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妈胜过好老师:0-6岁教子必读 9787503437243

好爸妈胜过好老师:0-6岁教子必读 978750343724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敏 著
图书标签:
  • 育儿
  • 亲子关系
  • 0-6岁
  • 教育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学
  • 教养
  • 好父母
  • 早期教育
  • 育儿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03437243
商品编码:2965730259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4-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好爸妈胜过好老师:0-6岁教子必读 作者 余敏
定价 21.00元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 9787503437243 出版日期 2013-04-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一个智慧的拥抱、一句充满智慧的鼓励、一个智慧的眼神、一种智慧的处理,一次智慧的引导,对孩子的未来都有着神奇的作用。一切,皆因为你认识了孩子、了解了孩子,懂得了孩子的需要。而你手里的这本《好爸妈胜过好老师(0-6岁教子必读)》,正是可以给你带来这样的智慧——与孩子做心灵的互动。
  生命的美好就是靠育儿的辛苦延续着,您愿意让您的孩子更加聪明健康,快乐成长吗?那么,和孩子一起努力,陪伴他成长,用真爱、耐心和智慧帮助他达到人生的顶点!


   作者简介

   目录


章 颠覆早教革命 全面解析拔苗助长五大误区
节 孩子谁来带?新晋父母PK高知公婆
第2节 错过孩子的敏感期,与宝贝失之交臂
第3节 盲目攀比,让孩子在比较中失去自我和自信
第4节 0-6岁宝宝更需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开发
第5节 早教机构不是升级版托儿所,家长的角色无人可以替代

第二章 涵盖百科知识 塑造性格
节 颜色分辨性格,宝贝性格大揭秘
第2节 亲亲妈咪,对孩子性格影响力坚不可摧!
第3节 好性格=天性 规律 技巧 方法 培养
第4节 父母正确关爱方式,让你的宝贝
第5节 关注性格宝宝,对症搞定家长头疼行为

第三章 拥有爱的孩子 一生都将幸福快乐
节 做勇敢表达的父母,让孩子时刻感受到温暖的爱
第2节 了解你的孩子,寻找打开他快乐之门的钥匙
第3节 请放开手,还给孩子爱的权力和机会
第4节 爱是一种能力,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培养
第5节 不要吝啬你的肯定,让孩子持续爱的习惯

第四章 激发孩子潜能 后天培养成就高智商宝贝
节 你的宝贝,是高智商天才吗?
第2节 注意孩子特征差异,打开天赋之窗
第3节 抓住孩子脑部发育黄金期,加速智商发育
第4节 世上没有万事通,找到孩子专属特长和兴趣
第5节 六大妙招激活宝贝沉睡的潜在能量

第五章 塑造孩子意志品质 铸就人生精彩梦想
节 觉察宝贝意志力缺失特征,及早干预
第2节 从小事着手,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第3节 给泡在蜜罐里的宝贝吃点苦头
第4节 小目标,大进步!
第5节 做孩子的朋友和榜样

第六章 勇于承受失败和挫折 孩子会是王者
节 你的孩子,萝卜?鸡蛋?还是糖?
第2节 教会宝宝对自己说:我能!我是!我有!我可以!
第3节 逆商培养不等于高压,挫折教育绝不是打骂
第4节 七大细节,轻松塑造高强抗挫宝贝
第5节 乐观的大脑,让宝贝快乐成长

第七章 心态 父母送给孩子世上珍贵的礼物
节 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未来
第2节 聪明家长,给宝贝足够面子!
第3节 宝贝,你要勇敢、勇敢、再勇敢一些!
第4节 亲子游戏,让孩子在欢笑中战胜情绪
第5节 不同类型宝贝的心商培养策略

第八章 以身作则 用行动为孩子未来之路扎好道德根基
节 同情心是一切道德品质的基础
第2节 说谎的孩子,也能成为正直诚实的宝贝
第3节 延时满足,让孩子学会节制
第4节 双边效应,孩子在尊重中感受传统美德
第5节 将和善之爱植入孩子心中
第6节 宽容给孩子支撑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第九章 富翁培养计划 金钱是辛苦劳动的体现
节 钱从哪里来?
第2节 零花钱,你该怎么给?
第3节 小心踏入'零花钱'误区
第4节 培养孩子财商,从储存罐开始
第5节 勤俭为本,规划宝贝远大'钱'程
后记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正面管教:让孩子与父母一同成长的智慧》 一本颠覆传统育儿观,回归亲子沟通本质的育儿圣经 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如何培养出一个健康、快乐、有责任感的孩子,是无数父母心中最深切的期盼。然而,面对孩子层出不穷的挑战,许多父母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陷入“讲道理讲不通”、“打骂又怕伤害”、“放任自流又担心出问题”的育儿困境。市面上充斥着各种育儿指南,有的侧重行为矫正,有的强调情感安抚,但往往治标不治本,难以触及问题的根源。 《正面管教:让孩子与父母一同成长的智慧》正是这样一本破除迷思、直击要害的育儿著作。它不是简单的技巧罗列,也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将深邃的心理学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巧妙融合,为父母提供了一套系统、可行且充满人文关怀的育儿哲学。本书的核心在于,它将养育孩子视为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强调的是“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而非“父母单方面管教孩子”。这种全新的视角,为无数在育儿路上感到迷茫的父母点亮了一盏明灯。 摆脱“棍棒与糖果”的陷阱,拥抱“尊严与尊重”的育儿新境界 传统的管教方式,往往依赖于奖惩机制,即“好孩子有奖励,坏孩子受惩罚”。这种模式虽然能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控制效果,但却埋下了诸多隐患。惩罚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恐惧、怨恨和逆反心理,阻碍其内在责任感和自律性的发展;而奖励则容易让孩子养成“为奖励而做事”的功利心,削弱其内在动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将父母置于权威的对立面,孩子感受到的是被控制而非被理解,亲子关系也因此受到伤害。 《正面管教》则旗帜鲜明地倡导一种全新的管教理念——正面管教。它基于阿德勒心理学,认为每个孩子都渴望归属感和价值感,并会通过各种方式(包括一些行为问题)来寻求满足。因此,正面管教的核心在于,通过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以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习自律、责任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的作者,凭借其多年的育儿咨询和培训经验,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惩罚的短期诱惑与长期危害”,以及“骄纵的溺爱与责任感的缺失”。它鼓励父母放下“我必须让孩子听话”的执念,转而思考“我如何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人”。这种转变,需要父母放下身段,从“审判者”转变为“陪伴者”和“引导者”,以一种更加平等和尊重的姿态与孩子沟通。 核心理念:两大基石,七大原则,构建稳固的亲子关系 《正面管教》的智慧,体现在其清晰而强大的理论框架上。本书围绕着两大核心基石展开: 坚定(Firm)与温柔(Kind)并存: 这是一个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育儿哲学。坚定,意味着设定清晰的界限和规则,尊重父母的权威和需求;温柔,则代表着对孩子的理解、尊重和关爱,不带评判地倾听孩子的感受。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坚定而不失温柔,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并从中学习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长远目标与短期效果的平衡: 许多父母更关注孩子当下的行为表现,而忽略了这些行为背后所要传递的信号,以及长远来看对孩子品格塑造的影响。正面管教则强调,育儿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内在能力,而非仅仅纠正表面的错误行为。 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七大正面管教原则,这些原则如同指南针,指引父母在日常的育儿实践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1. 所有行为都有其目的: 孩子看似“不听话”、“捣乱”、“发脾气”的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未被满足的需求,如寻求关注、逃避责任、展示能力或报复。理解并回应这些需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 学会与孩子连接,而不是控制: 强调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在解决问题之前,先与孩子建立情感上的连接,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 3. 鼓励而非赞美: 赞美往往带有评判性,而鼓励则侧重于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的自信和价值感。 4. 聚焦于解决方案,而不是惩罚: 邀请孩子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共同寻找可行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设定清晰的界限和规则: 父母需要设定合理的家庭规则,并以一致的方式执行,让孩子明白行为的后果。 6. 尊重和倾听: 给予孩子尊严,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即使我们不同意,也要尊重他们表达的权利。 7. 着眼于长远目标: 育儿的目标是培养有能力、有责任感的独立个体,而非仅仅让孩子当下听话。 从理论到实践:具体工具与方法,助您成为孩子的“引路人” 《正面管教》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深刻的理论,更在于其提供的具体、可操作的工具和方法。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 “家庭会议”的魔力: 如何通过定期的家庭会议,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有机会表达意见、解决问题、增进理解,培养孩子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逻辑后果”的运用: 区别于体罚和剥夺,逻辑后果是将行为与相应的、合理的后果联系起来,让孩子通过体验来学习。例如,如果孩子不收拾玩具,那么他的玩具可能会被暂时收起来。 “暂停时间”(Time-Out from Positive Discipline)的智慧: 与传统的“关小黑屋”式的惩罚不同,正面管教的暂停时间更强调给孩子一个冷静思考、调整情绪的空间,父母也需要在此期间自我反思。 “沟通中的好奇与倾听”: 如何用提问代替说教,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如何用积极的语言回应孩子,避免负面暗示。 “鼓励的语言”: 识别并运用鼓励性的语言,例如“我看到你很努力地在做这件事”、“你做得真棒,虽然还有些小地方可以改进”等,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处理孩子的情绪”: 教授父母如何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引导孩子学会情绪管理,而非压抑。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通过赋予孩子适当的家务,鼓励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逐渐培养独立和能力。 本书中的案例丰富,贴近生活,让父母能够轻松地将理论应用于日常的育儿场景。无论是处理孩子发脾气、不吃饭、拒绝写作业,还是家庭矛盾、兄弟姐妹的争吵,都能从中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本书,一种改变:让育儿不再是“战争”,而是“旅行” 《正面管教:让孩子与父母一同成长的智慧》不仅仅是一本育儿书,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看到育儿的另一种可能性——一种充满爱、尊重和智慧的可能性。它鼓励父母放下焦虑和压力,以一种更轻松、更积极的心态面对育儿的挑战。 阅读本书,你将收获的不仅仅是解决孩子问题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一种全新的育儿观和人生观。你将学会: 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 告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模式,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建立牢固、和谐的亲子关系: 让家成为孩子成长的温暖港湾,而不是充满冲突的战场。 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热爱学习、乐于助人、勇于担当。 提升自己的育儿智慧和幸福感: 享受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体验为人父母的真正乐趣。 这是一场关于亲子沟通的革命,一次关于自我成长的探索。无论您是新手父母,还是经验丰富的家长,《正面管教》都将为您带来深刻的启发和实用的指导,助您与孩子一同踏上这段充满爱与智慧的成长之旅,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绽放出最美的生命光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深得我心,用的是一种很柔和的米黄色纸张,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觉得累。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关键论点处会用一些手绘的插图或者温馨的小卡片形式的引语来强调重点,这种设计处理,让严肃的教育理念变得非常柔和易消化。我特别喜欢其中一句话,大意是说,孩子成长的速度不是由我们的焦虑决定的,而是由他们自己的内在节奏掌控的。这句话像一剂镇静剂,瞬间缓解了我对“落后于人”的恐惧。作为一位职场妈妈,时间精力总是有限的,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帮助我筛选掉了那些不那么重要、徒增焦虑的“教育噪音”,让我能够聚焦在真正能建立亲密联结和健康人格基石的核心事务上。它不是一本让你成为“完美父母”的指南,而是帮你成为一个“足够好”的父母。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中对“游戏”概念的重新定义。很多人一听到“早期教育”,脑子里马上浮现的就是早教班、识字卡片那些“任务导向”的东西。这本书则把游戏提升到了一个哲学高度——它是孩子认识世界、构建思维的唯一且最高级的方式。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无聊的价值”,当时我看到就笑出声了,因为我老是担心孩子无聊,一有空就给他找点事做。书中却指出,正是那种看似无所事事的“空档期”,才是创造力萌芽的关键时刻。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是不是剥夺了孩子“发呆”的权利。读完后,我特意在周末留出了一段“放空时间”,结果惊喜地发现,孩子竟然自己玩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地下城”结构,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本书不是教你如何“教”,而是教你如何“放手”和“欣赏”,这种思维的转变是无价的。

评分

与其他畅销书那种激昂的、要求家长做出巨大牺牲的语气不同,这本书的文字流淌着一种深深的平静和智慧。它很少使用绝对化的词语,比如“必须”、“一定”,而是用“或许”、“可以尝试”、“观察一下”来引导。这种弹性,给予了家长极大的心理空间去适应自己的家庭环境和孩子独特的个性。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规则建立”的章节很有共鸣,它强调规则的建立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提供安全感和秩序感。作者提出,每一次规则的冲突,都是一次绝佳的沟通和信任构建的机会。我根据书里的建议,调整了和孩子之间关于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的谈判方式,从强硬的“禁止”变成了双向选择和后果预设,效果立竿见影,家庭氛围明显和谐了许多。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陪伴我们度过孩子早年这段特殊时期的心灵地图,指引我们以更放松、更智慧的心态,去享受为人父母的旅程。

评分

这本育儿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没有那些花哨的插图,让人感觉很亲切,就像邻家一位经验丰富的阿姨在跟你聊天一样。我刚开始翻阅的时候,就被它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吸引住了。作者似乎非常懂得0到6岁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语言平实,没有太多高深的理论术语,读起来非常顺畅。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观察”的部分,它强调了家长需要放下自己的预设,真正去看孩子在做什么、想什么。比如,书中提到一个小例子,孩子反复用积木搭一座“歪塔”,家长总想纠正他让他搭得更稳固,但实际上孩子可能只是在探索平衡的极限或者单纯享受那种“即将倒塌”的刺激感。这种细腻的观察点拨,一下子就让我这个“强迫症”式的家长找到了新的视角。感觉作者不是在“教”你怎么做,而是在“启发”你如何更好地成为一个陪伴者,而不是一个指挥官。全书的基调是鼓励和理解,而不是说教和指责,这对于初为人父人母、时常感到手足无措的我们来说,简直是一股清流。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关于0到6岁教育的书籍多如牛毛,很多都是把国外的那套理论生搬硬套过来,读完后总觉得有点水土不服。但是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非常注重“本土化”的实践性。它没有要求你必须拥有多么昂贵的教具,或者为孩子制定多么严苛的作息时间表。相反,它巧妙地将日常生活中的碎片时间变成了高质量的亲子互动场景。比如,洗菜、择菜时如何引导孩子认识不同的蔬菜形状和颜色,揉面团时如何让他们体验“变化”的魔力。这些细节的描述极其到位,读完后我立刻就能在厨房里找到机会和小家伙玩起来。更重要的是,它不回避现实中的“熊孩子”时刻。当孩子发脾气、不合作的时候,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接地气的应对策略,不是那种一劳永逸的“万能钥匙”,而是强调情绪的接纳和引导过程的必要性。这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孤军奋战的教育者,而是有了一个坚实的后盾在支持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