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时尚人像摄影完全自学宝典
定价:88.00元
作者:尚艺摄影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1113503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140kg
编辑推荐
数码影像与后期专家 刘宽新
全国人像摄影十杰 见弓
全国人像摄影十杰 张罗平
《数码摄影》杂志副主编 邓登登
原《新锐摄影》杂志主编 穆杉伯男
中国人像摄影学会 郭瑞罡
联袂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涵盖了时尚人像摄影的各个方面。图书部分由简入难、循序渐进地设置了构图篇、用光篇、操作篇、器材篇、实战篇、主题篇及后期篇7个篇章,包括 40大知识点、153个小知识点;光盘部分包含相机及附件的安装、拍摄设置、镜头推荐、人像后期处理补充案例、镜头辞典、数码摄影小技巧等内容,共 6部分、49个知识点;随书附赠的《人像实拍手册》含及摆姿、表情、发型、道具、服装及沟通等拍摄技巧讲解,对人像实战拍摄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
图书中几乎每个小知识点都采用实拍案例的形式,将内容拆解为 “拍摄要点 ”以及包含器材使用技巧、相机设置技巧等在内的 “拍摄技巧”,同时还把容易产生问题的 “拍摄误区”向读者说明清楚,非常详尽地讲解了人像摄影中摄影师必知必会的知识点。
本书采用了大量人像摄影师的摄影作品。这些摄影师在时尚人像摄影领域都有着非凡的造诣,通过向这些专业摄影师学习,读者必定会获得直接、有用的时尚人像摄影知识。
作为一本基础的人像摄影书,《时尚人像摄影完全自学宝典》适合对时尚人像摄影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摄影发烧友研读学习,对刚刚进入影楼、摄影工作室的初级人像摄影师也具有非常强的学习价值。
目录
篇 构图篇
1 时尚人像摄影构图初步要领
1.1 学会观察人物与环境背景
1.2 让画面更加简洁
2 不同的人像拍摄角度
2.1 平拍表现真实自然的人物
2.2 仰拍突出人物的修长挺拔
2.3 俯拍使人物视角更独特
2.4 侧拍突出面部轮廓
3 时尚人像拍摄常规构图方式
3.1 搭配前景与背景
3.2 借助自然的框架
3.3 特写刻画主要特征
3.4 半身人像纳入服饰效果
3.5 全身人像展示完整人物
3.6 突出人物主体的黄金分割构图
3.7 表现身材的s形线条构图
3.8 展现人物活力的斜线构图
3.9 赋予人物想象空间的留白式构图
3.10 将想象延伸到画面之外的开放式构图
4 人物与环境的结合
4.1 避免凌乱繁杂的环境
4.2 利用对比强烈的背景
4.3 借用周围的建筑物
4.4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
第2篇 用光篇
5 光线的不同类型
5.1 自然光线
5.2 人造光线
5.3 混合光线
6 光线的不同方向
6.1 正面光效果
6.2前侧光效果
6.3侧光效果
6.4 逆光效果
7 对自然光线的把握
7.1 柔和阳光下拍摄人像
7.2 明朗的阳光下拍摄人像
7.3 在阴影中拍摄人像
7.4 阴天或雪天的光线下拍摄人像
7.5 早晨或黄昏时拍摄人像
7.6 夜景或暗光下拍摄人像
8 人造光线场景中对光线的把握
8.1 主光、辅助光、背景光的搭配
8.2 闪光灯与反射光线的结合
8.3 闪光灯逆光效果
8.4 恒定光源下拍摄
8.5 伦勃朗式布光法
8.6 蝴蝶布光法
9 光线与色彩的关系
9.1 不同光线的不同色温
9.2 借助色温赋予画面不同的色调
9.3 借助有色灯光强化照片风格
10 利用光线营造独特的画面效果
10.1 营造突出人物的画面空间效果
10.2 强调画面的色彩效果
10.3 控制画面的影调氛围
第3篇 操作篇
11 影像尺寸的设定
11.1 根据照片用途设置图像画质
11.2 参考打印大小设置图像大小
12 拍摄模式选择
12.1 初学者推荐使用人像模式
12.2 通常情况下光圈优先模式
12.3 表现运动中的人物使用快门优先模式
12.4 快速抓拍人物选择p模式
12.5 特殊情况下使用m模式
12.6 捕捉动作与表情选择高速连拍
13 照片风格的选择
13.1 近拍选择人像风格
13.2 远拍选择标准风格
13.3 后期处理选择可靠设置或自然风格
13.4 根据拍摄者的喜好自定义照片风格
14 iso感光度的设置
14.1 选择低的感光度保证画质的细腻
14.2 常见机型高感光度设置的极限
14.3 选择相机的自动iso感光度
15 测光方式的选择
15.1 常用的点测光模式
15.2 特写拍摄时局部测光模式
15.3 环境人像拍摄选择评价测光模式
15.4 人物位于画面中央时使用中央重点 平均测光模式
15.5 利用测光表更
15.6 借助灰卡测光避免出现误差
16 对焦方式的选择
16.1 常用的单次自动对焦
16.2 拍摄运动人像使用连续自动对焦
16.3 极特殊场景摄影使用手动对焦
17 直方图和高光提示功能的使用
17.1 了解曝光过度或不足
17.2 有时曝光过度更好
17.3 曝光不足也是一种风格
第4篇 器材篇——相机、镜头、附件的选择
18 相机品牌之选
18.1 nikon系列相机的特点
18.2 canon系列相机的特点
19 画幅之选
19.1 画幅越大,灵敏度、信噪比和 动态范围越优越
19.2 全画幅相机推荐
19.3 aps-c画幅相机推荐
20 像素之选——更高像素便于图像的 裁剪及后期精修
21 高感之选——呈现细腻的画质,又 不失真实的色彩
22 时尚人像镜头的选择
22.1 传统风格的人像镜头具有很强的临场感
22.2 长焦镜头捕捉街景行人
22.3 广角镜头记录旅游人文感受
22.4 大光圈望远变焦镜头制造唯美人像
22.5 大范围标准变焦镜头拍摄生活纪实人像
23 镜头与画面的关系
23.1 焦距变化带来的画面范围变化
23.2 不同的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带来 不同的人像虚实效果
24 时尚人像经典镜头推荐
24.1 原厂镜头之nikon、canon
24.2 副厂镜头
25 反光板的选择
25.1 反光板的类型
25.2 反光板的作用
26 灯光的选择
26.1 轻便好用的闪光灯
26.2 功能强劲的外拍灯
27 电池盒兼手柄
27.1 可装卸、更充足的电源
27.2 便于人像竖拍
28 稳定装置
28.1 三脚架——暗光摄影的利器
28.2 快门线——让机震降到小
29 时尚人像摄影中的滤镜
29.1 柔焦镜——让人物画面更柔和
29.2 偏振镜——去除画面中多余的反光
29.3 减光镜——强光下也可光圈开大
第5篇 实战篇
30 不同场景下的人像拍摄
30.1 背景极亮的场景人像拍摄
30.2 背景较暗的夜晚人像拍摄
30.3 逆光下的场景人像拍摄
31 不同服饰的人像拍摄
31.1 拍摄身着黑色服饰的人物
31.2 拍摄身着红色服饰的人物
31.3 拍摄身着蓝色服饰的人物
32 拍摄写真人像
32.1 低调增强性格魅力
32.2 广角镜头拍摄草坪上的人物
32.3 结合特色建筑突出人物和画面风格
32.4 黑白影像表现女性的独特魅力
32.5 长焦镜头刻画人物的面部情绪
32.6 背景强烈虚化的唯美风格
33 拍摄情节人像
33.1 设计场景与情节记录故事人物
33.2 低速快门呈现舞动的精灵
33.3 拍摄纪实类的个性婚纱照
第6篇 主题篇
34 it can be better
34.1 it can be better——构思
34.2 it can be better——造型
34.3 it can be better——用光
34.4 it can be better——拍摄过程
34.5 it can be better——总结
35 秋天の童话
35.1 秋天の童话——构思
35.2 秋天の童话——造型
35.3 秋天の童话——道具
35.4 秋天の童话——用光
35.5 秋天の童话——拍摄过程
35.6 秋天の童话——总结
36 树林中的精灵
36.1 树林中的精灵——构思
36.2 树林中的精灵——造型
36.3 树林中的精灵——道具
36.4 树林中的精灵——用光
36.5 树林中的精灵——拍摄过程
36.6 树林中的精灵——总结
37 为你弹唱一曲
37.1 为你弹唱一曲——构思
37.2 为你弹唱一曲——造型
37.3 为你弹唱一曲——道具
37.4 为你弹唱一曲——用光
37.5 为你弹唱一曲——拍摄过程
37.6 为你弹唱一曲——总结
38 小资情调
38.1 小资情调——构思
38.2 小资情调——造型
38.3 小资情调——道具
38.4 小资情调——用光
38.5 小资情调——拍摄过程
38.6 小资情调——总结
第7篇 后期篇(全视 频讲解)
(本篇内容见随书光盘,内含各案例pdf文件及视频讲解文件)
39 拍摄问题修复
39.1 处理曝光不足的照片
39.2 将灰暗的照片色彩变得绚丽
39.3 锐化使人物更清晰
39.4 调整画面白平衡
40 人像润饰与
40.1 调出柔和肤质
40.2 使牙齿更洁白
40.3 打造性感的嘴唇
40.4 调出白瓷般肌肤
40.5 修饰人物脸庞、手臂和大腿
40.6 为人物添加艺术纹身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绝对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走心”的摄影书了!我一直认为摄影是件很私人的事情,特别是拍人,更需要一种情感上的连接。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一味地强调技术参数的完美,而是更加注重“故事感”和“情绪表达”。读的时候,我常常能感受到作者对每一个拍摄对象的尊重和对摄影的热爱。比如,书里讲到如何通过环境的烘托来增强人物的氛围感,这让我意识到,人像摄影不仅仅是按下快门,更是构建一个场景,让照片中的人物在那个场景中“活”起来。它会引导你去思考,这张照片想传达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模特的心情是什么?我们想在她身上展现出怎样的特质?这些引导性的问题,让我从一个单纯的技术执行者,变成了一个思考者,一个创作者。还有关于光影的运用,书里没有简单地说“用柔光灯”或者“用硬光”,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不同光线能营造出的不同氛围,比如如何利用侧光勾勒轮廓,如何用逆光制造出唯美的光晕,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旁边,耐心地引导我,让我一点点进步,找到属于自己的拍摄风格。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乎了我最初的预期。我本来只是想找一本关于时尚人像摄影的入门书籍,没想到它带给我的,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和一种全新的创作理念。它让我明白,人像摄影绝不仅仅是记录一个人的外表,更是要挖掘和展现她内在的魅力。书里关于“如何引导模特展现自我”的部分,我反复看了好几遍。作者非常细致地分享了与不同类型模特沟通的技巧,比如如何建立信任,如何通过引导性的提问激发她的灵感,甚至是如何利用音乐来营造放松的拍摄氛围。这些细节,都不是那些泛泛而谈的书籍能够提供的。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里对于“眼神的叙事性”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它不仅仅是让你拍到模特的眼睛,而是教你如何通过眼神的交流,让照片中的人物“说话”,让观者感受到她的喜怒哀乐,她的故事,她的灵魂。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拍摄技巧,但通过这本书的讲解,我感觉自己似乎触碰到了通往这片领域的大门。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不再只是一个“拍照片的人”,而是变成了一个“用照片讲故事的人”,一个“用镜头捕捉美的人”。
评分一本真正能带我走出新手村的摄影书!我一直对时尚人像摄影充满好奇,但又觉得门槛很高,光是设备就让人望而却步。市面上很多书讲的要么是理论空洞,要么就是参数堆砌,看得我云里雾里。直到我翻开这本书,才感觉找到了救星。它不像其他书那样一开始就讲什么“黄金分割”、“三分法”,而是从最基础的“观察”开始,教我如何去看待一个模特,如何捕捉她的神韵。比如,它会讲到如何通过模特的眼神、姿态来判断她的情绪,然后根据情绪来调整光线和构图,而不是死板地套用公式。还有关于如何和模特沟通的部分,这简直是我的痛点!以前拍照总是让模特僵硬无比,这本书里给出了很多实用的沟通技巧,比如怎么引导她放松,怎么让她自然地表现,甚至是用一些小故事来调动她的情绪,这些细节真的太宝贵了!而且,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也不是那种“这是大师作品,大家看吧”的展示,而是会深入剖析这张照片好在哪里,为什么这样拍,背后是怎么思考的,光线的运用、眼神的捕捉、道具的配合,都讲解得非常透彻,让我看懂了,也学得会。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时尚人像摄影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对人、对情绪、对美感的理解和表达,这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这种“动手能力强、理论理解弱”的摄影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我不是那种喜欢死抠参数的人,我更喜欢直观地学习,并且立刻尝试。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一点。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讲解,而是充满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指导。比如,书中关于“构图的动态美”这一点,就讲得特别生动。它不会告诉你“把人放在画面中心”或者“三分法”,而是会通过分析各种经典的时尚人像照片,来让你直观地感受到,什么样的构图更能引导视线,更能营造出画面的张力和动感。它会告诉你,如何利用线条、留白、以及画面中的引导元素,让你的照片“动”起来,而不是死气沉沉。还有关于“色彩的语言”这一部分,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调色,而是深入地分析了不同色彩组合会给画面带来什么样的情绪和感受,比如暖色调的温馨,冷色调的疏离,以及如何通过色彩的对比来突出人物。这些都让我觉得,摄影不仅仅是黑白灰的组合,更是色彩的艺术,而这本书,就像一位色彩大师,为我打开了通往色彩世界的大门。
评分太棒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摄影的一些固有认知。我之前总觉得拍出好看的人像,一定要有昂贵的器材和复杂的后期。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最打动人的照片,恰恰是那些简洁、真实,并且充满了情感的作品。它教我如何用最少的设备,拍出最有质感的人像。比如,书里有很多关于如何利用自然光的章节,这对我这种预算有限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会告诉我,即使在阴天,也能捕捉到柔和细腻的光线,如何利用窗户的光来给模特打侧光,又如何利用反光板来补光,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技巧。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情绪的捕捉”这一点,有着非常深刻的阐述。它不像其他书那样只是简单地提及,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告诉你如何去观察模特的微表情,如何通过与她的互动来引导出真实的情感,是惊喜、是忧伤、是沉思,这些细微之处,才是人像摄影的灵魂所在。读完这本书,我突然觉得,我拿起相机,不再是为了“拍一张照片”,而是为了“讲一个故事”,是为了“捕捉一种情绪”,这让我对摄影的热情又重新燃了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