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材: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重排本) |
| 作者/主编: | 钱铭怡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301273661 |
| 出版年份: | 2016年8月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222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33元 |
| 实际重量: | 381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编辑
本书内容全面、经典,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的代表性学派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介绍。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相关领域研究,在教育教学领域有丰富经验,其讲授的变态心理学为精品课程。
目录
章概述1
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定义1
第二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同异4
第三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我国的发展状况7
第四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对人员的要求13
参考文献18
第二章治疗关系的建立20
节治疗关系的特征20
第二节治疗关系的影响因素24
第三节与治疗有关的其他影响因素33
参考文献40
第三章会谈技术41
节会谈中的基本问题41
第二节注意倾听的技巧46
第三节影响对方的技巧51
第四节会谈中的非言语性技巧59
第五节非言语行为的观察技术62
参考文献71
第四章对象的区分与心理诊断72
节对象的区分72
第二节心理测验的应用74
第三节对问题的确认和分析过程76
参考文献86
第五章心理治疗的目标与阶段87
节心理治疗的目标87
第二节治疗的几个不同阶段91
参考文献102
第六章心理治疗中的阻力与问题104
节来自来访者的阻力104
第二节来自治疗者的干扰和问题113
参考文献116
第七章心理分析的理论与方法117
节心理分析的理论117
第二节心理分析的治疗126
第三节心理分析治疗的发展129
第四节中国的认识领悟疗法130
参考文献136
第八章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技术138
节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138
第二节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与治疗过程143
第三节行为治疗中的常用技术146
参考文献158
第九章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及过程159
节以人为中心的有关理论159
第二节以人为中心的治疗过程与方法166
参考文献173
第十章合理情绪治疗的理论与方法174
节合理情绪治疗的基本理论174
第二节合理情绪治疗的基本步骤178
第三节合理情绪治疗的技术方法179
参考文献188
第十一章森田疗法的理论与方法190
节森田疗法关于神经质症的论述190
第二节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195
第三节森田疗法的治疗方法200
参考文献205
第十二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发展趋向及方法的选择和思考206
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发展趋向206
第二节对于治疗理论和方法的选择及思考211
参考文献221
重排后记223
本书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心理治疗中代表性学派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介绍。具体包括治疗中来访者与治疗师的关系建立、会谈的基本技术、心理诊断、心理治疗的目标与阶段、心理治疗中的阻力与问题。本书还重点介绍了心理分析、行为治疗、人本主义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等当今主流学派的治疗方法。本书特别注意将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学科学生的教材,也可供广大临床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和社会工作者使用。
我必须要隆重推荐这本探讨现代商业社会运作机制的非虚构作品。它不是那种枯燥的说教式管理学书籍,而是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案例分析,揭示了资本流动背后的心理学和社会动力学原理。作者的分析视角非常犀利,他没有停留于表面数据,而是深入剖析了决策者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认知偏差和群体盲从心理。书中对“信息不对称”和“网络效应”的解释,清晰透彻,即使是对经济学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其核心逻辑。尤其是在讨论社交媒体算法如何重塑消费者行为的那一章节,观点极具前瞻性和批判性,让我对每天接触的信息流产生了全新的警惕。这是一本能切实提升你对世界运作方式理解深度的工具书,强烈推荐给所有职场人士和对社会趋势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古代宫廷斗争的史诗巨著,那本书的格局之大,人物之繁复,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作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进行考据的,无论是服饰礼仪还是官场潜规则,都写得有板有眼,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金戈铁马、权谋交织的年代。书中对几个核心权臣的刻画尤为精彩,他们的忠诚与背叛,野心与无奈,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每个人物都有其复杂且合理的动机。尤其是最后一场决定国运的大朝会场景,笔力千钧,紧张气氛渲染到了极致,我甚至能听到殿内群臣急促的呼吸声。读完后,我立刻去查阅了相关的历史资料,这本书无疑激发了我对那段历史的浓厚兴趣,绝非一般的消遣读物。
评分这本小说简直是文学界的奇迹!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将角色的内心挣扎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仿佛能感受到主人公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的节奏,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和对自我身份的迷茫,让人读来唏嘘不已。情节的推进如同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每当以为猜到结局时,总有新的转折将你带入更深邃的思考。特别是书中关于时间流逝与记忆消解的探讨,那种哲学层面的思辨,让我合上书后久久不能平静。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面映照人性的镜子,照出了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那些不愿触碰的阴影与渴望。文笔的华丽与故事情节的张力完美结合,堪称近年来少有的佳作,推荐给所有追求深度阅读体验的读者。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科幻设定初看有些晦涩,大量的硬核物理概念和跨物种交流的描写,让我在前三章几乎想放弃。但一旦熬过了最初的门槛,那种宏大叙事和磅礴的想象力瞬间将我牢牢吸住。它探讨的议题非常前沿——关于意识上传、后人类文明的伦理困境,以及宇宙尺度下的孤独感。作者构建了一个极其严谨的逻辑框架来支撑其天马行空的想象,这点非常难得。书中对不同文明形态的描绘充满了敬畏感,不同于以往那种简单粗暴的“外星人入侵”叙事,这里的冲突是基于理解的鸿沟。最后关于“信息熵”与“存在意义”的哲学探讨,非常震撼,属于那种需要反复阅读、边读边做笔记才能完全消化的作品,绝对是硬核科幻迷的福音。
评分这部散文集带给我的感受,如同在一个春日的午后,捧着一杯温热的清茶,静静地看着窗外的细雨,一切都变得缓慢而清晰起来。作者的文字极具画面感和音乐性,她擅长捕捉生活中那些微小到几乎被忽略的瞬间:清晨厨房里食物苏醒的气味、老旧唱片机发出的沙沙声、雨后泥土特有的芬芳。这些片段被她用极其克制却又饱含深情的笔触串联起来,构成了一幅幅关于“生活本身”的动人图景。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有直击心灵的共鸣。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日常的感知力提升了不少,学会了用更温柔的目光去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场景,非常治愈,是浮躁生活中难得的心灵绿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