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亲密关系与青少年发展
定价:88.00元
作者:李彩娜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0304004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莫泊桑说:人世间*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回忆母亲的时候。其实,不仅亲情,友情和爱情也都是人一生中拥有的*珍贵、*亲密的情感关系。这些情感的存在让我们在爱中安全成长,也学着去爱。 李彩娜编著的《亲密关系与青少年发展》是一本试图带领大家探索亲密关系特点与规律的书。希望借助研究者的不懈努力,大家能更深入地体会爱、表达爱,更好地维持和发展亲密关系。 打开本书,让我们开始体验神秘而又温暖的亲密关系之旅……
内容提要
亲密关系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力,也是促进和提高个体生活幸福感的主要源泉。李彩娜编著的《亲密关系与青少年发展》对依恋的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考察了青少年依恋对个体发展与适应的纵向影响,同时探讨了社会支持知觉在青少年依恋与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
《亲密关系与青少年发展》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辅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心理学研究专家和广大心理学爱好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录
序言前言章 依恋概述 节 依恋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依恋的功能 第三节 依恋研究的历史 第四节 依恋的个体差异第二章 如何研究依恋 节 亲子依恋研究的技术 第二节 成人依恋研究的技术第三章 理论模型:依恋关系从何来 节 传统理论观点 第二节 现代依恋理论 第三节 依恋理论与其他理论的关系第四章 依恋发展的稳定性 节 依恋的毕生发展观 第二节 依恋发展的理论争论第五章 早期依恋与后期发展 节 早期依恋对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早期依恋对发展影响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其他相关因素第六章 成人依恋的心理社会功能 节 依恋系统的功能模型 第二节 依恋与自我调节 第三节 依恋与情绪管理第七章 依恋的影响因素 节 个体内部变量与依恋 第二节 家庭特征与依恋 第三节 社会文化因素与依恋第八章 青少年期依恋 节 青少年期依恋的发展 第二节 青少年依恋的特点 第三节 青少年期的依恋研究第九章 青少年依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节 问题提出与设计 第二节 研究一青少年依恋发展特点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二人格、家庭功能与青少年依恋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第十章 青少年依恋与社会适应关系的终研究 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第二节 研究三青少年依恋与社会适应的追踪研究 第三节 研究四社会支持知觉的中介作用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介绍
李彩娜,女,1973年7月出生,河南长葛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基础心理学博士后,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研究人员,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领域有人格与健康、亲密关系与家庭治疗、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心理等。近年来先后参与和主持省部级课题二十余项,主编《教育心理学》和《家庭治疗》,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心理发展与教育》等期刊和SSCI期刊中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对人际心理学和儿童发展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看到身边很多朋友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在与人交往和情感处理方面似乎有些困惑。“RTDK 亲密关系与青少年发展”这本书的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个人对“亲密关系”的定义非常宽泛,它不仅仅指爱情,也包括了家人、朋友之间的深层联结。而“青少年发展”这个词,则让我联想到青春期特有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变化。我认为,理解青少年如何在这一时期构建和维系亲密关系,对于他们的整体幸福感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科学出版社的背景,让我对这本书内容的质量和学术严谨性有了较高的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同时也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出来,让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能够有所收获。我还在思考,这本书的“RTDK”是否代表某种特定的理论框架或者研究模型,它将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青少年在面对情感挑战时的行为模式和内心世界。
评分我一直对心理学领域,特别是关于人际互动和情感发展的题材情有独钟。近来,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浅出地探讨亲密关系本质,并且能结合青少年成长这一特殊阶段的读物。市面上关于情感的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触及核心、提供有深度见解的却不多。偶然间,我看到了“RTDK 亲密关系与青少年发展”这本书,书名中的“RTDK”似乎暗示着一种全新的视角或方法论,而“亲密关系与青少年发展”则精准地击中了我的兴趣点。科学出版社的出品,本身就代表着其内容的学术性和专业性,这让我对其内容的可信度和深度非常有信心。我猜想,这本书或许能为理解青少年在建立亲密关系时面临的挑战提供独特的框架,并可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不仅适用于青少年自身,也能帮助家长、老师以及所有关心青少年成长的人士。我尤其好奇“RTDK”这个缩写背后可能蕴含的理论基础,它是否是一种心理学模型,或者是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在茫茫书海中发现了一盏明灯,点亮了我探索青少年心理和亲密关系奥秘的道路。
评分近期,我一直在深度探索关于人际连接和个体成长的主题,尤其是聚焦于青春期这个充满变革与探索的阶段。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往往会接触到大量关于情感和关系的信息,但能够真正触及本质,并提供系统性梳理的优质内容却并不多见。“RTDK 亲密关系与青少年发展”这本书的书名,如同一股清流,直接命中了我对这一领域的关注焦点。我之所以对这本书产生浓厚兴趣,一方面是因为“亲密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引人入胜的议题,它关乎我们与他人的情感纽带,以及如何在这些纽带中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另一方面,“青少年发展”这一限定词,则将讨论的范围聚焦在了一个极其重要且常常需要被理解的群体上。科学出版社的标识,以及9787030400413这个书号,都无形中传递了一种专业、严谨和可靠的信号,让我对其内容的学术价值和深度充满期待。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从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青少年在构建和维系各种亲密关系(包括家庭、友情、爱情萌芽等)时所经历的独特挑战、心理需求以及成长路径,并可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洞察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并在这个过程中健康成长。
评分这次购书的经历真是让人心情愉悦!在经历了疫情期间长时间的居家和线上学习后,我迫切地想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注入一些新鲜的养分,尤其是关于人际交往和个人成长的方面。在浏览各大图书平台时,偶然间被“RTDK 亲密关系与青少年发展”这本书的书名吸引住了。虽然我并非青少年,但“亲密关系”和“青少年发展”这两个词汇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理解他人、改善沟通以及认识自我成长的渴望。我一直认为,无论年龄大小,我们都在不断地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更健康、更深入的连接,以及如何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实现个人价值。这本书的副标题“9787030400413 科学出版社”也给我一种专业和权威的感觉,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期待。科学出版社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严谨和深度,而ISBN码则是一个精准的定位,让我能够更准确地找到这本书。收到包裹的那一刻,拆开包装,翻开书页,那股淡淡的油墨香就让我感到无比的安心和满足。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我探索内心世界、理解他人情感以及规划未来发展的一把钥匙,我对它寄予了厚望,相信它会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社会发展和家庭教育的观察者,我时常思考不同年龄段人群在社会化进程中所面临的独特课题。青少年时期,无疑是人格塑造、价值观形成以及亲密关系萌芽的关键阶段。我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这一时期个体发展规律,并深入剖析亲密关系如何在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著作。“RTDK 亲密关系与青少年发展”这本书的书名,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期待它能提供关于青少年心理特点、情感需求以及他们在探索爱情、友情、亲情时所经历的复杂过程的深刻洞察。9787030400413这个ISBN号,以及“科学出版社”的字样,都表明这可能是一本具有严谨学术背景,并且内容经过科学研究支持的作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能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认识自己,建立健康的界限,并发展出成熟的情感管理能力。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的内容能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让他们更有效地引导和支持青少年度过这个充满挑战但也至关重要的成长阶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