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 中国式价值投资 修订版 李驰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在中国价值投资没有错,错的

正版现货 中国式价值投资 修订版 李驰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在中国价值投资没有错,错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驰 著
图书标签:
  • 价值投资
  • 中国式价值投资
  • 李驰
  • 投资策略
  • 股票投资
  • 财务分析
  • 公司研究
  • 修订版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投资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京广博图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23513
商品编码:29732555703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128
出版时间:2016-04-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2009年6月,李驰在北京见到索罗斯,提出了一个思索很久的问题:能不能既做巴菲特,又做索罗斯? “可以。”是李驰得到的答案。 巴菲特和索罗斯,是每个投资者都绕不过去的名字。他们好像两个方向标,把投资者指向投资与投机的南辕北辙。 究竟,投资和投机,是否水火不相容?在中国这个特殊的游戏场上,究竟是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行? 《中国式价值投资》一书是作者李驰给出的答案,也是作者*次对22年投资心路的完整总结。他在书中回顾了自己刚踏入股票市场抱持的投机心态,到在A股市场摸爬滚打将近10年后,才从B股市场的疯狂中相信了以前不甚了解的价值投资理论。他历经股票市场的牛熊沉浮,亲身体会中国股票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的亢奋与恐慌,终于在2007年8月大牛市热浪中,对价值投资的核心“低买高卖”(而不是长期持有)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体会,于是成功逃离。 李驰被认为是价值投资理论在中国*好的执行者之一,但他本人却反对“复制巴菲特”。他认为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价值投资应有“中国式”版本。在书中他详细解释了他的“中国式价值投资”概念,以及如何用“中国式价值投资”研判市场走势,从股市中赚尽财富,实现财富自由。2009年6月,李驰在北京见到索罗斯,提出了一个思索很久的问题:能不能既做巴菲特,又做索罗斯?
“可以。”是李驰得到的答案。
巴菲特和索罗斯,是每个投资者都绕不过去的名字。他们好像两个方向标,把投资者指向投资与投机的南辕北辙。
究竟,投资和投机,是否水火不相容?在中国这个特殊的游戏场上,究竟是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行?
《中国式价值投资》一书是作者李驰给出的答案,也是作者*次对22年投资心路的完整总结。他在书中回顾了自己刚踏入股票市场抱持的投机心态,到在A股市场摸爬滚打将近10年后,才从B股市场的疯狂中相信了以前不甚了解的价值投资理论。他历经股票市场的牛熊沉浮,亲身体会中国股票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的亢奋与恐慌,终于在2007年8月大牛市热浪中,对价值投资的核心“低买高卖”(而不是长期持有)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体会,于是成功逃离。
李驰被认为是价值投资理论在中国*好的执行者之一,但他本人却反对“复制巴菲特”。他认为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价值投资应有“中国式”版本。在书中他详细解释了他的“中国式价值投资”概念,以及如何用“中国式价值投资”研判市场走势,从股市中赚尽财富,实现财富自由。
李驰还在书中分享了他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对各行业的投资前景分析,特别是金融股和能源股的投资潜力。
显示全部信息

关联推荐

 

     价值投资在中国,是正当其时还是不合时宜?是全盘复制还是水土不服?李驰的理解是,在中国,复制价值投资没有错,错的是中国的投资者如何运用。他认为,在中国,使用价值投资,是需要一点技巧的。

  这些技巧,包含在李驰在A股和H股两个市场上历经24年的投资总结中,也包含在寻找“正确的投资道路”的成败得失中。李驰将自己的投资经验完整地展现,详细解释如何运用PE、PB和PEG等估值工具来进行精确的选股和选时,也分享了自己对市场新出现的投资机会的分析。

  ★ 在本修订版中,李驰为2010—2015年这五年来的投资做总结,审视当时自己对投资的思考,看看这五年中新出现的投资现象和机会。

  ★ 巴菲特,价值投资代言人。索罗斯,投机家代名词,风向标截然相反,这两人的投资智慧能融合吗?看李驰自创的“巴索组合拳”:以价值为准绳选择投资目标,以趋势去识别合适的买卖时机。

  ★ 任投资大师的理论如何深邃和高妙,都应当“洋为中用”、“唯我所用”,才能寻找到每一位投资者心中的“圣经”。

  ★ 许多投资者仅限于“术”的层面,费心寻找成功捷径和*投资,其实投资中重要的是克服人性的贪婪和恐慌,在众口一词中淡定对待市场起伏,精选好股,择机出手,理性判断,独立思考,才能实现资产不断增值,才能悟出投资之“道”。

  ★ 私募基金经理并非全是暗箱操作,也不是庄家或者类庄家。本书中,李驰坦诚公布自己的投资心道和投资品种,阳光私募,透明投资。


目录

序言?特“李”独行1 
自序?“Yes”里的禅机6  
再版前言?投资,仍在继续11  
第一版前言?投资,千万次的问23 
第一章?价值投资中国版33  
1.1?A股市场自娱自乐37  
1.2?学习巴菲特的灵魂44  
1.3?求教于索罗斯51  
1.4?领悟价值投机56  
 
第二章?寻找更安全的股票59  
2.1?与优秀公司为伍63  
2.2?估值是决定因素72  
2.3?集中投资下重注81  
2.4?不熟不了解不投资86  
2.5?小道内幕不值一听95  
 
第三章?“股市不死鸟”的爱101  
3.1?金融业“弯道超车”105  
3.2?偏好中小型公司113  
3.2?利空出尽是良机120  
3.4?成长价值两相宜127  
 
第四章?动静间捕捉时机137  
4.1?测不准并非不可测141  
4.2?敢当逆向投资者148  
4.3?测得准未必赚得到157  
4.4?定时醒来卖股票164  
 
第五章?追随“中国行情”173  
5.1?35年一遇的机会177  
5.2?今非昔比,接轨世界183  
5.3?资本流动的主旋律189  
5.4?实践“低买高卖”195  
 
第六章?投资之道与术203  
6.1?别太想着赚快钱207  
6.2?市场走势如大象狂奔216  
6.3?投资如白开水221  
6.4?接近心灵的平静228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

中国人会“做生意”,两千五百年前就有大家范蠡。“投资”却发达于西方,近几百年弄得世界风生水起,中国人现在几乎是全民皆投资。 用东方的“禅”诠释投资的辩证倒确实入木三分。投资充满禅机。制定投资规划,需要预期经济形势的“远与近”、计划投资周期的“长与短”;投资实践,需要掌握投资组合的“动与静”。获取尽可能多的收益,是人之天性,既想追逐短期机会,又不愿放弃既定的长期战略,可实际情况往往事与愿违。频繁切换于热门股、沉迷于市场的短期波动,常使我们左右相顾不暇,结果并未实现既定的目标。看似对立、难以取舍的正反两面,实质上常常是统一的。投资的实质是保障资本的安全,在获取尽可能确定的收益的同时降低风险。比别人更早地发现价值洼地,并使成本具有安全边际,方是盈利之道,才是从整体上把握投资方向的出发点。再成熟的市场,短期波动甚至阶段性背离的情形,也是不可避免的。市场躁动恰如“风”动、“幡”动,它不应打乱全盘投资规划。“心动”,才是拿不住股票的真正原因。所以,等待是一种征服,静守是一种境界,唯有“心静”,才能于风浪间岿然不动,闲庭信步;以静制动,方能看准良机,动静结合,出奇制胜,得道入禅境。 在中国,许多做投资的人,有意无意间贯通“禅意”,将“禅”与投资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本书作者李驰先生在多年的实践、领悟后,形成了一套独有的“中国式价值投资”理论,不拘于经典价值投资理论本身,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亦是禅之意境。 投资究竟为何物,直叫人如此眷恋?投资与市场经济同生,伴随实业的兴衰,走过人类几百年的历史长河,在西方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之后,“投资”二字,由西方引入中国寻常百姓家,至今时间不长,已是遍地开花。但是,投资虽然入门容易,举手之间就可以身临其境,把握起来方知常胜之难。这使我想到打高尔夫球:弹丸之物,一杆一球,随意挥洒,人人可行,可入得门来方知球道之高深莫测,总在似是而非间挣扎,别人的成功方法常是导致自己失败的陷阱。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成功的开始。投资也一样,因人而异,收益随着人们的喜怒哀乐,跌宕起伏,无定理可解。 岁月洗礼后,投资大师的理论各有拥趸,但无论价值投资、趋势投资还是其他投资理论,投资哲学本身并无高下之分,本源相同,只是不同的人运用起来常有天壤之别,正所谓经书万卷只做眼界大开,见招拆招方显慧根深浅。对中国的普通投资者而言,投资虽是新生事物,但并非高不可攀,领会了投资大师的理论后,更重要的是研习自己,触类旁通,做到深入浅出,得心应手。    中国人会“做生意”,两千五百年前就有大家范蠡。“投资”却发达于西方,近几百年弄得世界风生水起,中国人现在几乎是全民皆投资。  
    用东方的“禅”诠释投资的辩证倒确实入木三分。投资充满禅机。制定投资规划,需要预期经济形势的“远与近”、计划投资周期的“长与短”;投资实践,需要掌握投资组合的“动与静”。获取尽可能多的收益,是人之天性,既想追逐短期机会,又不愿放弃既定的长期战略,可实际情况往往事与愿违。频繁切换于热门股、沉迷于市场的短期波动,常使我们左右相顾不暇,结果并未实现既定的目标。看似对立、难以取舍的正反两面,实质上常常是统一的。投资的实质是保障资本的安全,在获取尽可能确定的收益的同时降低风险。比别人更早地发现价值洼地,并使成本具有安全边际,方是盈利之道,才是从整体上把握投资方向的出发点。再成熟的市场,短期波动甚至阶段性背离的情形,也是不可避免的。市场躁动恰如“风”动、“幡”动,它不应打乱全盘投资规划。“心动”,才是拿不住股票的真正原因。所以,等待是一种征服,静守是一种境界,唯有“心静”,才能于风浪间岿然不动,闲庭信步;以静制动,方能看准良机,动静结合,出奇制胜,得道入禅境。  
     在中国,许多做投资的人,有意无意间贯通“禅意”,将“禅”与投资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本书作者李驰先生在多年的实践、领悟后,形成了一套独有的“中国式价值投资”理论,不拘于经典价值投资理论本身,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亦是禅之意境。  
投资究竟为何物,直叫人如此眷恋?投资与市场经济同生,伴随实业的兴衰,走过人类几百年的历史长河,在西方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之后,“投资”二字,由西方引入中国寻常百姓家,至今时间不长,已是遍地开花。但是,投资虽然入门容易,举手之间就可以身临其境,把握起来方知常胜之难。这使我想到打高尔夫球:弹丸之物,一杆一球,随意挥洒,人人可行,可入得门来方知球道之高深莫测,总在似是而非间挣扎,别人的成功方法常是导致自己失败的陷阱。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成功的开始。投资也一样,因人而异,收益随着人们的喜怒哀乐,跌宕起伏,无定理可解。  
     岁月洗礼后,投资大师的理论各有拥趸,但无论价值投资、趋势投资还是其他投资理论,投资哲学本身并无高下之分,本源相同,只是不同的人运用起来常有天壤之别,正所谓经书万卷只做眼界大开,见招拆招方显慧根深浅。对中国的普通投资者而言,投资虽是新生事物,但并非高不可攀,领会了投资大师的理论后,更重要的是研习自己,触类旁通,做到深入浅出,得心应手。  
     价值投资在中国方兴未艾,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贡献,是直接或间接地培养了一大批运用价值投资理念进行投资的机构投资者,同时越来越多的普通投资者已逐步明白,或实践着这一理论。但事实上,在2007-2009年市场跌宕起伏的过程中,一些以价值投资为主导的资产管理人和投资者,表现却差强人意。价值投资的有效性再次受到质疑,“在中国市场能坚持价值投资吗”成为一个盲人摸象的话题。  
李驰认为,价值投资不等于死守投资,也不等于随机投资。在中国,价值要通过具有中国特色的透视镜去观察和分析。在中国坚持价值投资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但绝非机械地照搬或者简单复制。要结合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准确领会价值投资的基本原理,辅以他书中介绍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实现投资的大价值。  
      成功投资的方法殊途同归,关键在于是否找到适合自己的,否则在错误的路上再怎么全力奔跑也没用。在中国,经过一段时间的投资实践,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所领悟、有所收获。但无论“知”还是“行”,都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即便离沸点只差一度,水也不会开。如写真画,看得全,却未必画得真,画得真也难得其神,境界眼光,千差万别,“度”不同也。  
     透过书中的肺腑之言,我们感受到的是李驰对不同的,甚至看起来对立的投资理念的融会贯通。“分别心”的舍弃,换来的是对本质的领悟。基于本质,结合实情,才能够因地制宜,真正把所学所知为我所用。李驰与我们分享的是他对众多投资大师的研究加上浸淫中国市场20年的深刻感悟。他在书中所述的“中国式价值投资”,是西方投资理论与中国投资实践结合的尝试,字里行间,分享着寻求投资之道的心路历程、畅谈着源于独特视角的深刻理解,挥洒着那些记忆犹新的投资案例,对比作者书中所述,您可以反观自己在相同背景下的投资节奏和取舍,重新认识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审时度势,“知行合一”。坚持价值投资之“道”,趁市场之“势”,拿捏有“度”,大器终成。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时间虽短,但浓缩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资产的重新估值、通胀、宏观调控等事件,以及市场短而快的周期,都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程中的缩影。政府宏观调控的强大影响力,缺乏效率的市场,经济形势的快速切换,都给处于成长期的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了巨大 显示全部信息


好的,以下是为您构思的一份图书简介,专注于中国式价值投资的理念,但避开了您提供的特定书名、作者和出版社信息,旨在提供一份详尽且富有洞察力的市场介绍。 --- 洞悉国情,方能致远:一部关于中国特色价值投资体系的深度实践指南 书名待定: 《中国特色价值投资的底层逻辑与实战路径》 内容提要: 在这个全球资本流动日益加速,信息爆炸的时代,投资的本质从未改变——以合理价格买入优质资产。然而,对于中国市场而言,简单地照搬西方成熟市场的投资理论,往往会遭遇“水土不服”。中国的宏观经济周期、产业政策的导向、资本市场的阶段性特征以及独特的企业治理结构,共同构筑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投资生态。本书旨在系统梳理并构建一套深刻植根于中国现实,同时坚守价值投资核心原则的分析框架与操作体系。它不是对西方经典理论的简单复述,而是对如何将这些经典原则“中国化”的深入探索与实践总结。 --- 第一部分:理解中国市场的“价值”边界与周期律动 第一章:重塑“价值”的中国语境 价值投资的基石是内在价值的判断。在美欧市场,我们通常关注的是成熟的现金流折现模型。但在中国,企业价值的构成更为复杂。 政策红利与产业驱动: 分析国家战略(如“双碳”目标、国产替代、区域协同发展)如何为特定行业或企业注入超额的未来增长潜力。本书将探讨如何量化政策驱动型价值的稀缺性与持续性,避免将政策短期刺激误判为长期竞争优势。 非传统资产的估值: 针对A股市场中普遍存在的知识产权、品牌溢价、政府关系(合规范围内的)等“软资产”的评估方法。探讨在不同监管环境下,如何对高成长性、高研发投入的科技企业进行更审慎的内在价值锚定,避免陷入“故事驱动”的陷阱。 资本结构与所有权生态: 剖析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征(如国有股、一致行动人、股权激励)。研究这些结构如何影响自由流通股的估值敏感性、管理层的行为模式,以及我们作为少数股东如何保护自身权益。 第二章:中国特色的经济周期与行业景气 理解经济周期的波动,是价值投资的先决条件。本书将详细拆解中国过去二十年间的几个关键周期转折点,并构建适用于当前阶段的宏观透视镜。 “投资-消费-出口”铁三角的动态变化: 分析当前经济结构转型中,投资驱动的有效性减弱后,内需复苏的力度与路径。重点讲解如何识别由结构性改革带来的长期结构性机会,而非简单的周期性反弹。 技术迭代与产业代际更迭: 针对中国市场高速度的技术追赶与跨越式发展特点,探讨如何评估新兴技术(如AI、新能源)的渗透率、替代风险和市场空间。如何区分“伪创新”与真正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壁垒。 理解“逆周期”行业的韧性: 深入剖析那些在经济下行期仍能保持稳定现金流的防御性板块,并阐述其长期投资价值,而非仅作为短期的避险工具。 第二部分:中国式选股的深度挖掘与风险控制 第三章:穿透财务报表的“中国式陷阱” 中国的财务报告在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上与国际标准仍有差距,这要求投资者具备更强的“侦探”能力。 现金流质量的深度分析: 强调“经营性现金流”的绝对优先地位。详细解析应收账款、存货和递延收益等科目在中国特定商业模式下的潜在粉饰空间,并提供量化调整模型。 关联交易与资金往来的“显性”与“隐性”: 探讨如何通过复杂的公司治理结构,识别并量化关联方交易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的侵蚀。 盈利质量的再定义: 区分因“规模效应”带来的盈利增长与因“提价权”或“垄断地位”带来的结构性盈利增长,前者脆弱,后者坚实。 第四章:构建中国的“护城河”评估体系 巴菲特的护城河概念在中国必须进行本土化应用。本书提出“四维护城河模型”:政策壁垒、规模壁垒、技术锁定和心智占有。 政策壁垒的量化: 如何评估特定行业的准入门槛、特许经营权或牌照的稀缺性及其有效期。 规模与网络的效应: 针对平台型企业、渠道密集型企业,分析其网络效应的边际递减规律,防止高估“赢者通吃”的必然性。 管理层与企业文化的匹配度: 在人治色彩相对浓厚的市场环境下,评估创始人/核心管理团队的诚信度、战略定力与激励机制的有效性,这是比任何财务指标都更重要的“软价值”。 第三部分:从优秀到卓越的投资实践与心态修炼 第五章:定价的艺术——克服市场情绪的干扰 在中国市场,散户情绪和短期政策波动往往造成极端的定价偏差。 “价值陷阱”的识别与规避: 详细分析那些看起来“便宜”却长期无法恢复的股票,其深层原因在于商业模式已被时代淘汰或护城河被悄然侵蚀。 等待的智慧与“机会成本”: 论述在中国市场,耐心等待“优秀的公司以合理的价格出现”,远比在“平庸的公司以便宜的价格出现”更重要。如何精确测算等待期间的资金机会成本。 逆向投资的本土化应用: 识别被市场“一篮子”负面因素错杀的优质企业,并区分是“暂时困境”还是“结构性衰退”。 第六章:投资者的自我修养:纪律与谦逊 价值投资是一场反人性的修行。本书将结合中国投资者的行为模式,提供对抗群体迷思的心理工具。 风险认知的偏差: 探讨中国投资者普遍高估收益预期,低估黑天鹅事件(如监管转向、地缘政治风险)发生概率的倾向,并建立更稳健的“安全边际”标准。 投资组合的构建与再平衡: 针对A股的T+1和涨跌停板制度,设计更符合中国市场特性的流动性管理和仓位调整策略,确保在市场剧烈波动时能坚守原则,而非被强制平仓。 结语: 投资中国,必须理解中国。本书强调,价值投资并非僵化的教条,而是一种基于深刻商业理解和长期耐心的思维方法论。只有将这种方法论与中国特有的经济结构、政策环境和企业行为模式完美结合,投资者才能真正把握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涌现出的、具有世界级潜力的优秀企业。它引导读者抛弃“快速致富”的幻想,回归到商业本质,从而在中国这片充满活力与复杂性的土壤上,实现稳健而丰厚的回报。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中国式价值投资》这本书,最初是被“正版现货”和“李驰著”吸引的,想着毕竟是大牛的著作,肯定有其独到之处。读完之后,只能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我的预期。李驰老师在书中对于“中国式”的理解,是这本书的核心亮点。他深刻地剖析了在中国进行价值投资所面临的独特挑战,比如信息不对称、公司治理的复杂性、以及市场情绪的非理性波动等等。他并非否定价值投资本身,而是强调,要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必须发展出一种“中国式”的价值投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既要遵循价值投资的底层逻辑,又要能够灵活适应中国市场的现实情况。我尤其喜欢他关于“剩者为王”的论述,以及如何识别那些能够穿越周期、具备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国股市,也让我对未来的投资之路充满了信心。

评分

我是一名金融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过很多投资相关的书籍,但《中国式价值投资》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李驰先生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投资指南,更是一部关于中国资本市场演进的深刻解读。他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概念,而是深入挖掘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企业成长路径以及监管环境对投资的影响。书中关于“中国式”的理解,体现在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理解上,比如对于那些具有强周期性或者政策敏感性的行业,他给出了不同于传统价值投资的分析框架。我尤其欣赏他对于“长期主义”的坚持,他强调的是 Patience with the market, not with the outcome,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投资心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投资者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本土特色的投资体系,而不是盲目模仿西方经验。

评分

最近终于有时间把《中国式价值投资》这本书读完了,感觉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对投资有了全新的认识。李驰老师的文字风格非常接地气,他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实际的例子,把一些复杂的投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我特别喜欢他关于“人性弱点”和“市场情绪”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让我反思了自己在投资过程中常常犯的一些错误。他指出,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亏损,并非因为选错了股票,而是因为自己的情绪失控,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干扰。而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应该学会克制欲望,保持理性,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这本书不仅仅是讲如何选股,更重要的是讲如何成为一个成熟的投资者,如何修炼自己的心性。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待市场的心态平静了很多,不再为短期的涨跌而焦虑,而是更加专注于企业的长期价值。

评分

这本书我前前后后看了不下三遍了,每次都有新的收获。第一次读的时候,就被李驰先生那种不落俗套的视角吸引住了,他没有像市面上很多投资书籍那样,一味地强调技术指标或者短期波动,而是从更宏观、更本质的角度去剖析中国股市的特点,以及价值投资在中国落地时可能遇到的“坑”。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关于“中国式价值投资”的论述,这是一种基于中国市场独有逻辑的价值投资,而非简单套用西方理论。他花了大量篇幅去讲解如何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识别真正的价值,如何去理解那些看似“便宜”的股票背后隐藏的风险与机遇。尤其是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和管理层诚信方面,他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方法和案例,让我明白了价值投资不仅仅是找低估值,更是深入理解企业本身。这本书的文字功底也很扎实,虽然是讲投资,但读起来却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像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娓娓道来,充满了智慧和洞察力。

评分

作为一名在股市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股民,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真的刷新了我的一些固有认知。以前总觉得价值投资是舶来品,在中国水土不服,但读完李驰的《中国式价值投资》,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一直以来对价值投资的理解存在偏差。书中对于中国股市的“定价逻辑”和“估值体系”的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不同于西方市场的独特之处。他并没有否定价值投资的普适性,但强调了在应用过程中必须结合中国国情,比如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新兴产业的估值方法,都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我尤其欣赏他对于“风险”的定义,不再局限于财务风险,而是将其扩展到了公司治理、行业周期、政策变动等多个维度,这使得风险识别更加全面和到位。读这本书,就像是获得了一张中国股市的“地图”,让你能更清晰地认识到前方的道路,规避不必要的陷阱,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稳健的投资之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