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画像:大师的自拍 9787545912180

自画像:大师的自拍 978754591218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逸白 著
图书标签:
  • 艺术史
  • 绘画
  • 自画像
  • 大师
  • 艺术
  • 西方艺术
  • 肖像画
  • 艺术鉴赏
  • 艺术作品
  • 绘画技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ISBN:9787545912180
商品编码:2964225182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12-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自画像:大师的自拍 作者 逸白
定价 48.00元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ISBN 9787545912180 出版日期 2016-12-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24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从自画到自拍,自画像的前生今世 3

第二章

隐藏的自我 41

马萨乔《纳税银》43

拉斐尔《雅典学院》44

扬.凡.艾克《阿诺菲尼的婚礼》46

提香《谨慎管理时间的寓言》50

卡拉瓦乔《美杜莎》52

卡拉瓦乔《手提歌利亚头的大卫》54

委拉斯开兹《宫娥》57

第三章

女性艺术家的自画像 61

“缪斯”女神 —— 真蒂莱斯基 63

典雅贵妇 —— 勒布伦夫人77

黑白交响 —— 珂勒惠支 86

铿锵玫瑰 —— 弗里达.卡罗99

第四章

自拍达人 111

记录青春的五张自画像 —— 丢勒 113

钟情自我的伦勃朗122

傲娇的双子男 —— 库尔贝136

麦田里的守望者 —— 凡.高150

自我试验 —— 毕加索166

结语 182


   编辑推荐
1.颜值高又有范儿的另类艺术史本书精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扬.凡.艾克、卡拉瓦乔、委拉斯开兹、真蒂莱斯基、勒布伦夫人、珂勒惠支、弗里达.卡罗、丢勒、伦勃朗、凡.高、毕加索等大师160余幅经典的自画像,用活泼生动的语言再现大师们“自拍”作品产生的背景、过程,以专业眼光解读其时代精神、艺术密码。既有趣又好看,值得一读。2.160 余幅经典自画像,破解一个个“达.芬奇密码”作者用活泼生动的语言再现大师们“自拍”作品产生的背景、过程,以专业眼光解读其时代精神、艺术密码。形形的画家自画像构成艺术史上非常迷人的一部分,本书把这一部分撷取出来,成为一部可以“悦读”的另类艺术史。好看好玩的不光是艺术八卦还有大师们的灵与肉、潮与骚。3. 装帧设计精美精美的设计和印制再现大师作品的艺术之美,让人心动,值得珍藏。

   文摘

   序言

《自画像:大师的自拍》 艺术之镜,映照灵魂深处 序言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艺术始终是情感、思想与精神的载体,而肖像画,尤其是自画像,更是艺术家们最直接、最真挚的自我对话。它不仅是对外部形象的捕捉,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是艺术家在画布上留下的独白,是时间与心灵交织的印记。本书《自画像:大师的自拍》,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那些伟大灵魂的创作空间,透过他们的画笔,去感知那些不曾言说的秘密,去理解那些超越时代的共鸣。 第一章:窥探自我:自画像的起源与发展 自画像的探索,并非始于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其萌芽可以追溯到更古老的文明。从古埃及描绘法老形象的壁画,到古希腊雕塑中对理想化人物的塑造,虽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自画像”,但其中已然蕴含着个体被关注、被记录的意愿。 真正的自画像艺术,则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随着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对个体价值的肯定,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关注,促使艺术家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向自身。阿尔布雷希特·丢勒,这位德国文艺复兴的巨匠,被誉为“自画像的先驱”。他留下了多幅极具代表性的自画像,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对他外貌的忠实记录,更是他哲学思考、精神状态的深刻体现。他作品中流露出的庄重、自信,以及对自身艺术地位的肯定,都通过画笔传达出来,为后世艺术家树立了典范。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画像的技法和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巴洛克时期的艺术家,如伦勃朗,将自画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自画像不仅仅是对生理特征的描绘,更是对人生起伏、岁月沧桑的深刻体悟。光影的运用,脸部细腻的纹理,以及眼神中流露出的复杂情感,都让他的自画像充满了戏剧性和感染力。他的晚年自画像,更是将生命的智慧与孤独,通过对衰老的坦然面对,展现在世人面前,震撼人心。 洛可可时期,自画像则增添了一抹轻盈与浪漫。如伊丽莎白·维杰·勒布伦,作为一位杰出的女性画家,她的自画像展现了女性的优雅、智慧和自信。她笔下的自己,既有作为母亲的温情,也有作为艺术家的独立与坚韧,打破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第二章:镜鉴人生:不同时代大师的自我描绘 穿越历史的长河,每一位大师的自画像都是一部微缩的人生史诗。 文森特·梵高的自画像,是其内心挣扎与狂热艺术追求的极致写照。他的笔触粗犷有力,色彩鲜明而充满张力,仿佛要将灵魂中最原始的冲动倾泻而出。在他眼中,自画像并非是为了炫耀美貌,而是为了捕捉生命的能量,甚至是痛苦。他创作的自画像,有时显得憔悴、疲惫,有时则眼神炽热,充满了对艺术的渴望。这些作品,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位伟大艺术家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强烈的生命情感。 弗里达·卡罗的自画像,则是一场充满象征意义的自我剖析。她的人生充满苦难,车祸带来的身体创伤,与丈夫迭戈·里维拉之间跌宕起伏的感情,都成为了她艺术创作的源泉。她的自画像,常常充斥着鲜血、荆棘、动物等象征性元素,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呈现出她的痛苦、坚韧与独立。她用画笔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神话,在其中,她既是受难者,也是女神,既是痛苦的承受者,也是生命的斗士。她的自画像,是对女性身体、性别身份以及墨西哥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 奥斯卡·科柯什卡,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自画像则充满了心理学的洞察力。他擅长捕捉人物内在的紧张感和不安情绪,通过扭曲的线条和强烈的色彩,展现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他的自画像,常常不是描绘一个静态的面孔,而是捕捉一个充满动态和张力的灵魂。观众仿佛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内心的焦虑、不安,以及他对现实世界的深刻质疑。 第三章:技术与精神:自画像的创新与演变 随着艺术媒介的不断发展,自画像的呈现方式也日益多元。不仅仅局限于油画和素描,摄影的出现,为艺术家提供了全新的自我观察与表达的途径。 安妮·莱博维茨,作为当代最杰出的摄影师之一,她的自画像和人物肖像摄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强大的叙事性而闻名。她镜头下的艺术家、名流,都展现出一种超越表面形态的深刻人物刻画。她的自画像,常常在捕捉瞬间的同时,也透露出她作为创作者的思考和视角。 辛迪·舍曼,则以其“反自画像”的方式,颠覆了传统的自画像概念。她通过扮演不同的女性角色,在照片中重构身份,挑战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媒体符号。她的作品,不仅仅是对“自我”的探索,更是对“身份”这一概念的解构和反思。她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所看到的“我”,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建构的结果。 第四章:自画像的现代意义与未来展望 在信息爆炸、自我表达日益成为常态的当下,自画像的意义愈发凸显。它不再仅仅是艺术家孤独的创作,更成为普通人探索自我、连接世界的方式。社交媒体上的“自拍”现象,某种程度上也继承了自画像的基因,尽管其动机和深度可能有所不同。 《自画像:大师的自拍》一书,旨在引导读者深入理解自画像艺术的丰富内涵。它不仅仅是关于艺术家的作品集,更是关于他们如何通过艺术这一媒介,进行自我审视、自我表达,以及与世界对话的历程。通过这些大师的作品,我们可以学习如何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如何通过艺术来疗愈心灵,如何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自画像,是一面永恒的镜子,它映照着每一个时代的灵魂,也映照着每一个追寻真我的个体。它告诉我们,艺术的力量,在于真实,在于深刻,在于连接。本书的呈现,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自我探索的兴趣,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结语 每一幅自画像,都是一次灵魂的低语,一次对存在的肯定,一次对未来的凝视。它们穿越了时空的阻隔,以最直接的方式,与我们的心灵产生共鸣。《自画像:大师的自拍》所呈现的,不仅仅是艺术史上的辉煌篇章,更是人类对自我不懈追求的生动写照。让我们在这场艺术的旅程中,一同感受那些大师们用生命和色彩书写的,关于“我”的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一股浓郁的书香扑鼻而来,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古老画廊。封面上的那位大师,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的智慧和超然,让我对书中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名“自画像:大师的自拍”,这个标题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它将我们熟悉的“自拍”概念与严肃的艺术史相结合,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关于自我认知和艺术表达的传奇故事。我一直对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充满了好奇,尤其是他们如何将内心的世界,将对自我生命、对世界的感悟,投射到画布之上。这本书,我觉得不仅仅是展示那些精美的自画像,更是要带领我们去探索这些艺术大师们的心灵世界,去理解他们创作时的动机,去感受他们对艺术的执着,去体会他们如何通过笔触和色彩来构建自己独特的存在。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如何用最直接、最真实的方式来记录和表达自己。

评分

拿到这本书,第一印象是它的重量和质感,厚重的纸张和精美的装帧,都透露出一种沉甸甸的文化气息。封面上那位艺术家深邃的目光,仿佛穿越时空在与我对话,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一直认为,艺术家的自画像不仅仅是对外貌的简单复刻,更是他们内心世界的呐喊与表达。这本书的副标题“大师的自拍”,更是巧妙地将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的流行文化联系起来,引发了我强烈的求知欲。我想知道,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艺术家们,在创作自己的肖像时,究竟抱持着怎样的心态?是自信满满的自我肯定,还是深沉内敛的自我审视?是面对世俗的宣示,还是灵魂深处的探寻?我渴望了解他们创作时的心境,以及那些画作背后隐藏的故事,那些不为人知的经历,那些塑造了他们艺术灵魂的瞬间。这本书,在我看来,不只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次与艺术巨匠们灵魂的深度对话,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之旅。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堪称精美,厚实的封面传递出一种沉稳而高雅的质感,封面人物深邃的眼神仿佛穿越了时光,直抵读者的内心深处,引发无限的遐思。书名“自画像:大师的自拍”,巧妙地将古典艺术的庄重感与现代语境的亲近感融为一体,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始终认为,艺术家的自画像是理解其艺术风格和人生哲学的最直接途径。这本书,在我看来,绝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画册,它更像是一把钥匙,能够开启我们通往那些伟大灵魂内心深处的大门。我渴望通过这本书,去探寻那些隐藏在画布背后的故事,去了解艺术家们在创作时所经历的内心挣扎、情感波动以及对自我存在的深刻反思。我想知道,在那个没有手机和美颜相机的时代,他们是如何用画笔来捕捉自己最真实、最深刻的模样,又是如何将自己的人生阅历和艺术理念融入到每一笔每一画之中。

评分

这本《自画像:大师的自拍》的封面设计,充满了艺术的张力和人文关怀。深邃的色彩运用,搭配上艺术家那仿佛能够穿透时空的目光,让我立刻被吸引住了。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巧思,它既是对经典艺术形式的致敬,又巧妙地融入了当下流行的“自拍”概念,让人耳目一新。我一直对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充满好奇,尤其是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通过作品来展现自我。这本书,我觉得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让我们能够近距离地观察那些艺术史上璀璨的星辰,去了解他们创作时的心境,去感受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他们如何在画布上描绘出那个独一无二的“我”。我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不仅仅看到那些令人惊叹的画作,更能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那些艺术家们的人生经历,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情感,以及他们如何用画笔记录下自己最真实的瞬间。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深邃的蓝色调搭配着泛黄的纸张纹理,仿佛一位沉思的艺术家被定格在时间的画布上。书名“自画像:大师的自拍”更是点睛之笔,既有古典的艺术气息,又紧扣了现代人熟悉的“自拍”概念,让人忍不住好奇,那些传世的名作背后,艺术家们究竟是如何审视、描绘自己的?我一直对那些伟大的灵魂感到着迷,想知道他们内心的世界,他们的挣扎与喜悦,他们的孤独与渴望。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窥视的窗口,让我能够走近梵高笔下那炽热的眼神,感受伦勃朗光影的交织,甚至体会弗里达·卡罗那充满力量的倔强。我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不仅仅是欣赏画作本身,更能深入了解艺术家们的生命轨迹,他们的创作动机,以及他们如何用画笔记录下那个独一无二的“我”。这种将艺术史的厚重感与个人化的叙事相结合的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新鲜,也充满了阅读的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