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5
基本信息
書名:解構武術
定價:38.00元
作者:李翠霞
齣版社:經濟日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1960073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李翠霞*的《解構武術》著重從兩方麵對中國武 術進行深入研究:一方麵以期重新勾勒齣相對準確的 中國武術的基本發展邏輯與範式,另一方麵也可為重 新認識中國武術、重新認識中國武術建構起基本的認 識論和方法論體係,從而實現對中國武術的基本內涵 的重新錶達,這是本書試圖解決的基本問題,也是本 書開展的齣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通過對中國武 術的準確研究,可以使我們對中國武術有*為**的 把握與認知,從而使中國武術在當代乃至當下有一個 良好的發展,這也是本研究希望達到的研究目標和努 力的方嚮所在。
目錄
章 導論 1.研究的源起 2.對傳統武術文化的認識 3.對現代武術文化的認識第二章 現代化之殤:中國武術的當代睏境 1.中國武術拳種之殤 1.1 小拳種的傳承與消失 1.2 大拳種的分化與泛化 2.中國武術技術之殤 2.1 技術的專業化 2.2 技術的模式化 2.3 傳統技術的缺失化 3.中國武術文化之殤 3.1 文化心理的失衡 3.2 文化構成的失調 4.中國武術之未來 4.1 武術的現代化 4.2 武術的全球化第三章 加與減:中國武術的自解之道 1.加:中國武術發展之“纍” 1.1 中國武術的身體主觀體驗性決定瞭技術傳承中的疊加效應 1.2 加是一種感性思維的體現 1.3 加是一種滿足多元需求的調和之路 2.減:對中國武術發展的另一思考模式 2.1 減是一種反省後的自生之路 2.2 減不是生硬切割而是一種元典提煉 2.3 減是一種普式傳播的通途 3.重建:加與減的新組閤 3.1 理論體係的加與減 3.2 技術體係的減與加第四章 固守與變更:傳統武術文化的再認識 1.為什麼要認清傳統 2.動靜之間的傳統 2.1 靜態的傳統 2.2 動態的傳統 3.傳統武術中的傳統特徵 4.固守與變更:傳統武術何去何從 4.1 固守:傳統主義的迴歸之夢 4.2 變更:反傳統主義的現代設想第五章 變遷與重構:武術生存空間的再思考 1.武術生存空間的擠壓 2.生存空間的變遷:傳統武術必須直麵的現實 2.1 變革的生存體係 2.2 壓縮的空間體係 3.媒介的力量:現代體育生存之道 3.1 話語權力的掌控:體育媒介化的根源所在 3.2 商業法則的映射:媒介信息主導下的大眾體育文化 4.迴歸身體:傳統武術中的生存轉嚮 4.1 話語權的確立:傳統武術中身心同修的世界認同 4.2 生存空間的重構:傳統武術的身體迴歸第六章 立足田野:武術研究範式的拓展與迴歸 1.傳統武術研究需要迴歸“田野” 2.實踐與理論:田野調查在當代武術研究範式中的應用 3.文本與現實:田野調查對傳統武術研究領域的雙重驗證 4.傳統與現代:田野調查對傳統武術研究的拓展與融閤 5.迴歸與還原:田野調查對傳統武術本體研究的方法論意義第七章 標識與身份:競技武術的當代特質 1.由古特曼教授相關著作引發的思考 2.對競技武術中七大特徵的剖析 2.1 競技武術的世俗性 2.2 競技武術的平等性 2.3 競技武術的專業化 2.4 競技武術的理性化 2.5 競技武術的科層化 2.6 競技武術的量化 2.7 競技武術中的紀錄第八章 影響武術步入國際化的五大曆史原因 1.長期停滯於封建社會決定瞭武術發展的封閉性 2.儒道互補的自覺認知體係決定瞭武術文化的滯後性 3.封建君主集權體製決定瞭武術傳承形態上的宗派性 4.以倫理學為中心的認知觀決定瞭武術意識形態上的模糊性 5.重視技巧缺乏科學指導決定瞭武術在修煉中的體悟性第九章 身體:武術教育的原點與歸宿 1.身體的自我參與是武術教育的原點 2.身體的自我感悟是武術教育的切入點 3.身體的自我肯定是武術教育的內在動力 4.身體的自我養成是武術教育的終目標第十章 傳統武術在教育體係的傳承 1.將傳統武術項目引進高校公共體育課的研究現狀 2.高校公共體育課中開設傳統武術項目的價值探討 2.1 利於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繼承和發揚 2.2 利於地域傳統武術項目的規範化發展 2.3 利於豐富現代體育課程學科,即充實地域高校特色體育課的教學內容 2.4 利於地域學校閤理利用資源,保證傳統武術項目的開展實施 3.高校公共體育課中開設傳統武術項目的方法探討 3.1 多元選擇,易於掌握 3.2 多樣分解,增強興趣 3.3 強化師資,提高技能 3.4 因地製宜,擇優開展 4.高校公共體育課中開設傳統武術項目的考核方法探討 4.1 改變傳統技術考核為齣勤考核 4.2 改變統一考核為選項考核 5.傳統武術進校園的具體措施 5.1 加強思想認識,轉變觀念 5.2 發掘民間資源,形成學校與地方師資互補 5.3 以地方高校為中心,形成産學研一體的機製 5.4 製定地方武術教學大綱,編寫教材,豐富學校體育學科 5.5 完善教學管理運行機製第十一章 身體哲學視角下的中國武術 1.武術的身體 2.身體的武術 2.1 身體是武術起源的基礎和發展的靈魂 2.2 武術的博大精深反嚮證明瞭身體的差異性 2.3 形神統一是武術修煉的佳途徑 2.4 身心閤一是武術發展的全新境界 3.武術終要迴歸身體,武術是身體的詮釋第十二章 非物質文化遺産論域下的中國武術:以山西省為例 1.山西省武術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概述 2.山西省武術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3.山西省武術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的主體思路 3.1 針對山西省武術非物質文化遺産進行全麵深入調查 3.2 對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相關數據進行采集 3.3 對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相關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加工 3.4 對山西省武術非物質文化遺産文化內涵進行研究第十三章 對武俠文化的認識與批判 1.武、俠、武俠文化的概說 1.1 武的概說 1.2 俠的概說 1.3 武俠文化的概說 2.武俠文化的曆史發展曆程 2.1 先秦時期的武俠形成 2.2 兩漢武俠的興盛 2.3 唐宋武俠的發展 3.文學中的武俠文化和影視中的武俠文化 3.1 文學中的武俠文化 3.2 影視中的武俠文化 4.武俠文化中對“武”的誤解 4.1 武俠文化中對“武”的誤解,增進瞭武術的神秘化,不利於武術科學化 4.2 武俠文化中對武功修煉傳承方式的誤解,不利於武術的普及化 4.3 過分地誇大武俠文化中的“武技”,缺少文化支撐,不利於武術的傳播與推廣 5.武俠文化中對“俠”的誤讀 5.1 對快意恩仇的誤讀演繹齣來的隻是一種個人利己主義的泛化 5.2 對江湖義氣的誤讀無形中助長小團體主義的泛濫 5.3 對英雄俠客的誤讀隻會産生個人英雄主義,對現實生活並沒有多大益處第十四章 對武舞文化變遷的曆史審視 1.武舞的産生 1.1 原始軍事活動與武舞 1.2 原始娛樂活動與武舞 1.3 原始宗教活動與武舞 2.武舞的發展變遷 2.1 先秦時期的武舞 2.2 秦漢兩晉時期的武舞 2.3 隋唐時期的武舞 2.4 宋明清時期的武舞 3.武舞的延續第十五章 創新與發展:中國武術的未來架構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解構武術 經濟日報齣版社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解構武術 經濟日報齣版社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解構武術 經濟日報齣版社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