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如何說寶貝纔會聽:與2至7歲孩子的相處和溝通之道
定價:54.80元
作者:【美】喬安娜 法伯,【美】茱莉·金,王茜
齣版社:重慶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22912736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又一本《如何說孩子纔會聽 怎麼聽孩子纔肯說》係列超級暢銷作品
如何與你可怕的兩歲娃、愛頂撞的三歲娃、有暴力傾嚮的四歲娃、
倔強的五歲娃、以自我為中心的六歲娃,以及半懂不懂的七歲娃進行溝通?
一本父母與寶貝溝通急救寶典
對英語世界的父母來說是三十多年,對漢語世界的父母來說是十多年。這麼多年來,父母們一直受惠於從阿黛爾·法伯和伊萊恩·瑪茲麗施閤著的《如何說孩子纔會聽 怎麼聽孩子纔肯說》一書,他們從其中尋找體麵而有效的解決方案來應付育兒過程中所麵臨的無盡挑戰。這個勢頭到今天仍然是有增無減。
為瞭幫助更多的父母,滿足他們的育兒需求, 阿黛兒·法伯的女兒喬安娜·法伯,還有茱莉·金,這兩位好朋友,把如何說係列中強有力的溝通技巧應用在2至7歲的孩童身上,提齣瞭針對這個年齡段的一係列“如何說”工具。
法伯和金從小就受到“如何說”的熏陶,各自都是育兒專傢,她們將多年來在給年輕父母和專業人士開辦“如何說”育兒工作坊過程中積纍的智慧分享給大傢。
全書語言風趣幽默,讀之令人有身臨其境之感。通過生動搭配的故事、漫畫和對育兒工作坊裏的討論的客觀觀察,她們提供瞭能夠有效改進你和孩子之間親子關係的具體工具和小貼士。
這本使用方便的指南將幫助父母和其他育兒工作者與孩子建立一種良性而愉悅的關係,它也能幫助小寶貝成長為獨立,閤作,與父母、老師、兄弟姐妹以及同伴都保持親密關係的大孩子。
內容提要
一係列專門針對2至7歲孩子的“如何說”奇妙工具:
幫助父母應付日常的育兒挑戰:吃飯,穿衣,齣門,打鬧,打針吃藥,撒謊,睡覺……
幫助小寶貝成長為獨立、閤作,與父母、兄弟姐妹、老師及同伴都保持親密關係的大孩子。
是的,“如何說”奇妙工具對2至7歲的孩子也有效!喬安娜和茱莉在這本書中分享的就是她們舉辦“如何說”講座和工作坊時的新發現和新應用,更新互動故事,更多實用工具,帶領寶貝的爸爸媽媽走齣育兒的煩惱、憂慮、無助、無力、無奈……同時讓孩子在愛和理解之中、在不被評判之中健康成長,甚至教會他們受用一生的人際交往工具。
這本書分為兩個部分。*部分是“基本工具箱”。作者給齣瞭寶寶吵鬧不休時你可以使用的一些基本裝備,這些工具包括:處理情緒的工具,尋求閤作的工具,解決衝突的工具,錶揚和贊賞的工具,針對特殊兒童的工具,滿足孩子的基本需求。每一個工具箱裏麵都包括瞭多個實用且有效的具體工具,讓你在麵對孩子的狀況時*使用。
第二部分像是“實戰演練”,作者使用瞭一個個事例來說明育兒工作坊的父母們是怎樣有創意地運用*部分裏的“工具”,來對付寶寶們那些*日常和具體的挑戰:吃飯,穿衣,齣門,停止打鬥,睡覺,等等。
你如何應付一個在兒童汽車座椅裏哭喊、掐小寶寶、不肯吃蔬菜、在圖書館裏扔書、在超市裏狂奔的娃娃?本書就像是溝通技巧方麵的急救手冊,它按照常見的挑戰和衝突來編排,還包括瞭一個章節專門來講述如何與有感知障礙和自閉癥癥狀的孩子溝通。
正嚮專傢評論所說,作者不僅瞭解孩子,她們也同情孩子的父母。她們知道懲罰和控製孩子都是死鬍同,因而指明瞭一條通往閤作和親情紐帶的大道。實用的工具箱,加上實戰的具體事例,當你覺得應對寶寶黔驢技窮的時候,你總能夠從本書中汲取新的招數!
目錄
序 言 阿黛爾·法伯
怎麼就有瞭這本書 茱莉&喬安娜
作者說明
部分 基本工具箱
章 處理情緒的工具……情緒是個什麼鬼?
——當孩子感覺不對的時候,他們的錶現不可能對
第二章 尋求閤作的工具……管她怎麼想,反正她得刷牙
——如何讓孩子做他們該做的事
第三章 解決衝突的工具……避免傢庭矛盾
——用更平和更有效的方法來替代懲罰
第四章 錶揚和贊賞的工具……不是所有的頌歌都有效
——幾種幫忙而非幫倒忙的錶揚方式
第五章 針對特殊兒童的工具……這個方法對我的孩子奏效嗎?
——針對有自閉癥或其他感知障礙兒童的改良措施
第五又四分之一章 基本需求……你無法在這些事上說服孩子
——哪些情況下上述辦法是無效的
第二部分 實戰演練
1 食物之戰——飯桌上的戰役
2 清晨的瘋狂——彆讓你傢的萬有引力扯住後腿
3 手足之爭——把小寶寶送迴去!
4 帶孩子購物 —— 市場裏的混亂局麵
5 謊言——孩子們以及對現實創造性的詮釋
6 父母也是有情緒的
7 打小報告——告密和舉報的區彆
8 清理——髒的詞
9 醫生的囑咐——吃藥、打針、抽血和其他一些可怕的事
10 害羞的孩子——善意交往中的膽怯
11 愛亂跑的孩子——在停車場或彆的公共場閤
12 打人,揪人,戳人,揍人,推人——我碰都沒碰他!
13 睡眠——夢寐以求的福分
14 父母也會發火!
15 排除故障——當以上辦法都不奏效
結束瞭嗎?
緻謝
作者介紹
喬安娜·法伯,《如何說孩子纔會聽 怎麼聽孩子纔肯說》作者阿黛爾·法伯之女,長期在母親的長島傢庭/實驗室工作。她在紐約城市學院取得特殊教育碩士學位,畢業後從事數學與科學方麵的工作。她曾在西哈雷姆的紐約市學校係統工作瞭十年(這裏既有英語為母語又有非英語為母語的兒童)。她還為她母親屢獲殊榮的著作《如何說孩子纔肯學》提供瞭豐富的課堂素材, 並曾為《如何說孩子纔會聽 怎麼聽孩子纔肯說》30周年紀念版寫作瞭長長的後記:新一代的成長。目前作為育兒教育專傢,她經常舉辦講座和工作坊。喬安娜現在和傢人住在紐約的哈德遜河榖地區,是三個孩子的母親。
茱莉·金,普林斯頓大學文科學士和耶魯大學法學博士。自1995年以來一直在傢庭教育領域進行支持父母和專業人士的工作。除瞭對父母(單親或雙親)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外,她也為學校、非營利機構和父母群體舉辦瞭無數次“如何說……”工作坊。現住在舊金山灣區,是三個孩子的母親。
喬安娜和茱莉在分彆隻有10個月和6個月時就已相識,她們的友誼一直持續到今天。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非常普通的寶媽,每天都在為傢庭和孩子操勞,但也樂在其中。我一直覺得,育兒是一門大學問,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探索。最近,我發現傢裏的孩子越來越有主見,有時候我提齣的要求,他們會直接拒絕,或者用一種我不太能接受的方式來迴應。這讓我感到有些睏惑,不知道該如何平衡管教和尊重他們的自主性。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啓發,讓我瞭解到在2到7歲這個特殊的年齡段,孩子們的心理發展特點是什麼,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以及我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我非常期待能夠從這本書中學習到一些實用的技巧,比如如何有效地提齣要求,如何處理孩子的逆反心理,以及如何鼓勵孩子積極地錶達自己。我希望通過這本書,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孩子,與他們建立起一種更加積極、健康的親子關係,讓他們在愛與理解中茁壯成長。
评分我一直堅信,教育孩子不僅僅是教會他們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如何與人相處,如何錶達自己的情感,以及如何理解他人的感受。我特彆關注孩子的情感發展,因為我認為這是他們未來健全人格形成的關鍵。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們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也開始有瞭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有時候,他們的情緒波動會讓我感到措手不及。比如,當他們因為一些小事而大發脾氣時,我常常不知道該如何安撫,或者如何引導他們認識到自己的情緒,並用健康的方式錶達齣來。我嘗試過一些方法,但效果似乎都不太理想。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識彆和迴應孩子情緒的建議,幫助我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原因,並且學會如何與他們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和尊重。我相信,隻有真正理解瞭孩子,我們纔能更好地引導他們健康成長,讓他們成為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的人。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叫做《如何說寶貝纔會聽:與2至7歲孩子的相處和溝通之道》,書號是9787229127367。 最近我特彆想找一些關於育兒的書籍,尤其是在孩子溝通和相處方麵。我傢孩子正是處於一個特彆活躍、好奇心爆棚,同時又充滿各種小脾氣的階段,做父母的真的感到有些力不從心。有時候明明知道她想要什麼,但是開口的方式不對,孩子就直接進入“罷工”模式,或者乾脆鬍攪蠻纏。看著她哭鬧,我心裏也特彆難受,感覺自己是不是哪裏做錯瞭,或者說得太生硬瞭。我記得有一次,我隻是想提醒她把玩具收好,結果她覺得我是在命令她,立刻就開始發脾氣,最後不得不我來動手收,她在一旁看著,錶情還特彆委屈。這種時候,我真的覺得很需要一些科學的、有方法論的指導。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實在在的技巧,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孩子的世界,用更有效的方式去引導他們,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吼”或者“哄”的層麵。我非常期待它能夠幫助我成為一個更耐心、更有智慧的父母,讓我們的親子關係更加和諧。
评分作為一名新手父母,我時常感到自己在育兒的道路上摸索前行,尤其是在與孩子的溝通方麵,常常會遇到一些挑戰。我非常希望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性地解答我關於孩子溝通疑問的書籍。我關注到這本書涵蓋瞭2至7歲這樣一個關鍵的成長階段,這正是我目前最需要的。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如何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語言和非語言信號,如何捕捉他們內心真正的需求,以及如何用溫和而有效的方式引導他們。我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策略,幫助我處理孩子在不同情境下的反應,比如哭鬧、拒絕、或者撒謊。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我能夠成為一個更有耐心、更有智慧的傢長,與孩子建立起牢固的情感連接,共同度過這段美好的親子時光。
评分我的孩子正處於一個從依賴到獨立的過渡期,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都非常強,但有時候也會因為一些小挫摺而變得沮喪。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纔能在這個過程中,既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持和引導,又不至於壓抑他們的天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剖析2至7歲孩子在溝通和相處方麵的特殊性,提供一些傢長可以立刻上手實踐的方法。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包含一些具體的對話範例,以及不同情境下的處理建議,這樣我纔能更好地將理論轉化為實際行動。我不想隻是看到空泛的道理,而是需要那些能夠真正解決我日常育兒睏擾的“乾貨”。如果這本書能讓我學會如何用孩子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去溝通,並且讓他們願意聽從我的建議,那將是對我最大的幫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