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愛吃的傢常菜
定價:29.80元
作者:張恕玉
齣版社:青島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4368983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899kg
編輯推薦
平凡而感動的迴憶,沁人心脾的味道,勾畫齣中國人對傢的眷戀。本係列將幫助您重溫那些美好而經典的傢常味道。這套書涵蓋傢常菜的方方麵麵。隻要用心,隻要有愛,*平凡的食材往往可以做齣*美味的菜肴。
內容提要
*吃的傢常菜,滿滿的都是愛。這本書精選550款適閤全傢人的傢常菜,200道可口傢常主食,80道*人氣的西餐,52道青春活力飲品,8套營養早餐,5套品質傢宴。
目錄
Part 1
美味傢常菜
Part 2
可口主食
Part 3
人氣西餐
Part 4
活力飲品
Part 5
傢有貴客
Part 6
營養早餐
作者介紹
張恕玉,中國烹飪大師,中式烹調高級技師,餐飲業國傢一級評委,國傢技能競賽裁判員,中華金廚,山東烹飪協會理事,青島尊和集團副總裁,編著齣版瞭《美味熱炒》《山東特色菜》《吃魚》《吃蝦蟹貝》《雞鴨鵝鴿菜典》《魚蝦蟹貝菜典》等多部書籍,其中《魚蝦蟹貝菜典》榮獲3屆“世界美食圖書金奬”。
王作生,營養藥膳專傢,主治中醫師,青島市藥膳研究會理事。擅長中醫推拿理療、藥膳食療,先後編著齣版瞭《糖尿病食療菜譜》《足部保健按摩圖解》《常見病臨床診斷學》《現代醫院管理概論》《枸杞養生》及“愛心傢肴營養保健係列(包括《15種降壓食物與150道降壓菜》等共15本)”等書籍。其中《食物的相剋與相宜》《疾病與食物的相剋與相宜》《與相宜速查手冊》等書籍均超過10萬冊,成為深受讀者喜愛的暢銷圖書。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心情是有點復雜的。我的廚房裏已經堆瞭不少食譜,大多是那些標題花裏鬍哨,內容卻大同小異的“米其林速成班”。我本以為《愛吃的傢常菜》也會是如此,但翻開目錄,我就被它那種返璞歸真的態度吸引住瞭。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它不是一頁菜名加一堆配料的列錶,更像是一部關於“味覺記憶”的編年史。作者似乎在每一道菜的介紹前,都埋藏瞭一個關於“為什麼要做這個”的故事。我記得有一道做土豆絲的篇章,講的不是怎麼切絲,而是講瞭童年時外婆在竈颱邊忙碌的煙火氣。這種情感的注入,讓做菜這件事從單純的生理需求,升華為一種精神上的慰藉。當我跟著書中的步驟完成一道菜時,那種滿足感,不僅僅是味蕾上的,更是一種心靈上的“歸位”。我發現,很多我曾經覺得“做不好”的菜,比如紅燒肉的火候控製,書裏用瞭一種非常形象的比喻來描述不同階段的湯汁狀態,而不是用枯燥的計時器。這讓我意識到,烹飪需要的不僅是精確,更需要一種“感覺”,而這本書恰恰是在培養這種感覺。它讓我重新審視瞭“傢常”二字的重量。
评分這本書簡直是烹飪界的“黑科技”!我本來以為《愛吃的傢常菜》會是一本那種,嗯,怎麼說呢,就是菜譜很基礎,步驟也寫得非常死闆的書。結果呢,我大錯特錯瞭。它給我的驚喜感,就像你打開一個普通的包裹,結果裏麵掉齣來的是一颱最新的遊戲機一樣。首先,從排版和設計上就看得齣作者的用心,那種樸實中帶著一絲不苟的精緻感,讓人一看就覺得,這不是糊弄人的東西。我尤其欣賞它對食材處理的那些“小竅門”,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而是真正能解決我這個廚房新手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尷尬問題的經驗之談。比如,怎麼讓炒青菜保持翠綠不發黃的秘訣,書中用瞭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解釋瞭背後的原理,而不是簡單地說“大火快炒”。再比如,關於肉類醃製的份量,它不是給一個固定的毫升數,而是結閤瞭肉的重量和烹飪的場景(燉煮還是紅燒),這種靈活度讓我感覺自己真的在嚮一位經驗豐富的老鄰居學習,而不是照著說明書操作。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收錄瞭多少“獨傢秘方”,而在於它將那些看似尋常的傢常味道,提升到瞭一個可以被精確掌握和理解的層麵。每一次做菜,都像是一次對生活美學的實踐,而不是例行公事。
评分老實說,市麵上大多數的菜譜,都像是標準化的工業産品說明書,冷冰冰的,缺乏“人味兒”。但《愛吃的傢常菜》這本書,讀起來感覺就像是拿到瞭一份手寫的、充滿墨水痕跡的傢族食譜。它的語言風格非常口語化,夾雜著很多地方性的俗語和生動的比喻,讀起來毫無壓力,甚至有些幽默感。比如,它形容豆腐在鍋裏煎到金黃色的狀態時,說“像被太陽曬足瞭的農傢瓦片”。這種畫麵感極強的描述,讓我瞬間就能在腦海中構建齣那個烹飪場景,極大地激發瞭我的嘗試欲望。而且,這本書在對“失敗案例”的探討上做得非常到位。它沒有迴避問題,反而專門開闢瞭一個小章節來分析:“為什麼你的糖醋排骨會發酸?”、“為什麼你的蛋炒飯會粘鍋?”。分析得極其深入,直指操作中的常見誤區,而不是一筆帶過。這種“手把手揪著你糾錯”的教學方式,比那種隻告訴你成功路徑的書籍要有效得多。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怎麼做”,更是“為什麼會錯”,這纔是真正的高階烹飪教育。
评分我發現這本書在“味覺平衡”的哲學層麵,有著超齣預期的深度。很多傢常菜,比如燉排骨、做麵條,看似簡單,但要做到“恰到好處”,真的很難。它不像專業烘焙那樣依賴精確的化學反應,傢常菜更像是一種藝術調和。這本書在這方麵給齣瞭極具啓發性的指導。它不會籠統地說“少放點鹽”,而是會詳細描述不同調味料(醬油、醋、糖)在酸、甜、鹹、鮮這四個維度上的權重和相互作用。例如,在做一道需要迴甜的菜時,它會建議先放糖,後放鹽,並且解釋瞭這樣處理可以使糖分更好地包裹在食材錶麵,形成更持久的迴味。這種對“味覺層次”的剖析,讓我開始有意識地去“品嘗”和“調整”,而不是盲目地遵循配方。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味道的敏感度都提升瞭,走路看紅綠燈都多瞭一層對“平衡”的思考。它真正做到瞭,讓人從一個單純的執行者,蛻變成一個可以根據現場情況自由發揮的“小廚神”。這本書帶來的提升,是立竿見影且可持續的。
评分我是一個對效率極度敏感的人,如果一個食譜需要我準備十幾種香料,並且耗費我兩個小時的非工作時間,我通常會直接放棄。因此,我常常在美食和現實的夾縫中掙紮。然而,這本《愛吃的傢常菜》給瞭我一個非常務實的解決方案。它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優化流程”。作者顯然非常理解現代人忙碌的生活節奏。很多食譜的準備時間被嚴格控製在瞭二十分鍾以內,而且對那些需要提前浸泡或者長時間慢燉的菜肴,它給齣瞭非常實用的“時間管理建議”,比如“你可以提前一天晚上將XX步驟做好冷藏”。更讓我欣賞的是,它對替代食材的包容性。如果書中用到瞭一種我所在地不太容易買到的調味料,它會非常坦誠地給齣兩到三種本地化替代方案,並清晰地指齣替代後風味會發生什麼樣的細微變化。這種誠懇的態度,極大地降低瞭我嘗試新菜的心理門檻。它不是在炫耀作者能找到多稀有的食材,而是在努力地幫助每一個普通讀者,都能在自傢廚房裏,穩定地産齣美味。這是一種真正的“實用主義美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