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養育0-1歲寶寶,易被忽視的100個常識
定價:35.00元
作者:林麗秀
齣版社:中國輕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0199367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81kg
編輯推薦
0歲,愛 常識=正確的照顧
專業小兒科醫師貼心整理100個照顧新生兒必知的常識,
讓所有新手爸媽輕鬆成為育兒專傢,給寶貝正確有效的照顧!
內容提要
嬰兒如何順利斷奶?怎樣瞭解嬰兒的需求?如何做到手眼協調?如何防止嬰兒的意外傷害?
0~1歲寶寶前半期和後半期的發育狀況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每個嬰兒因育兒期間傢庭環境、地域環境等影響,各自具有不同的“發育個性”,所以本書著重說明嬰兒發育過程及原因的基礎,再講述對應方法,糾正目前育兒書中針對基準值來展開內容的弊病。
本書從0~1歲寶寶的特徵入手,精心總結瞭養育0~1歲寶寶易被忽視的100個常識細節,利用清晰的章節分類,全方位為您解答0~1歲寶寶在身體發育與健康、運動及生活習慣、情感世界與智力發育等,瞭解此時期寶寶的發育特徵,可使各位新手爸媽在育兒時不必手忙腳亂,有針對性地指導寶寶,輕鬆成為育兒專傢,給寶貝正確、有效的照顧,建立寶寶對世界的安全感。
目錄
章 0~1歲寶寶的特徵知多少
0~1歲嬰兒的一般特徵
0~1歲嬰兒個性化的錶現
照顧小孩時互動的重要性
分享喜悅
基本的嬰兒教育
過分乾涉與過分放縱的問題
瞭解嬰兒具備的能力
第二章 0~1歲寶寶的發育與教養
身體的發育與健康
身體的發育與健康
身體的發育
進食機能的發育
喝奶方式的變化
開始斷奶時
離乳食品的進食方法
怎樣讓嬰兒喝水
授乳期、斷奶期的營養與飲食
建議喂哺母乳
目前的嬰兒配方奶粉
如何順利地斷奶
斷奶進階法、斷奶食品的喂法
0~1歲嬰兒的健康
鍛煉身體
健康嬰兒的狀態
健康檢查
嬰兒常患的疾病
預防接種
0~1歲嬰兒的運動
0~1歲嬰兒運動的基本原則
神經係統的運動
在重力的世界
0~1歲嬰兒運動的發育
姿勢的發育
頸部的挺直
翻身
坐
爬行
獨自行走
吸吮手指——手和嘴的協調
Hand regard──手眼協調
伸展雙手
指尖的動作
安全設施
生活與生活習慣
0~1歲嬰兒的生活
生命的誕生與生活的開始
生活節奏的混亂
試著去瞭解嬰兒的要求
麵帶笑容
生活習慣的教育
生活習慣教育的步
步入社會生活
與人接觸的開端
與母親息息相關──對人的基本信賴
來自嬰兒的迴應——哭、笑、發齣聲音
對生活周遭産生興趣──生活習慣的萌芽
親密人際關係的擴展──怕生時
不行、這樣不行!──錶示禁止的語言
與傢人的關係
成長的喜悅
0~1歲嬰兒的遊戲
0~1歲嬰兒的遊戲
0~1歲嬰兒的生活與遊戲
0~1歲嬰兒遊戲的特徵
0~1歲嬰兒的感情和欲望
0~1歲嬰兒感情的發育
嬰兒的個性
感情的萌芽
感情的發育與分化
0~1歲嬰兒的感情世界
哭泣、不安
笑、喜悅
0~1歲嬰兒欲望的發育
撒嬌
欲望的根源
想做
智力的發育
感覺體驗與行動體驗
0~1歲嬰兒的特徵──感覺和運動的理解與運用
愉快地玩耍——為瞭發育得更好
模仿──從反射性模仿到有意識的模仿
對記憶、關係的理解
熟悉世界的形成
對物質永存觀念的理解
對關係的理解
情緒與智力的發育
0~1歲嬰兒的語言
什麼是0~1歲嬰兒的語言
嬰兒與語言
掌握語言的理論
嬰兒非常喜歡說話
嬰兒的語言
0~1歲嬰兒及語言的發展
跟嬰兒說話
交流的節奏
母親的雙重角色
0~1歲嬰兒的錶達能力
0~1歲嬰兒的錶達活動
嬰兒的微笑
接受錶達的信號
微笑的變化
哭聲的信號
學習錶現方法
感覺與感覺之間的交流
培育人類行為的感受性
意外傷害及安全
意外傷害及安全對策
培育寶貴的生命
嬰兒的猝死
保育者的責任
相對的安全措施
照料0~1歲嬰兒常見的問題及其指導
〈問題一〉早産兒的育兒指導
關於身體的發育
關於精神方麵的發育
〈問題二〉使用嬰兒奶粉的注意事項
關於母乳與嬰兒奶粉
牛奶的喂養方法
〈問題三〉怎樣纔能剋服偏食的習慣呢
人與吃飯
對離乳食品的指導
〈問題四〉夜哭比較嚴重時
夜哭的原因
夜哭的改善方式
〈問題五〉怕生
怕生是孩子的心理(情緒)發育到階段的自然錶現
對怕生問題的指導
〈問題六〉缺乏錶情的嬰兒
在嬰兒期培育孩子的感情
通過被愛培育人際關係
第三章 0~1歲寶寶的育兒環境
0~1歲嬰兒的育兒環境
嬰兒用品的選購方式
育兒用品的安全性
幾種育兒用品
結語
傢人、傢庭與孩子
與傢人的聯係應從人人給予嬰兒安全感開始
與傢人及環境接觸
戶外的樂趣
對音樂、聲音、動作的興趣
預防危險
欣賞的樂趣
淘氣
迎接1歲的生日──漸漸增強的理解力
告訴孩子危險的狀況
玩具是嬰兒的朋友也是老師
自我主張、自尊心的萌芽
重視仁愛之心
第四章 0~1歲寶寶、上班族母親與托兒所
職業女性會碰到的問題
上班族母親們
上班族母親的想法及實際情況
重新看待育兒環境
確認托育嬰兒的環境
上班族母親的時間規劃
培養正確的育兒觀
托兒所的生活
從幫助父母的育兒工作立場來看
從早上進入托兒所開始
作者介紹
林麗秀,颱灣醫學院畢業,現任小兒科醫師,各大報刊雜誌婦幼專欄主筆。
文摘
序言
我必須承認,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科學育兒”的理解有些狹隘,總覺得那是一套需要嚴格遵循的SOP(標準操作程序)。然而,這本書的價值恰恰在於它告訴我們,育兒的“常識”並非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一個需要結閤個體差異進行靈活運用的智慧集閤。它巧妙地平衡瞭“權威建議”和“個體實踐”之間的張力。例如,在處理一些常見的過敏或不適時,作者不會直接給齣“你就應該這樣做”的結論,而是會詳細解釋背後的生理機製,然後建議傢長如何在傢中進行初步的觀察和記錄,以便更好地與兒科醫生溝通。這種“賦能”讀者的寫作方式,極大地提升瞭父母的自信心和自主判斷力。它不是要取代我們與寶寶的互動,而是提供瞭一套強大的“底層邏輯”工具箱,讓我們在麵對突發狀況時,能夠快速定位問題,做齣最符閤當下情境的決策。
评分說實話,這本書的排版和閱讀體驗是我近期讀到的育兒類書籍中數一數二的。它並沒有采用那種密密麻麻的小字來堆砌知識,而是留白得當,重點突齣,使得信息吸收的效率非常高。對於我們這種白天要上班,晚上還要伺候小傢夥的年輕父母來說,碎片化閱讀是常態,這本書恰好適應瞭這種生活節奏。我經常在哄睡間隙,或者趁著寶寶小睡的十五分鍾裏,快速翻閱其中一個“常識點”。每一個知識點的講解都直奔主題,不會有太多冗餘的鋪墊,這對於時間就是金錢的現代傢庭來說,簡直是福音。更重要的是,作者在闡述每一個常識時,似乎都考慮到不同傢庭環境的可能性,不像某些書籍那樣隻有單一的“理想狀態”描述。比如,關於如何應對哭鬧,它給齣的方案不是“趕緊這樣做”,而是引導父母去觀察和分析哭鬧背後的真正原因,並提供瞭一係列可供嘗試的階梯式處理方法,體現瞭一種非常人性化的育兒觀,讓人感覺不是被教導,而是在被陪伴和啓發。
评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對“被忽視”這一主題的深刻洞察。很多育兒書籍會花費大量篇幅討論喂養、睡眠這些硬性指標,但對於那些影響寶寶長期發展和親子關係微妙平衡的“邊角料”細節,卻常常一筆帶過。這本書卻反其道而行之,將那些我們覺得“是不是小題大做瞭”的瞬間,提升到瞭需要正視的高度。比如,如何正確地握奶瓶、寶寶盯著你看時眼神的交流、或者在不經意間模仿父母的麵部錶情——這些都是極度微小的瞬間,但作者通過專業的角度解讀瞭它們對寶寶早期認知和情感建立的深遠意義。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寶寶相處的每一刻,意識到育兒的深度遠超於滿足生理需求的那一層錶皮。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從“完成任務式”的照料,轉嚮瞭“深度連接式”的陪伴,真正體會到觀察和感知生命成長的樂趣。
评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貼近生活,沒有任何故作高深的術語堆砌,讀起來非常“接地氣”。作者似乎深諳新手父母那種“什麼都想知道,但又怕看不懂”的心理。她會用一些非常生動的生活場景來舉例,讓抽象的育兒原則變得觸手可及。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關於“如何與寶寶進行有效的無聲交流”的那一章,作者描述瞭一個場景:寶寶因為受到驚嚇而哭泣,與其急著開口安慰,不如先用平穩的呼吸和輕柔的觸摸去“中和”環境的緊張氣氛。這種細膩的、非語言層麵的指導,恰恰是傳統育兒指南中最缺乏的部分。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寶寶的“情緒語言”的理解提升瞭好幾個檔次,不再是單純地對聲音做齣反應,而是開始學會“傾聽”沉默中的信息。這本書可以說是為那些追求高質量親子互動的傢長準備的一份非常實用的“感官訓練手冊”。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抓住瞭新手爸媽的心頭好,那種溫馨又略帶一絲焦慮的氛圍感拿捏得恰到好處。我第一次在書店看到它的時候,就被那種柔和的色調和“100個常識”的精準定位給吸引住瞭。市麵上關於育兒的書籍汗牛充棟,很多都寫得太理論化,或者過於強調某一種流派的極端做法,讀起來讓人心裏發毛,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做瞭什麼“錯事”。這本書的優勢就在於它提供的那些看似微小卻至關重要的細節,比如抱寶寶的最佳姿勢、換尿布時如何保護臍帶、以及寶寶發齣不同聲音時代錶的真實需求。這些內容不是那種高深的育兒哲學,而是實打實地發生在我們和寶寶肌膚相親的每一天裏的“小摩擦”。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這些常識時所采用的那種平和、不咄咄逼人的語氣,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坐在你身邊,輕聲細語地分享她的心得體會,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專傢布道。它成功地將那些我們潛意識裏可能忽略、但一旦忽略就會在實踐中帶來睏擾的問題一一揪瞭齣來,讓人有一種“啊,原來如此!”的頓悟感,極大地緩解瞭初為人父母的恐慌情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