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趣味围棋术语辞典
定价:49.00元
作者:潘文君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5524231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翻看潘文君的《趣味围棋术语辞典》清样,感到吃惊又高兴。做这么一部辞典需要严谨的概括和阐述,工作量很大,能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做出来,这是文君让我吃惊的地方。文君曾在山东队一线战斗过,我是教练,他是棋手,也算师生关系了。这位聪明淳厚的学生完成了如此艰巨的任务,我自然是由衷的高兴。
内容提要
对围棋术语进行详细的解释与分类,从专业棋手的角度,认识围棋,是一本随身携带的好书。
目录
【落子】.............................. 2【气】................................. 6【跑】............................... 10【粘】............................... 14【空】............................... 18【死】............................... 22【断打】............................ 26【双打】............................ 30【接不归】........................ 34
作者介绍
潘文君 围棋职业三段
文摘
序言
我收到这本书时,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毕竟市面上同类产品鱼龙混杂,很多打着“趣味”旗号的,内容却干巴巴的。然而,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内文排版就透露出一种“用心”。它没有堆砌大量的黑白棋盘图,而是巧妙地利用了插画和图示,将抽象的术语具象化。比如解释“征子”这个概念时,它没有画出复杂的连环棋路,而是用了一个非常简洁的“追捕”场景图,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逻辑。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一些基础术语后面,会附带一些“江湖传说”或者“历史趣闻”,虽然这些跟棋理本身关系不大,但极大地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它让你明白,围棋不光是计算,也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这本书的结构非常适合碎片化阅读,我通常在通勤的地铁上翻上几页,就能学到一两个新的“黑话”,回家后立刻就能在网络对弈中尝试使用,那种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是其他枯燥教材无法比拟的。它成功地打破了围棋术语的神秘外衣,让它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我预期的“术语速查工具”的定位。我原本以为它就是一本帮你快速弄懂棋谱注释的字典,但读下来我发现,它更像是一部围棋“黑话”的文化史。作者似乎对围棋圈内流传的各种俚语、梗,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和考证。比如,对于一些带有贬义色彩的术语,它不仅解释了含义,还追溯了它们在特定历史时期或特定棋风流派中的兴起与演变,这让我对围棋术语的“生命力”有了新的认识。它的语言风格非常鲜活,充满了活力,完全没有传统工具书的死板。在阐述“定式”和“手筋”时,作者总是会穿插一些现代职业棋手的实战案例,但重点不是分析胜负,而是分析他们是如何巧妙地运用某个“术语”所代表的技巧来扭转局面的。这让学习过程变得引人入胜,仿佛在阅读一本关于围棋“暗语”的侦探小说,每一页都充满了发现的乐趣。
评分作为一名有着多年业余棋龄的棋友,我总觉得自己的“术语储备”在和年轻一代交流时有些跟不上趟,总感觉自己只会说最基础的那些词汇,很多高阶的口诀和妙喻根本听不懂。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及时的“补丁升级包”。它收录了大量那些只在高手私下交流中才会出现的、非常精妙的词汇。比如那些关于“气”和“眼位”之间微妙关系的形象化描述,这本书用一种非常简洁明了的方式将它们串联了起来。我最满意的一点是,它在解释完术语后,总会提供一个“在实战中的常见误用与纠正”,这对于纠正我多年来形成的错误理解非常有帮助。很多我自以为理解正确的术语,在这本书的详细解析下才发现,我一直都在用错语境。这本书的编排逻辑不是简单的A到Z排序,而是根据“棋盘区域”和“对局阶段”来进行分类的,这种结构非常有利于理解术语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孤立地去记忆它们。读完它,我感觉自己的棋盘语言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和高手交流时也能自信地加入讨论了。
评分这部书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半路出家的围棋爱好者量身定制的!我以前学棋的时候,光是那些拗口的术语就够我头疼的了,什么“打吃”、“提”、“劫材”之类的,看着棋谱上的解释,脑子里还是雾蒙蒙的一片。很多所谓的“入门教程”要么就是一带而过,要么就是用更复杂的专业术语来解释,根本不接地气。这本书就不一样了,它的编排方式非常人性化,完全是从一个初学者的视角出发,把那些听起来玄之又玄的招法和概念,用非常生动、甚至带点幽默感的语言给拆解开了。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一些复杂局面术语时,会配上一些简短的、像是武侠小说对决场景的比喻,一下子就让人明白了那些术语背后的战略意图,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读完第一章,我感觉自己看棋盘的眼神都变得犀利了一些,那些以前看不懂的棋谱注释,现在像是突然被点亮了一样,清晰可见。对于那些想真正理解围棋精髓,而不是只想学会几手定式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架上必备的“通关秘籍”。它不是那种冰冷的术语手册,而更像是一位耐心又风趣的老师,手把手地领你进入围棋的奇妙世界。
评分说实话,我买过不少围棋相关的书籍,大多要么是讲历史的,要么就是深奥的棋谱分析,对于我们这种在网络上找人对弈、图个乐子的休闲玩家来说,门槛太高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它的侧重点非常明确,就是“术语”和“趣味性”的结合。我最欣赏的是它对那些“行话”的处理。比如“虎口”、“枷”这些,很多书只是告诉你这是个形状,但这本书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个形状在实战中具有什么样的心理威慑力,以及对手看到这个形状时通常会产生什么样的应对冲动。我曾经在实战中因为不敢“断”或者不敢“弃子”而输得很窝囊,这本书里关于“随手”、“强手”、“恶手”的定义和举例,让我对“棋子的价值判断”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大师教导,而是平等的交流,用一种非常亲切的语气跟你探讨“下围棋的乐趣在哪里”。看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的应招机器,而是能带着一些“套路”和“梗”去享受对局了,甚至在和朋友复盘时,都能蹦出几个书中学来的新词汇,瞬间提升了交流的层次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