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人的成長 馬瑞祥 9787515329307

兩代人的成長 馬瑞祥 9787515329307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馬瑞祥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24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店鋪: 天樂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青年齣版社
ISBN:9787515329307
商品編碼:29698360019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5-01-01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兩代人的成長

定價:28.0元

作者:馬瑞祥

齣版社:中國青年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15329307

字數:17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世界上有一種平行綫可以相交,那就是父親和兒子。從同宗同源齣發,父親和兒子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以不同的方式行走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終融閤,變成瞭一個人。
  父親初中留校當教師,走上瞭中學教師工作崗位,評上瞭中學高級教師、當選瞭人民代錶,著書立說獲大奬。
  兒子初中學習成績年級倒數,高三畢業學校理科考**。
  父親要做西天的如來佛、兒子要做西天取經的孫行者。

內容提要


本書是作者四十餘年教育實踐和成功經驗的總結。記錄瞭兩代人共同成長的思想軌跡,飽含著作者的喜悅、煩惱、坎坷和希望,對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傢長具有深刻的啓迪意義。

目錄


作者介紹


馬瑞祥,中學高級教師。長期從事青少年教育工作。著有《中學生生存意識ABC》(榮獲第六屆全國青年讀物二等奬,在青少年讀書工程中列為北京市青少年’96閱讀書目)《中學生傢教意識ABC》《中學生教師意識ABC》。其中,《中學生教師意識ABC》一書在王府井新華書店銷售排行榜位居第三名,中央電視颱教育新聞進行瞭專題報道。《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北京日報》、北京人民廣播電颱等中央和地方20多傢新聞媒體先後對這三本書刊登瞭書訊、書評文章,進行瞭新聞廣播報道,在社會上産生瞭積極反響。

文摘


  兒子長大啦,在不知不覺中小學畢業啦,該上中學啦!當時傢裏有三種意見:
  種意見是在傢門口上中學,這樣生活方便,不用擔心接送。學校就在傢旁邊,下樓就是學校,中午迴傢吃飯還不遠,符閤姥姥的意見。
  第二種意見是上55中,去我的母校。55中是1975年根據總理建議專門招收外交使團的社會主義窗口校,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年輕的市重點中學。照顧孩子的生活,指導他的學習也方便,這是他母親的意見。由於我愛人是在外交人員服務局工作,屬於外交部係統。外交部和北京二中、55中是共建校,可以提前參加內部考試,兩所學校根據成績和傢庭住址選一所學校。
  第三種是我的意見上北京二中。原因有四個,一個原因是北京二中是老牌重點中學,對兒子學習指導上肯定會好一些。第二個原因是兒子跟著我一起學習,對他成長不好。他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學習沒有動力。第三個原因是我看到本校的許多老師的孩子在身邊學習,學習的結果非常不理想。第四個原因是男孩子應當有獨立性,有一種闖勁兒,北京二中離傢遠點,正好鍛煉他。我兒子報名參加瞭考試,並考上瞭二中。
  但是,我的意見沒有獲得多數,後按照他母親的意見來到55中學報到。成瞭55中外交部子弟的學生被學校錄取。我心裏非常不舒服,兒子來到我的母校來讀書,會是個什麼樣子。心裏忐忑不安,傢裏沒有矛盾爭吵瞭,我的心理壓力大瞭,試試看吧。
  因為我看到很多教師的孩子初中畢業後,包括學校一些乾部的孩子,由於學習成績達不到學校要求,而不能來本校讀書。學校教代會為此而專門通過瞭一個決議:教師直係子女隻照顧一個,在錄取分數20分以內可以直升本校高中。
  在這種情況下,不夠分的學生隻能考技校、考、考職高。學校有的乾部為孩子能上高中也是哭哭啼啼地求人,甚至於錯誤地指導孩子學習,在考試前偷看試捲在輔導孩子。中考仍然考300多分(滿分630分)一錯再錯,終沒有辦法隻能含淚上職高。
  我的老師孫繼民為教師子女上學問題還搞過調查,寫過文章發錶在有關刊物上。孩子在身邊也未必是好事。以《觸龍說太後》為參考建議孩子到遠離父母的地方學習,這樣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兒子中學沒有報到前,李淑萍老師知道馬立考上瞭55中以後,她找到我,希望把馬立放在她的教學班。
  李淑萍曾經是我校的學生,1972年我校初中十個班選送兩個班學生讀高中,她是其中之一,並且在班裏擔任團乾部,因為那時候我擔任團委書記,所以接觸比較多,相互比較瞭解。
  她是在高中畢業以後在農村插隊時考上大學。那是1978年,韆軍萬馬過獨木橋,能考上大學的青年是鳳毛麟角。大學畢業以後,分配到海澱工作。
  為瞭上班近,她的父親找到我哥哥,希望把女兒調到55中工作。她父親是我哥公司的廠長,和我說瞭許多迴。不久我校一個數學老師調走啦,有瞭一個工作崗位,我就嚮校長推薦瞭她。由於這一層原因,李淑萍老師找到我說:“主任,把馬立放我們班吧,我好好培養培養他。你工作那麼忙,幫你減輕點工作負擔吧。”
  我想,把兒子放哪個班都一樣,不能搞特殊化,看學校安排吧。李淑萍找瞭學校有關老師,把兒子放在瞭初一年級五班。兒子上中學一路並不平坦,果不其然開始步入一些老師孩子的後塵,學習成績始終不理想,甚至於有不及格科目。
  雖然兒子在初一一入學就被李淑萍老師認定為班乾部。後來因為在幾次考試中都是班級倒數後兩名,李淑萍老師心直口快,說:“學習這麼差還能當班乾部”
  齣於對馬立關心的考慮,建議他好好抓抓學習,不再當班乾部,也許這樣成績會有提高。不在班裏當班乾部啦,是不是學習好一些呢?結果兒子在期末考試中考瞭個年級287名。在班裏,在年級,仍然是學習成績差的。
  當我去教師辦公室處理工作問題時,一個同事把這個消息傳遞給我,主任看看你兒子的成績太差瞭,拉年級後腿啊,你那麼會教育學生,這迴看你的啦。聽到這個消息,看到這個成績時如五雷轟頂,年級一共纔不到300人,兒子考瞭287名,實在是太差啦。
  這一年,情況還比較特殊,一個不到300人的年級,教師子女和教師子孫有21人之多。大傢在看著我們乾部的孩子究竟怎樣。
  一些老師也許因為麵對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認為這不是個什麼事,一些老師還在開玩笑說:“馬主任有辦法,天天慷慨激昂地教育學生,看馬主任這次說什麼。”還有的老師說,迴傢以後打臭小子,不打不成纔,迴傢以後棍棒伺候,棍棒教育齣英雄。辦公室裏教師們的玩笑聲,談論聲,議論聲……聲聲刺骨、句句挖心。
  大傢正說著,李淑萍老師進來瞭。她接上瞭話茬說:“馬瑞祥,不是說你,你天天忙什麼呐,你還是大主任呐,你看馬立這成績……”對我直呼其名,這是李淑萍老師次叫我名字。
  這些話如同鼕天的西北風一樣颳得我骨頭疼,
  如同一場暴風吹得我站不住腳跟,
  如同一場雷雨讓我來瞭個透心涼。
  至今我都不知道當時是怎麼離開年級辦公室的,隻記得走時手腳冰涼,腦袋一片空白。
  在迴辦公室的路上,遇到孟校長。他說:“小馬,聽說馬立學習特彆差啊,你可得重視啊。將來中考不夠分數可彆找我啊,你找我也沒用,教師子第照顧20分,這是學校教代會通過的。你也不例外……”後來孟校長再說什麼,我都記不得瞭。
  但我知道,孟校長的孩子學習特彆,他有資格說這樣的話。打鐵先是自身硬,兒子今天這個學習成績讓我啞口無言。
  不管老師們說瞭什麼話,開瞭什麼玩笑。不管校長當時怎麼要求,怎麼教導。我想:埋怨他們和他們爭吵都是愚蠢的錶現,斥責批評孩子都是沒有理智的做法。重要的是怎麼改變孩子,幫助孩子走齣學習的誤區。重要的是理清思路,想想應該怎麼辦纔能引導他走齣學習意識的誤區。
  後來個彆老師認為馬立是一個不愛學習的孩子,於是拿兒子尋開心。那時候,物質不是很豐富,學校通過社會關係給老師搞福利,學校每年給老師發一百斤大米。
  這個老師說,反正馬立也不是學習的材料,這節課就彆讓他上啦,叫馬立扛大米去,結果將近兩韆斤大米,兒子從食堂扛到二樓年級辦公室。兒子纔十三歲啊,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要是把兒子腰閃瞭那是一輩子的事啊。
  有時下瞭課以後,兒子到辦公室嚮老師問功課,有的老師就說,馬立、臭小子,先去鍋爐房打兩暖壺水去。打完熱水迴來兒子再問老師功課。這個老師說,上課乾嗎去啦,也不聽講,不聽講怎麼會啊,迴去好好預習預習,明天再說。
  由於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一些老師放棄瞭對馬立的教育和要求。有時下課以後,有的老師就讓馬立擦黑闆啊,這小子愛勞動,是個勞動的材料啊。
  兒子因為學習成績差,這樣的事發生過好多次。為老師做點事,為集體做點事都是應當的。
  但是老師把兒子看做是一個不愛學習的孩子,把為老師、為集體做事當成瞭一種懲罰式勞動應該說是妥的。
  習慣成自然,後來年級一有勞動的事,這幾個老師就想起馬立,這顯然是拿兒子開心。這兩三個老師這樣做不見得是惡意,但是對兒子內心的傷害很大。
  幾個老師說的許多話、做的許多事雖然帶有開玩笑的性質。但是對兒子成長的打擊,對他心靈的影響是烙印式的。特彆是對他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是很有影響的。
  這些話我聽到瞭,這些事我看到啦。能去和老師吵架嗎?能去找老師理論嗎?我想,去找老師吵架、去找老師理論是不解決任何問題的。
  采取任何方式找老師吵架,任何找老師理論的做法,隻能産生負麵影響,隻能使簡單問題復雜化。
  因為我看到有的老師,因為孩子學習成績差,同樣被叫到辦公室遭到班主任訓斥。班主任說話一點情麵不留,弄得同事下不瞭颱。
  這位老師在學校受瞭窩囊氣,迴傢就用粗魯的方式教育孩子,弄得全傢雞犬不寜、吵個不停。孩子成績沒上去,還影響瞭同事之間的關係。追根尋源,學校要嚮班主任要成績,要升學指標,班主任這也是沒辦法中的辦法,我理解班主任的心情。
  在兒子失敗的成績麵前,任何解釋都是徒勞無益的,任何辯解都是多餘的。解釋能喚起兒子學習的悟性嗎?辯解能改變一些老師的思想認識嗎?不解決任何問題,隻能對解決問題帶來負麵作用。
  隻有反思,隻有做父親自我的深刻反思纔會有智慧的火花。
  隻有解決兒子內在的學習積極性,他纔會韆方百計想辦法不斷進步。
  隻有和老師們科學地分析和理智的理解,兒子纔會産生有效的方法,
  隻有和兒子有效地溝通他纔會聰明地麵對學習的未來。
  不反思是愚蠢的。隻有反思過去的失誤纔能走齣誤區,樂觀地麵對明天。
  可在看到兒子學習成績的一瞬間,此時此刻的想法在當時是鼠目寸光的,是站在自我的立場來進行有情緒的思考的。是小“我”的思考,是顧及麵子想問題,沒有跳齣自我的小圈子,那隻能夠自尋煩惱。
  畢竟孩子的學習成績讓我無話可說,畢竟他是我的兒子,畢竟現在是應試教育,畢竟升學要以成績說話。同時,我是他學校的主任,我的自尊,我的臉麵放在哪兒?
  我如何麵對學校的老師?如何麵對學校的學生?如何麵對我未來的職業生涯?如何麵對兒子的媽媽和姥姥?
  她們把兒子的前途交給瞭我,一年過去瞭,卻隻有這樣糟糕的成績。不敢想象如果把一個知識不完整、文化底蘊不高的孩子交給社會、交給國傢,他將怎樣承擔工作的責任,怎樣在21世紀“四個現代化”的徵途上生存與發展。
  我們必須站在未來的社會發展空間來塑造孩子,個人的麵子沒有價值,孩子有成長的空間纔是有價值的。
  我是一個極有自尊心、極為要強的人。我在這所學校生活、學習、工作瞭幾十年。初中還沒有畢業就走上瞭教師的工作崗位,留校做學生工作。我的求學精神、工作態度、為人品格,曾經培養瞭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他們中學畢業以後成瞭職業崗位的骨乾,國傢的棟梁。許多學生以馬老師為榮,我以他們為親密的朋友。我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是有目共睹的。
  我愛學生勝過愛自己,許多人也許不信,上世紀70年代,我當班主任,麵對幾十個學生,其中有的學生傢庭極為睏難,交不起學費,買不起課本。我工資雖然不高隻有33元錢,但我仍拿齣錢來,替他們交學費,幫他們買課本。
  班長陳學軍陪著我去學生傢傢訪,我把課本放在他們身旁,和他們說:“老師替你們買瞭書,交瞭學費,你們就去上課吧。”
  至今,劉玉芝同學還非常感謝地對我說:“是馬老師讓我上瞭高中啊,沒有馬老師送來課本,我初中畢業就插隊去瞭,結果又上瞭兩年高中。”她經常來到學校看望我,年年端午節包瞭粽子送到我辦公室,去農村挖瞭野菜包瞭包子給我,讓我嘗嘗健康食品。
  在我生病住院做化療期間,她和陳學軍一次又一次到醫院陪伴我,幫我解決生活問題,著實讓我感動不已。雖然事情隻是一個錶象,但是幾十年的師生情誼,卻永恒地存在心中。
  躺在病床上,人在無助的時候,幾十年前畢業的學生放下傢裏的事,放下手裏的工作,來關心照顧一個躺在病床上的人,淚水,感動的淚水,卻在我心中永遠流淌。
  1981年8月10日是我結婚的日子,而我在8月7日還帶領學生在房山十渡地區搞夏令營。1981年4月是我獻血的日子,我9點鍾獻完血,10點鍾趕到學校上班。
  30多年過去瞭,我還清清楚楚地記得當時韓建平、尹世慶等學生們在我辦公室裏說的話,“馬老師,看到您,我們就有瞭主心骨,我們好好學習,為您爭光。您就迴去休息吧,班裏不會有問題的。”班長韓建平同學承擔起班裏事務工作,不讓心。陳瑤同學的媽媽還送來營養品,著實讓我感動。
  1981年獻血是非常不易的,章瑞安書記在黨的會議上動員,我在團的會議上動員,結果黨、團書記動員,黨、團書記報名,後黨、團書記獻血。
  人們思想觀念上存在誤區,認為獻瞭血傷身,補不迴來。那時候獻血,國傢給半斤紅糖、五個雞蛋,僅此而己。人們找理由都不報名,彆說是獻血啦,連名都不報。而我認為:當國傢需要的時候,獻血是義不容辭的義務。不僅獻瞭血,而且放棄休假,主動上班。
  當年的多數學生考入瞭全國重點大學。想起他們的成長,想起他們善解人意,自覺學習的求學態度和精神,美好的迴憶在心中穿梭,美好的感受在心中油然而生。
  我多次和兒子講,你爸爸是你爺爺的驕傲,從一上學就往傢帶奬狀,奬狀貼滿牆,“三好學生”、“五好戰士”、“先進工作者”、“北京市團乾部”、“新長徵突擊手”……榮譽證書裝滿書包。
  而我今天麵對的馬立,成長的如此失敗,學習成績的分數,在年級倒著排,排的看不到未來的希望。2000年是跨世紀的一年,是馬立長大成人的日子,因為這一年他十八歲。
  記得八十年代初,我校調來一個團乾部,叫董鞦,活潑開朗、充滿朝氣,辦公室每天有她的笑聲、有她的歌聲。她興奮無比地組織大傢唱《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看王濛的小說《青春萬歲》,元旦組織化妝迎新晚會,師生化妝成各種人物:工人、農民、軍人、科學傢、大學生等一起暢談未來、憧憬明天、感受幸福。
  那一段時光,學校的政治工作達到瞭極好的效果,這些活動影響瞭一大批學生的成長。北京模範共青團員劉玲就是在那個時期産生的。這些活動在我心中打下瞭牢牢的思想烙印。
  我想:到2000年那時候,我們青年教師早己做瞭父母,兒女應該是17歲、18歲,他們要成為有知識的一代麵對21世紀。我們不僅要享受天倫之樂,更有責任幫助他們成為“四個現代化”所需要的人。
  我按捺不住對理想的追求。未來、明天,有“四個現代化”,有我們的青春在流淌,有我們的汗水和智慧的力量,有祖祖輩輩所期望的理想。
  馬立理解我們對時代情感的追求與夢想嗎?到瞭2000年,馬立有立足之地嗎?他能夠有理想的翅膀去飛翔嗎?
  這一段時間下班後我不知道怎麼迴的傢,有一天晚上我失眠瞭,坐在沙發上,又站在陽颱上,進進齣齣,坐下又站起來,站起來又坐下,坐立不安羞愧不已,焦慮萬分,徘徊在傢中屋子和陽颱上。抽瞭煙又喝酒,喝瞭酒又抽煙,煙霧伴隨著我思考的不眠之夜到天亮。
  急得我愛人直說:“馬瑞祥,你不要想不開呀,站在陽颱上也不睡覺,進進齣齣的你瘋瞭,你要怕馬立給你丟臉,就讓馬立到傢門口來上學省得你著急。”說這話時已經是深夜三點鍾。我站在陽颱上,又想瞭許多許多……
  我首先想,孩子是社會的,不是個人的私有財産。他的未來就是國傢某一個工作的未來,基礎是重要的,成為一個社會所需要的人是重要的。
  我們青春的理想,我們對未來追求的夢想是需要他理解的,是需要他慢慢讀懂的。我想起前蘇聯教育傢馬卡連柯說的一段話:“你們生養和教育兒女,不是僅僅為瞭父母的愉快,在你們的傢庭裏,在你們的領導下,成長著未來的公民,未來的事業傢,未來的戰士。”從這個意義說,社會的責任就是傢庭的責任。傢庭的責任就是創建和諧的成長土壤,傢長就要做辛勤的園丁,沒有辛勤的培養,說什麼都是一句空話。
  我想,孩子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他學習成績落伍是智力因素,還是學習能力差,或者學習興趣不濃,學習態度有問題。
  應該說孩子雖然不聰明但不笨。隻要努力是能學好的。作為傢長重要的應該是解凍他的學習態度問題,關注他的學習興趣問題,解決他的學習心態,培養他良好的學習意誌品質問題,幫助他營造好的學習氛圍。
  告訴他,隻要有學習的信心,隻要努力做,隻要在睏難麵前奮力拼搏,就會不斷進步的,就會天天嚮上的。成績差是暫時的,認真分析失誤的原因,心思放在學習上纔是要做的。
  我想孩子今天的失敗是誰的責任,他為什麼有失敗的今天。原因應該說是我這個做父親的沒有盡到責任。
  記得孩子小時候寫作文,題目是《我的爸爸》。兒子寫到:我有一個看不見的爸爸。他為什麼這樣寫呢?因為我上班走時,他還沒有起床,我迴傢時他已經睡著覺瞭。
  班主任老師找過我,說:“你作為傢長應該關心一下你的孩子,你看看你孩子的作文,你看看你孩子的學習成績總在中間,你是中學老師啊,你應該多抽點時間管管孩子。”
  當時我沒有時間多想這個問題。因為我總認為,孩子小,幼兒成長定方嚮,有明確的是非觀,有學習的興趣,有班主任管就夠瞭,不要給孩子太多條條框框,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學習壓力。
  孩子應該自然成長,隻要不乾壞事就成瞭。孩子是天生的,該是什麼材料就是什麼材料。不要過多的給孩子施加壓力,不要過多的束縛孩子個性的張揚,具體到孩子在學校錶現,如果說孩子差他能差到哪裏去,具體到學習,彆讓孩子太纍,差不多就可以瞭。
  我想兒子讀初中時,剛入學,又當瞭班乾部,功課不難、孩子不笨,應該不會差。
  因為小學老師還推薦他參加過北京市數學“迎春杯”比賽,兒子並沒有參加過數學方麵的課外學習和訓練。
  但沒有想到的是,來到中學,朝陽、東城兩區有地區差異。兒子的小學是我們住宅區新建校,一切是剛剛開始,應該說小學的基礎沒有打好。正應瞭大傢經常說的一句話,不應該輸在起跑綫上。不然為什麼許多街坊四鄰的傢長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想辦法到東城、西城、海澱區的學校讀書。
  再一點是孩子的天性是玩,隻要有時間,就迷戀遊戲機,貪看日本齣的漫畫書,在操場無休止的打籃球,迴傢以後吃完飯下樓和一些成年人下象棋。
  對於這些,限製的不夠及時,他太快樂瞭,沒有接受教訓,老師不讓你做班乾部是讓你有精力讀書學習,不是去自由自在的玩啊,要按捺住這顆躁動的心啊。
  因為工作忙也沒有時間靜下心來認真和他交談過。沒有平等對話交流,沒有溝通和理解怎麼會有學習的轉變呢?
  用個人成長曆程來認識和教育孩子顯然是考慮不周全的,社會的發展已經不是我們成長的孩童時代。
  我們那時候,雖然父母沒有過多的要求我們什麼,但生活的氛圍提齣瞭成長的要求。社會要求我們有一個主題靈魂,就是要做的好孩子。因此,“好好學習,天天嚮上”就成瞭我們的思想規範。而今天的社會,是多元文化、多層麵的人生價值觀湧然而來,新生事物、新的時代“術語”應運而生。
  信息社會,中西文化充滿誘惑、充滿競爭、充滿挑戰,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健康的心態,沒有一個正確的思維方法,就完全可能在社會生活中敗下陣來。看看我們的周圍,有多少人迷失瞭生命的方嚮,有多少人在人生前途上痛苦徘徊而迷失自我。
  經過慎重思考,作為父親,首先應該有自我批評精神,應該和兒子平等對話,擺事實、講道理,不能情緒化的講話。
  一周後我和兒子坐在一起談瞭一次話。
  我說:“馬立,爸爸對不起你,因為工作忙平時對你關心太少瞭。你初一年級的事情已經過去瞭,你想一想為什麼會是這樣的一個學習結果,為什麼把業餘時間用在玩上,玩過頭瞭那是浪費生命,應當閤理地安排娛樂生活,把玩的智慧更多地用在學習上。用大腦好好想一想,如果你的學習態度不轉變,中學不能畢業,以後走上社會怎麼生存?你今年14歲,不會永遠停留在14歲。年齡不會等待你的歲月,隻是給瞭你空間看你怎麼安排,是否有效率有意義來度過。
  假如倒過來想你今年40歲,你是中年人,沒有知識 兩代人的成長 馬瑞祥 9787515329307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兩代人的成長 馬瑞祥 9787515329307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兩代人的成長 馬瑞祥 9787515329307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兩代人的成長 馬瑞祥 9787515329307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兩代人的成長 馬瑞祥 9787515329307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