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時尚江湖:時尚行業生存手冊 ()
定價:58.00元
作者:瘦馬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50862775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599kg
編輯推薦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瘦馬的地方就有時尚。中國男性的生活時尚推手。
——演員伊能靜
一直以為:時尚不僅僅是穿衣戴帽,也是所思所想。需要品位更需要能力——影響彆人的能力。瘦馬先生的“時尚江湖”是高手秘笈,但同時也可以成為初學者的遊戲指南。是的,對“活著而言,時尚不過是一場遊戲。
——主持人柯藍
所謂是時尚其實就是一種積極的不斷進取和學習的生活態度,也可以變成生活方式。瘦馬兄的個人做作業經曆很好地詮釋瞭這樣一個過程和態度。每次跟他聊天,都會感覺到這個時尚達人發自內心的熱忱和活力。相信他的這本書,也會給讀者同樣的感受和啓發。
——節目主持人、辦雜誌的後進黃健翔
瘦馬對時尚和媒體兩個行業都有多年的經驗,這本書可以作為時尚編輯的入門指南。書裏還且些深入細緻的觀察分析,以及雜誌的製作流程和細節,媒體人員可以拿來當作工作方法參考,專業技能方麵也能有所藉鑒。
——網易首席執行官丁磊
多年以來,瘦馬一直行走在時尚的前沿。深入時尚的本質,其實是一種樂觀、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正是這種嚴謹的態度,匯聚成為影響這個時代的力量,並改變著這個時代。“時尚江湖”正是這股力量的源泉。
——航美傳媒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郭曼
時尚是隻鳳凰,時尚是頭烏龜,時尚是遊戲,時尚也是修煉。讀讀本書,想想本人。
——零點研究谘詢集團董事長袁嶽
時尚的大門是敞開的,如同時尚人的激情與自豪感一樣,是尚的創造分享理念充滿誘惑。現在,瘦馬將其多年所得和盤托齣,但願他的思考,他的實踐,他的博采與精研,他的事例與分析,他認知的階梯以及前瞻的判斷,能夠迅速找到時尚的知音。
——時尚傳媒集團總裁劉江
內容提要
《時尚行業生存手冊》繼《時尚,幕後的策動》齣版5年之後,瘦馬以宏觀以及專業媒體人的視角,再次為我們解決時尚行業的緣起、現狀與發展趁勢。瘦馬時尚與傳媒行業二十多年,親身經曆瞭時尚行業的發展曆程,擁有豐富的經驗和見地。《時尚行業生存手冊》既是時尚編輯的入門指南,也有一些深入細緻的分析,也是專業媒體人的參考書籍。
目錄
章 名利的江湖
第2章 一個行業的快感
第3章 入錯行嫁錯郎
第4章 創刊中的X道謎題
第5章 你有什麼資格當主編
第6章 三種人不可小覷
第7章 什麼決定瞭雜誌的氣質
第8章 封麵爭奪戰
第9章 視覺體係的確立
0章 發行量:寶劍不能齣鞘
1章 迴到産品:雜誌
2章 什麼都可以賣掉雜誌莫不如此
3章 賣廣告還是賣品牌
4章 男性雜誌的價值觀
5章 網絡時代的雜誌生存
作者介紹
瘦馬,曾擔任《齣色CHIC》雜誌總策劃。2002年9月時尚傳媒集團,曆任《時尚健康》(與美國《Men‘sHealth》刊物版權閤作)主編,現任時尚傳媒集團齣版副總裁兼《羅博報告》執行齣版人。
1988年8月畢業於上海對外貿易學院經濟係,本科畢業。美國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2006-2007年度新聞研究生院訪問學者長江商學院EMBA在讀:中國“新派男性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瘦馬於2002年參與創辦瞭《時尚健康》(美國《Men’sHealth》雜誌中文版權閤作),他開宗明義地提齣“關愛男人”、“解放男人”。而他於2003年11月倡議申請的“國際男人節”則更進一步強調瞭男女平權的重要性,“男人節”目前已經成為每年一度的重要活動。
瘦馬於2004年創辦瞭《男人裝》(英國《FHM》雜誌中文版權閤作),他倡導非主流的價值觀,同時將流行於英美的“後雅皮”概念引入中國並構建瞭這個逐漸龐大的消費群體,傳達齣21世紀中國人們要求獲得話語權以及分享私生驗的渴望。《紐約時報》稱贊《男人裝》“對開放民間隱私權具有較高價值”。BBC將《男人裝》作為中國中産曾經迅速成長的案例之一進行分析。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男人裝》發展成為發行量*的男性雜誌,並引發瞭男性期刊的投資熱潮。不管是綫下報刊亭零售還是綫上電子雜誌、營銷,其受歡迎程度持續高漲,《男人裝》獲得諸如《新周刊》2005大盤點新銳雜誌等奬項。
2007年瘦馬創辦瞭《羅博報告》(美國《RobbReport》雜誌中文版權閤作),該刊為目前單價高、旨在培養提升富裕階層整體品鑒能力與品位水平的雜誌。因為《羅博報告》的齣爐,瘦馬受到《華爾街日報》《中國日報》等英文媒體的專訪。《羅博報告》也因此獲得由新聞齣版署頒發的2009年期刊創新年度。
業界殊榮:鑒於瘦馬在社會文化領域的傑齣成就,美國加州於2005年特彆授予他“加州奬”。目前獲此殊榮的有藝術大師陳逸飛、京劇大師梅葆玖及音樂人三寶等。該奬奬項旨在奬勵在全球範圍內對人類文化與藝術做齣突齣貢獻的人鑒於瘦馬在傳媒業的影響力,《中國圖書商報》將他評選為:
●“1995-2005:中國齣版業10年人物榜之24人”
●“2007中國刊業10大新銳主編”
●入選《傳媒》“2007年度領軍人物”
●2009年底瘦馬獲得第五屆傳媒創新年會“2009-2010中國期刊創新年度人物”
著作齣版:《都是名氣惹的禍》、《齣位》、《死亡日記的見證》、《新海上花》、《時尚,幕後的策動》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簡直是行雲流水,一點都不拖泥帶水,非常高效地將復雜的信息傳遞給瞭讀者。我是一個對敘事節奏要求很高的人,很多商業書籍動輒幾百頁,卻抓不住重點,讓人讀起來昏昏欲睡。但這本書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它仿佛是用最精煉的語句,搭建瞭一個極其復雜但又結構嚴謹的知識體係。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品牌定位與受眾心理”時所使用的那些精準的比喻,比如將品牌比作“一座需要精心維護的虛擬城市”,這個比喻讓我立刻明白瞭品牌資産的脆弱性和長期維護的必要性。讀到關於“人纔管理”的部分,我深感震撼,作者詳細闡述瞭如何識彆那些真正有潛力的“斜杠青年”以及如何留住他們,這在現在這個“人纔流動性極高”的時代,提供瞭實實在在的指導方針。而且,這本書不是那種隻關注頭部大牌的“象牙塔”理論,它花瞭大量的篇幅去探討中小型獨立設計師品牌如何利用“小而美”的策略在夾縫中求生存,這對於那些有創業夢想的讀者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每次讀完一個章節,我都有種想要立刻跳起來去實踐的衝動,它成功地將知識轉化成瞭行動力。
评分說實話,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完全避開瞭那些老生常談的時尚曆史或者名人軼事,而是聚焦於“生存法則”這個核心命題。我最喜歡它的批判性思維,作者敢於挑戰行業內的一些既有成規和潛規則,用非常犀利的語言點破瞭許多行業內的“皇帝新衣”。比如,書中對於快速時尚(Fast Fashion)的模式進行瞭深層次的剖析,不僅講瞭它的盈利機製,更探討瞭其對供應鏈和人纔的消耗,這一點讓我這個長期在乙方工作的從業者深有感觸。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很有趣,它不像一本教科書那樣按部就班,更像是一係列精心設計的案例分析,每一個案例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值得玩味的商業決策。我特彆留意瞭關於“數字化轉型”那部分的描述,作者精準地預言瞭未來幾年內社交媒體對品牌形象塑造的決定性影響,這在當時來看,簡直是神機妙算。閱讀過程中,我時不時地會停下來,拿齣筆記本記錄一些關鍵的“術語解釋”和“危機公關要點”,因為這些內容實在太實用瞭,它們是那些在光鮮履曆背後沉默的基石。總的來說,這本書更像是一部“行業暗語解讀手冊”,讀完後感覺自己像是拿到瞭進入“內部圈子”的通行證,對很多行業新聞的理解都上升到瞭一個新的層次。
评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具有個人色彩,作者的幽默感滲透在每一個段落裏,使得原本嚴肅的話題變得輕鬆易懂,毫不晦澀。我感覺就像是和一位非常聰明、又有點憤世嫉俗的朋友在喝咖啡聊天,他/她一邊吐槽著圈子裏的荒謬事,一邊又分享著獨傢秘訣。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被稱為“時尚圈黑話解析”的小插麯,這些解釋不是冷冰冰的定義,而是結閤瞭具體的場景和八卦來闡述的,一下子就讓那些晦澀難懂的行業術語變得生動起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秀場與媒體關係的維護”那一章,作者提到“一封得體的郵件抵得過一萬次無效的電話騷擾”,這種基於實踐的精闢總結,是那些學院派理論書裏絕對學不到的。這本書也十分強調“迭代”的重要性,它反復提醒讀者,時尚的本質就是變化,任何固步自封的想法都可能導緻迅速淘汰,因此,保持學習和自我更新的心態比掌握任何特定技能都重要。這本書讀完後,我的心態都變得更積極和開放瞭,不再懼怕變化,反而期待著去駕馭變化。
评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所有在時尚圈摸爬滾打,或者正準備踏入這個光怪陸離的行業的人量身定做的指南。我記得我是在一個周末的下午翻開它的,本來隻是隨便看看,結果就陷進去瞭。作者的筆觸非常生動,完全沒有那種枯燥的商業說教感,反而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在跟你分享那些血淋淋的教訓和寶貴的經驗。他/她對時尚産業的脈絡梳理得非常清晰,從設計、公關、市場營銷到零售的每一個環節,都有獨到的見解。尤其是關於“如何在高壓環境中保持創造力”那一章節,簡直是醍醐灌頂。我立刻聯想到瞭我之前參與的一個項目,當時團隊因為預算和時間的關係幾近崩潰,如果早點看到這本書裏的應對策略,可能結果會大不相同。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沒有一味地歌頌這個行業的美好,而是毫不留情地揭示瞭它背後殘酷的競爭和瞬息萬變的潮流,讓你在心生嚮往的同時,也能做好最壞的打算。我特彆欣賞作者對“可持續時尚”這塊的論述,那種既有理想主義情懷,又腳踏實地分析商業可行性的角度,非常成熟。讀完之後,感覺自己的視野一下子開闊瞭,不再隻盯著眼前那件衣服或者那個品牌,而是能看到整個産業生態係統的運作邏輯。這對於任何想在這個圈子深耕下去的人來說,都是無價之寶。
评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的深度遠遠超齣瞭我對一本“行業手冊”的預期。它不僅停留在告訴我們“做什麼”,更深入探討瞭“為什麼這樣做”背後的哲學思辨。作者的思考非常宏大,他/她將時尚産業放入瞭更廣闊的全球經濟和社會文化背景下去審視。例如,書中關於“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的討論,處理得極其微妙和審慎,沒有簡單地貼標簽,而是從知識産權、文化尊重和市場機會等多個維度進行瞭平衡的論述,這體現瞭作者深厚的文化素養和國際視野。我發現,很多行業的內參報告裏提到的趨勢,這本書裏都已經提前進行瞭鋪墊和預警。它最大的價值在於,它幫助讀者建立瞭一個“時間軸”的概念——哪些策略是短期見效的,哪些是需要十年甚至更久纔能看到迴報的長期布局。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值得稱贊,留白恰到好處,讓閱讀體驗非常舒適,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學到瞭一套“商業技能包”,更重要的是,培養瞭一種更具前瞻性和人文關懷的“時尚思維模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