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干燥花创意设计
定价:49.80元
作者:曾品蓁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1841307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作为一个不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人,我被这本书的美深深吸引了:对干花作品的爱不释手,对干花制作的跃跃欲试,对大自然的珍视和热爱……作者清新的文字,娓娓道来的讲述让我如沐春风,想立马把这本书介绍给热爱干花,追求生活品质的人士。
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作者没有干瘪地讲述干花的创作或者干花的设计,也没有只是悠悠道来自己的身心体会,而是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讲述干花,欣赏干花。另外,作者在制作干花的过程中拒绝化学染色,推崇干花的自然、永恒之美。同时,“门外汉”在了解干花之后都会发现,制作干花其实很容易,并会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干花。
内容提要
《干燥花创意设计》不仅是一本如何将干花设计的更有美感、更有创意,还很自然的书。作者用细腻的文字娓娓道来,分享容易被人视而不见的自然美,传达对大自然珍惜的态度与心意。
全书从叶、花、果、苔、枝、蕨几个方面重点展示了干花的自然之美。全书突出了作者匠心的创意,让人看后眼前为之一亮,怦然心动,马上就想照着尝试。书中除了展示多款富有创意的干花造型,还有“基础技法”让读者可以轻松学到干花制作的诀窍,原来干花制作可以如此简单又有趣。
目录
Chapter 1 叶
如果可以,也想一起随风起舞
属于一个人的静谧花草漫时光
单纯的,就想谱一曲尤加利之歌
净冬
喜欢,这样的自然野
野·青葙
钟爱的角度
原来,不只是绿叶
拾起的,不是凋零而是美丽
Chapter 2 花
扎一束秋天的味道
就以天堂鸟揭开序幕
书盒里的春天
紫恋小菊
凝·视
捧一把小清新
Chapter 3 果
装点自己专属的秋色
喜欢,因为这是你原来的样子
回到相遇时的,初
那些,生于野林里的珍宝
我的果荚练习曲
帝王演奏曲
Chapter 4 苔·枝·蕨
线条之姿
春天的律动
海洋的模样
简单·美
野地拾集
围篱里的绿意
另一种新生
蕨·色
以一片叶·圈一个世界
Chapter 5 作品展示
蛋糕花饰烛台& 迷你小花束
春天鸟巢花饰
清新小捧花
野藤蔓蔓干燥花挂饰
森之精灵干燥花球
尤加利壁挂垂型花饰
自然野绿干花环
Chapter 6 基础技法
花材干燥法
花材保存Q&A;
工具& 资材
基础技法
后记
作者介绍
曾品蓁(Kriten)
恋森林,热爱大自然,作品以流露森林气息的大地系自然风格著称,在花材运用与配色上有独到的创意与美感。目前专门教授干花艺术,并分享花草生活的美好,作者深受世界各地学生欢迎,不仅大陆、香港学社特地去台湾向作者学创意干花制作,美国、新加坡等其他国家的学生也不远千里到中国台湾向作者学习。
文摘
序言
近期,我读到一本《天空之城的建筑哲学》,这本书的立意非常超前,它并非聚焦于现实世界的建筑,而是探讨了一种存在于想象中的、飘浮在空中的城市。书中的文字带着一种诗意的浪漫,同时又充满了对未来城市形态的构想。作者并没有提供具体的建筑图纸,而是通过对不同“天空之城”概念的阐述,引导读者去思考建筑与环境、与人类生活方式的全新关系。书中提出了“失重建筑”的概念,即建筑不再受地心引力的束缚,可以以各种奇特的姿态存在,比如悬浮在云层之上,或者与大气层融为一体。我还对其中关于“生态聚合体”的设想印象深刻,作者设想未来的天空之城,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由无数个微小的、可移动的生态模块组成,它们可以根据气候变化和资源需求,自由地组合和分离,形成一个动态的、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垂直城市”的可能性,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在垂直方向上构建出多层次、多功能的城市结构,并考虑了交通、能源、公共空间等一系列问题。最让我着迷的是,作者还引入了“心灵建筑”的概念,认为未来的天空之城,其建筑形态和空间布局,应该能够满足人类对于安全感、自由感和归属感的情感需求。这本书没有给出任何“标准答案”,而是抛出了一系列关于未来建筑的“可能性”,鼓励读者去想象、去创造,让我对建筑的理解,从一种技术性的学科,升华为一种关乎人类梦想和未来生存方式的哲学探讨。
评分我最近拿到一本《古籍修复的秘密》的书,我本人对历史文物一直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古老物件。这本书以一种非常专业且引人入胜的方式,揭示了古籍修复这个神秘领域的方方面面。首先,它详细介绍了各种不同材质的纸张、墨迹、装帧方式,以及它们随着时间推移会产生的各种病变,比如虫蛀、水渍、酸化、霉变等等。然后,书中非常细致地讲解了针对这些不同病变的修复方法,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描述,更是配有大量清晰的图片和步骤图,展示了修复师是如何小心翼翼地用各种特制的工具和材料,比如兽皮胶、淀粉糊、特种纸张等,一点点地去除污渍、填补破损、加固脆弱的部分。书中还特别强调了“最小干预”的原则,即在保证书籍完整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痕迹,让修复过的书籍既能重现生机,又不失其历史的厚重感。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揭页”和“托纸”的章节,那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湛的手法,把一张张脆弱得几乎要碎裂的纸张,完整地从旧衬纸上分离出来,然后再重新托裱到新的、颜色和质感都尽可能接近原件的纸张上。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真实的修复案例,讲述了某本珍贵古籍是如何在修复师的巧手下重获新生的故事,这些故事充满了匠人精神和对历史的敬畏。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古籍保护的知识,更感受到了修复师们那种精益求精、与时间赛跑的职业精神,让我对这些承载着历史智慧的古籍充满了更加深厚的敬意。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一本《海洋生物的奇趣生活》,说实话,我一直对广阔无垠的海洋充满了好奇,但总是停留在表面,觉得海洋生物就是一些鱼类、鲸鱼之类的。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以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我从未听说过的、形态各异、习性奇特的海洋生物。书中不仅有精美绝伦的插画,描绘了这些生物在海底世界的真实样貌,更重要的是,它用非常具象的语言,讲述了它们的“生活故事”。比如,书中详细介绍了“海马爸爸”是如何怀孕和生育后代的,那种奇特的繁殖方式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还有一种叫做“灯笼鱼”的生物,它们如何在黑暗的深海中,利用自己发光的器官来吸引猎物,就像海底的“夜行侠”。更让我惊奇的是,书里还讲到了很多微小的海洋生物,比如浮游生物,它们虽然微小,却构成了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生产者,它们的光合作用甚至影响着地球的气候。书中还特别强调了海洋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比如小丑鱼和海葵之间的相互依赖,它们如何在危险的海葵触手中找到庇护,同时又帮助海葵驱赶捕食者。作者还探讨了不同海洋生物如何适应各种极端环境,比如深海的巨大压力、极地的冰冷水温,它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策略。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我好像真的潜入到了海底,亲眼目睹了这些令人惊叹的生命奇迹,对海洋这个神秘而充满活力的世界,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评分这次偶然翻到一本《光影魔法师》,封面就很有艺术感,我本身对摄影的光线运用一直很着迷,总觉得好的摄影作品,光线是灵魂。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篇幅的精美图例,而且每一张图都配有详细的说明,讲解了是如何通过巧妙地布置灯光,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质感。作者在讲解时,并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实际拍摄案例,一步步地拆解光线的走向、柔和与硬朗的对比、色彩的冷暖变化如何影响画面情绪。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逆光人像”的章节,书中展示了如何利用逆光勾勒出人物的轮廓,营造出梦幻般的飘逸感,同时又不会让脸部过曝。还有一个章节是关于“微距光影”,作者展示了如何用极小的光源,捕捉到昆虫翅膀上细微的光泽,或者花瓣上露珠的晶莹剔透,这种细节的处理真是让人惊叹。这本书的语言也很接地气,即使是摄影新手,也能理解其中的原理。而且,作者还分享了一些关于自然光和人造光的创意结合,比如如何在室内模拟出户外清晨的柔和光线,或者如何利用窗户的光线拍出具有空间感的静物。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关于光线运用的灵感,感觉我下次拍照时,会有更多的想法去尝试和实践了。
评分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城市肌理探索》的书,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是直接告诉你怎么去看城市,而是让你去感受城市的“肌理”。书里面有很多作者在世界各地拍摄的照片,但这些照片不是那种标准的风光照,而是聚焦于城市中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斑驳的墙壁、磨损的石板路、生锈的铁栅栏、随意涂鸦的痕迹,甚至是晾晒在窗外的衣物。作者通过这些“肌理”来讲述城市的故事,比如一组关于老旧工厂的照片,通过墙壁上剥落的油漆和锈迹斑斑的机器,你能感受到曾经的工业辉煌和如今的沧桑;另一组关于老旧住宅区的照片,则通过狭窄的巷道、密集的窗户和阳台上摆放的绿植,展现了市井生活的热闹和烟火气。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鼓励读者用一种“慢”的、体验式的方式去观察城市。它提供了一些观察的线索和方法,比如如何去发现不同材质在光线下的变化,如何去捕捉城市声音与视觉元素的对应关系,甚至是如何去感受不同街区散发出的独特气味。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缝隙中的生命力”这一章节,作者在钢筋水泥的缝隙中,发现了顽强生长的小草和苔藓,并从中解读出生命的力量和城市的韧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我对城市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的建筑和景观,而是深入到了那些承载着历史、文化和生活气息的细微之处,仿佛自己也成为了一个城市的“皮肤触感”体验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