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茶經(超值白金版)/閱讀
定價:59.00元
作者:文若愚
齣版社:北京工藝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14010466
字數:
頁碼:37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對其原文加以精注精譯,是為瞭幫助讀者掃除閱讀障礙,解讀經典,感受古活的風貌。
在解讀《茶經》與《續茶經》後,又介紹瞭茶道與茶藝的知識,並附有現代名茶品鑒。全書配以精美彩圖,或再現古代的社會生活、人物風貌,或反映古今茶文化的發展變革,與經典古籍相得益彰,打造齣一個多彩的閱讀空間,實用性和藝術陛兼具,適閤現代人輕鬆自在地品讀經典、品味生活。
目錄
《茶經》
一、茶之源
二、茶之具
三、茶之造
四、茶之器
五、茶之煮
六、茶之飲
七、茶之事
八、茶之齣
九、茶之略
十、茶之圖
《續茶經》
凡例
一、茶之源
二、茶之具
三、茶之造
四、茶之器
五、茶之煮
六、茶之飲
七、茶之事
八、茶之齣
九、茶之略
十、茶之圖
名茶品鑒
綠茶
紅茶
黃茶
白茶
黑茶
烏龍茶
作者介紹
文摘
《茶經(超值白金版)/閱讀》:
三、茶之造
原文
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茶之筍者,生爛石沃土,長四五寸,若薇、蕨始抽,淩露采焉。茶之牙者,發於叢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選其中枝穎拔者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雲不采。晴,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乾矣。
茶有韆萬狀,鹵莽而言,如鬍人靴者,蹙縮然;犁牛臆者,廉簷然;浮雲齣山者,輪睏然;輕飆拂水者,涵澹然。有如陶傢之子,羅膏土以水澄泚之;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經;此皆茶之精腴。有如竹籜者,枝乾堅實,艱於蒸搗,故其形簏蓰然;有如霜荷者,莖葉凋沮,易其狀貌,故厥狀委悴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
自采至於封,七經目。自鬍靴至於霜荷,八等。或以光黑平正言嘉者,斯鑒之下也。以皺黃坳垤言佳者,鑒之次也。若皆言嘉及皆言不嘉者,鑒之上也。何者?齣膏者光,含膏者皺,宿製者則黑,日成者則黃;蒸壓則平正,縱之則坳垤。此茶與草木葉一也。茶之否臧,存於口訣。
注釋
若薇、蕨始抽,淩露采焉:薇、蕨,都是野菜。淩,帶著。叢薄:指有灌木、雜草叢生的地方。《漢書注》:“灌木日叢。”揚雄《甘草賦注》:“草叢生日薄。”京錐文也:京,高大。錐,刀錐。文,同“紋”。全句意為:大鑽子刻鑽而成的花紋。臆者,廉簷然:臆,指牛胸肩部位的肉。廉,邊側。簷,帷幕。全句意為:牛胸肩部位的肉,像側邊的帷幕。⑤輪睏然:輪,車輪。睏,圓頂的倉。意為:像車輪、圓倉那樣捲麯盤麯。⑥竹籜:竹筍的外殼。籜,讀音tuo。⑦簏簁:兩字意思相通,讀音亦同:shai。皆為竹器。《集韻》說就是竹篩。⑧坳垤:土地低下處叫作坳,小土堆叫作垤。形容茶餅錶麵的凸凹不平。⑨否臧:否,讀音pi,貶,非議。臧,褒奬。
采摘茶葉,都是在每年農曆二月、三月、四月間。茶芽嫩得像竹筍的,大都生長在山窪石隙的肥沃土壤中,等新芽條長到四五寸的時候,就像薇、蕨等野菜新發的嫩長細枝,這時要踏著早晨的露水及時采摘。茶的嫩芽,通常都生長在灌木雜草叢生的茶叢裏。抽齣的嫩枝有三枝、四枝、五枝,應該選取其中主枝挺拔的采摘。下雨的時候不要采摘,多雲間晴的天氣也不要采摘。天氣晴朗瞭,就采茶,蒸青,搗碎,拍壓,焙乾,串紮,包封,這樣茶餅就完全製成乾透的瞭。
茶餅韆形萬狀。大緻說,有的像鬍人的靴子褶皺蹙縮;有的像野牛胸肩上突起的肉;有的像側麵牆壁上懸掛的帷帳;有的像浮雲齣山捲麯盤鏇;有的如同清風吹拂的水麵微波蕩漾;有的如同陶工篩齣的陶泥,用水澄清後,細潤光滑;有的像新開墾的土地,遇到大雨衝刷,形成瞭條條溝壑。這些都是優良豐厚的好茶的形狀。有的茶如同竹筍的硬殼,枝乾堅硬,很難蒸熟搗爛,好像破竹篩一樣。還有的好像經霜打過的荷花,枝乾和花朵都衰頹凋謝,改變瞭原來的形態,顯得枯萎乾黃。這些都是粗老質低的茶葉。
茶葉的製作,從采摘到封存,一共要經過七道流程。從茶餅的形態顔色看,從像鬍人皮靴到好似霜打的荷花,茶葉大概共有八個等級。有人認為黑澤光亮、形體平整的茶餅品質好,這是不高明的鑒彆品評;有人認為色澤黃褐、形體多皺的茶餅品質好,這是中等眼力的鑒彆品評。如果對這兩種茶餅,既能說齣它的優點又能說齣它的缺點,這纔是鑒彆品評茶葉的行傢。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茶餅錶麵有茶汁浸潤時顔色就光潤;茶汁沒有流齣而含在茶餅裏,錶麵就乾縮起皺,製作時間久瞭過瞭夜的茶餅顔色就黑,當天製成的茶餅顔色就黃;蒸得透、壓得緊,茶餅就平整;不認真蒸壓,茶餅就起皺凸凹不平。茶葉和其他草木葉子都是這種性質。所以鑒彆品評茶葉的好壞,自有它行內的口訣,不能僅僅用“好”或“不好”來評論。
……
序言
《茶經》
一、茶之源
二、茶之具
三、茶之造
四、茶之器
五、茶之煮
六、茶之飲
七、茶之事
八、茶之齣
九、茶之略
十、茶之圖
《續茶經》
凡例
一、茶之源
二、茶之具
三、茶之造
四、茶之器
五、茶之煮
六、茶之飲
七、茶之事
八、茶之齣
九、茶之略
十、茶之圖
名茶品鑒
綠茶
紅茶
黃茶
白茶
黑茶
烏龍茶
初次閱讀時,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對於細節的掌控力近乎苛刻。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描述,實則蘊含瞭深厚的功底和長期的觀察積纍。行文風格轉換自如,時而如山間清泉般涓涓細流,娓娓道來,引人入勝;時而又如高山瀑布般氣勢磅礴,層層遞進,將復雜的概念闡述得清晰透徹。尤其是在論及某些核心理念時,作者似乎總能找到一種最貼切、最富有畫麵感的語言去構建橋梁,讓讀者能夠輕易地跨越理解的鴻溝。這種敘事上的張弛有度,讓原本可能枯燥的學術性內容變得生動有趣,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在爐火旁,用最親切的語氣嚮你講述人生的智慧。讀完一個章節,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究下一部分的奧秘,這是極高水平的文字駕馭能力的體現。
评分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我的閱讀體驗,那便是“深藏不露的寶藏”。它沒有華麗的宣傳語,也沒有追逐時髦的噱頭,完全依靠內容的厚度和作者的真誠來打動讀者。我發現書中的很多論斷和見解,雖然看似平實,但一旦付諸實踐或在生活中留意觀察,便會發現它們具有驚人的準確性和指導意義。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滲透。閱讀它,就像是與一位智者進行瞭一場漫長而深入的對話,既學到瞭具體的方法論,更重要的是,被其嚴謹治學的態度和對事物本真的追求所感染。這本書的價值,必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愈發凸顯,是值得反復品味的書架常青樹。
评分更值得稱道的是,這本書所傳遞齣的那種沉靜、內斂的精神氣質,仿佛能將外界的喧囂隔絕開來。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閱讀一本需要細嚼慢咽的書籍本身就是一種修行。這本書仿佛提供瞭一個精神上的避風港,讓你能夠在文字中找到片刻的安寜和反思的空間。它不是那種嘩眾取寵、追求即時反饋的作品,它的價值是需要時間去沉澱、去體會的。每一次重讀,都會因為自己閱曆的增長而産生新的感悟,這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字纔具備的特質。這種不急不躁、注重內在修煉的調性,對現代人來說,是一種無聲的提醒和治愈。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甸甸的質感,拿在手裏就感覺不是尋常的印刷品。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十分考究,微微泛黃的色調,仿佛帶著曆史的溫度,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明顯的疲勞。排版布局上,看得齣設計者花瞭不少心思,字體的選擇既保留瞭古典的韻味,又不失現代閱讀的舒適度,疏密得當的行間距,讓整本書讀起來非常流暢。特彆是那些插圖或者輔助圖形的安排,它們並非簡單地堆砌,而是巧妙地融入到文字敘述的氛圍之中,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代入感。這樣的用心,使得這本書在尚未翻開內容之前,就已經贏得瞭一個讀者的尊重,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藝品。從拿到快遞包裹的那一刻起,到小心翼翼地拆開封膜,每一步都充滿瞭對知識與美好的期待,這種儀式感,在如今快餐式的閱讀環境中,顯得尤為珍貴。
评分這本書的結構編排,展現瞭一種近乎科學的邏輯美學。它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或觀點,而是構建瞭一個嚴密的知識體係框架。從宏觀的立意到微觀的具體操作,每一步都有清晰的脈絡引導,前後呼應,絕無跳躍感。閱讀過程中,你會發現作者似乎預判瞭讀者可能産生的疑問,並提前在後續的篇幅中給齣瞭解答或者更深層次的闡釋。這種“層層剝筍”的敘事策略,極大地提高瞭閱讀的效率和深度。我個人特彆欣賞這種布局,它鼓勵讀者不要滿足於錶麵的理解,而是要順著作者的思路,一步步深入到事物的本質。對於希望係統性學習某一領域的人來說,這樣的結構無疑是最好的嚮導,它不是簡單地給你一堆散落的珍珠,而是耐心地教你如何將它們串成一條完整的、璀璨的項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