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发明学导引(第2版) 9787300104546

创造发明学导引(第2版) 978730010454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建军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琅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04546
商品编码:2964506875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3-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创造发明学导引(第2版) 作者 李建军
定价 25.00元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0104546 出版日期 2010-03-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322Kg

   内容简介
本书纵论创新经济的社会大势,讨论创造发明的本质特点和重要作用,概括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和技巧,总结创造性人格培养的有效途径,具体介绍科学发现的艺术、技术发明的方法和技术创新的策略,分析个体创造力潜能开发的社会条件。旨在引导读者领悟创造发明真谛、改变人生观点、发现自身创造力潜能,在丰富多彩的创造发明活动中塑造自我,实现自我。

   作者简介
李建军,陕西扶风人。1964年8月生。中国衣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科技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创新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等教学研究活动。主要著作有《产学合作创新——高科技产业发展之路

   目录
导言
1 创造发明教育的历史
2 创造发明教育的前提预设
3 “创造发明导引”的基本体系
章 创造和创造力
节 改变历史的“创造”故事
一、奥斯本与创造工程学
二、爱因斯坦与物理学革命
三、比尔盖茨与知识经济
四、创造力:未来的冲击波
第二节 创造和创造力的本质
一、创造和创造性
二、创造力及其内涵
三、内在天赋只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四、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
第三节 有关创造力的主要理论
一、创造力开发的基本资源和要素
二、创造过程的理论
三、创造力测试及其方法
第四节 智力、知识≠创造力
一、智力只是创造力的重要因素
二、知识与创造力潜能的开发
三、现代教育制度的局限性
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形式
节 创造性思维及其生理学基础
一、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和特点
二、创造性思维的生理学基础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学前提
一、知觉: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
二、意象:创造性思维再现的基本机制
三、内觉:创造性思维呈现的心理中介
四、潜意识与创造发明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的几种形式
一、横向思维
二、求异思维
三、发散思维
四、想象思维
五、直觉思维
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创造性思维的技巧和策略
节 创造性思维的要诀
一、打破常规、独辟蹊径
二、向种种“不可能性”挑战
三、破除枷锁,广开思源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技巧和策略
一、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技巧
二、创造性思维的衍生技巧
三、灵活地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技巧
第三节 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环节
一、进行创造性思维的12个步骤
二、主动进行“可能性思考”
三、选择或界定有价值的问题
四、积极主动地“做事”
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创造性人格
节 创造者的人格特征
一、创造性人格的重要意义
二、高创造力者的人格特征
三、保持个性心理品质之问必要的张力
第二节 创造者的精神境界
一、艺术家独特的情感体验
二、科学家的创造境界
三、创新者的人生感悟
第三节 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性人格
一、确立积极向上的创造动机
二、打破僵局,尝试“”
三、认识你自己
四、不向挫折和失败屈服
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 科学发现的艺术
节 科学发现与科学家
一、科学发现的复杂性
二、科学发现过程中的机遇
三、科学家的类型
第二节 科学发现的方法
一、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二、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互渗
三、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互补
第三节 如何成为一个高创造力的科学家
一、保持专注的兴趣和热情
二、独辟蹊径,投入研究
三、随时捕捉各种灵感和妙想
问题
主要参考资料
第六章 技术发明及其方法
节 技术发明的本质
一、技术发明及分类
二、成功发明家的主要特征
三、技术发明的动力和源泉
第二节 技术发明的基本方法
一、群体激励法
二、形态分析法
三、综摄法或创造工程法
四、列举法
第三节 申请的程序和条件
一、制度概述
二、权的客体与主体
三、的申请与审批
第四节 如何做一名成功的发明家
一、选择发明目标
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三、创意和构想的现实化
四、成功发明家的诀窍
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七章 技术创新的途径和策略
节 技术创新及其过程
一、技术创新的本质
二、技术创新过程
三、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四、技术创新的分类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成功之道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二、顶天立地,尊重市场
三、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第三节 迎接技术创新的新时代
一、巧用新财富创造体制
二、以创新理念经营天下
三、掌握几种自我突破的艺术
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八章 创造力有效发挥的社会条件
节 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
一、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早期环境
二、创新型人才的大学生活
三、有利于创造发明活动的职业环境
第二节 高创造力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激励高创造力的社会因素
二、鼓励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
三、“李约瑟问题”和“诺贝尔现象”
第三节 建设一个积极的社会文化环境
一、重视社会文化“基因”的培育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创造发明环境
三、大力推行创新教育
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第2版后记

   编辑推荐
全书主要分为导言、创造和创造力、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形式、创造性思维的技巧和策略、创造性人格、科学发现的艺术等几个部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文摘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