝通,從而避免那些可能影響孩子一生的“禍根”。
评分讀到這本書的書名,我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我們成年人迴首往事時,常常會感嘆“要是當初…就好瞭”的時刻。而青春期,無疑是人生中最容易留下“當初”遺憾的時期之一。這本書的標題,“不是青春惹的禍——青春期決定孩子的人生”,讓我感覺它是在為那些在青春期可能齣現的睏境正名,不是孩子故意要惹禍,而是青春期本身的特質,以及我們作為傢長在這一時期的一些應對方式,共同塑造瞭孩子的未來。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到底是什麼樣的“禍”,會在青春期悄然滋生,又是什麼樣的“決定”,會讓這些“禍”對孩子的人生軌跡産生深遠影響。它會不會提供一些具體的指導,比如如何處理孩子的叛逆心理,如何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自我認知,或者如何引導他們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理解,青春期的混亂背後,其實隱藏著塑造孩子堅韌品格和獨立意識的絕佳機會,而不是單純的“惹禍”。
评分當我看到“不是青春惹的禍——青春期決定孩子的人生”這個書名時,一股強烈的共鳴感油然而生。許多傢長在麵對青春期孩子的種種行為時,常常會感到無助甚至無奈,有時候會歸結於“青春期就是這樣”,似乎是青春期本身在“惹禍”。但這本書的副標題,卻將矛頭指嚮瞭“決定人生”這個更宏大的命題,這讓我立刻來瞭興趣。它是不是在暗示,青春期的“禍”並非是不可控的,而是可以通過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來轉化為塑造孩子美好人生的契機?我迫切地想知道,這本書會如何深入剖析青春期這一關鍵時期對孩子長遠發展的影響。它會不會從心理學、教育學等多個角度,揭示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深層原因?又會提供哪些切實可行的策略,幫助傢長在這個充滿挑戰的階段,成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明燈,而不是被動的“救火隊員”?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新的啓示,讓我重新認識青春期,並以更積極的心態去麵對和陪伴孩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