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古迹
定价:52.00元
作者:罗哲文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1011161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作者儿子作序推荐
2、从文化的角度解读重要古迹,好读易懂
3、附录作者建筑手绘以及摄影作品
内容提要
《古迹》为罗哲文先生关于古代建筑的学术随笔集。是典雅文存第六号作品。包括长城、古塔、古亭、古桥等内容。书中配有50幅作者建筑手绘以及摄影作品。
目录
古迹里有他的名字(罗杨)
长城简史
长城的用途和构造
长城是怎样修建的
万里长城
—山海关、居庸关云台和八达岭、嘉峪关
中国古塔
中国古桥
中国古亭
北京钟楼、鼓楼
北海和团城
皇史宬
—我国仅存的一座皇家档案库
罗哲文简要年表
编后记
作者介绍
罗哲文,古建筑学家,长城学研究的开创者。曾参与主持了长城、故宫、布达拉宫等项目的维修工程。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对古迹保护和传承的思考。作者在描绘壮丽古迹的同时,也常常会触及到当下所面临的挑战,例如自然侵蚀、人为破坏以及如何在新时代下赋予古迹新的生命力。这种视角非常独特,它让这本书不再仅仅是冰冷的史料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现实意义。我记得书中有一段关于某个古村落的叙述,作者详细记录了当地居民如何默默守护着祖辈留下的建筑,以及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这种朴实而又坚定的力量,让我深受感动。同时,作者也提出了一些关于古迹旅游开发的建议,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和了解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这种平衡的思考,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未来的责任感。读完这段,我更加觉得,保护古迹,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使命。
评分读完《古迹 中华书局》的这部分内容,我感觉自己仿佛亲身踏足了那些古老的遗址,体验了一把“抚今追昔”的奇妙感觉。作者的文笔如同潺潺流水,自然而舒缓,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却能深刻地触动人心。他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古迹的年代和建造者,而是巧妙地将历史事件、传说故事与古迹本身融为一体,让每一处遗迹都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我特别被书中对于某个已经消失的古城的描述所打动,作者通过各种史料的搜集和考证,勾勒出了它昔日的繁华景象,那种失落的辉煌,读来令人扼腕叹息,却又忍不住去想象那个时代的风貌。而且,书中对一些古建筑的结构和艺术风格的讲解,也深入浅出,即使是完全不懂建筑的我,也能看得津津有味,并且对古人的智慧和匠心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更是在传递一种情感,一种对历史的尊重,对先人的缅怀。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古迹 中华书局》是一本非常“有料”的书。作者的知识储备之渊博,令人叹服。他在介绍每一个古迹时,都能旁征博引,将相关的历史人物、文学作品、甚至是民俗风情都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一张庞大而精密的知识网络。我仿佛在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中遨游,每一次翻页,都能收获新的惊喜。比如,当读到某个关于某个古寺庙的章节时,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寺庙的历史和建筑特色,还引经据典地阐述了与之相关的佛教宗派的起源和发展,甚至还穿插了当时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诗词歌赋。这种多维度的解读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我的阅读体验,让我对古迹的认识不再局限于表象,而是深入到了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思想和社会背景。这本书绝对是那种可以反复阅读、常读常新的佳作,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评分这本《古迹 中华书局》实在太让我惊喜了!刚拿到手的时候,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典雅的设计就吸引住了,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古迹的书,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那些在时间长河中留下的印记,从巍峨的宫殿到静谧的园林,从古老的石窟到沧桑的城墙,每一处都仿佛有了生命。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一些鲜为人知但却极具历史意义的古迹的介绍,它们的故事被讲述得绘声绘色,让我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认识。书中配以的大量精美的图片,无论是远景的壮丽还是细节的刻画,都让人叹为观止。印刷质量也是一流的,色彩饱满,细节清晰,仿佛能感受到古迹的温度和纹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让我对脚下的土地充满了敬畏和热爱。它让我明白了,那些沉默的石头和砖瓦,其实承载着最鲜活的历史和最动人的故事。
评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本书在讲述古迹的同时,也传递了一种人文情怀。作者并非高高在上地叙述历史,而是用一种充满温度的笔触,去感受那些曾经生活在古迹中的人们的情感和命运。他会想象当年建造者的心情,会揣摩居住者当时的喜怒哀乐,会去追溯那些早已消逝的传奇人物的足迹。这种“移情”式的写作,让冰冷的砖石建筑变得鲜活起来,让遥远的历史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某个古代遗址的描述,作者通过对出土文物的细致解读,仿佛“复活”了一位古代的普通女性,讲述了她的生活、她的梦想,以及她所经历的时代变迁。这种对个体生命的关注,让这本书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增添了细腻而动人的情感色彩。它让我明白,每一个古迹,都承载着无数个普通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才是中华文明最宝贵的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