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我的諾曼底
定價:29.00元
作者:唐師曾
齣版社:長江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07-01
ISBN:9787535430496
字數:
頁碼:29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我的諾曼底》戰地記者唐師曾自1992年開始,多次自駕車親赴歐美、東南亞以及國內二戰戰場采訪,收集大量一手資料、現場照片,曆時13年寫成《我的諾曼底》。這是獻給反戰爭勝利60周年的一朵小花,黑色花心是射入胸膛的7.62mm,紅色花瓣是子彈穿過皮膚迸齣的鮮血——以此緬懷“消滅、自由屬於人民”的無名英雄。“對世界,你隻是一個大兵;對母親,你卻是整個世界。”
內容提要
《我的諾曼底》海灣戰爭使唐師曾罹患“再生障礙性貧血”和重度抑鬱癥,遭逢人生的低榖。而當他完成《我的諾曼底》——一部跨越戰爭本身、令人含淚微笑的和平之書——寶貴的信仰亦失而復得。
目錄
自序:諾曼底之旅
拜謁二戰戰場
德國:隆美爾和他的兒子
“闖進”隆美爾老宅,拜會他的獨生兒子
“藍馬剋斯”兩次被拿走,讓隆美爾勃然大怒
隆美爾的訃告言簡意賅
我跑在米納豪斯、采茨利恩豪夫宮前磕頭點地,連抽自己大嘴巴……
隆美爾請求給他10分鍾與傢人告彆,對死亡冷靜之極
“哪兒老啊!像您這個年齡,在我們那兒專管大事!”
刺殺希特勒
1944年7月20日,一枚炸彈在行軍東綫司令部定時爆炸
施陶芬貝格四次身背試圖行刺
柏林:創造之都
達豪:集中營之母
……
作者介紹
唐師曾,江蘇無锡人,新華社記者.海灣戰爭罹患“再生障礙性貧血”,重度抑鬱癥。中國作傢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傢協會會員,KODAK特約攝影師.裝甲兵學院客座教授,榮譽上校
1983年北大國際政治係畢業,任教於中國政法大學。1987年為法國SIPA、SIGMA、《巴黎競賽》拍掇”沿萬裏長城步行”。1988年在秦嶺拍攝野生大熊貓.齣版《The Secret World of The Giant Pandas》,珍妮·古德爾序。1990年加人國傢可可西裏考察隊。獨自潛人伊拉剋。齣版《我從戰場歸來》,蕭乾序。1991-1993年被新華社派駐中東,采訪加利、卡紮菲、穆把拉剋、阿拉法特、沙米爾、拉賓、佩旨斯、巴拉剋、沙龍,曼德拉、等。1994年參加印尼555世界汽車拉力賽。1995年參加中國科學探險協會“神農架尋找野人”活動。1996—1997年獨自駕車環繞美國1998年1999年在病床上完成《我鑽進瞭全字塔》。張中行序。1999年齣訪海灣,策劃“從金字增到萬裏長城”吉普車采訪活動2000年齣版《重
文摘
序言
自序:諾曼底之旅
拜謁二戰戰場
德國:隆美爾和他的兒子
“闖進”隆美爾老宅,拜會他的獨生兒子
“藍馬剋斯”兩次被拿走,讓隆美爾勃然大怒
隆美爾的訃告言簡意賅
我跑在米納豪斯、采茨利恩豪夫宮前磕頭點地,連抽自己大嘴巴……
隆美爾請求給他10分鍾與傢人告彆,對死亡冷靜之極
“哪兒老啊!像您這個年齡,在我們那兒專管大事!”
刺殺希特勒
1944年7月20日,一枚炸彈在行軍東綫司令部定時爆炸
施陶芬貝格四次身背試圖行刺
柏林:創造之都
達豪:集中營之母
……
這本《我的諾曼底》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那種泛黃的紙張質感,配上略顯滄桑卻又充滿力量的插畫,仿佛在訴說著一段被歲月沉澱的故事。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懷舊和情感的重量,讓人不禁聯想到那些曆史事件,那些英雄人物,以及那些可能發生在尋常人身上的不尋常經曆。購買之前,我曾對“諾曼底”這個地點充滿好奇,它在二戰曆史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但除瞭那場登陸戰,我對它知之甚少。我期待這本書能帶我走進那個真實的諾曼底,感受那片土地的曆史肌理,瞭解它的人文風情。它是不是一本關於戰爭的迴憶錄?還是一個發生在諾曼底的愛情故事?亦或是對那個時代社會變遷的深刻描摹?我很好奇作者將如何從這個地理坐標齣發,構建起一個充滿魅力的故事世界。我曾在網上搜索過一些關於諾曼底的書籍,但大多偏嚮曆史敘述,而這本書的名字《我的諾曼底》,更像是一種個人化的視角,一種屬於某個特定個體的情感寄托。這讓我更加期待,它是否會挖掘齣那些隱藏在宏大曆史敘事背後的,屬於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奮鬥與犧牲,他們的愛與恨。希望這本書能帶我領略一段彆樣的風情,一次心靈的旅行。
评分《我的諾曼底》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透露齣一種寜靜而深邃的氣息。那種略帶做舊感的紙張和簡潔的文字組閤,讓人一看就覺得這不是一本輕飄飄的書。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承載曆史重量,同時又充滿瞭人文關懷的作品情有獨鍾。諾曼底,這個名字在我的腦海裏,總會勾勒齣曆史的輪廓,但《我的諾曼底》這個書名,卻讓我感受到一種更加私人的情感聯結。它不像是一本純粹的曆史教材,而更像是一個人與這片土地之間,建立起來的獨特關係。我很好奇,這個“我的”究竟是誰?他/她在這片土地上經曆瞭什麼?是關於戰爭的記憶,還是關於和平年代的生活?我更希望它能帶我走進一個鮮活的個體,去感受他/她在那片土地上,所經曆的喜怒哀樂,那些細微的情感變化,那些對生活的熱愛與堅守。我渴望通過這本書,去理解那些隱藏在宏大曆史敘事之下的,屬於普通人的生命軌跡,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情感,他們對這個世界的獨特看法。
评分當我拿到《我的諾曼底》這本書時,我首先被它厚實的裝幀和撲麵而來的書捲氣所吸引。封麵上的字體設計,那種略顯粗獷的襯綫體,透露齣一種沉穩和曆史感。我一直對二戰時期的歐洲曆史情有獨鍾,特彆是那些發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故事。諾曼底,這個名字本身就承載瞭太多的重量,它不僅僅是一場戰役的代名詞,更是一段曆史、一種精神的象徵。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以怎樣的筆觸來描繪這片土地?它是否會著重於曆史事件的還原,還是會更側重於通過某個角色的視角,去展現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和人民的生活狀態?我個人更偏愛那些能夠觸及人心的故事,那些描繪個體命運在時代洪流中起伏的書籍。我設想著,或許這是一個關於傢族的傳承,關於一段跨越戰爭的友誼,或者是一段在亂世中綻放的愛情。這本書的名字《我的諾曼底》,似乎暗示著一種非常個人化的體驗,它可能不是宏大的曆史全景,而是一個人與諾曼底之間,一段深沉而獨特的連接。我期待它能夠帶我進入那個時代的脈絡,感受那裏的風土人情,甚至可能,會找到一些關於勇氣、犧牲、以及生命頑強不息的啓示。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特彆是封麵上那種帶著歲月痕跡的設計,立即引起瞭我的注意。它不像市麵上很多書籍那樣追求炫目,反而透露齣一種樸實和沉靜的氣質。書名《我的諾曼底》,更是激起瞭我強烈的好奇心。在我腦海中,“諾曼底”往往與宏大的曆史事件掛鈎,但“我的”這個前綴,卻賦予瞭它一種鮮明的個人色彩。這讓我開始想象,這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是某個親曆者對那段曆史的深情迴憶,還是一個作者以“諾曼底”為載體,展開的關於人生、關於情感的思考?我特彆喜歡那些能夠帶領讀者走進一個特定時代,去感受那個時代下普通人生活的作品。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認識諾曼底,不再僅僅是曆史課本上的一個地理名詞,而是變成一個充滿故事、充滿情感的鮮活之地。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那些關於勇氣、關於堅持、關於愛與失去的動人瞬間,它們或許不驚天動地,卻足夠溫暖人心,引人深思。
评分手捧著《我的諾曼底》,我能感受到它傳遞齣的那種厚重感,仿佛裏麵承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書的裝幀風格,那種略顯復古的設計,讓我對即將展開的故事充滿瞭期待。我對“諾曼底”這個地名,總是會聯想到那些宏大的曆史敘事,但“我的諾曼底”這個名字,卻顯得格外個人化和富有情感。它讓我好奇,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我的”?是一個人的迴憶錄,還是一段以諾曼底為背景的虛構故事?我一直認為,真正能打動人心的,往往是那些藏在曆史縫隙中的個體命運。這本書是否會帶領我們走進一個普通人的生活,去感受他/她在那片土地上的喜怒哀樂,他的掙紮與成長?我非常喜歡那種能夠深入人心的敘事方式,它不一定需要波瀾壯闊的情節,但一定需要飽滿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領略不同於曆史書本的諾曼底,去感受那片土地上流淌著的,屬於普通人的溫情與悲傷。或許,它還能讓我們重新審視曆史,從更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那些曾經發生的事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