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爱情社会学 | 作者 | 孙中兴 |
| 定价 | 36.00元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010166667 | 出版日期 | 2017-03-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内容简介 | |
这不是一本“撩汉把妹”指南,比起铺天盖地的“女人不狠地位不稳”、“嫁给什么样的男人才幸福”之类的秘笈,来自台湾的孙中兴教授简直老实得乏善可陈。说来说去,他的核心思想只有八个字:“平等对待,共同奋斗”。说起来,这不过是常识吧。然而,惟其是常识,才显出可贵之处。因为这份常识,已被我们遗忘太久。 这是个浮躁的时代:年轻人为高企的房价而焦虑不堪,有人甚至戏谑地说,这是个“一房一妻”的时代。似乎有了房子、车子,就有了爱情。相亲节目中,女嘉宾公然喊出“宁在宝马上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口号。 这又是个迷惘的时代:剩女、出柜、约炮……种种过去未曾出现或未曾公开出现的社会现象,因为更多的自由浮现于社会的浅表。过去只有婚姻才能提供的资源,譬如经济的保障、性需求的满足、生育的要求等,在今天都不是必须在婚姻中才能获得的了。那么,两将走向何方?婚姻制度还会存在吗? 《爱情社会学》这本书,或许是这个喧嚣时代的一方小小的清凉剂:在这个无数人怀疑爱情,甚至对之嗤之以鼻的时代,孙老师操着软糯的台湾腔,慢悠悠地带领我们“谈情说爱”。 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二十年磨一剑。孙中兴老师自1996年起,在台湾大学开设“爱情社会学”课程,迄今已经二十年。期间,孙中兴老师不断打磨、扩充课程,面对新的社会现象,融入更新的理论。*终形成了这门以坚实的理论为基础,以生动的例子为指导,直击社会现实的有趣课程。我们这本书,正是脱胎于“爱情社会学”课程。 这本书的妙处在于:深者不觉其浅,浅者不觉其深。书中的内容,既可以扩展至无穷大,又可以浓缩至无穷小。大到囊括了全世界各地的爱情理论,旁征博引,给这本书*坚实的理论支撑;小到可以应对“爱情变得平淡时应当怎么办”这样的常见困惑。 这是一本温和的书:孙中兴教授在书中*常告诉大家的,就是没关系。有人问,失恋了怎样能够不难过?孙教授告诉我们,没关系啊,失恋了就是会难过。因为你的自我在恋爱中得到扩充,失恋就又把那扩充的部分摘除了,自然会痛苦。然而重要的是接纳自己的脆弱、痛苦。 这是一本犀利的书:身为男性的孙教授,却发出了女权主义的宣言:为什么家务就应该女性来做?如果女性不做家务就不算女人,那么,男性不赚钱是否就不算男人了?为什么两性的角色是固定不变的? 这是一本打破常规思维的书:针对“我会永远爱你”的誓言,孙老师告诉我们,严格说来,所有的情感都是有期限的,都会结束,即使不结束于分手、离婚、外遇,也会结束于死亡。所以,在*情投意合的时候,不妨开始建立分手的剧本。如果有一天我们分手了,我们要怎样的分手?如果有一方因意外死亡了,该怎么处理身后事?孙教授告诉我们,不仅要认真开启爱情、维系爱情,更要学会有尊严地结束爱情。这关系到成为一个更好、更完善的人。 孙中兴教授所心心念念的,正是每个人的成长为更好的独立自我。用他的话说:过去人的爱情理想是:“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这种爱情观,是传统社会中女性没有社会地位、没有经济地位,必须依赖男人来活,所以渴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然而今天,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应当倡导的是一种钻石爱情观。每个人都是一颗独立的钻石,每颗钻石有不同的切面,要做到的不是任何一方完全的妥协,而是找到*切面的贴合,让两个独立的个体交相辉映。 这本书所倡导的,归根结底依然是这个常识,真正的爱情,就是这八字箴言:平等对待,共同奋斗。 |
| 作者简介 | |
| 孙中兴,1957年出生于台湾,祖籍河南商水,1987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著有《爱·秩序·进步:社会学之父——孔德》(1993)、《令我讨厌的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2008)、《理论旅人之涂尔干〈自杀论〉之雾里学》(2009)、《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异话》(2010)、《马/恩历史唯物论的历史与误论》(2013)、《学着,好好爱》(2016)、《学着,好好分》(2016)、《爱情社会学》(2017)。主要开设课程有“社会学理论”、“爱情社会学”、“幽默社会学”、“孔子:社会学的研究”。其所开设的“爱情社会学”成为台大学生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
| 目录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编辑推荐 | |
| 爱情,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多少人的学分却是不及格?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中兴先生,陪你一起,学习谈情说爱。 爱情,不仅是个人议题,更是个社会议题,涉及社会文化、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 爱情关系中,亦存在权力关系,其中涉及性、力、爱…… 从泥巴爱情观到钻石爱情观,我们应该修习什么? |
| 文摘 |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人,那种简约中带着深邃的风格,让人一眼就觉得有分量。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我凭着多年的阅读经验,可以预感到它会是一本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书。我喜欢这种厚重感,感觉每一页都蕴含着作者的心血和对某个领域深刻的洞察。封面上的字体选择,以及排版上的用心,都透露出一种专业和严谨的气质。我注意到它来自一家颇有名望的出版社,这更增添了我对这本书品质的期待。我尤其喜欢它所传递出的那种“沉静”的力量,不像有些书那样张扬,而是默默地吸引你,让你主动去探索它的内在。我还在思考,作者究竟是从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切入,去解读一个如此宏大而又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主题。我忍不住想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如何与这本书对话,如何让它在我的书架上,成为一个可以时不时拿起,去汲取智慧的伙伴。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在我心中构建起一种期待,一种对知识和理解的渴求。
评分这本书拿在手里,就有一种久违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封面设计简洁,但透露出一种厚重感,让人觉得不是一本可以随意翻翻的消遣读物。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凭着对“社会学”和“爱情”这两个关键词的联想,我就已经充满了期待。这两个看似遥远的概念,一旦结合,就一定会产生奇妙的火花。我一直认为,爱情并非纯粹的个体体验,它深刻地烙印着时代的痕迹,受到社会结构、文化观念、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孙中兴这个名字,也让我联想到他在其他学术领域的建树,这无疑为这本书的内容质量增添了保障。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对爱情的宏观解读,看到那些隐藏在个体情感背后的社会规律。我希望它能解答我长久以来的一些疑问,比如,为什么不同时代的爱情观会如此不同?社会变迁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婚恋选择?爱情在构建社会关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渴望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能够以一种更理性、更系统的方式,去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爱情”这一课题。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那种质朴而又不失格调的封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经典著作。我习惯于在阅读前,先仔细打量一本书的外观,因为它往往是作者或编辑对内容的一种初步传递。我喜欢这种不过分张扬,但细节处处显露出用心的设计。纸张的触感也非常好,翻阅时有一种舒适的阻尼感,这对于一个喜欢长时间阅读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体验。当然,内容才是核心。虽然我还没有开始深入阅读,但我从书名和作者的背景,已经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分量。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从社会学的角度去审视,无疑会带来很多不同于以往的解读。我一直觉得,很多个体的情感体验,都与更宏大的社会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本书,或许就能提供一把钥匙,去解锁这些隐藏的联系。我期待它能够在我阅读时,带来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那些曾经困扰过我,或者让我感到困惑的情感问题。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感觉是它的“沉甸甸”。不是重量上的,而是信息量和思想深度的感觉。9787010166667这个ISBN,也让它显得更加正式和学术。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了。我一直对社会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当它与我们最私密、最复杂的情感——爱情——相结合时,这种吸引力就更加巨大了。我好奇作者会如何将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去分析爱情的演变、爱情的模式、爱情中的权力关系,以及社会变迁对爱情观念的影响。这不仅仅是关于个人的情感故事,更是关于一个集体、一个时代的缩影。我喜欢那些能够触及根本性问题,并提供深刻洞察的书籍。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跳出狭隘的个人视角,去理解爱情在整个社会网络中的位置,以及它所扮演的角色。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些颠覆性的思考,让我对爱情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带着一点点的好奇和审视。孙中兴这个名字,我之前在其他领域有所耳闻,但将其与“爱情社会学”这样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和现实意义的题目联系起来,这本身就引起了我的兴趣。我翻看了目录,虽然还未细读,但那些小标题,已经开始在我的脑海里勾勒出一些可能的图景。它们不像学术论文那样枯燥,反而带着一种生活化的气息,仿佛作者已经在试图将一些复杂的理论,用更加亲切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我对这个主题本身就非常感兴趣,我们每个人都身处爱情的漩涡之中,或体验,或观察,或思考。如何从社会学的视角去解构它,去理解它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这对于我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全新的视角,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理解情感的流动,甚至理解社会结构对个体爱情选择的影响。我希望它不是一本空谈理论的书,而是能够结合丰富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