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本草纲目
定价:26.80元
作者: 李时珍
出版社:崇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40339180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函封,无论何时,打开这个函封,我们就能读出那些闪烁着智慧的文化密码。因此,了解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好的途径就是阅读国学经典。《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平装》共60本,精选了中华传统文明中内涵丰富、经久流传的国学经典,包括史学的经典,文学的经典,哲学的经典,设计精美,采取双色印刷,图文并茂,品种丰富。阅读这些日久常新的经典,会带给我们理性和高雅,敏锐与睿智,以及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乐趣。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最初接触这本书,是带着一种对传统医学的敬畏和好奇。然而,阅读的过程远比我想象的要充满挑战,它需要的不仅仅是医学知识,更是一种对古代哲学观和世界观的理解。书中对“气”、“血”、“五行”等概念的阐述,是理解其理论体系的关键,初次接触的人很容易被那些看似玄奥的词汇所困扰。我花了大量时间去查阅相关的注释和背景资料,试图将那些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的病症联系起来。令人称奇的是,即便剔除那些受时代局限的认知,书中依然蕴含着大量基于长期实践观察得出的宝贵经验,比如对于某些常见病症的对症下药,其有效性即使放在今天依然令人侧目。这种“去芜存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深刻的学习和反思,它迫使我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去重新审视“科学”的定义,思考知识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修正和传承的。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药典,不如说是一部关于古代人如何与自然界进行长期、复杂博弈的心得记录。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阅读这本书的感受,那就是“浩瀚”。它像是一片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你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一部分的航道,但转过头,又会发现新的岛屿和未知的海域等待探索。我曾试图挑战自己,在不查阅任何现代资料的情况下,去理解其中记载的数千种物候和药性关系,结果很快就体会到了自己的局限性。这本书的阅读,不是一次性的通读,而是一个需要反复咀嚼、时常回溯的漫长过程。我发现,每隔一段时间重读同一章节,都会有新的领悟,因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在增长,对书中描述的场景和逻辑有了更深的体会。它不是一本用来快速获取答案的书,而是一个需要你投入时间、精力和敬畏心去共同构建理解的“知识共同体”。它对后世博物学、农学乃至化学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跨学科的辐射力,是任何单一领域的专著都难以比拟的,它体现的是一种对整个自然世界的整体性把握和尊重。
评分这本书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罗列了浩如烟海的物种信息,更在于其背后所体现出的那种近乎偏执的系统性构建精神。作者似乎立下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将已知的一切自然物进行分类、描述和功能界定。我特别欣赏它在编排上的逻辑性,那种层层递进,由宏观到微观的布局安排,体现了极高的组织能力。比如,在描述某一类植物时,它会先从整体的形态特征入手,接着细致描绘其根、茎、叶、花的各自特点,最后才落脚于其药用价值和炮制方法。这种结构设计,使得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循着清晰的路径,逐步掌握知识。我曾尝试用现代的数据库检索逻辑去分析它的目录结构,惊奇地发现,即便没有电子设备的辅助,这种人工构建的索引系统依然高效得惊人。它展现了人类早期在面对信息爆炸(尽管是古代的信息量)时,所能达到的最精密的知识管理水平,为后世的百科全书式编纂树立了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
评分每一次翻开这本书,我都会被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深深打动。它记录的绝不只是冰冷的药理数据,而是渗透着对普通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那些关于如何在家中简易炮制药物、如何利用常见食材进行食疗的描述,无不流露出作者希望将知识普及、让更多人免于病痛折磨的朴素愿望。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一些常用草药的描述,其语言是如此的接地气,充满了生活场景的代入感,让人仿佛能闻到药材被碾磨后的独特气味,能感受到病患求医问药时的焦灼。这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远超于学术研究的范畴,更像是一次与一位仁厚长者的促膝长谈,他不仅传授技艺,更传递着一种济世救人的情怀。这种超越时代的悲悯之心,是这本书在漫长岁月中依然闪耀着光芒的核心原因之一,它提醒着后人,知识的终极价值在于服务生命。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别出心裁,初拿到手,那厚重的纸张和泛着古朴油墨香气的封面,就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我特别喜欢它采用的那种仿宋体的排版,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却又不失清晰的脉络。虽然初读起来,确实需要一些耐心去适应那种繁复的文字结构和古老的术语,但一旦沉浸进去,你会发现,这简直就是一部古代生活百科全书的缩影。里面的插图,尽管是木刻风格,却精准地描绘了各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即便是今天来看,也极具参考价值。我甚至花了好大力气去比对书中记载的一些药材与现代市面上所见实物的差异,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让人心潮澎湃。更不用说,它对药材产地、采摘时令的细致描述,简直是为那个时代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范本。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工具书,而是在翻阅一幅宏大而精微的古代社会生态地图,每一个章节都像是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手工业作坊或是一个药农的工具箱,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智慧的结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