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9
基本信息
书名:三论与爱情心理学-世界心理学名著
定价:38.00元
作者: 弗洛伊德,许蕾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229111403
字数:
页码:23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弗洛伊德代表作品之一,在弗洛伊德的原著书名为《三论》,新译本对内容稍作编排,将弗洛伊德依据“三论”而展开的两性情爱论作为本书另一重点内容,故而将书名定为《三论与爱情心理学》。
n为了能够使读者更好地读懂弗洛伊德在书中传达的精神思想,译者在翻译此书的过程中,既保留了弗洛伊德原汁原味的思想理论,又字字斟酌,翻译出适宜中国读者阅读的文字。
n作为编者,我们很高兴看到弗洛伊德研究的光辉在全球各地扎根生长,并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发育。同时,我们在装帧设计上也极力追求简约精致,以期真正让阅读成为一种精神享受,为广大读者提供品质阅读。
n内容提要
《三论》是弗洛伊德继《梦的解析》之后对人性探讨中极富创见和极具永恒的贡献之一,记载的是弗洛伊德对人类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的研究理论。
n在书中,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自己对病例的分析研究,在性的问题上得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他在研究性的问题时,将其划分成性的对象、性的目的、性的表现方式等方面,由此总结出了自己对性、幼儿和青春期的变化的独到看法,开辟了全新的研究领域。他还在书中就在学校加强儿童的性知识、性观念的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此外,弗洛伊德还在书中就男性在爱情中选择对象的原则和性无能、处女的禁忌给予了鞭辟入里的心理学诠释。弗洛伊德的这些观点并非浅尝辄止的纸上谈兵,而是他经过多年的医学研究得出的成果,可谓是为人类的性启蒙教育打开了一扇亮窗!读起来令人恍然大悟又回味无穷!
n目录
上篇:三论
nn
章 性 003
n★ 关于性对象的变异 004
n★ 性目的的变化 013
n★ 性的共同特征 021
n★ 神经症者的性本能 023
n★ 组元本能与快感区 027
n★ 精神神经症中性盛行的原因 029
n★ 幼儿特征的提示 030
nn
第二章 幼儿 032
n★ 幼儿的性潜伏期及其中断 035
n★ 幼儿期的表现 037
n★ 幼儿期活动的性目的 040
n★ 自慰()的性表现 042
n★ 关于幼儿的性研究 050.
n★ 性组织的发展阶段 053
n★ 幼儿期的来源 057
nn
第三章 青春期的改变 064
n★ 生殖区的首要性及前期快感 065
n★ 关于性兴奋的问题 070
n★ 力比多理论 073
n★ 男女之间的分化 075
n★ 寻找性对象 078
nn
总结 187
nn
下篇:爱情心理学
n第四章 男人如何选择对象 103
n第五章 阳痿——性爱领域普遍的衰退趋势 115
n第六章 处女的禁忌 130
nn
附录
n一、儿童的性理论 153
n二、本能的蜕变 169
n三、性道德文明与现代人的不安 194
n作者介绍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终形成。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1936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侵占,赴英国避难,次年于伦敦逝世。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新模式的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文摘
章 性
n生物学通常用“性本能”(ual instinct)表达存在于人类及动物身上的性需要(ual need),并将它比喻为营养需求本能,相当于饥饿感。然而,日常用语中却找不到在性方面与“饥饿”相对应的词,故采用“力比多”(libido,即性力)与此对应。
n当下流行的观点对这种性本能的实质与特征有着极为明确的态度。人们通常认为它并不存在于童年期,而是随着个体的成熟出现在青春期,它表现于男女两性间那种不可遏制的吸引中,而其目的是性的结合,或导致性结合的所有行为。然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些观点极大地歪曲了事实。如果仔细研究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充满了错误的、粗糙的和草率的结论。
n在此我将提出两个技术性词汇。让我们把具有性引力的人称做“性对象”(ual object);而将性本能欲求的行为称做“性目的”(ual aim),科学观察发现,许多偏离常态的现象均与性对象和性目的有关。因此,异常与正常的关系便有待研究才能揭示。
nn
关于性对象的变异
n关于性本能的流行观点很像一个美丽的诗歌传说,讲的是人初原是单性的,后来被分成了两部分:男人和女人。男女之间奋力地通过爱情相互吸引,经过一番曲折奋斗之后再度的结合为一体(或融合),这种理念是根深蒂固的。因此,人们无不惊诧于这样的结果:男人的性对象不是女人而是男人,而女人的性对象不是男人却是女人。于是这种人便被描述为具有“矛盾性情感”(contrary ualfeelings)的人,或更确切地称为“性倒错者”,这种现象则谓之“性倒错”(ual inverts)。虽然难以准确地确定这种人的数量,但肯定不会太少。
n◎ 性倒错
n(一)性倒错的行为
n这类人在以下诸方面表现出极其不同的行为方式。
n1.完全(absolute)性倒错者。其性对象全然为同性,对异性从来没有望,且表现出冷漠,甚至产生性厌恶。若是男人,这种性厌恶导致他们无法施行,或无法从中获得乐趣。
n2.两栖(amphigenic)性倒错者。即心理性阴阳人。性对象可以是同性,也可以是异性,故其特征不甚明确。
n3.偶然(contingent)性倒错者。即在特定的外在条件下,诸如得不到正常的性对象,或者主要是模仿,于是他们便以同性为性对象并在与他们的中获得满足。
n同样,性倒错者对性本能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有些人认为这实属正常,正像正常的人可以接受他的力比多一样,并坚决要求使性倒错合法化;有些人则反对性倒错,并视其为一种病态冲动。
n其他的不同则与时间有关。性倒错的特征在有些人身上可凭记忆追溯到极早的时候,而在有些人身上则出现在青春期前后。性倒错特征或许可以保持终生,或进行暂时的中断以构成正常发展过程中的一段插曲。有些人在经过了长期正常的性生活后才出现倒错;有些人则在正常与倒错的性对象之间做周期性运作;有趣的是,有些人是在经历了与正常性对象的痛苦体验后才将力比多转向倒错的性对象。
n这些性倒错的不同类型是相互独立的,可以十分肯定地假定,只有的性倒错者起始于童年早期,且这种人并不为自己的特殊感到不适。
n许多人士不愿对以上所述的各种情形做出同一归类,为保持与自己偏爱的观点相一致,他们宁肯强调性倒错者之间的相异而不是相同之处。然而,尽管性倒错者间的不同是毫无疑义的,但绝不能忽视在每一种类型中均有众多的中间型。因此,我们不得不指出,我们是在对相互联系的一系列特征做出分析。
n……
n序言
三论与爱情心理学-世界心理学名著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三论与爱情心理学-世界心理学名著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世界心理学名著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