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通信原理(上下)
定价:95.00元
作者:王友村
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6471447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现代通信原理(套装共2册)》讨论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主要讨论数字通信原理,全书紧密围绕通信的有效性和通信的可靠性展开讨论。章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第四章讨论用于通信系统性能分析所必需的数学知识,第五章讨论模拟通信原理,其余各章讨论数字通信原理。每一章都附有习题,在书后附录中附有各章习题答案。《现代通信原理(套装共2册)》前后内容连贯一致,概念清楚,阐述详尽,既便于自学,又有一定深度。与同类教材相比,对于一些问题的阐述有其独到之处。
目录
《现代通信原理(上册)》目录:
章 绪论
1.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
1.2 调制和解调
1.3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1.4 信道
1.5 信息量和信道容量
1.6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
1.7 通信发展简史
习题1
第二章 信号与频谱
2.1 线状频谱和傅里叶级数
2.2 连续频谱和傅里叶积分
2.3 冲激函数
2.4 傅里叶变换的基本特性
2.5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习题2
第三章 概率与随机变量
3.1 事件与概率
3.2 概率运算
3.3 一维随机变量、分布函数和概率密度
3.4 二维随机变量、分布函数和概率密度
3.5 常用概率分布举例
3.6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习题3
第四章 随机过程
4.1 随机过程概念
4.2 平稳随机信号的自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
4.3 平稳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4.4 窄带随机信号
4.5 高斯随机过程
习题4
第五章 连续波模拟调制
5.1 线性调制
5.2 角度调制
5.3 连续波模拟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4 连续波模拟调制系统比较
5.5 频分多路复用(FDM)
习题5
第六章 数字信号基带传输
6.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型
6.2 传输码码型
6.3 数字信号的功率谱
6.4 数字基带传输中的码间干扰
6.5 间干扰数字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6.6 确知信号的佳接收及佳接收误码率
6.7 部分响应基带传输系统
6.8 眼图
6.9 时域均衡
习题6
第七章 连续波数字调制
7.1 二元数字调制
7.3 多元数字调制
7.4 窄带调制
7.5 多载波调制
7.6 在衰落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
习题7
第八章 脉冲编码调制(PcM)
8.1 PCM通信系统基本组成
8.2 抽样及其恢复
8.3 量化
8.4 编码和译码
8.5 单片PCM编、解码器
8.6 差分脉码调制(DPCM)
8.7 增量调制(AM)
习题8
第九章 同步和时分多路复用
9.1 载波同步
9.2 位同步
9.3 时分多路复用(TDM)
9.4 帧同步
习题9
第十章 差错控制编码
……
《现代通信原理(下册)》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严谨求实,筑牢根基 作为一名对工程技术领域充满兴趣的读者,我深知理论基础的重要性。《现代通信原理》这个书名,本身就暗示着其严谨性和科学性。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的背景,更是让我对其内容的权威性有了更高的期待。我明白,学习通信原理,绝非易事,它需要扎实的数学功底和对物理概念的深刻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数学推导过程,详细阐述每一个公式的由来和意义,而不是简单地给出结论。例如,在介绍随机过程时,我希望它能解释为什么需要用概率和统计的语言来描述信号的随机性,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工具来分析和预测通信系统的性能。同样,在介绍信道模型时,我期待它能够详细说明不同信道(如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瑞利衰落信道等)的数学特性,以及它们对信号传输的影响。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块坚实的基石,只有将这块基石打牢,才能在未来构建起更复杂的通信系统。我准备好迎接其中的挑战,因为我知道,只有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才能真正掌握通信的精髓。
评分初窥门径,满载期待 拿到这套《现代通信原理(上下)》,沉甸甸的纸质感就足够让人心生敬意。书名中的“现代”二字,隐约透着一股科技前沿的气息,而“原理”二字,则宣告了它并非一本浮光掠影的科普读物,而是要深入肌理,揭示通信世界背后那套精妙的逻辑。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名字,更是为这本书打上了“专业”的烙印,让人联想到严谨的学术氛围和深厚的底蕴。我一直对信息如何跨越空间,如何在无形中传递,有着浓厚的兴趣。从最早的烽火狼烟,到电报的滴答声,再到如今我们手中触屏可及的万物互联,通信技术的每一次飞跃,都像是一次人类智慧的升华。这套书,无疑是想要系统性地梳理这一切,从最基础的信号传输,到复杂的编码解码,再到各种先进的调制解调技术,我想象着它会像一位博学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将我引入这个奇妙的领域。包装完好,印刷清晰,纸张也相当不错,阅读体验感有了良好的开端。我特别期待它能在那些曾经让我感到困惑的概念上,给出清晰的解释,能够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简单的堆砌公式。当然,我也知道这套书的难度不低,毕竟是大学的教材,但正是这种挑战,才更能激发我的学习热情。我相信,通过对这套书的学习,我不仅能掌握通信技术的核心知识,更能培养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分析这个日益复杂的科技世界。
评分探索未知,点燃激情 虽然我并非通信专业的科班出身,但对这个领域却有着莫名的向往。我常常惊叹于现代通信技术的神奇,无论是远隔重洋的实时视频通话,还是遍布全球的物联网设备,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复杂的通信原理。我希望《现代通信原理》这部著作,能够成为我探索这些未知的向导。我期待它能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哪怕是偶尔的类比,来解释那些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技术概念。例如,在讲解信息论的基础时,我希望它能让我明白,“比特”这个概念的真正含义,以及香农信息论是如何为通信容量设定上限的。在介绍编码技术时,我希望能理解,纠错码是如何在存在干扰的情况下,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的。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点燃我对通信技术研究热情的一剂火种。我渴望通过它,能够拨开笼罩在通信技术上层层神秘的面纱,真正感受到其中的科学之美和工程智慧,并激发我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索的动力。
评分脉络清晰,洞悉本质 《现代通信原理(下册)》的封面,延续了上册的风格,给人一种沉静而专业的印象。我预想中的内容,应该会更加聚焦于现代通信系统中那些更具技术含量的部分。例如,各种先进的调制技术,如QAM、PSK等,它们是如何在有限的带宽内实现更高的信息传输速率的?而多址技术,如FDMA、TDMA、CDMA,又是如何让多个用户在同一信道中和谐共存,互不干扰的?再者,数字信号处理在现代通信中的核心地位,这本书应该会详细阐述其中的奥秘。我渴望了解,FFT算法是如何极大地提高了频谱分析的效率,以及自适应均衡器是如何克服信道失真,保证信号的准确恢复。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它不仅仅是在介绍一种种技术,更是在展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系统性方法。它应该会引导我去思考,在不同的通信场景下,应该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技术方案,如何权衡速率、可靠性、复杂度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我期待它能通过清晰的图示和逻辑严谨的论述,将那些纷繁复杂的技术细节,梳理成一幅清晰的脉络图,让我能够洞悉现代通信系统的整体架构和运行机制。
评分求知若渴,追寻答案 长久以来,我对于信息传递背后的科学原理,一直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通信技术更是无处不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然而,我对它的了解却显得十分有限,就像站在一个巨大的宝藏前,却不知道如何开启。《现代通信原理》这部巨著,无疑正是我所寻找的那把开启宝藏的钥匙。我期待它能够系统性地解答我心中长久的疑问:信号是如何被编码,才能在传输过程中抵抗噪声的侵袭?不同的调制方式,究竟是如何影响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的?更广泛地说,各种无线通信系统,如蜂窝网络、卫星通信、短距离无线技术(如蓝牙、Wi-Fi),它们在原理上又有哪些共通之处和独特之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让我能够从宏观到微观,从基础到前沿,全面地认识现代通信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满足我内心的求知欲,去探寻信息传递的本质规律。
评分循序渐进,学有所成 面对《现代通信原理》这样一套厚重的著作,我最看重的,是其内容的组织结构和学习路径。我希望它能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逐步引入更复杂的理论和技术。例如,在介绍信号与系统时,我希望它能从基本的信号表示和系统模型入手,然后逐渐过渡到卷积、傅里叶变换等核心概念。同样,在讲解数字通信时,我希望它能先介绍基本的数字调制解调方式,然后逐步深入到更高级的编码、解码和多址技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学习指导,或者在章节之间设置有效的过渡,帮助读者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我深知,学习通信原理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而一本好的教材,应该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学习的进步,并最终学有所成。我希望这套书能够做到这一点,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最终能够真正掌握现代通信的核心原理。
评分视角独特,启迪思维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通信原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之所以被《现代通信原理》这部作品所吸引,除了其专业性和深度之外,还在于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独特的视角,来帮助我理解通信技术的演进和发展。例如,它是否会从历史的角度,回顾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以及这些突破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它是否会探讨不同通信标准(如Wi-Fi 6、5G)背后的技术权衡和决策过程?我更希望它能够引导我去思考,未来的通信技术可能会朝着哪些方向发展,比如人工智能在通信中的应用,或者量子通信的潜力。这本书,在我看来,应该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的启迪。它应该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种宏观的视野,理解通信技术在整个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希望通过阅读它,能够培养出一种批判性思维,不仅能理解“如何工作”,更能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未来可以怎样”。
评分厚重之中,探寻精妙 翻开《现代通信原理(上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却又井然有序的章节标题。从傅里叶变换到随机过程,再到信道编码,每一个词汇都像是一个信号,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深度探索。这本书的厚度,本身就足以说明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它不像某些通俗读物那样,用大量的比喻和类比来“稀释”知识,而是直击核心,用严谨的数学语言和符号来构建整个通信理论的框架。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或许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推导。然而,也正是这种“硬核”的态度,让我看到了其专业性和权威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清晰地解释,为什么在通信系统中,我们需要使用傅里叶变换来分析信号的频谱特性?为什么随机过程在描述噪声和干扰时如此重要?以及信道编码又是如何神奇地帮助我们在充满噪声的环境中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我希望它能够提供足够多的例题和解析,帮助我理解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是在讲述“是什么”,而是在深入挖掘“为什么”和“如何做”。它要求读者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而不是被动接受。我准备好迎接这份挑战,并相信这本书将成为我通往通信世界深处的绝佳指南。
评分不止于理论,更关乎实践 从书名《现代通信原理》来看,它似乎更侧重于理论层面的阐述,但作为一本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我坚信它绝不会止步于此。我期待书中能够穿插一些典型的通信系统实例分析,例如,无线通信基站的设计考量,或者手机通信是如何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工作的。我希望它能告诉我,为什么在实际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会采用OFDM技术,它解决了哪些理论上不容易处理的问题?又或者,在卫星通信中,又有哪些独特的挑战和应对策略?我希望通过这些案例,能够将那些抽象的数学公式和通信模型,与现实世界中的通信设备和应用联系起来,让我明白这些原理是如何落地,如何真正服务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毕竟,理论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实践之中。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高度,又有接地气的工程视角。能够让我不仅仅停留在“知其然”,更能达到“知其所以然”,并且能够初步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去理解和分析其他类似的通信技术。
评分挑战自我,超越过往 过去我对通信领域的了解,多停留在浅层的科普知识层面,比如知道手机信号是怎么回事,WiFi是怎么工作的。但《现代通信原理》这样的书名,无疑是在向我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是时候深入进去了,是时候挑战一下自己的知识边界了。这本书的专业性,我心知肚明,它不会是那种轻松易读的书籍。我预计会遇到大量的数学公式、物理概念和工程术语,需要我投入极大的精力去理解和消化。但正是这种挑战,才让我感到兴奋。我期待它能帮助我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让我从根本上理解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我想要知道,为什么在进行信号采样时,需要满足奈奎斯特定理?为什么在进行信道估计时,要采用特定的算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把钥匙,打开我通往更深层次通信知识的大门,让我能够真正领略到通信科学的魅力。我准备好在这个过程中,克服困难,不断学习,去触及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专业知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