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人与土地(中国摄影启蒙者所记录下的原生态生活)
定价:39.00元
作者:阮义忠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2-01
ISBN:97875113194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他是众人皆知的摄影大师,被尊称为“台湾的布列松”,“中国摄影教父”。91年版《人与土地》是他*知名的经典摄影集,二十年后,当他写出这些照片拍摄背后的故事,我们发现,他的文字就像他的照片一样,敦厚优美,饱含深沉的乡土情结。在人心浮躁的年代,阮义忠对摄影传统的忠诚守卫以及对质朴生活的执着追寻,使人心生敬意同时,也唤起人们对理想和生长的积极思考。
内容提要
《人与土地》是“中国摄影教父”阮义忠的摄影系列,拍摄于1974年到1986年,曾在外诸多美术馆展出并被收藏。该系列以黑白画面记录台湾乡土风光及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反映了作者对自己成长的土地的价值和美的再发现,也是阮义忠对于台湾乡土人情的后一瞥,这一瞥饱含着质朴深情。2011年年初,作者在《南方都市报》副刊部开设摄影专栏,执笔道出《人与土地》拍摄背后的故事。本书为该专栏结集而成,阮义忠厚重优美、饱满有力的文笔,证明他不仅是的摄影家,也是一位文字高手。
目录
单元:成长
美浓,回家的小孩
忆浣衣图与二位友人
埔里的两兄弟
都兰的蔗香
二龙村的井田
澳花的三代同洗
品出输的甘味
大地游戏与口琴舞
鹿港的午餐
永靖的好德之家
双双对对的身影
桃源村的过客
车城的海角几号
比利良的后人家
会回来的才让它离巢
恒春放牛的祖孙
多纳的夜明珠
月光下的好故事
血缘与亲情
深山小学的算术课
心有灵犀一点通
告别童年
第二单元:劳动
头社的米真香
消失的风景
花生田的乐章
播种与传承
山的另一边
西螺的惜福老人
布农族的床头话
流笼里的农夫
垦丁农场的孤单女工
风柜的蒙面女
水埯的鹦鹉鱼
寂静的天地
蔺草的清香
农妇的雕像
被爱串起的一家子
菠萝田的背影
二水乡的十字路口
芦洲的沧海桑田
碧侯村的浓烟
赛嘉村民的笑容
摄影就像双面镜
兰屿的包袱
红叶的一家四代
第三单元:信仰
北港的妈祖信徒
苏厝的陆上行舟
摄影与信仰
美浓的伯公坛
旗津的酬神戏
兰屿的白日梦
兰屿的头发舞
在武界祈祷
多纳天主堂的小孩
关庙的把关老妇
多纳的哺乳图
庙祝与小孩的对弈
比利良的桂冠
在利稻忏悔
安平古堡的摆渡
看守员与诗人
和真诚
举手宣誓或去煞仪式
爸爸捕鱼去,为什么还不回家
渐行渐远的朋友
农夫与稻草人
第四单元:归宿
灵魂的肖像
美而险的景与色
这世人和下辈子
人生飨宴
祖母和孙女的答案
永远的老师
头城竹器匠
空荡的告别式现场
永浴爱河的人瑞
走入未知的旅程
光阴流逝中的光影
长白山上的日落与日出
台上台下都是戏
有葬礼和没有葬礼的死亡
离家或是返乡途中
孩子,你记不记得
走回童年之路
作者介绍
阮义忠,1950年生于台湾省宜兰县。22岁任职《汉声》杂志英文版,开始摄影生涯。三十多年来,他跋山涉水,深入乡土民间,寻找动人细节,拍摄了大量以百姓日常生活为题材的珍贵照片,作品也成了台湾的民间生活史册。阮义忠的著作丰富,对全球华人地区的摄影教育有贡献,其中尤以1980年代出版的《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1990至2000年代创办的《摄影家》杂志影响巨,被誉为“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中国摄影教父”。
文摘
序言
这套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沉静而厚重的力量,仿佛能将人带回那个还未被过多工业文明侵染的年代。当我翻开第一页,就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照片里的每一张脸,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故事。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农耕劳作的篇章,那些弯腰播种、挥汗收割的画面,不仅仅是记录,更像是对生命力的礼赞。那些饱经风霜的双手,在泥土中孕育出希望,让人不禁思考,在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是否还在努力维系与土地最本真的连接。摄影师的镜头如同一个温柔的观察者,不加干涉,只是静静地捕捉,将最纯粹的生活状态呈现在我们眼前。那些散落在田埂上的身影,那些炊烟袅袅的屋舍,构成了中国乡村最朴实而动人的画卷。这套书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的关系,找回内心深处那份对土地的敬畏与眷恋。
评分这套书的摄影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写实的纪录性,又不失艺术的感染力。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光影的运用,那些透过树叶洒下的斑驳光点,那些在夕阳下拉长的身影,都为画面增添了无穷的韵味。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的乡村,感受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摄影师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捕捉到生活中最细微的美好,无论是孩童玩耍时的天真烂漫,还是老人劳作时的坚毅眼神,都通过镜头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这些照片不仅仅是静态的画面,更像是一扇扇窗口,让我们窥探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勤劳智慧。这套书就像是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越读越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评分对于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农村生活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简直是视觉的盛宴和心灵的慰藉。我尤其被其中那些描绘自然景色的照片所打动,无论是连绵的山峦,还是蜿蜒的河流,都展现了中国大地无与伦比的美丽。摄影师的镜头仿佛在与土地对话,用最真挚的情感去表达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我看到了农民们在广袤的田野里辛勤耕耘的身影,也看到了他们面对自然时的敬畏与顺从。这些画面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更是对一种古老的生活哲学和生存智慧的致敬。在这套书里,我看到了人与土地之间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也看到了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联系正在逐渐被淡忘。它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我们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应该如何找回那份久违的宁静与淳朴。
评分不得不说,这套书的选材和拍摄角度都极其考究,充满了人文关怀。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细节,感受到摄影师的用心。我特别留意到其中关于节庆习俗的记录,那些围坐在一起分享美食的场景,那些载歌载舞的欢快画面,都饱含着浓浓的人情味。在现代社会,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而这些照片却勾勒出了一个温情脉脉的过去,提醒着我们曾经拥有过的淳朴情感。摄影师并没有刻意去营造某种氛围,而是用最自然的镜头语言,展现了人们在劳作之余的闲暇时光,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共同的活动来维系社区的联系。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物件,那些质朴的衣着,都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这套书就像是一本打开的记忆宝藏,每一页都隐藏着一段关于中国农村的温暖回忆,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评分初次接触这套作品,便被它所呈现的“原生态”三个字深深吸引。我想象中的原生态,应该是未经雕琢,充满生命力的。而这套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那些黑白分明的影像,勾勒出的是一个充满岁月痕迹的世界。我看到了在山间劳作的老人,他们脸上深刻的皱纹,仿佛是大自然最真实的印记,记录着他们与土地相伴的无数个日夜。我还看到了孩子们纯真的笑容,他们在田野里奔跑嬉戏,那份无忧无虑,让人心生羡慕。摄影师以一种极其克制的视角,捕捉了这些瞬间,没有过度的艺术加工,而是将最真实的情感流露出来。读着这些图片,我仿佛能听到风吹过麦浪的声音,闻到泥土特有的芬芳,感受到阳光洒在皮肤上的温暖。这套书不仅仅是摄影作品的集合,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乡村变迁的无声史诗,它以一种朴素而深刻的方式,展现了人与土地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那些被时间洪流冲刷却依然坚韧存在的传统生活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