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式插花艺术
定价:78.00元
作者:李草木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1222897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插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不同于西方插花单纯的追求形态美,中式插花视各种花材不单纯是造型的素材与表现形式美的主要物质基础,而是构思传情的语言和工具,是创造和表现意境美的重要要素。自古以来,中式插花以凡材必有意,意必吉祥为创作的中心与主题。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国插花在历史传承上出现了断层,如今提起东方插花,国际上首先想到的是日本花道,而日本花道的起源——中国插花乏人知晓。李草木老师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插花艺术的研究和总结,形成了完整的中式插花理论体系——草木花草,向人们传达中国插花的魅力。和李老师一起进入中式插花艺术的世界吧,相信中国插花的艺术魅力会让你沉醉其中,收获不一样的美的体验。
内容提要
本书是学习中国插花的入门书籍,书中系统介绍了中国插花的发展历史,并就自己多年研修花艺总结出的草木花道体系进行了系统地讲解,理论通俗易懂,配合讲解图和花艺作品展示,让初学者能迅速了解中式插花,并初步掌握基础的中式插花的制作方法,书中精美的中式插花花艺作品能让读者领略不同于西式插花的内敛之美,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底蕴让人沉醉。
目录
章中式插花概述
一、插花艺术简介/〇〇三
二、中国插花发展概要/〇〇三
三、草木花道/〇〇八
第二章中式插花的造型与色彩
一、草木花道基本造型及特点/〇十二
1.三主枝的比例关系/〇十二
2.基本容器与主枝的比例关系/〇十六
3.基本花型在空间中的变化关系/〇十八
二、草木花道的配色基础及特点/〇二〇
三、草木花道的选材基础与特点/〇二二
1.花材形体与其在插花中的作用的对应关系/〇二三
2.常用中国传统花材/〇二四
四、草木花道的花器基础与特点/〇四一
1.中国青铜器/〇四五
2.中国名窑名瓷/〇四九
3.中国篮子/〇五二
第三章中式插花设计与插制
一、插花工具与材料/〇五七
1.花插插花/〇五八
2.花泥插花/〇五八
3.自然固定法插花/〇五八
二、插花的设计构思与命题/〇六〇
三、插花的步骤/〇六一
1.框架花材的插制/〇六一
2.焦点花的插制/〇六三
3.衬托花材的插制/〇六三
4.补充花材的插制/〇六三
四、插花作品的养护/〇六三
第四章中式插花常见花型插制步骤
一、基础八法/〇六七
二、直立型碗插花/〇六八
三、倾斜型盘插花/〇七〇
四、平出型篮插花/〇七二
五、悬崖型瓶插花/〇七四
六、平展型盘插花/〇七六
七、倒挂型筒插花/〇七八
八、综合型盘插花/〇八〇
第五章中式插花作品赏析/〇八三
章中式插花概述
一、插花艺术简介/〇〇三
二、中国插花发展概要/〇〇三
三、草木花道/〇〇八
第二章中式插花的造型与色彩
一、草木花道基本造型及特点/〇十二
1.三主枝的比例关系/〇十二
2.基本容器与主枝的比例关系/〇十六
3.基本花型在空间中的变化关系/〇十八
二、草木花道的配色基础及特点/〇二〇
三、草木花道的选材基础与特点/〇二二
1.花材形体与其在插花中的作用的对应关系/〇二三
2.常用中国传统花材/〇二四
四、草木花道的花器基础与特点/〇四一
1.中国青铜器/〇四五
2.中国名窑名瓷/〇四九
3.中国篮子/〇五二
第三章中式插花设计与插制
一、插花工具与材料/〇五七
1.花插插花/〇五八
2.花泥插花/〇五八
3.自然固定法插花/〇五八
二、插花的设计构思与命题/〇六〇
三、插花的步骤/〇六一
1.框架花材的插制/〇六一
2.焦点花的插制/〇六三
3.衬托花材的插制/〇六三
4.补充花材的插制/〇六三
四、插花作品的养护/〇六三
第四章中式插花常见花型插制步骤
一、基础八法/〇六七
二、直立型碗插花/〇六八
三、倾斜型盘插花/〇七〇
四、平出型篮插花/〇七二
五、悬崖型瓶插花/〇七四
六、平展型盘插花/〇七六
七、倒挂型筒插花/〇七八
八、综合型盘插花/〇八〇
第五章中式插花作品赏析/〇八三
作者介绍
李草木花艺设计师,景观设计师;中国插花花艺协会会员、上海插花花艺协会会员,以东方花艺见长。插花花艺作品受景观造景美学影响深远,作品造型简练、色调清新、情景交融,立足传统又不失现代感。
文摘
序言
这本《中式插花艺术》真是让我惊喜连连,虽然我之前对插花艺术了解不多,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摆弄花草,而是将一种深邃的文化哲学融入其中。从开篇对中国传统插花历史的溯源,到各个朝代在插花艺术上的独特演变,都娓娓道来,仿佛将我带入了那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时代。特别是关于“意境”的阐述,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结合古诗词的意境,解释了中式插花如何通过线条、形态、色彩和空间关系,表达出“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十二月令花”的章节,详细介绍了每个季节适合的花材,以及它们各自蕴含的象征意义,这让我对大自然的时令变化有了更深的体悟。书中还穿插了不少文人雅士与插花的故事,为这些技艺增添了人文色彩,让插花不再是单纯的手工劳动,而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情操的体现。我感觉自己读的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在品味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美的极致追求。
评分第一次接触《中式插花艺术》,我抱着学习基础知识的心态,但这本书的内容却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它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怎么插”的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中式插花背后的美学原理。作者详细讲解了“三主枝”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来营造空间感和层次感,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书中对“虚实”的处理也描写得十分到位,让我明白留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用“意念”去引导观者的视觉焦点。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器皿”的选择和搭配的章节,这部分内容往往被其他插花书籍忽略,但在这里却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作者强调,器皿不仅仅是花材的载体,更是整体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需要与花材的风格、色彩、质感相协调,共同营造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读完这部分,我对花器本身的艺术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懂得如何根据不同的花材和场合来选择最合适的容器。
评分《中式插花艺术》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插花这件事的认知。它不是那种教你如何快速学会一种花艺技巧的书,而是带你走进一个由花、器、人共同构建的和谐世界。作者对“点、线、面”在插花构图中的运用讲解得非常细致,尤其是“线”的运用,如何通过枝条的弯曲、伸展来表达动感和生命力,让我茅塞顿开。书中对不同季节、不同寓意的花材的选择和组合,也有非常深入的探讨,例如如何用松柏表达坚韧,用梅花象征高洁,这让我看到了花草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我特别赞赏其中关于“对称与不对称”、“疏密与繁简”的辩证分析,这些看似简单的原则,在插花艺术中却能产生无穷的变化,营造出耐人寻味的视觉效果。读这本书,感觉像是进行了一次美学训练,让我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让我对生活中的美有了更敏锐的感知。
评分说实话,拿到《中式插花艺术》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以为会是一本泛泛而谈的入门读物。然而,读了几页后,我彻底被它吸引住了。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其对中式插花“道”的探讨,而非仅仅停留在“术”的层面。作者通过对不同流派、不同风格插花的对比分析,让我们看到中式插花是如何在千变万化中保持其内在的东方韵味。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禅意插花”的论述,那种极简、朴素,却又意蕴深远的表达方式,让我感受到了插花艺术在修行和内省中的力量。书中也提到了不少现代插花艺术家如何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让我意识到,中式插花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焕发生机。虽然书中的案例和图片都很精美,但我认为最宝贵的还是作者引导我们去思考的那些关于“意”、“气”、“韵”的哲学思考,这些才是中式插花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的灵魂。
评分如果说我之前对插花艺术的理解是“做”一件作品,那么读完《中式插花艺术》之后,我才明白它更多的是一种“悟”。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惊叹,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插花的教材,更像是一部探讨东方美学精神的著作。作者通过对“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等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引用,巧妙地将其融入插花艺术的讲解之中,让我看到了插花艺术与绘画、书法、诗歌等艺术形式的共通之处。书中对“借景”、“留白”的运用,更是让我体会到中式插花“少即是多”的至高境界。我喜欢作者在介绍具体插花技法时,总是会引申出与之相关的文化典故和哲学思考,这使得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和启发性。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真正的中式插花,是艺术家将自己的情感、思想、以及对自然的感悟,通过花材和器皿巧妙地表达出来,它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一种精神的传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