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你的孩子——自由教育的72个法则 9787512700949

放养你的孩子——自由教育的72个法则 978751270094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志坚 李建勇 著
图书标签:
  • 自由教育
  • 亲子关系
  • 家庭教育
  • 儿童发展
  • 教育理念
  • 放养式教育
  • 0-6岁
  • 育儿指南
  • 教育方法
  • 儿童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00949
商品编码:2969130540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放养你的孩子——自由教育的72个法则

定价:25.00元

售价:17.0元,便宜8.0元,折扣68

作者:黄志坚 李建勇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127009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放养”就是父母要适当放手。给孩子成长的自由空间,让孩子慢慢尝试该做的事情,然后自己决定去做什么、如何去做,并允许孩子做错事或不成功。
“放养”不是放任,更不是听之任之。父母大胆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去探索世界,但不等于不给孩子任何规则作为参照物。
“放养”是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孩子并不是父母想象的那么脆弱,不要用爱的名义束缚他,多给他一些空间和机会,他会做得更出色。
“放养”就是让孩子有勇气自己去闯。让孩子在课堂以外的广阔生活和社会中,锻炼自己的人格意志和化解危机的能力,即使困难来临。也能善于开动脑筋积极解决困难而不是扑到父母怀中寻求援助。
“放养”是父母在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任。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父母的怀抱,早些放手,让孩子早些学会在这个世界上独自生存的本领,让孩子拥有敢打敢冲的冲劲和勇于承担的品质。

目录


章 “放养有理”:培养孩子的八种能力
◎给孩子一个方向,让他(她)自己去寻爱
◎给孩子一些技能,让他(她)在社会上立足
◎给孩子一些挫折,让他(她)自己去解决
◎给孩子一些信心,让他(她)去雕刻自我
◎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她)自己去尝试
◎给孩子一些方法,让他(她)自己去竞争
◎给孩子一些忠告,让他(她)自己快乐成长
◎给孩子一些自由,让他(她)自己去创造
第二章 情感教育:“放养”的孩子早知大爱
◎学习对生命的敬畏
◎让爱成为一种习惯
◎“死亡教育”:对生命的珍重从还原真相开始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宽容是一种艺术
◎给孩子真正的爱
◎乐观是点亮生活的灯
◎用热情拥抱世界
第三章 生存哲学:给孩子摸爬打滚的空间
◎自立者刚,培养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
◎父母不能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让孩子的“免疫系统”多见世面
◎做自己的事,花自己的钱
◎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
◎让孩子“自食其果”
◎摸爬滚打也讲方法
◎让孩子通过自卫赢得自尊
第四章 意志品质:“放”则无畏,迎难而上
◎积极主动直面困境
◎自信心能收获奇迹
◎试错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有些困难其实是纸老虎
◎让孩子拥有坚定的奋斗目标
◎让孩子远离“蛋壳心理”
◎改变孩子的依赖心理
第五章 自我管理:张弛有度,做自己的主人
◎让孩子学会安排和计划
◎不要让孩子被负面情绪纠缠
◎不要让孩子沉浸在物质享受中
◎每个人只有个小时
◎与他人对抗不是个性
◎把孩子培养成千里马
第六章 社会准则:一位合格“社会人”的功课
◎不要挑战法律的底线
◎尊重每一个人
◎每个人的肩上都挑着责任
◎学会关心周围的人
◎忠于心中的原则
◎人要学着主动适应环境
第七章 智力培养:顺其自然,让孩子爱学习
◎别把分数当成孩子的“命”
◎不辅导孩子做作业
◎让孩子学会给自己立规矩
◎不要盲目报兴趣班
◎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绩
◎教育孩子学习要讲究方法
◎让孩子觉得学习是快乐的事
第八章 生理教育:爱一个不完美的自己
◎告诉孩子,你也曾青春似他
◎别把孩子早恋太当回事
◎引导孩子理性追星
◎不要用身体做实验
◎健康成长是要务
◎女孩要学会保护自己
◎爱一个不完美的自己
第九章 赏识教育:创造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给孩子的想象力插上翅膀
◎别阻碍他探索世界
◎让孩子勤于动脑解决问题
◎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
◎保留孩子的发言权
◎行万里路,走出自己的活法
第十章 放养规则:孩子不能践踏的“雷区”
◎安全规则须牢记
◎绝不允许“偷针”的行为
◎当孩子的撒谎成为一种惯性
◎让孩子别为自己的过失找理由
◎别把孩子当“糖”和“玻璃”
◎欲望何其多,怎能全满足
◎坐享其成是一种耻辱
◎让孩子学会尊重父母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童心启航:点亮孩子潜能的108种自由探索指南》 作者: [此处可以虚构一位或多位作者,例如:李明哲(资深教育家),王晓静(儿童心理学博士)] 出版社: [此处可以虚构一家出版社,例如:希望之翼文化] 定价: [此处可以虚构一个定价,例如:68.00元] ISBN: 978-7-123-45678-9 内容简介: 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如何才能真正为孩子构建一个能够让他们自由翱翔、尽情探索的成长空间?《童心启航:点亮孩子潜能的108种自由探索指南》并非一本陈列枯燥理论的教育著作,而是一本饱含深情的、充满实践智慧的生活指南,旨在帮助每一位家长和教育者,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认识孩子的成长规律,并学会如何用“自由”这把钥匙,去开启他们内心无限的潜能宝库。 本书作者们深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宇宙,他们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创造力和学习力。然而,在许多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这些宝贵的特质却常常被规训、压抑,甚至扼杀。家长们常常陷入焦虑,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用各种“预设”的跑道,试图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终点。但所谓的“成功”,是否真的是孩子内心深处所渴望的?而在这条被精心铺设的跑道上,孩子是否真的有机会发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童心启航》正是基于这样的反思,以108个具体、生动、可操作的“自由探索指南”为核心,带领读者走进一个更加尊重、理解和赋能孩子成长的世界。这108个指南,并非僵化的规则,而是一系列富有弹性的原则和方法,它们适用于从幼儿到青少年各个成长阶段的孩子,也适用于不同家庭背景和教育理念的父母。 本书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尊重个体差异,看见每个“不一样”的精彩: 作者们强调,教育的本质不是“复制”优秀,而是“发现”和“培养”独特性。本书将引导家长如何放下对“标准答案”的执念,学会观察和理解孩子独特的兴趣、天赋和学习节奏。我们会提供具体的方法,帮助你捕捉那些细微之处,比如孩子在玩耍时展现出的专注力、在绘画时流露出的想象力、在与人交往时显露出的同理心。我们提倡的是一种“看见”式的教育,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看见、被珍视的。 构建安全自由的探索环境,让好奇心成为最好的老师: 孩子天生就是探险家,他们的世界充满了“为什么”和“怎么样”。《童心启航》鼓励家长们为孩子营造一个既有边界又不失自由的探索空间。这个空间,可以是物理上的,比如鼓励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自由玩耍、动手实践;也可以是心理上的,允许孩子犯错、尝试,甚至失败,并且在过程中给予支持而非指责。我们会探讨如何在家中创造一个鼓励提问、允许试错的氛围,让好奇心如同火种,点燃孩子主动学习的火焰。 赋能孩子自我管理,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由并非放任自流,而是建立在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之上。《童心启航》将提供大量实用的策略,帮助孩子逐步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任务,发展出独立思考的习惯,并敢于面对和解决问题。我们会分享如何通过引导式提问,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方案,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如何通过设置小小的“挑战”,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让他们乐于承担责任。这些能力的培养,将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拥抱多元化的学习路径,告别“唯分数论”的桎梏: 学习的发生,远不止于课堂和考试。《童心启航》倡导一种更加宽广的学习观,将生活、游戏、阅读、艺术、社会实践等一切有益的经历都视为学习的宝贵途径。本书将提供108个具体的“指南”,例如:如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进行科学启蒙;如何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深度阅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如何鼓励孩子参与社区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我们将打破“唯分数论”的狭隘,让学习真正回归到其本源——一种充满乐趣和意义的探索过程。 家校协同,共同守护孩子的成长: 孩子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童心启航》也关注如何与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将家庭中的自由探索理念与学校教育相融合。我们会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家长更好地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共同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本书的108个“自由探索指南”将涵盖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激发好奇与探索: 培养观察力的方法、设计“为什么”式提问、鼓励动手实验、利用自然环境探索、激发对未知的好奇心。 培养创造力与想象力: 自由绘画与创作、故事接龙游戏、搭建与创造性玩耍、鼓励天马行空的想象、欣赏与创作艺术作品。 发展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 引导孩子分析问题、鼓励自主决策、学会从错误中学习、培养逻辑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小难题。 建立自我管理与责任感: 时间管理小技巧、任务分解与完成、整理与收纳的习惯、学会承担后果、培养感恩之心。 促进社交与情感发展: 倾听的艺术、同理心的培养、合作与分享的实践、冲突解决的智慧、表达与管理情绪。 拓展学习的边界: 亲子阅读的乐趣、利用绘本进行主题学习、生活中的科学小实验、认识世界的美食文化、走进博物馆与科技馆。 拥抱自然与身心健康: 户外探索的益处、园艺的乐趣、亲子运动的活力、正念与放松练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激发阅读的兴趣: 打造家庭阅读角、根据兴趣选择读物、讨论与分享阅读内容、鼓励孩子创作自己的故事。 科技与数字时代的平衡: 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引导孩子认识网络世界、培养信息辨别能力、探索科技的创造性应用。 艺术与审美培养: 接触不同形式的艺术、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培养鉴赏美的能力、体验音乐与舞蹈的魅力。 《童心启航:点亮孩子潜能的108种自由探索指南》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场关于爱的教育革命的邀请。它邀请家长们放下过度的焦虑,回归教育的本真,用爱与智慧,陪伴孩子走上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之路。在这条路上,他们将学会如何热爱生活,如何勇敢追逐梦想,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担当的独立个体。让我们一起,为孩子插上自由的翅膀,让他们在广阔的天空中,尽情地、闪耀地启航!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它对“权威”二字的重新定义。传统的育儿观念里,父母是绝对的权威,是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然而,这本书却温柔而坚定地挑战了这一点,它倡导的是一种伙伴式的、互相尊重的关系。我记得书中某处提及,真正的权威不是来源于恐惧或地位,而是来源于言行一致的榜样力量和无条件的爱与信任。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家中扮演的角色,是不是过多的控制欲反而削弱了我的影响力。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停下来,对着书中的某个观点反复琢磨,因为它触及到了现代家庭关系中最敏感也最核心的部分——权力与爱。它的观点是如此的内敛而有力,不像有些书籍那样用夸张的标题来吸引眼球,它更多的是通过逻辑的严谨和情感的真挚来打动人心。它没有提供具体的“秘籍”,因为它深知每个家庭的土壤都是独一无二的,它提供的是一套“土壤改良剂”,帮助你建立适合自家孩子生长的生态系统。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强烈的吸引力,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它没有采用那种传统教育书籍的严肃说教口吻,反而用一种近乎随性和洒脱的姿态,去探讨一个看似矛盾的话题:如何在“放养”的状态下,依然能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引导。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孩子天性的尊重,那种相信孩子内在驱动力的深刻洞察。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作者只是拉着我的手,在教育的迷宫里指出了几条捷径,但这些“捷径”的本质,却是回归到最原始、最本真的教育理念。它不堆砌晦涩的理论,也不罗列繁琐的步骤,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案例化的方式,来阐述“自由”与“规则”之间微妙的平衡点。这本书更像是一剂解药,解除了很多家长被社会焦虑和固有观念捆绑住的手脚,让我们敢于相信,孩子自己也拥有解决问题的智慧,我们要做的是提供一个足够广阔的舞台,而不是时刻紧绷的提线木偶。对于那些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感到窒息,渴望寻找更人性化育儿路径的父母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清新的强心针,它教会的不是“如何管理孩子”,而是“如何管理好我们自己的焦虑”。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十分巧妙,它不是那种读完第一章就知道结局的套路之作。它更像是一场渐进式的自我发现之旅。作者似乎很擅长捕捉父母在不同成长阶段可能遇到的细微情绪波动和实际困境,然后针对性地给出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的反馈。我尤其欣赏它处理“冲突”和“沟通障碍”时的态度。它没有将父母和孩子塑造成对立面,而是将冲突视为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它教会我们的不是如何“赢”得争吵,而是如何通过冲突来深化彼此的理解和连接。这种从底层逻辑上重塑亲子沟通模式的方法,比那些只教几句“沟通技巧”的实用手册要高明得多。它让你从根本上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进行武力镇压或语言压制。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应对问题的家长,而是一个更具前瞻性和同理心的教育伙伴,这份成长的感觉,远比任何外部的赞誉都来得珍贵和实在。

评分

要说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莫过于它对于“时间”的看法。我们生活在一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恨不得孩子从摇篮起就开始接受各种“高效”的知识输入。而这本书则像一股清流,强调了“无聊”和“空闲时间”对于创造力和自我认知的不可替代性。它描述的那种孩子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不被成人世界的需求所打扰的场景,简直是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我开始意识到,我过去常常用各种有目的的活动来填满孩子的时间表,其实是在无意中剥夺了他们自我构建思维空间的机会。这本书并不是要我们彻底躺平,而是教导我们如何在“有计划”和“无计划”之间找到优雅的过渡,如何把“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它提供的那种对慢节奏生活的推崇,与当前社会普遍的焦虑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在阅读时能得到极大的心灵慰藉,仿佛听到了一个智者在耳边轻声细语,告诉我们:“慢慢来,都来得及。”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排版和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读起来毫不费力,完全没有一般育儿书籍那种“高高在上”的教条感。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并没有给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思考的框架和一系列的“可能性”。每一章的内容都像是一个小小的支点,撬动你对既有教育模式的固有认知。比如,书中对于“失败教育”的探讨,那种坦然接受挫折是成长一部分的态度,就让我深有感触。在我们的文化里,对失败的恐惧往往是扼杀创新的最大元凶,而这本书却鼓励我们去庆祝那些“建设性的失败”。我喜欢它那种不急不躁的叙事节奏,它似乎在对每一个感到焦虑的家长说:“慢下来,深呼吸,你的孩子比你想象的要坚韧得多。”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让孩子门门功课拿A的书,而是一本教你如何培养一个具有强大内心、能够适应未来不确定性的独立个体的指南。看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管教”这个词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再是约束,而是一种提供安全感的边界设定艺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