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痛风防治170问 常见病健康管理答疑丛书
定价:21.00元
售价:14.3元,便宜6.7元,折扣68
作者:林傲梵,吴素玲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091678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林傲梵、吴素玲主编的《痛风防治170问》以专家答疑形式首先介绍了痛风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等相关知识,其次详细而通俗地阐述了起居养生、合理饮食、运动健身、心理调适、护理等与疾病防治的关系,重点解读了西医和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后强调了预防保健的重要性。《痛风防治170问》着重选答患者经常询问医师的问题,为读者提供可靠、实用的防病治病知识,是痛风病患者及其家属参考用书。
一、看清痛风的真面目 1.痛风是怎么回事? 2.痛风的早期信号有哪些? 3.贪吃会引起关节痛吗? 4.得了痛风后寿命是否会缩短? 5.痛风病也重男轻女吗? 6.痛风与哪些因素有关? 7.痛风容易侵犯哪些人? 8.什么是痛风石? 9.什么是假性痛风? 10.我国痛风患者为何逐年增多? 11.痛风的成因是什么? 12.痛风有何临床表现? 13.什么是痛风结节? 14.什么是痛风性肾病? 15.急性梗阻性肾病有何临床表现? 16.尿酸性泌尿系结石有何临床表现? 17.慢性痛风性肾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18.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19.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有何临床表现? ……二、起居养生防治痛风三、合理饮食防治痛风四、经常运动防治痛风五、心理调适防治痛风六、治疗痛风西医如何用药七、治疗痛风中医如何用药八、如何预防痛风
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书,我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本疾病应对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自己的身体“和平共处”的哲学书。它鼓励读者要学会倾听身体发出的微弱信号,而不是等到问题严重到无法忽视时才追悔莫及。书中对“生活质量”的重视程度,远超出了单纯的“延长寿命”。作者反复强调,正确的管理目标是让患者在保持较高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与疾病长期共存,这是一种非常积极和现代的健康观。这种超越了传统“治病救人”范畴的理念输出,让我深受启发。它促使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被动的“被动接受治疗”转向主动的“主动创造健康”。每次合上书本,我总会感到一种由内而外的平静和力量,因为我知道,我已经掌握了与这种常见病长期共存的科学武器,不再感到迷茫和无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授予了读者知识和信心,这比任何药物都来得更加持久和有效。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也值得称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高效地获取知识至关重要。这本书采用了非常清晰的层级结构,标题、小标题、重点提示、以及最后的总结,都做了非常醒目的区分。我发现自己可以快速地在目录中定位到我最感兴趣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直接切入,而不需要从头到尾地被动阅读。这种“碎片化学习”的友好设计,非常适合我们这些工作繁忙的都市人群。此外,书中穿插的一些图示和流程图,虽然简单,但却极大地增强了理解的效率。例如,当解释某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或需要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优劣时,一个简单清晰的对比图胜过千言万语的文字描述。这种将视觉辅助工具运用得恰到好处的做法,体现了作者团队在内容呈现上的用心。它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医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使得即便是对医学概念有恐惧心理的读者也能轻松地吸收和掌握核心要点。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证据和科学依据的读者,所以在选择这类健康书籍时,往往会非常挑剔。这本读物最让我信服的一点是,它在每一个重要的论断后面,都似乎能感觉到背后有扎实的临床数据支撑着,尽管它没有在每页下方列出复杂的参考文献列表,但那种严谨的措辞和逻辑推导,让读者能建立起高度的信任感。举个例子,书中对某一类特定营养素的推荐或限制,绝不是随意的建议,而是结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其作用机理,使人信服地愿意去采纳。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个体差异”问题上的智慧。作者深知,人与人之间的体质和病情发展速度是不同的,因此,书中大量使用了“个体化调整”、“咨询专业医生后实施”等措辞,这体现了作者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医学科学的尊重,避免了“一刀切”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这种审慎的态度,让整本书的专业度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不再是市面上那些充斥着夸大宣传和未经证实的“偏方”的同类书籍可比拟的。它更像是一本经过专业人士精心打磨、可以信赖的“健康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种常年与亚健康状态抗争的人士量身定做的。我通常在阅读医学书籍时,最大的障碍就是那些密密麻麻的临床数据和复杂的生物化学流程,往往读不到一半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继而放弃。然而,这本读物的叙事逻辑非常流畅,它像一条清晰的河流,引导着读者的思绪从浅入深。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预防措施时的那种前瞻性视角。它没有仅仅停留在“生病了怎么办”的层面,而是花了大篇幅去探讨“如何才能不生病”,这种积极的、以提升生命质量为核心的理念,非常符合现代健康管理的大趋势。书中对于不同阶段的病程管理也有着细致的区分,比如初期筛查、稳定期调理、急性发作期的应急处理等,每一个环节的应对策略都被描述得井井有条,让人心中有数,不再慌乱。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人文关怀,让我感受到作者的出发点是真正的希望帮助读者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单纯地展示学术水平。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疾病的“判决”,而是成为了自己健康的主导者,这种掌控感是任何昂贵的保健品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拿到这本医学科普读物时,我就被它简洁明了的标题吸引住了。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医务人员,但作为一名关注自身健康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如何科学地管理慢性病充满好奇。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直观,它摒弃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采用了问答的形式,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内容的选择上把握得非常精准,既涵盖了疾病的基础知识,比如病因、发病机制,也深入到了日常生活中大家最关心的实用层面,比如饮食禁忌、生活习惯的调整等。特别是其中对于一些误区的澄清,让我受益匪浅,很多我过去深信不疑的“常识”,经过书中严谨的论证后,才发现原来是站不住脚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一位耐心的老中医在耳边细细讲解,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更多的是一种平实的分享和引导。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本实操手册,每读完一部分,我都忍不住想去尝试书中所推荐的方法,看看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有改善。这本书让我真切地体会到,健康管理并非遥不可及的难题,而是可以通过系统学习和坚持实践来实现的目标。我特别欣赏它那种务实精神,不空谈理论,只讲干货,这对于追求效率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馈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