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産品工藝學-第二版

發酵産品工藝學-第二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陶興無主編 著
圖書標籤:
  • 發酵工程
  • 食品工程
  • 生物化工
  • 微生物學
  • 食品科學
  • 發酵技術
  • 工藝學
  • 食品添加劑
  • 生物技術
  • 工業微生物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學嚮美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75165
商品編碼:29801471292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6-09-01

具體描述


內容介紹
《發酵産品工藝學》(*2版)選取工業上比較成熟的、工藝上有代錶性的産品,按每1章(或節)介紹1種産品進行編排。全書共分10章,按章(或節)分彆論述瞭每種産品的生産菌種及其發酵機製、生産原輔料及其預處理、發酵過程工藝控製以及産物*取與精製等。使讀者在瞭解各種産品生産工藝的基礎上,能舉1反三,掌握發酵生産的基本規律。 本書適閤高等院校生物工程、生物技術以及生物科學、生物化工、製藥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等專業作為專業課教材,也可goxg發酵工廠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1章 酒與酒精 1 *1節 啤酒 1 1、啤酒釀造原輔料 1 二、麥芽製造(製麥) 3 三、麥芽汁的製備(糖化) 5 四、啤酒發酵 11 五、啤酒的過濾包裝 16 *二節 葡萄酒 16 1、葡萄汁製備 17 二、葡萄酒發酵機製 18 三、葡萄酒釀造工藝 21 四、葡萄酒的貯存與後處理 25 第三節 黃酒 26 1、原料大米的預處理 27*1章 酒與酒精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1
*1節 啤酒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1
1、啤酒釀造原輔料 &xbsp; &xbsp; &xbsp; &xbsp; 1
二、麥芽製造(製麥) &xbsp; &xbsp; &xbsp; &xbsp; 3
三、麥芽汁的製備(糖化) &xbsp; &xbsp; &xbsp; 5
四、啤酒發酵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11
五、啤酒的過濾包裝 &xbsp; &xbsp; &xbsp; &xbsp; 16
*二節 葡萄酒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16
1、葡萄汁製備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17
二、葡萄酒發酵機製 &xbsp; &xbsp; &xbsp; &xbsp; 18
三、葡萄酒釀造工藝 &xbsp; &xbsp; &xbsp; &xbsp; 21
四、葡萄酒的貯存與後處理 &xbsp; &xbsp; &xbsp;25
第三節 黃酒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26
1、原料大米的預處理 &xbsp; &xbsp; &xbsp; &xbsp;27
二、糖化發酵劑的製備 &xbsp; &xbsp; &xbsp; &xbsp;27
三、黃酒發酵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30
四、幾種典型的黃酒發酵工藝要點 &xbsp; 32
第四節 白酒與酒精 &xbsp; &xbsp; &xbsp; &xbsp; 33
1、生産原輔料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33
二、糖化發酵劑的製備 &xbsp; &xbsp; &xbsp; &xbsp;35
三、大麯酒、麩麯白酒生産工藝(固態發酵*)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37
四、小麯酒生産工藝(固態發酵*、半固態發酵*) &xbsp; &xbsp; &xbsp; &xbsp; 39
五、液態*白酒的生産工藝 &xbsp; &xbsp; &xbsp;40
六、白酒的貯存、勾兌調味及低度白酒生産 &xbsp; &xbsp; &xbsp; &xbsp; 41
七、酒精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42
復xi思考題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45
*二章 檸檬酸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46
*1節 黑麯黴的檸檬酸發酵機製 &xbsp; &xbsp;46
1、黑麯黴檸檬酸閤成途徑 &xbsp; &xbsp; &xbsp;46
二、檸檬酸閤成的理想途徑 &xbsp; &xbsp; &xbsp;46
三、檸檬酸積纍的代謝調節機製 &xbsp; &xbsp;48
*二節 檸檬酸生産菌種及其擴大培養 &xbsp; 50
1、檸檬酸高産菌黑麯黴的生理特徵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51
二、生産菌種的擴大培養 &xbsp; &xbsp; &xbsp; 51
第三節 薯乾原料發酵檸檬酸工藝 &xbsp; &xbsp;53
1、發酵培養基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53
二、接種量和菌體形態 &xbsp; &xbsp; &xbsp; &xbsp;54
三、溫度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54
四、pH 值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54
五、通風與攪拌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55
六、發酵時間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55
第四節 玉米粉發酵檸檬酸工藝 &xbsp; &xbsp; 55
1、玉米粉發酵的工藝特點 &xbsp; &xbsp; &xbsp;56
二、玉米粉發酵的技術指標 &xbsp; &xbsp; &xbsp;57
第五節 檸檬酸的*取工藝 &xbsp; &xbsp; &xbsp; 57
1、發酵醪的熱處理及過濾 &xbsp; &xbsp; &xbsp;57
二、發酵液的中和與酸解 &xbsp; &xbsp; &xbsp; 58
三、檸檬酸溶液的淨化、濃縮、結晶和乾燥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61
復xi思考題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63
第三章 乳酸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64
*1節 乳酸代謝途徑及産乳酸微生物 &xbsp; 64
1、乳酸代謝途徑 &xbsp; &xbsp; &xbsp; &xbsp; 64
二、乳酸發酵微生物 &xbsp; &xbsp; &xbsp; &xbsp; 66
*二節 乳酸生産原輔料及其預處理 &xbsp; 69
1、原料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69
二、輔料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70
三、原料的預處理 &xbsp; &xbsp; &xbsp; &xbsp; 71
第三節 乳酸發酵工藝 &xbsp; &xbsp; &xbsp; &xbsp; 71
1、細菌乳酸發酵工藝 &xbsp; &xbsp; &xbsp; &xbsp;71
二、米根黴發酵L-乳酸工藝 &xbsp; &xbsp; &xbsp;75
三、原位産物分離耦閤乳酸發酵簡介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76
第四節 乳酸的*取和精製 &xbsp; &xbsp; &xbsp; 77
1、發酵液的預處理(堿化) &xbsp; &xbsp; &xbsp;77
二、乳酸*取工藝 &xbsp; &xbsp; &xbsp; &xbsp; 77
三、乳酸精製工藝 &xbsp; &xbsp; &xbsp; &xbsp; 80
復xi思考題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81
第四章 酸奶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82
*1節 酸奶發酵劑 &xbsp; &xbsp; &xbsp; &xbsp; 83
1、酸奶發酵劑中常用菌種 &xbsp; &xbsp; &xbsp;83
二、酸奶發酵劑的類型 &xbsp; &xbsp; &xbsp; &xbsp;86
三、生産發酵劑的製備及其質量 &xbsp; &xbsp;87
*二節 原料乳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88
1、牛乳的組成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88
二、牛乳的化學成分 &xbsp; &xbsp; &xbsp; &xbsp; 88
三、牛乳的酸度和pH 值 &xbsp; &xbsp; &xbsp; 90
第三節 混閤料的預處理 &xbsp; &xbsp; &xbsp; &xbsp;91
1、配料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91
二、預熱、均質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92
三、熱力SHA菌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93
四、冷卻接種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93
第四節 酸奶的發酵工藝 &xbsp; &xbsp; &xbsp; &xbsp;94
1、發酵工藝控製 &xbsp; &xbsp; &xbsp; &xbsp; 94
二、凝固型酸奶的工藝要點 &xbsp; &xbsp; &xbsp;96
三、攪拌型酸奶的工藝要點 &xbsp; &xbsp; &xbsp;97
第五節 酸奶的質量控製 &xbsp; &xbsp; &xbsp; 100
1、酸奶的質量指標 &xbsp; &xbsp; &xbsp; &xbsp;100
二、酸奶的品質控製 &xbsp; &xbsp; &xbsp; &xbsp;100
復xi思考題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101
第五章 榖氨酸及味精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102
*1節 榖氨酸生産菌種及其産酸機製 &xbsp;102
1、榖氨酸生産菌閤成榖氨酸的途徑 &xbsp;102
二、葡萄糖發酵榖氨酸的理想途徑 &xbsp; 104
三、控製榖氨酸生産菌細胞膜滲透性的方*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104
四、榖氨酸生産菌的特徵和種類 &xbsp; &xbsp;105
五、生産菌種的擴大培養 &xbsp; &xbsp; &xbsp;106
*二節 澱粉質原料糖化及發酵培養基配製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108
1、澱粉原料的*酶*糖化工藝 &xbsp; &xbsp;108
二、大米原料的*酶*糖化工藝 &xbsp; &xbsp;108
三、糖化液的質量指標 &xbsp; &xbsp; &xbsp; 109
四、發酵培養基的組成 &xbsp; &xbsp; &xbsp; 109
五、發酵培養基配製及滅JU* &xbsp; &xbsp; 111
第三節 榖氨酸發酵 &xbsp; &xbsp; &xbsp; &xbsp; 111
1、榖氨酸發酵過程控製原理 &xbsp; &xbsp; 111
二、榖氨酸發酵工藝 &xbsp; &xbsp; &xbsp; &xbsp;116
三、異常發酵現象及其處理 &xbsp; &xbsp; 118
第四節 榖氨酸*取與味精製造 &xbsp; &xbsp; 119
1、榖氨酸*取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119
二、味精製造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123
復xi思考題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126
第六章 醬油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127
*1節 醬油生産的工藝原理 &xbsp; &xbsp; 128
1、醬油釀造微生物 &xbsp; &xbsp; &xbsp; &xbsp;128
二、種麯和成麯的製備 &xbsp; &xbsp; &xbsp; 128
三、醬醅(醪)發酵 &xbsp; &xbsp; &xbsp; &xbsp;128
四、醬油色、香、味、體的形成機理 &xbsp;129
*二節 醬油生産原料及其處理 &xbsp; &xbsp; 130
1、醬油生産原料 &xbsp; &xbsp; &xbsp; &xbsp; 130
二、豆餅(豆粕)的處理方* &xbsp; &xbsp; 131
三、其他原料的處理方* &xbsp; &xbsp; &xbsp;132
第三節 醬油麯的製備 &xbsp; &xbsp; &xbsp; &xbsp;133
1、醬油麯生産菌種 &xbsp; &xbsp; &xbsp; &xbsp;133
二、米麯黴的特性 &xbsp; &xbsp; &xbsp; &xbsp; 134
三、種麯製備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134
四、成麯製備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136
五、製麯過程中的生化變化 &xbsp; &xbsp; 137
六、成麯質量標準 &xbsp; &xbsp; &xbsp; &xbsp; 138
第四節 醬油的發酵及其浸齣(壓濾) &xbsp; 138
1、低鹽固態發酵工藝 &xbsp; &xbsp; &xbsp; 139
二、高鹽稀態發酵工藝 &xbsp; &xbsp; &xbsp; 142
第五節 成品醬油的加熱配製 &xbsp; &xbsp; 146
1、醬油的加熱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146
二、成品醬油的配製 &xbsp; &xbsp; &xbsp; &xbsp;146
復xi思考題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147
第七章 醬品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148
*1節 大豆醬生産工藝 &xbsp; &xbsp; &xbsp; 148
1、直接製麯*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148
二、外加成麯*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149
*二節 蠶豆醬生産工藝 &xbsp; &xbsp; &xbsp; 150
1、原汁豆瓣醬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150
二、蠶豆辣醬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151
第三節 甜麵醬生産工藝 &xbsp; &xbsp; &xbsp; 152
1、原料麵粉及食鹽的質量要求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152
二、製麵醬糕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153
三、製麯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153
四、製醪發酵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154
五、醬醪的研磨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154
六、甜麵醬的後熟及貯存 &xbsp; &xbsp; &xbsp;154
復xi思考題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155
第八章 食醋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156
*1節 食醋釀造的工藝原理 &xbsp; &xbsp; 156
1、食醋釀造微生物及其特性 &xbsp; &xbsp; 156
二、食醋色、香、味、體的形成機理 &xbsp;158
*二節 固態發酵*釀醋工藝 &xbsp; &xbsp; 159
1、大麯*製醋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159
二、小麯(麥麯)*製醋 &xbsp; &xbsp; &xbsp;161
三、麩麯*製醋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162
四、酶*液化通風迴流製醋 &xbsp; &xbsp; 164
第三節 液態發酵*釀醋工藝 &xbsp; &xbsp; 166
1、澱粉質原料液態深層發酵製醋 &xbsp; 166
二、氧化塔速釀醋工藝 &xbsp; &xbsp; &xbsp; 167
三、水果原料製醋 &xbsp; &xbsp; &xbsp; &xbsp; 168
復xi思考題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169
第九章 醬醃菜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170
*1節 蔬菜的醃漬原理 &xbsp; &xbsp; &xbsp; 171
1、食鹽的滲透作用 &xbsp; &xbsp; &xbsp; &xbsp;171
二、微生物的發酵作用 &xbsp; &xbsp; &xbsp; 172
三、醃製品色、香、味物質的變化與形成及護色保脆 &xbsp; &xbsp; &xbsp; &xbsp;174
四、有害微生物的作用與亞硝基胺的産生及其防止 &xbsp; &xbsp; &xbsp; &xbsp; 179
五、影響乳酸發酵的主要因素 &xbsp; &xbsp; 181
六、人工接種乳酸菌醃製蔬菜 &xbsp; &xbsp; 182
*二節 鹽漬菜的加工工藝 &xbsp; &xbsp; &xbsp;183
1、鹽漬工藝流程 &xbsp; &xbsp; &xbsp; &xbsp; 183
二、鹽漬工藝操作 &xbsp; &xbsp; &xbsp; &xbsp; 184
第三節 泡酸菜的加工工藝 &xbsp; &xbsp; &xbsp;187
1、泡製過程中微生物菌群的演變及發酵情況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187
二、泡菜的製作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188
三、四川泡菜與韓guo泡菜的生産工藝比較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190
第四節 醬、糖醋漬菜的加工工藝 &xbsp; &xbsp;190
1、鹹菜坯的脫鹽、脫水處理 &xbsp; &xbsp; 190
二、醬漬加工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191
三、糖醋漬加工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192
復xi思考題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193
第十章 青黴素和頭孢菌素C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194
*1節 青黴素生産工藝 &xbsp; &xbsp; &xbsp; 195
1、青黴素生産菌種 &xbsp; &xbsp; &xbsp; &xbsp;196
二、青黴素的生物閤成機理 &xbsp; &xbsp; 197
三、青黴素發酵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199
四、青黴素的*取 &xbsp; &xbsp; &xbsp; &xbsp; 203
*二節 頭孢菌素C生産工藝 &xbsp; &xbsp; 209
1、頭孢菌素C生産菌種 &xbsp; &xbsp; &xbsp;209
二、頭孢菌素C的生物閤成機理 &xbsp; &xbsp;210
三、頭孢菌素C的發酵 &xbsp; &xbsp; &xbsp; 211
四、頭孢菌素C的分離純化工藝 &xbsp; &xbsp;213
復xi思考題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215
參考文獻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xbsp; 216 顯示全部信息

現代食品科學前沿:功能性食品配方與生産技術 本書聚焦於當代食品工業中最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領域之一:功能性食品的研發、設計與規模化生産。 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日益增強和個性化營養需求的凸顯,開發具有特定健康益處的食品已成為食品科學與技術領域的核心議題。本書旨在為食品工程師、配方設計師、質量控製專傢以及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提供一套係統、深入且極具實踐指導意義的知識體係。 第一篇 基礎理論與法規環境:功能性食品的科學基石 本篇詳細闡述瞭功能性食品的定義、分類及其在現代營養學中的定位。我們將深入探討生物活性化閤物的性質、作用機理及其在食品基質中的穩定性問題。 第一章 功能性食品的界定與發展趨勢: 涵蓋瞭各國(特彆是歐美及亞洲主要市場)對“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和“健康聲明”的法律法規差異。重點分析瞭當前全球功能性食品市場的驅動因素,如腸道健康、認知提升、運動營養和抗衰老等熱點領域的發展趨勢。 第二章 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純化與錶徵: 詳細介紹瞭從天然原料中獲取功能性物質的關鍵技術,包括超臨界流體萃取(SFE)、膜分離技術以及高效液相色譜(HPLC)在成分鑒定中的應用。特彆關注多酚類、類鬍蘿蔔素、膳食縴維和益生元等核心功能因子的結構-活性關係。 第三章 營養代謝與生物利用度: 闡述瞭活性成分在人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ADME)過程。探討瞭如何通過食品基質設計(如納米乳化、微膠囊化)來提高難溶性或易降解成分的生物利用度,這是功能性食品配方成功的關鍵。 第二篇 配方設計與技術創新:實現功能與感官的平衡 功能性食品的挑戰在於如何在保證生物活性的同時,確保其口感、風味和貨架期的可接受性。本篇聚焦於具體的配方技術和新型加工手段。 第四章 質構構建與口感優化技術: 詳細分析瞭高膳食縴維、蛋白替代品和天然膠體(如藻酸鹽、卡拉膠)在功能性産品中對麵糊流變性和最終質構的影響。引入瞭剪切力、溫度和pH值對體係穩定性的控製策略。討論瞭如何應用“質構替代”技術,例如在低糖或低脂配方中模擬脂肪的“融化感”和“飽滿度”。 第五章 活性成分的穩定化技術:微膠囊化與包埋策略: 深入探討瞭噴霧乾燥、冷凍乾燥、共結晶技術在保護敏感活性成分(如維生素、不飽和脂肪酸、益生菌)免受氧化、熱解和酸解的機製。對比瞭不同包埋材料(如澱粉衍生物、蛋白質、脂質體)的保護效率和釋放在消化道內的時序性。 第六章 發酵過程在功能性食品中的應用拓展: 雖然本書不涉及傳統發酵産品,但本章側重於利用特定微生物株進行“功能化發酵”,以提升或創造新的健康益處。內容包括:特定肽段的生成、益生元到益生菌的轉化、以及利用非傳統底物(如植物蛋白水解物)進行精密發酵,以優化抗氧化或免疫調節功能分子的産量。 第七章 液體功能性食品的穩定性與灌裝技術: 針對即飲型(RTD)飲料,本章探討瞭高壓加工(HPP)、超高溫瞬時滅菌(UHT)對風味和營養成分的影響。著重分析瞭多糖體係、懸浮顆粒物(如礦物質、植物提取物)在灌裝後沉降和分層的控製技術,以及防氧化包裝材料的選擇。 第三篇 質量保證、安全控製與法規符閤性 本篇側重於將實驗室成果轉化為符閤工業標準和法規要求的産品。 第八章 質量控製體係與功效性驗證: 介紹瞭功能性食品生産中的關鍵控製點(CCP)。闡述瞭如何使用體外模擬消化模型(In Vitro GI Models)對生物利用度和活性物質釋放進行早期篩選。討論瞭效價標準(Assay Limits)的設定,確保最終産品中活性成分含量達到標簽聲明的範圍。 第九章 膳食補充劑的載體係統與劑型開發: 雖然主要關注食品,但也涵蓋瞭固體劑型(片劑、膠囊)在功能性配方中的應用。重點介紹瞭速釋與緩釋技術,特彆是在礦物質螯閤技術和植物提取物標準化方麵的最新進展。 第十章 風險評估與閤規性管理: 詳盡解析瞭功能性食品的毒理學評估框架,包括新原料的申報流程。強調瞭交叉汙染的風險管理,特彆是針對過敏原和微生物的控製,確保産品在聲稱“功能性”的同時,滿足最高的食品安全標準。 本書特色: 本書的理論深度與工程實用性並重。每一章節均結閤瞭來自全球領先食品公司的實際案例分析(去除瞭特定公司信息,專注於技術原理),並提供瞭多種計算模型和實驗設計建議。其核心在於橋接“化學活性”與“工程可實現性”之間的鴻溝,指導讀者如何係統地將前沿的生物科學發現轉化為市場化、安全且高效的功能性食品産品。它不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部麵嚮高階應用的技術手冊。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吸引人的,那種深邃的藍色調,搭配上略顯復古的字體,給人一種沉穩紮實的感覺。我當時在書店裏翻瞭翻,感覺它的紙張質感也相當不錯,不是那種薄薄的、容易皺的紙,而是稍微厚實一些,拿在手裏很有分量。當然,這隻是一個初步印象,畢竟購買一本書,更重要的還是內容。我當時還在糾結要不要入手,畢竟我對這個領域也不是特彆精通,不知道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是否適閤我。但總的來說,從外觀和觸感上,它給我留下瞭一個好印象,覺得它應該是一本比較用心製作的書。

评分

這本《發酵産品工藝學-第二版》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場精心準備的學術盛宴。作者在理論的梳理上,下足瞭功夫,將復雜的概念拆解得清晰透徹。我尤其欣賞它在案例分析部分的詳盡程度,不僅僅是羅列事實,更是深入剖析瞭每一個成功的或失敗的案例背後的原因,讓我能夠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理解理論的應用。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這個領域的認識,已經從一個初步的瞭解,躍升到瞭一個更加係統、更加立體的層麵。

评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它那種嚴謹的學術態度。從書本的結構、語言的運用,到每一個概念的闡釋,都透著一股認真的勁兒。我發現作者在梳理知識點的時候,考慮得非常周全,每一個細節都力求做到準確無誤。有時候,讀著讀著,我就被作者那種對知識的敬畏之心所打動。我覺得,對於一個想要深入瞭解某個領域的人來說,擁有這樣一本嚴謹的書,就像是得到瞭一個可靠的嚮導,能夠指引你少走彎路,更高效地抵達知識的彼岸。

评分

老實說,我拿到這本《發酵産品工藝學-第二版》的時候,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我對這個領域一直有些模糊的概念,覺得可能也就是一本泛泛而談的書。但當我真正開始閱讀的時候,我纔發現自己錯瞭。這本書的講解方式非常接地氣,它用很多生動的例子,將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理論,變得易於理解。而且,它還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還給齣瞭很多實操性的建議,感覺真的能夠幫助我在實際工作中解決一些問題。總而言之,它是一本齣乎意料的好書。

评分

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覺得它很有分量,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然後翻開目錄,哇,內容真的挺全麵的,感覺涵蓋瞭不少我之前不知道的知識點。我特彆喜歡它那種邏輯清晰的編排方式,好像每一章都是循序漸進地講解,不會一下子就讓你感到睏惑。而且,那些插圖和圖錶也畫得挺直觀的,有時候一圖勝韆言,比單純看文字更容易理解。我感覺這本書對我的啓發挺大的,讓我對很多事情的看法都變得更深入瞭,也更有條理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