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5全球珠宝拍卖年鉴
定价:199.0元
作者:《拍卖年鉴》编辑部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50244054
字数:366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href='#' target='_blank'>
★ 全球珠宝流通确实及真实价格:
全球12家**拍卖行上万款珠宝中精心甄选5000款成交价昂贵的珠宝内容提要
《2015全球珠宝拍卖年鉴》是专门针对收藏投资人士精心打造的一本精美且实用的珠宝鉴赏、购买指南。书中详尽收录了12大拍卖行在世界各地70个拍卖专场的5000余款精品珠宝,并附有详细的拍品信息及精美的高清图片,是反映珠宝价格走势的重要窗口,亦是拍卖场及收藏市场中的佳实战指南。
目录
作者介绍
紫图《拍卖年鉴》编辑部成立于2010年,由多名经验丰富、对收藏投资有独到见解的编辑组成。自创立以来,已出版《2014全球珠宝拍卖年鉴》、《2014全球名表拍卖年鉴》等相关图书,受到了读者和业界人士的一致认可。
汤惠民
集珠宝玉石理论及市场实务于一身的非罪珠宝奇才。
台湾大学地址研究所硕士,从事翡翠、宝石批发及零售近20年,深入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珠宝市场,对整个亚洲地区的珠宝市场洞若观火,堪称亚洲地区宝石专家。已出版著作《行家这样买宝石》、《行家这样买翡翠》、《行家这样买碧玺》、《行家这样买南红》。
文摘
序言
作为一个稍微有点“老派”的收藏家,我对数字化的信息储存方式一直抱有警惕。我更偏爱实体书带来的沉浸式阅读体验,而《2015全球珠宝拍卖年鉴》完美地满足了这一点。纸张的质感一流,印刷的色彩还原度极高,即便是那些微小的红宝石或祖母绿的色泽,都能被精确地捕捉和呈现出来。翻阅这本书,就像在做一场安静的、私人的博物馆之旅。我最欣赏的是它在区域市场分析上的广度。它没有将目光仅仅聚焦在伦敦和纽约的几场重量级拍卖会上,而是深入探讨了香港、日内瓦,乃至一些新兴市场(比如提到了一些亚洲买家的偏好变化)的表现。这种全球化的视野,对于理解珠宝市场的整体流动性和热点转移至关重要。有一次,我正在为一笔投资犹豫不决,正是参考了书中对某一特定时期祖母绿戒指在亚洲市场的年均增值率的统计,才下定了决心。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记录,它成为了我决策支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是那种值得反复翻阅、每次都能发现新细节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尤其是对于专业书籍而言。很少有出版物能将如此庞杂的数据和海量的图片组织得如此井井有条。每一页的设计都遵循了高度的逻辑性,你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特定年份、特定宝石类型或特定设计师的作品成交记录。我尤其喜欢它在记录单个拍品时采用的“标准模板”——详细的克拉重量、净度评级、历史来源(Provenance),以及最重要的,最终成交价(含佣金)。这种格式的高度一致性,极大地降低了信息检索的难度。我曾经花了一个下午,专门对比了书中收录的几条“历史悠久”的钻石项链,追溯它们的流转轨迹。如果不是有这样结构清晰、信息详实的工具书,单靠网络搜索,我可能早就迷失在各种二手信息和不准确的估价中了。这本书的出现,是对收藏界信息透明度和专业标准的一种有力推动,它让“小白”和“老手”都能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深度信息,是真正意义上的普及与提高并重。
评分这本《2015全球珠宝拍卖年鉴》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精美的装帧吸引了,硬壳的封面带着低调的奢华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份量十足的专业书籍。我本身对艺术品收藏,尤其是珠宝这一块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信息零散,缺乏一个权威的、系统性的参考资料。《年鉴》的出现,简直就是为我这样的爱好者量身定做的。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图录汇编,更像是钻研过去一年珠宝市场脉络的深度报告。比如,光是关于彩色钻石那一章节,对不同产地、不同净度等级的稀有粉钻和蓝钻的成交价格趋势分析,就详细到令人惊叹的地步。我特别欣赏它在数据呈现上的严谨性,那些表格和图表清晰地揭示了哪些品类在2015年表现强劲,哪些又出现了价格回调的迹象。这种宏观的市场洞察力,远超我之前阅读过的任何一本行业简报。它让我明白,投资珠宝并非盲目跟风,而是需要基于扎实的市场数据和历史拍卖记录进行理性判断。我常常在翻阅时,会不自觉地在脑海中勾勒出那些曾经在镁光灯下闪耀,如今被记录在这本册子里的传奇珠宝,想象它们背后的故事和历史价值。这本书,无疑是我案头必备的工具书,是连接我与全球高端拍卖市场的坚实桥梁。
评分当我把这本书拿到手时,立刻感觉到了它对于珠宝收藏界的重要性。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市面上很多“年鉴”往往只是简单地罗列图片和价格,缺乏深入的背景分析。然而,这本《2015全球珠宝拍卖年鉴》却在“故事性”上做得极为出色。它不仅仅告诉你某颗钻石卖了多少钱,更会探讨是什么样的历史契机、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促成了这个价格。例如,书中对某些皇室珠宝的解读,不只是对宝石的鉴定,还结合了当时的政治联姻、王室审美变迁等宏大叙事。这种将硬科学(宝石学)与软科学(历史、文化)完美结合的叙事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我的阅读体验。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去查找那些被提及的珠宝设计师的生平资料,或者某个著名家族的兴衰史。这本书像一个耐心的向导,引导着我从一个单纯的“珠宝爱好者”,逐渐蜕变为一个更懂得欣赏其背后文化价值的“鉴赏家”。它让我明白,真正的价值,往往深藏于可见的闪耀光芒之下。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研究一下上世纪中叶的古董首饰在当今拍卖市场上的复苏情况。这本《年鉴》的表现,远远超出了我对“年鉴”这种工具书的刻板印象。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高度浓缩的行业百科全书。我发现,它在处理不同时期、不同工艺风格的珠宝时,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比如,对于装饰艺术时期(Art Deco)那些几何线条分明的铂金钻石胸针,它不仅提供了清晰的高分辨率图片,更重要的是,它对当时主要的珠宝商,如梵克雅宝(Van Cleef & Arpels)和卡地亚(Cartier)在该时期作品的风格演变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这种对比不是浮于表面的,而是深入到切割技术、金属处理和宝石镶嵌工艺的细微差别。阅读这些内容时,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间世界顶级的拍卖预展现场,身边的专家正在对我娓娓道来每件作品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在回顾那些特别出价高的“明星拍品”时,书中对买家群体、竞价过程的描述也相当生动,虽然是客观记录,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那种紧张刺激的氛围。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把冰冷的数据,注入了历史和艺术的温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