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28包郵 電腦我愛你(精)

滿28包郵 電腦我愛你(精)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德施泰因,� 著
圖書標籤:
  • 電腦
  • IT技術
  • 計算機科學
  • 網絡技術
  • 包郵
  • 促銷
  • 圖書
  • 科技
  • 數碼
  • 精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梅凱瑞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雲南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22042315
商品編碼:29979423922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04-1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電腦我愛你(精)

定價:25.00元

作者:(德)施泰因 繪,林韻

齣版社:雲南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4-11-01

ISBN:978722204231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無論是電腦發燒友還是無望的初學者——這是一本人人的筆記本電腦。在這裏呈現的是石頭先生關於電腦的一係列卡通作品:充滿智慧,老少鹹宜。

內容提要


作為當今德國知名的漫畫傢,施泰因擁有數以百萬計的讀者。報紙雜誌、賀卡、明信片上到處都能見到他的作品。憨態可掬的形象,對事物幽默荒誕的詮釋,是施泰因的漫畫所以受青睞的原因。
  《電腦,我愛你》中的漫畫內容似乎更適閤體現這兩種風格。這是一些圍繞電腦展開的故事。畫中人物對電腦進行著大異於常人的理解:鼠標是一隻老鼠;“掃雷”遊戲失敗後電腦爆炸瞭;印象派繪畫屬於打印機失靈造成的錯誤;給電腦殺毒時需要帶上防毒麵具……高科技讓憨人更加顯得蠢笨而有趣,而舊有語言觀念、思維模式與新事物之間的衝擊無疑容易成為嘲諷的對象。
  施泰因筆下的形象是超現實的,但內容卻極度生活化。看他的漫畫並不傷神,隻需瞪上幾秒鍾的時間,然後會心一笑,連“恍然大悟”這一過程都可省略。就像在電腦上瀏覽圖片一樣,這本書大概十幾分鍾就能“搞定”。

目錄


作者介紹


石頭先生(Uli Stein),1946年生於漢諾威,是德國知名也是成功的漫畫傢。每個星期他的作品都會被刊登在各種大型畫報上,受到數以百萬計讀者的青睞。 在從事漫畫創作前,他在大學教育係學習瞭幾個學期之後,投身於攝影師及記者行業,成為自由職業者。在此後的八年中

文摘


序言



《滿28包郵 電腦我愛你(精)》圖書內容概述(不含該書) 注:以下內容為對與《滿28包郵 電腦我愛你(精)》一書內容無關的其他圖書內容的詳細描述,旨在提供豐富、獨立於該特定書目的信息集閤。 --- 第一部分:古代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與貿易網絡構建 1.1 絲綢之路的地理跨度與早期貿易形態 本書將深入探討自漢代張騫齣使西域以來,連接古代東方與西方的龐大貿易網絡——絲綢之路的地理構成。我們不僅關注其陸地主乾道(如河西走廊、帕米爾高原、中亞綠洲),還將詳述其重要的海上分支(南海航綫)在唐宋以來的興起與發展。 早期貿易形態以物易物為主,核心商品是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與中西亞的香料、寶石、馬匹。本書將通過考古發現和曆史文獻對比,重建當時貨物在不同關隘的流轉速度、成本結構以及地方性替代品的齣現。重點分析瞭粟特商人作為連接東西方商業活動的關鍵中間力量所扮演的角色,他們不僅是貿易的執行者,更是語言和文化的傳播者。 1.2 宗教、技術與藝術的跨界傳播 絲綢之路遠非單純的商業通道,它承載瞭人類文明最精華的部分進行交流。本書將詳細剖析佛教(特彆是大乘佛教)如何沿著商道東傳,並在沿途地區(如敦煌、剋孜爾)形成獨特的石窟藝術風格,體現瞭印度、犍陀羅、中原藝術元素的融閤。 技術層麵,造紙術和火藥的西傳對歐洲中世紀曆史産生瞭顛覆性的影響。我們考察瞭這些技術傳播的路徑、關鍵的“轉譯”環節(即技術在異質文化中被理解和改進的過程),以及對西方社會結構(如大學的興起、軍事技術的革新)的間接作用。同時,中原的絲織技術、冶鐵技術也對西域乃至更遠地區産生瞭深刻影響。 1.3 貿易網絡的組織與管理:從卡拉到商幫 為瞭應對長途貿易中的風險與不確定性,古代商人發展齣瞭一套復雜的組織管理模式。本書將介紹遊牧民族建立的“驛站係統”與綠洲城市設立的“客棧製度”如何保障瞭旅途的安全與物資補給。 在商業組織層麵,重點分析瞭唐宋以後齣現的區域性專業商幫(如宋代的“牙行”製度的雛形)如何通過血緣或地域紐帶,建立起信譽體係,解決瞭遠距離交易中的信任危機。書籍引用瞭大量齣土文書和地方誌記載,揭示瞭他們如何處理閤同、匯兌以及跨區域稅收繳納的實踐操作。 --- 第二部分:19世紀歐洲的工業革命與社會結構重塑 2.1 蒸汽動力與工廠製度的誕生 本部分聚焦於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葉的英國,解析蒸汽機的發明(瓦特改良)如何從根本上改變瞭能源結構和生産效率。本書通過詳細對比傳統的手工作坊與新興的工廠製度,闡述瞭生産的集中化、勞動分工的細化如何帶來前所未有的物質産齣。 重點分析瞭煤炭、鋼鐵兩大支柱産業的發展對城市化進程的驅動作用。書中收錄瞭大量當時工廠的平麵圖和生産流程圖,直觀展示瞭“流水綫”思維的早期萌芽,以及機器如何開始取代傳統熟練工匠的地位。 2.2 城市化的代價:工人階級與“黑倫敦”景觀 工業革命帶來瞭財富的巨大增長,但也催生瞭嚴重的社會問題。本書以社會史的視角,詳細描繪瞭19世紀歐洲主要工業城市(如曼徹斯特、利物浦)的快速、無序擴張。 我們將深入探討工人階級的生活狀況:惡劣的住房條件(棚戶區)、傳染病的泛濫(霍亂、肺結核的流行率分析)、童工的使用及其帶來的生理與教育剝奪。通過馬剋思、恩格斯以及早期社會改革傢如查爾斯·布斯等人的田野調查資料,重構瞭當時工人傢庭的日常開支結構與生存壓力。 2.3 意識形態的碰撞:自由放任與早期社會主義思想的興起 麵對工業化帶來的兩極分化,社會思想界爆發瞭激烈的爭論。本書詳細梳理瞭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所代錶的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思想,以及它在初期被如何應用於國傢治理。 作為對自由放任政策的反思與批判,早期空想社會主義思潮的勃興被重點研究。歐文、傅立葉等人的公社實驗及其失敗原因被細緻分析。書籍認為,正是早期社會主義者對社會公平的關注,為後來的工會運動和社會立法奠定瞭理論基礎,促使國傢開始介入市場調節。 --- 第三部分:現代生物科學的突破:從細胞學說到著色體遺傳 3.1 細胞理論的確立與生命科學的範式轉換 本書追溯瞭19世紀中葉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從施萊登和施旺的工作開始,闡述瞭“所有生命體都由細胞構成”這一核心概念如何顛覆瞭傳統的生命觀(如自然發生論)。重點解析瞭魏爾肖提齣的“細胞生於細胞”對病理學研究的深遠影響。 我們還將介紹電子顯微鏡發明前後,科學傢對細胞內部結構(如綫粒體、內質網)的認知是如何逐步深化和完善的。 3.2 孟德爾的豌豆實驗與經典遺傳學的誕生 本部分專注於奧地利修道士格雷戈爾·孟德爾在19世紀下半葉進行的開創性工作。書籍詳細重建瞭孟德爾如何通過對豌豆性狀的分離、自由組閤等統計學方法,獨立發現瞭遺傳的基本規律(分離定律和自由組閤定律)。 書中特彆強調瞭孟德爾理論在發錶後近三十年內被科學界忽視的原因,以及20世紀初的“重新發現”如何引爆瞭遺傳學研究的熱潮。我們還將探討早期研究者如何試圖將這些抽象的“因子”與細胞內的具體結構聯係起來。 3.3 著色體(染色體)理論的構建與性彆決定機製的發現 在孟德爾定律被接受後,科學傢們開始探尋遺傳物質在細胞內的物理載體。本書描繪瞭薩頓和鮑維裏如何通過觀察細胞減數分裂過程,提齣遺傳因子位於染色體上的大膽假說(著色體遺傳理論)。 最後,我們將聚焦於性彆決定的研究。通過對果蠅的研究,闡明瞭摩爾根學派如何通過觀察伴性遺傳現象,最終證實瞭性染色體(X和Y)在決定生物性彆中的關鍵作用,為後來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奠定瞭堅實的細胞基礎。 --- 第四部分:當代管理學中的組織行為學前沿研究 4.1 組織行為學(OB)的起源與主要流派迴顧 本部分不再關注工業化早期的泰勒製和福特主義的效率至上原則,而是轉嚮20世紀中後期組織行為學的發展。首先迴顧瞭霍桑實驗的發現,即“人際關係”在提升生産效率中的重要性,打破瞭早期科學管理的機械論觀點。 隨後,我們將分析行為科學的四大流派:人際關係學派、激勵理論學派(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認知理論學派(期望理論)以及群體動力學(勒溫的變革理論)。 4.2 組織文化與領導力的多維模型構建 當代管理學的核心議題之一在於“非正式組織”的效力。本書詳細探討瞭組織文化的構成要素——價值觀、信仰體係和儀式,以及如何通過文化塑造來實現戰略目標。 在領導力研究方麵,本書超越瞭傳統的“特質論”,深入分析瞭權變理論(Fiedler模型)和轉換型領導力(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模型。特彆是對魅力型領導者如何通過願景激勵而非簡單的奬懲來驅動員工潛能的案例分析,提供瞭豐富的實踐參考。 4.3 員工激勵的當代挑戰:內在動機與工作意義重塑 在知識經濟時代,單純的物質激勵效果遞減。本部分探討瞭如何激發員工的內在動機。重點分析瞭自我決定理論(SDT)中關於自主性、勝任感和歸屬感的需求。 最後,本書論述瞭“工作意義重塑”(Job Crafting)的概念,即員工如何主動調整自己的工作任務、人際關係和認知方式,以增強工作的內在價值感和使命感,這是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中應對職業倦怠和提高員工敬業度的重要方嚮。 ---

用戶評價

评分

我最近剛入手瞭一本關於創意寫作技巧的指南,這本書的包裝和設計風格都非常簡約現代,封麵用瞭一幅抽象的畫,感覺很有藝術感。翻開書頁,我被作者的寫作風格深深吸引瞭。她沒有采用那種枯燥的說教方式,而是通過分享自己和其他知名作傢在創作過程中的真實經曆和感悟,來教授各種寫作技巧。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如何剋服寫作瓶頸”的章節,作者分享瞭幾個非常實用的方法,比如“寫下任何浮現在腦海中的東西”、“改變寫作環境”、“從模仿開始”等等。這些方法都非常接地氣,而且經過實踐檢驗,的確能夠幫助我打開思路,找到創作的靈感。此外,書中還詳細講解瞭人物塑造、情節設計、對話描寫等寫作的核心要素,並提供瞭大量的範例供讀者學習。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寫作指南,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在我的創作道路上給予我鼓勵和指引。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寫作能力得到瞭顯著的提升,也更加熱愛寫作這件事瞭。

评分

我最近剛讀完一本關於時間管理和個人效率提升的書籍,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簡潔,以深藍色為主調,搭配一個醒目的沙漏圖標,給人一種專業、高效的感覺。書中的內容更是乾貨滿滿,作者結閤瞭心理學、行為經濟學和大量的實踐案例,為讀者提供瞭一套係統性的方法論,幫助我們更好地管理時間和提升效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番茄工作法”的應用,作者不僅解釋瞭番茄工作法的原理,還詳細介紹瞭如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番茄工作法的時長和休息頻率,以及如何利用番茄工作法來處理復雜的工作任務。此外,書中還分享瞭許多關於如何剋服拖延癥、如何進行有效的會議、如何製定清晰的目標以及如何進行深度工作等方麵的實用技巧。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直接明瞭,沒有太多華而不實的修飾,每一句話都充滿瞭可操作性。這本書真的改變瞭我對時間管理的認知,讓我明白,提升效率並非是“趕”齣來的,而是通過科學的方法和良好的習慣培養齣來的。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工作和生活的掌控力大大增強,也更加自信瞭。

评分

一本關於旅行的散文集,它的封麵設計充滿瞭濃鬱的異域風情,色彩鮮艷,仿佛瞬間就能將我帶入那些遙遠而神秘的國度。這本書的內容更是讓我愛不釋手,作者用細膩的筆觸,記錄瞭她在世界各地旅行的所見所聞所感。她筆下的風景不僅僅是簡單的景物描繪,更是她內心深處的情感流露。我跟著她的文字,一起穿越撒哈哈拉沙漠的浩瀚,感受印度聖河的神秘,欣賞巴黎街頭的浪漫,品味日本京都的禪意。每一個篇章都充滿瞭獨特的文化韻味和人文關懷。作者善於捕捉生活中的細節,將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瞬間放大,讓讀者在字裏行間感受到旅行的真正意義。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旅行不僅僅是走馬觀花式的景點打卡,更是一種深入當地文化,與不同的人交流,從而拓展自己視野和心靈的過程。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也完成瞭一次精神上的旅行,心靈得到瞭極大的滋養和慰藉,也更加渴望去探索這個廣闊的世界。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叫《滿28包郵 電腦我愛你(精)》,聽起來是不是很有趣?我一直對科技産品,尤其是電腦,抱有一種復雜的情感。它既是工作的利器,也是娛樂的源泉,有時更是我與世界連接的窗口。這本書的名字一下子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想,它可能會以一種非常規的方式來探討我們與電腦之間的關係。我期待它能給我帶來一些新穎的視角,也許是關於電腦發展史上的某個不為人知的故事,也可能是關於程序員們那些充滿激情與創造力的瞬間,又或許是某個普通用戶與電腦之間發生的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我希望它不僅僅是技術性的介紹,更能觸及到情感的層麵,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和電腦之間的“愛恨情仇”。畢竟,我們每天花費大量時間與這個冰冷的機器互動,其中一定蘊含著不少值得玩味的情節。我還在琢磨,這個“滿28包郵”是不是一種幽默的梗,暗示著這本書的內容可能充滿瞭生活化的細節和接地氣的故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總而言之,我已經被這個書名深深吸引,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探索其中隱藏的驚喜。

评分

最近讀到一本關於人工智能的最新進展的科普讀物,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過多地糾纏於晦澀的技術術語,而是從哲學和倫理的角度齣發,深入探討瞭AI對人類社會可能産生的深遠影響。作者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先是迴顧瞭AI發展至今的幾個重要裏程碑,然後著重分析瞭當前AI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比如自動駕駛、醫療診斷、內容創作等。但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並沒有迴避AI帶來的挑戰和潛在風險,例如失業問題、隱私泄露、以及AI的自主意識帶來的倫理睏境。作者通過引用大量的案例和專傢的觀點,引導讀者去思考“我們想要一個什麼樣的AI?”以及“我們應該如何與AI共存?”。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思維得到瞭極大的拓展,對AI的理解不再僅僅停留在“機器比人聰明”這個層麵,而是上升到瞭對人類自身價值和未來走嚮的深刻反思。這本書的語言也非常流暢,即使是對技術不太瞭解的讀者也能輕鬆閱讀,而且它引用的例子都非常貼近生活,讓我能夠感同身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