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传统武术的健身理论与项目实践探究
定价:54.50元
作者:袁新国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1803632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武术是一种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沃土的一种独特体育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东方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武术能够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是一种非常健康的健身运动。《中国传统武术的健身理论与项目实践探究》首先介绍了传统武术的起源、发展、特点、分类等一些基本的概念,然后对于武术的健身作用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从武术的健身理论、原理、方法、疲劳与恢复等几个方面入手,使大家在进行武术健身时能够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后通过一些具体的实践项目来对武术的健身进行实践的指导,包括刀、枪、剑、棍、拳、套路等,在学习到这些具体项目的练习方法之后,对于武术的健身将会有更加明确和透彻的理解。
目录
作者介绍
袁新国,1972年2月生人,湖北天门人,硕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湖北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湖北省体育学会理事,研究领域主要是体育教育和健康评价,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独立主持省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与省级课题多项,参与多部教材编写,主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一项等,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视角相当独特,作者仿佛是一位潜心研究的学者,用严谨的学术态度,却又不失人文关怀的笔触,带领读者走进中国传统武术健身的殿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局限于某一种武术门派,而是试图构建一个更宏观的框架,去揭示不同门派之间在健身理论上的共通之处。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等基本原则,并将这些原则与中医的经络学说、阴阳五行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一套自洽且富有逻辑的体系。这一点非常难得,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在阅读关于武术的书籍时,往往会陷入某个门派的局限性之中。而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更高屋建瓴的视角,让我们能够理解,无论是哪种流派的武术,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人体的健康与和谐。书中对于“练武先练功,练功必练腿”等传统说法,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解读,解释了其背后的生理和运动学原理。此外,作者还尝试去梳理中国传统武术健身理论的发展脉络,从古代的导引术、养生操,到后来的各种拳种,其健身理念是如何一步步演变和完善的,这一点让我在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也对武术健身的传承有了更深的理解。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对武术健身的认识上了一个台阶,不再是浮于表面的模仿,而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对自身的身心健康也多了几分思考。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宝藏”。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他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练,用一种非常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中国传统武术的健身哲学娓娓道来。他没有用那种枯燥的学术语言,而是通过讲故事、举例子,将抽象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作者对于“武术的精髓在于‘炼’,而不是‘练’”的探讨。他认为,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机械地模仿动作,而没有真正去体会动作背后的力量、意识和呼吸的配合,这才是“练”与“炼”的区别。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何“炼”的指导,比如如何通过放松来体会身体的“松沉”,如何通过专注来汇聚“精神”,以及如何通过呼吸来调节“气机”。他甚至还介绍了一些帮助进入“炼”的状态的方法,比如在练习前进行一些简单的放松训练,或者在练习中调整自己的心态。让我惊喜的是,作者还分享了一些他自己练习武术多年的心得体会,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这些真实的个人经验,让这本书充满了人情味,也让我觉得更加可信。他对于如何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武术项目,以及如何避免在练习中受伤,都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建议。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立地学习武术,而是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武术健身的世界,对如何通过武术来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坚定的信心。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原本是抱着学习一些简单易学的武术动作的想法,没想到它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此。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亲切,就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生活化的语言,将那些可能让普通人望而却步的武术理论,变得生动有趣。他并没有一开始就丢出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体会到的“疲劳”、“僵硬”等感受入手,引导我们去思考如何通过锻炼来改善。书中对于“精气神”三宝的阐释,特别是“神”在武术健身中的作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认为,真正的武术健身,不仅仅是肢体的运动,更是意识的修炼,是将意念集中于动作,通过放松和专注,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这一点,在后面关于“养生桩”和“内功”的讲解中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他介绍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基础功法,比如站桩,并详细讲解了不同部位的放松方法,以及如何在站桩中体会“沉”、“坠”、“空”的感觉。这些讲解非常具体,甚至连呼吸的节奏和深浅都有提及,让我在家也能尝试着去练习。我还特别喜欢作者对于“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强调,他反复告诫读者,健身之道,贵在坚持,不能急于求成。这一点对于像我这样容易半途而废的人来说,是非常及时的提醒。这本书让我觉得,中国传统武术的健身,是一种贴近生活,可学可行的智慧,它不仅仅是一种锻炼方式,更是一种改善生活质量,提升生命品质的途径。
评分这本书读起来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没想到作者竟然能把中国传统武术那些深奥的健身理论讲得如此通俗易懂,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拳师在娓娓道来。开篇就点明了武术并非只是花拳绣腿,而是蕴含着一套完整的养生健身体系,这点就足以吸引我继续往下读。书中对于“气”、“力”、“意”等核心概念的阐释,用了很多古代的经典譬喻,比如“以意领气,以气运力”,读来既有画面感,又能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奥妙。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理论,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这些理论如何应用于具体的武术项目。他详细分析了太极拳的“松静自然”,八卦掌的“走转变化”,形意拳的“五行相生”,以及一些传统功法如八段锦、五禽戏等,是如何通过特定的动作、呼吸和心法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每一种功法的讲解都配有相应的图示和动作要领,这一点非常实用,让我在阅读的同时,也能尝试着去体会其中的精髓。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解读,将内在的修炼与外在的形体锻炼有机结合,这才是中国传统武术健身的真正魅力所在。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武术,不再仅仅把它当作一种技击手段,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充满智慧的生活方式,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与自我身心对话的哲学。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极其宝贵的“实践指南”。作者在深入剖析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健身理论后,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介绍和分析具体的武术项目如何承载和体现这些理论。比如,他在讲解“刚柔相济”时,就以少林罗汉拳的刚猛与武当太极的柔韧作为对比,深入剖析了不同风格的拳种在锻炼身体方面各自的侧重点和优势。这种对比性的分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不同的武术形式,是如何服务于健身这个总目标。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形意拳的十二形”和“八卦掌的六十四卦掌”等功法的分析。他不仅仅是介绍动作,而是深入到动作背后的意念,讲解如何通过模仿动物的形态,或者遵循卦象的规律,来达到调和气血、舒筋活络的效果。这些讲解,既有理论上的深度,又有操作上的指导性。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流传较广的养生功法,比如八段锦,并详细讲解了每一式的动作要领、呼吸配合和意念引导,甚至还配有一些插图,使得学习更加直观。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这些功法时,会提到它们对特定脏腑的益处,以及对身体某些亚健康状态的改善作用,这一点让健身的目标更加明确,也更具针对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武术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掌握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可以用来指导自己的日常健身实践,让我的健身之路更加科学有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