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先秦學術概論(國學基本文庫)
定價:25.00元
作者:呂思勉
齣版社: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30014395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5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縱論先秦學術,首先鳥瞰先秦各學派的源流和相互關係,其次對道、儒、法、名、墨、陰陽、縱橫、兵、農,數術、方技、小說、雜傢條分縷析。此一深入淺齣的論述,使得讀者既對先秦學術有通盤的瞭解,又能在其引導下,就各學派重要著作的內容進行考辨。作者論述平實,視角獨特,很多論斷為後來的考古學成果所證明,不失為瞭解先秦學術的重要導引。
目錄
上編 總論
章 先秦學術之重要
第二章 先秦學術之淵源
第三章 先秦學術興起時之時勢
第四章 先秦學術之源流及其派彆
第五章 研究先秦諸子之法
下編 分論
章 道傢
第二章 儒傢
第三章 法傢
第四章 名傢
第五章 墨傢
第六章 縱橫傢
第七章 兵傢
第八章 農傢
第九章 陰陽數術
第十章 方技
第十一章 小說傢
第十二章 雜傢
作者介紹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江蘇武進(今常州市)人。史學傢。齣身書香門第,曾任上海光華大學教授、曆史係主任,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一級教授。與錢穆、陳垣、陳寅恪共同被譽為中國近代四大史學傢。一生著述頗豐,著重綜閤研究,講求融會貫通。著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史學四種》、《中國民族史》、《經子解題》、《先秦學術概論》、《理學綱要》等。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精妙,很有層次感。它不是按照時間順序簡單羅列,而是采用瞭主題性的梳理方式,把各個學派放在一個相互聯係的框架下進行考察。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連貫性和邏輯性。比如,它會把法傢和道傢在“治國方針”上的異同放在一起對比分析,使得我們能立刻抓住兩者在權力觀和人性觀上的核心差異。這種對比分析的方法,對於理解思想的張力和互補性非常有幫助。而且,作者在行文中會不時地穿插一些對後世影響的簡要評述,比如某個先秦概念是如何被漢代的經學所吸收和改造的,這種“縱嚮”的視角,讓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它讓我們明白,先秦的思想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古代現象”,而是中國思想史這條長河中至關重要的源頭活水,對後來的各個時期都有著深遠的迴響和持續的生命力。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整個中國思想史的理解都拔高瞭一個層次。
评分這本書的文字功底是相當紮實的,閱讀體驗上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不像某些理論著作那樣,讀起來像是被石頭砸,需要反復咀嚼纔能理解一句話的意思。相反,作者的敘述流暢自然,如同在平緩的河流中泛舟,雖然水流不急,但目標明確,步步深入。我特彆欣賞它在處理不同學派之間的辯論和交鋒時的那種剋製和公允。比如,墨傢與儒傢的論戰,曆來都是研究的重點,這本書沒有簡單地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力求還原當時雙方論辯的邏輯和齣發點,讓我們看到,即使是觀點相悖,也都是在試圖解決同一個時代問題。這種平衡的視角,對於我們後人去評價曆史思想的價值至關重要。每次讀完一個小節,我都會閤上書本,在腦子裏快速地過一遍剛纔學到的核心觀點,然後發現,很多原本覺得是“天經地義”的觀念,在當時的語境下,其實是經過瞭多麼激烈的思想搏鬥纔確立下來的。這本書確實能讓人對曆史産生一種更深層次的敬意。
评分這本《先秦學術概論》的書,我拿到手的時候就感覺挺有分量的,裝幀設計上走的是比較樸素大氣的路綫,看著就讓人覺得是本“硬貨”。我一直對先秦時期的思想文化很感興趣,畢竟那是咱們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各種學派爭鳴,那種思想的火花碰撞,實在是太迷人瞭。不過說實話,初次接觸這個領域,總覺得有點望而生畏,那些古籍原文晦澀難懂,光是啃下來就夠費勁的瞭。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簡直是及時雨。作者在梳理各個學派的脈絡時,用詞都很精煉,不像有些學術著作那樣堆砌概念,而是能把復雜的思想體係用相對通俗易懂的方式勾勒齣來。比如,在談到儒傢的“仁”與“禮”時,不是簡單地羅列定義,而是結閤瞭當時的社會背景去分析,讓你明白這些概念是怎麼一步步形成的,以及它們在不同曆史階段的側重點有何變化。讀下來,我感覺自己對先秦時期的思想圖景有瞭一個更清晰的認識,那些曾經模糊不清的輪廓,現在都變得立體起來瞭。尤其是它對一些關鍵思想傢的思想演變過程的梳理,做得非常細緻,讓人能感受到一個思想傢是如何在時代洪流中不斷自我修正和完善的。
评分坦率地說,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它的語言風格很有一種老學究的沉穩氣質,但這種沉穩絕不是枯燥乏味,而是一種對知識的敬畏和對讀者的尊重。作者的敘述節奏把握得非常好,不會讓人感到被動灌輸,更多的是一種共同探索的氛圍。在對一些爭議性較大的曆史觀點進行論述時,作者會清晰地指齣學界的不同看法,並簡要說明自己傾嚮的理由,這種坦誠的態度非常可貴,體現瞭學術的良心。對於我們普通讀者而言,最怕的就是遇到那種“一言堂”式的著作,讀完後不明所以,也無法形成自己的判斷。而這本《概論》則恰恰相反,它提供瞭堅實的知識基石,同時又鼓勵讀者在此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和辨析。它成功地搭建起瞭一座連接古代智慧與現代讀者的橋梁,沒有高高在上故作玄虛,而是腳踏實地地將那段波瀾壯闊的學術風雲娓娓道來,非常值得細細品味。
评分我得說,這本書在史料的運用和考證的嚴謹性上,確實體現瞭人民大學齣版社一貫的高水準。雖然它定位是“概論”,旨在普及和入門,但它並沒有因此就犧牲掉學術的深度。作者在闡述某個學派的核心主張時,總會適當地引用一些原文的片段,並給齣自己的精當解讀,這使得我們這些初學者在吸收理論的同時,也能接觸到最原始的“味道”。對我來說,最驚喜的是它對一些相對冷門但同樣重要的先秦思想流派的介紹,比如陰陽傢、名傢等。這些學派在後世的影響可能不如儒墨道法顯赫,但在當時,它們的活躍程度和思想的獨特性絕對不容小覷。作者沒有將它們一筆帶過,而是花瞭不少筆墨去挖掘它們的內在邏輯和曆史貢獻,這極大地拓寬瞭我對先秦思想多元性的認知。這不僅僅是一本介紹性讀物,更像是一份細緻入微的導覽圖,引領我們進入一個更為廣闊和復雜的研究領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