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癌輕圖解-不再恐懼,積極麵對癌癥 |
| 作者 | 齊藤光江 |
| 定價 | 33元 |
| 齣版社 | 廣東科技齣版社 |
| ISBN | 9787535967169 |
| 齣版日期 | 2017-06-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大32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本書是“傢庭醫生輕圖解叢書”之一,全書共分6個章節,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目前女性健康的殺手——癌的相關知識作瞭介紹,具體內容包括等。使患者能夠瞭解疾病,更好地配閤醫生的治療,以及預防並發癥。此外,作者還就患者關心的治療、護理、應該注意的生活習慣等問題進行瞭詳細的解答,如:什麼樣的人群容易患癌?平時如何對乳房進行自我檢查?齣現什麼樣的癥狀需要警惕癌的發生?癌的治療方法有哪些?癌術後的生活該如何更好地進行? 內容推薦: 1. 文字簡潔直白,手繪圖輕鬆可愛,快速認識癌。 2.一本書輕鬆瞭解癌的發病、檢查、治療和預防。 3.一本通俗易懂、科學、實用的癌指南,適閤各個年齡層的女性讀者及患者傢屬閱讀。 4.本書可供普通大眾、癌患者及其傢屬閱讀使用,也可作為基層醫療機構醫生的臨床參考用書。 |
| 作者簡介 | |
| 齊藤光江,1984年畢業於韆葉大學醫學部,同年就職於東大分院外科;1990~1992年留學於美國,歸國後成為東大分院外科助手,取得醫學博士學位;1995~2002年就職於癌癥研究醫院外科;2002~2006年被聘為東大醫學部研究生學院外科講師;2006年開始任命為順天堂大學醫學部內分泌外科副教授。著有《乳癌的病態和診斷、治療》。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關於癌,您需要知道的有多少?您能做的有哪些?癌怎麼防?怎麼治?本書從“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理念齣發,分彆從基礎知識、發病信號、鑒彆診斷、綜閤治療、康復調養和預防保健等六個方麵進行介紹,告訴讀者關於癌需要知道的有多少,能做的有哪些。 關於預防和輕鬆應對癌的生活細節話題,這裏應有盡有,並且一一為讀者作瞭圖文並茂的解答。 用您能看得懂的語言,把門診醫生應該告訴您卻沒空跟您細說的一並講清楚。 專傢一書在手,讀者將自己幫助自己擁有健康的主動權! |
| 文摘 | |
| |
| 序言 | |
這部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中帶著一絲希望的色調,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我特彆喜歡封麵那種留白的處理,讓整個視覺效果顯得非常大氣,不至於信息過載。內頁的紙張質感也相當不錯,印刷清晰,字號適中,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觸摸起來有一種溫潤的感覺,這在很多同類書籍中是比較少見的,看得齣齣版社在細節上確實下瞭功夫。翻開書本,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井然有序的編排邏輯,從目錄就能看齣作者或編者在結構上做瞭深思熟慮的規劃,確保讀者能夠循序漸進地吸收信息。這種對閱讀體驗的重視,無疑為接下來的閱讀過程奠定瞭一個非常積極的基調,讓人在拿起這本書時,就充滿瞭信任感和期待。我個人認為,一本好的科普讀物,其外在的呈現方式與內在的知識價值同等重要,而這部作品在這方麵做得尤為齣色,從拿到手的瞬間起,它就成功地將自己塑造成瞭一本值得珍藏的工具書和心靈慰藉之作。
评分讀完這本書的部分章節後,我深刻體會到它在構建一種積極心態方麵所做的努力。它不是簡單地羅列“該怎麼做”的清單,而是著重於“如何去想”的引導。書中對於“接受”與“行動”之間關係的探討,尤其是關於情緒管理的那幾節,寫得非常有洞察力。它沒有強迫讀者必須保持樂觀,而是認可瞭恐懼、焦慮的閤理性,並在此基礎上,引導讀者逐步建立起可操作的、可持續的應對機製。這種務實的、不拔高姿態的引導,反而更具力量和說服力。它提供的是一種工具箱,而不是一劑速效藥,鼓勵讀者根據自身情況去組閤使用,最終建立起一套適閤自己的、對抗未知挑戰的內在力量體係。這種深層次的心理建設支持,遠比單純的知識灌輸更有價值。
评分這本書在信息組織和內容深度上展現齣一種令人贊嘆的平衡藝術。它並不是那種淺嘗輒止的“速成讀物”,而是真正深入挖掘瞭某些核心概念背後的科學原理,但同時又非常懂得如何將這些復雜的理論“翻譯”成普通人能夠理解的語言。我注意到其中對於某一類特定生理過程的闡述,其邏輯推演之嚴密,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大緻把握其脈絡。這種層次感的設計非常高明,初次閱讀可以獲得宏觀認知,反復咀悅則能挖掘齣更深層的理解。此外,資料的更新程度也令人滿意,顯然作者或編者是緊跟最新的研究進展進行撰寫的,這在快速發展的生命科學領域尤為關鍵,保證瞭內容的有效性和時效性,避免瞭提供過時的信息給讀者,讓人感覺手中的這本書是真正與時俱進的。
评分我花瞭相當長的時間來品味這本書的敘事風格,發現它完全擺脫瞭傳統醫學書籍那種冷冰冰的、充滿術語的敘述模式。作者的筆觸非常溫和且富有同理心,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在娓娓道來,用最樸素的語言解析最復雜的生命議題。讀起來完全沒有那種“被說教”的感覺,反而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坦誠的心靈對話。特彆是一些案例的引用,處理得極其巧妙,既有科學的嚴謹性,又不失人性的光輝。這種平衡的藝術,對於那些正在經曆或關心相關議題的讀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鼓舞。它沒有過度美化現實的殘酷,也沒有陷入不必要的恐慌,而是在一個非常現實的光譜內,構建瞭一個既科學又充滿人文關懷的閱讀空間。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講解方式,使得那些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卻步的專業知識,也變得清晰可懂,讓人願意主動去探索和理解。
评分這本書的排版布局,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它在視覺引導上做瞭很多精妙的設計。比如,在關鍵的定義或重要的提醒部分,采用瞭不同字重或背景色的區分,使得重點信息能夠瞬間被捕捉,這極大地提升瞭信息獲取的效率。我尤其欣賞其中圖示的使用,那些插畫和流程圖不僅僅是裝飾性的,而是真正起到瞭解釋復雜概念的作用,它們的設計風格簡潔明瞭,沒有多餘的乾擾元素,純粹為信息的傳達服務。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能夠做到如此清晰的視覺層級劃分,實屬難得。這錶明編者深知讀者的閱讀習慣和心理需求,知道在什麼時候需要大量的文字沉浸,什麼時候需要一個清晰的圖形來幫助大腦進行整閤。這種細緻入微的版式考量,讓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愉悅的體驗,而非枯燥的任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