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世界舆情报告
定价:49.80元
售价:20.9元,便宜28.9元,折扣41
作者:王玉玮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8025765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 商品名称: 世界舆情报告 |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7-01 |
| 作者:王玉玮 | 译者: | 开本: 16开 |
| 定价: 49.80 | 页数:308 | 印次: 1 |
| ISBN号:9787802576506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目录
作者介绍
王玉玮,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播电视艺术学方向博士、新闻传播学博士后。出版专著《电视剧城市意象研究》、《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电视文化》两部。主持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社科项目《全媒体电视新闻报道研究》,参与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有年代感,那种厚重的纸张质感和略显泛黄的字体排版,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一种严肃的学术氛围中。我是在一个旧书店里偶然翻到它的,当时就被书脊上那个名字吸引住了——那种直白的、带着某种使命感的标题,让人忍不住想知道里面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洞察。 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分量感就很实在,这绝不是那种轻飘飘的碎片化信息集锦,更像是倾注了大量心血的、扎实的分析成果。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完全细读,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的部分,就能感受到作者那种试图构建宏大叙事框架的野心。那种笔触,不是时下流行的那种快餐式解读,而是带着一种冷静的、近乎冷峻的观察视角,仿佛作者站在一个极高的维度,俯瞰着全球局势的暗流涌动。我特别喜欢这种不加修饰的、直指核心的表达方式,它迫使读者必须集中精神去跟上作者的思维步伐,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而不是被华丽的辞藻所迷惑。
评分阅读这本著作,我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智力上的酣畅淋漓。它没有采用那种常见的、迎合大众口味的“爆点”式标题或内容设置,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对事物本质的挖掘和对未来趋势的审慎预判上。它的语言风格是内敛而有力的,如同深埋地下的岩层,沉重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我个人非常看重这种深层挖掘的能力,它迫使我跳出日常信息的噪音,去思考那些更具长期影响力的驱动因素。书中对于不同文化和政治体系之间互动模式的分析,展现出一种跨学科的广博视野。它更像是一部地图集,用冷静的笔触绘制出全球权力流动的复杂网络,每一个节点、每一条连线都承载着深远的含义,让人在合上书本之后,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沉思的余韵,久久不能散去。
评分初看此书,最直观的感受是其内容的密度极高,几乎没有一处闲笔,每一个段落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凝练。它不像是一本轻松的读物,更像是一部需要反复咀嚼、时常需要停下来回顾前文的学术文献。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展现出的那种严谨的态度,仿佛任何一个观点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建立在坚实的史实和数据基础之上的。 这种扎实的写作风格,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信任感。它没有迎合任何一方的既有立场,而是努力保持一种超然的、客观的分析姿态。这种“去情绪化”的叙述,在充斥着观点输出的当下显得尤为珍贵。它要求读者放下预设的偏见,单纯地、批判性地去接受和审视作者所呈现的那些复杂的世界图景,这本身就是一种对读者心智的磨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风格透露出一种极为内敛的专业气质,它没有采用当下许多热门书籍那种浮夸的色彩和设计来吸引眼球,反而选择了一种近乎朴素的、教科书式的外观。这种外观让我联想到那些经典的、经久不衰的社会科学研究著作,它们不依赖于包装,而是凭借其内在的学术价值说话。 我发现书中对某些议题的切入点非常独特,它似乎更关注那些被主流媒体长期忽视的、潜藏在复杂事件背后的结构性力量。阅读的体验很像是在解剖一个复杂的生物体,作者似乎手持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现象的表层,试图探究其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这种对深度和细节的执着,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智力上的满足感,每读完一个小节,都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理解的门。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调性,给我一种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的沙龙的错觉,仿佛一群深谙国际政治、经济脉络的专家正在进行一场高水平的闭门会议。作者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老道,时而铺陈宏大的历史背景,时而聚焦于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微妙变动,张弛有度,丝毫不显拖沓。 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概念的界定非常清晰,避免了模糊不清的定义带来的理解障碍。这使得即便是涉及高度专业化的领域,普通读者也能大致把握其核心逻辑。这种清晰的逻辑链条,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基石。它不是那种为了炫技而堆砌生僻词汇的作品,而是真正致力于将复杂的国际关系逻辑,以一种结构化、系统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让读者能够清晰地追踪作者的思维轨迹,进行有效的知识吸收和内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