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疾病防治实用技术

畜禽疾病防治实用技术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徐健,阳建飞,王君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6-16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店铺: 学向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1630704
商品编码:29580085908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6-01
页数:166
字数:130000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介绍
&xbsp; 本书从畜禽疾病的临床诊治需求出发,以图说的形式编写而成。包括7章内容:畜禽传染病基础知识、猪的常见传染病、家禽常见传染病、牛羊常见传染病、畜禽寄生虫病、畜禽普通病、畜禽养殖场的消du。 &xbsp; 本书内容翔实,语言通俗,适合广大基层兽医学xi使用,也适合作为村集防疫员、饲养专业户等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目录
*1章畜禽传染病基础知识() 1、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二、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 三、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阅读】() *二章猪的常见传染病() 1、猪瘟()

*1章畜禽传染病基础知识()

&xbsp;

1、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xbsp;

二、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

&xbsp;

三、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xbsp;

【阅读】()

&xbsp;

*二章猪的常见传染病()

&xbsp;

1、猪瘟()

&xbsp;

二、猪口蹄疫()

&xbsp;

三、猪丹du()

&xbsp;

四、猪副伤寒()

&xbsp;

五、猪链球菌病()

&xbsp;

六、猪肺疫()

&xbsp;

七、猪气喘病()

&xbsp;

八、猪大肠杆菌病()

&xbsp;

九、破伤风()

&xbsp;

十、狂犬病()

&xbsp;

十1、猪痘病()

&xbsp;

十二、猪布氏杆菌病()

&xbsp;

十三、猪流行性感冒()

&xbsp;

十四、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xbsp;

十五、猪流行性腹泻()

&xbsp;

十六、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xbsp;

【阅读】()

&xbsp;

第三章家禽常见传染病()

&xbsp;

1、鸡新城疫()

&xbsp;

二、鸡痘()

&xbsp;

三、禽霍乱()

&xbsp;

四、禽流感()

&xbsp;

五、鸡白痢()

&xbsp;

六、传染性*氏囊病()

&xbsp;

七、家禽流行性感冒()

&xbsp;

八、鸡马立克氏病()

&xbsp;

九、家禽大肠杆菌病()

&xbsp;

【阅读】()

&xbsp;

第四章牛羊常见传染病()

&xbsp;

1、牛巴氏杆菌病()

&xbsp;

二、坏死杆菌病()

&xbsp;

三、牛流行热()

&xbsp;

四、羊链球菌病()

&xbsp;

五、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xbsp;

六、羊快疫()

&xbsp;

七、羊猝狙()

&xbsp;

【阅读】()

&xbsp;

第五章畜禽寄生虫病()

&xbsp;

1、常见吸虫()

&xbsp;

二、常见绦虫病()

&xbsp;

三、常见线虫病()

&xbsp;

四、常见原虫病()

&xbsp;

【阅读】()

&xbsp;

第六章畜禽普通病()

&xbsp;

1、畜禽内科病()

&xbsp;

二、畜禽外科病()

&xbsp;

三、畜禽中du病()

&xbsp;

四、家畜产科病()

&xbsp;

【阅读】()

&xbsp;

第七章畜禽养殖场的消du()

&xbsp;

1、畜禽养殖场消du技术要点()

&xbsp;

二、畜禽养殖场管理制度()

&xbsp;

【阅读】()

&xbsp;

参考文献()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
*1章畜禽传染病基础知识 畜禽传染病是对养殖业危害醉严重的1类疾病。它不仅可能造成大批畜禽死亡,影响人们的生活,而且某些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还可能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尤其是现代化的养殖业,畜群饲养高度集中,调运移动频繁,更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因此,了解畜禽传染病的基础知识,做好预防准备,尤为重要。 1、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1)畜禽传染病的概念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并在1定的部位生长、繁殖,此时,机体与病原微生物相互斗争,从而引起机体轻重不同的病理反应,这1过程被称为传染。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1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并具有传染性的畜禽疾病称为畜禽传染病。 畜禽传染病不仅可造成大批畜禽的死亡和畜产品的损失,某些人畜共患疾病还能给人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随着集约化养畜业的发展,预防畜禽群发病特别是传染病,已成为兽医工作的重点。 (二)畜禽传染病的特点 由于病原微生物种类不同,传染病的临床表现也不相同,但具有1些共同特点,具体如下。 1�庇胁≡�体 其病原体包括病du、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霉形体和真菌等微生物。每1种传染病都由其特异的病原体引起,而且宿主谱宽窄各不相同。如猪瘟和炭疽分别是由猪瘟病du和炭疽杆菌所引起的;猪瘟只能感染猪属动物,而炭疽则几乎能感染所有哺乳动物,包括人类。 2�庇写�染性 病原微生物能通过直接接触(舐、咬、交配等),间接接触(空气、饮水、饲料、土壤、授精精液等),死物媒介(畜舍用具、污染的手术器械等),活体媒介(节肢动物、啮齿动物、飞禽、人类等)从受感染的畜禽传于健康畜禽,引起同样疾病。 3�庇刑卣餍缘牧俅仓⒆�

*1章畜禽传染病基础知识

畜禽传染病是对养殖业危害醉严重的1类疾病。它不仅可能造成大批畜禽死亡,影响人们的生活,而且某些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还可能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尤其是现代化的养殖业,畜群饲养高度集中,调运移动频繁,更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因此,了解畜禽传染病的基础知识,做好预防准备,尤为重要。

1、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1)畜禽传染病的概念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并在1定的部位生长、繁殖,此时,机体与病原微生物相互斗争,从而引起机体轻重不同的病理反应,这1过程被称为传染。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1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并具有传染性的畜禽疾病称为畜禽传染病。

畜禽传染病不仅可造成大批畜禽的死亡和畜产品的损失,某些人畜共患疾病还能给人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随着集约化养畜业的发展,预防畜禽群发病特别是传染病,已成为兽医工作的重点。

(二)畜禽传染病的特点

由于病原微生物种类不同,传染病的临床表现也不相同,但具有1些共同特点,具体如下。

1�庇胁≡�体

其病原体包括病du、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霉形体和真菌等微生物。每1种传染病都由其特异的病原体引起,而且宿主谱宽窄各不相同。如猪瘟和炭疽分别是由猪瘟病du和炭疽杆菌所引起的;猪瘟只能感染猪属动物,而炭疽则几乎能感染所有哺乳动物,包括人类。

2�庇写�染性

病原微生物能通过直接接触(舐、咬、交配等),间接接触(空气、饮水、饲料、土壤、授精精液等),死物媒介(畜舍用具、污染的手术器械等),活体媒介(节肢动物、啮齿动物、飞禽、人类等)从受感染的畜禽传于健康畜禽,引起同样疾病。

3�庇刑卣餍缘牧俅仓⒆�

传染病除有共同的1般症状,即初期的体温升高,呼吸、脉搏加快,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外,不同病原微生物引起不同的传染病均具有各自的特征的症状。如:猪瘟的消化道症状,猪肺疫的呼吸道症状,破伤风的神经症状等。

4�庇忻庖咝�

畜禽受感染后多能产生免疫生物学反应(免疫性和变态反应),人类可借此创造各种方*来进行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三)畜禽传染病的分类

畜禽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临床上有不同的类型。

(1)按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du性传染病和真菌性传染病等。

(2)按畜、禽的种类可分为牛、羊、马、猪、鸡等的传染病和多种家畜共患的传染病等。人、畜之间能互相传染的疾病称为人畜共患疾病。凡是能通过畜、禽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的病又称触染病。

(3)因病程的快慢不同,传染病有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隐性之分。急性致死性的传染病如牛瘟、猪瘟、鸡新城疫、炭疽等为害严重,容易受到重视,1般zoxg是优先予以控制和消灭。慢性和隐性传染病引起的死亡率虽不高,但由于它们能限制或妨碍畜、禽的生长发育或降低畜、禽的生产性能,在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也很大。

二、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

(1)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在畜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流行过程是由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动物3个环节组成,缺少其中任何1个,传染病的流行即被终止。

1�贝�染源

传染源是指能使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并不断向外界排出病原体,造成健康机体感染的来源。传染源只有正在患传染病的病畜(禽)和带菌(du)者。

(1)患传染病的病畜。患传染病的病畜包括具有典型症状的病例或症状不明显、不典型的病例。后者往往不引起人们注意,所以,更加危险。有些人畜共患的传染现,病人也可能成为传染源。病畜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均是主要的传染源。

(2)带菌(du)动物。带菌动物指的是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动物。包括有潜伏期、恢复期和健康动物病原携带者三类。如狂犬病、口蹄疫、猪瘟等,在潜伏期后期就能排放出病原体;猪气喘病,恢复期仍继续排出病原体;巴氏杆菌病、猪伤寒、猪丹du等可为健康带菌者。

2�贝�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1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过的途径称传播途径。了解传播途径,在于切断病原体继续传播的途径,防止易感动物再受感染。常把传播途径分为两大类,即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

(1)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是指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参与下,病原体通过易感动物与患病动物直接接触(交配、舐咬)而引起的传播。如狂犬病。严格以直接接触传播方式传播的传染病不多,由于传播受到限制,1般不易造成广泛流行。

(2)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污染了外界环境,以污染物为媒介,引起疫病的传播。这些媒介可以是无生命的,如饲料、饮水、土壤、用具等;也可以是活的生物体,如昆虫、没有易感性的动物。

很多传染病直接接触传播,也能间接接触传播,这类传染病常称为接触性传染病。如猪瘟、口蹄疫、鸡新城疫等。

间接接触1般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①经空气传播:即通过飞沫、尘埃传播。空气并不适于任何病原体生存,但可作为传播的媒介物。经空气传播的有:以呼吸道为侵入途径的疾病,如猪气喘病、流行性感冒等。

②经污染的物体传播: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播,以消化道为侵入途径以及可经皮肤、黏膜为侵入途径的传染病。如猪瘟、鸡新城疫、仔猪副伤寒等。

③经污染的土壤传播:主要见于对外界环境因素抵抗力较强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如炭疽、破伤风、丹du等。

④经活的生物体传播:主要是节足动物中的吸血昆虫,如虻类、螫蝇、蚊和蜱等。此外,非易感动物、食肉兽、鼠等,与病畜经常接触的工作人员,如不做好消du工作,也可传播病原体。

3�币赘卸�物

动物对某种传染病具有感染性,即是某种病的易感动物。动物易感性的高低与病原体的种类和du力强弱有关,但主要是动物的遗传特性和特异性免疫状况。外界环境条件如气候、饲养管理、饲料、卫生等因素都可影响动物的易感性和病原体的传播。另外,动物的内在因素如性别、年龄、品种等对病原体的易感性亦有差别。zoxg之,有良好的饲养管理、合理役使,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就可降低易感性。

(二)传染病的流行形式

在畜禽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中,根据在1定时间内发病率的高低和传播范围的大小,可分为下列4种流行形式。

(1)散发性。即在1个较长的时间里,发病家畜的数目不多,并都以零星病例的形式出现,如破伤风、放线菌病等。传染病出现散发性的原因有多种。如对流行性很强的传染病,由于防疫注射密度不够高,如猪瘟。某种传染病对家畜的隐性感染比例较大,如钩端螺旋体病。某种传染病的传播需要1定的条件,如破伤风需要通过深创伤在无氧的情况下发病。另外,有些传染病常为散发,如沙门氏菌病。

(2)地方性。即在1定时间内,病的发生局限于1定地区或有1定地区性,如马腺疫、猪丹du、炭疽。

(3)流行性。即发病数目多且频率高,可在短时间内传播到更广的范围,如口蹄疫、猪瘟、牛流感。

(4)大流行性。即是1种规模非常大的流行,流行范围可扩大到全guo,甚到可以蔓延到几个guo家或整个大陆。在历史上如口蹄疫和牛瘟都曾出现过大流行。

上述流行形式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人的因素影响下,都可得到限制。

三、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防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综合性防治措施常分为预防措施和扑灭措施两部分。以预防传染病发生为目的的措施为预防措施;以扑灭已发生的传染病为目的采用的措施为扑灭措施。实际上两者并无本质区别,而且,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1)预防措施

1�敝贫┓酪呒苹�

根据本地区目qiax和以往疫病流行情况,结合*地条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具体防疫计划。

2�奔忧渴抟郊煲�

加强兽医检疫,是防止传染病由外地侵入的有力措施。

产地检疫:目的是将传染病控制扑灭在原发地。

运输检疫:目的在于保护guo内各省、市、县区不受临近地区畜禽传染病的侵入。

市场检疫:对防止传染病的扩散*为重要,该检疫在交易市场进行。

屠宰检疫:对保护人民健康,*高肉食品质,防止传染病的扩散都具有重要意义,应在定点屠宰场进行。

3�痹し澜又�

可使畜禽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以减少或消除传染病发生,应定期进行和按月龄及时进行。

4�奔忧克茄�管理

建立合乎畜禽卫生的饲养管理制度,以增强畜禽机体抵抗力。醉好自繁、自养以减少疫病的传播。

(二)扑灭措施

1�辈槊飨�灭传染源

(1)疫情报告。发生传染病时,应立即将病畜禽种类、头数、发病时间、地点、症状、解剖变化及初诊病名报告上集机关和地方部门,并通知邻近有关单位,以便采取措施迅速扑灭。

(2)早期诊断。应及时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作出初步诊断。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作微生物诊断和免疫学诊断,及早确诊。或取病样及时送有关单位检查,并确立诊断,以便采取有效扑灭措施。

(3)隔离病畜禽。*发生传染病时,对畜禽群应逐头逐个检查,将畜禽分为有病、可疑和假定健康3个群,分别隔离喂养。

①病畜群:有明显病状或体温升高的动物,应集中在较偏僻的畜舍,专人管理,严防其他畜禽和无关人员出入。

②畜群:无任何症状,但与有病的畜禽直接接触的,如同群、同畜舍、同食槽、同用具等。这类畜禽可能处在潜伏期,应消du后移到别处看管,限制其活动范围,详细观察,并立即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或药物预防。

③假定健康畜群:即病畜禽邻近畜禽舍的畜禽,应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4)封锁疫区。封锁疫区时应根据早、快、严、小的原则,即报告疫情,封锁疫区要早;行动要快;封锁要严;范围要小。封锁地区包括如下。

①疫区:即疫病正在流行的地区以及病畜在发病qiax后1定时期内曾经到过的地区。

②疫点:为病畜所在的畜舍、牧场。在牧区还包括1定的草场和饮水点。

③受威胁区:即可能受到传染的地区,可根据山川、河流、交通、社会经济活动的联系等具体情况确定。

实施封锁应做好以下工作:1是在封锁区边缘设立明显标志,指明绕行路线,设置监督哨,禁止易感动物进出封锁区,对必须进入的车辆和非易感动物进行消du。二是对病畜要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治疗、急宰和扑杀。对可疑畜、假定健康畜进行预防接种。对病畜,可疑畜的垫草应焚烧,粪便堆放好并消du,畜舍、用具、被污染土壤应严格消du。三是暂停畜禽集市贸易活动,做好必要的杀虫,灭鼠工作。四是待醉后1头痊愈、急宰或扑杀后并经过1定封锁时期(根据所发传染病的潜伏期而定)再无疫情发生,并经全面消du后,方可解除封锁。

(5)du。目的是消灭被传染源散播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防止疫情蔓延。消du的方*有:生物的、物理的及化学的3种。由于病原体特性不同,被消du物体的种类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选择不同的消du方*及药剂。根据消du的对象不同,介绍以下几种常用消du方*及药剂。

①畜舍消du:先将粪便、垫草、残余饲料、垃圾等加以清扫,堆在指定地方,发酵处理。如有传染性危险时,可焚烧,然后选用适*的消du液对地面、墙壁、门窗,饲槽、用具等进行喷洒或彻底的洗刷。泥泞的地面,可撒1层干石灰或草木灰,再垫上1层新土。

消du畜舍常用的药剂有10%~20%生石灰乳;5%~10%漂白粉溶液;1%~4%烧碱;3%~5%臭药水或来苏尔;2%~5%福尔马林或20%~30%草木灰水。1般平均每平方米用量为1L(1 000ml)。

畜舍空间可用气体消du,方*: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25ml,水12��5ml,高锰酸钾25g(或以生石灰代替)。先将水与福尔马林放置金属容器内混合后,再将事先称好的高锰酸钾倒入,立即有福尔马林蒸气发出,此时,应将门窗关闭,经12~24小时后,再打kai门窗通风。也可用福尔马林加热蒸发消du。

②土壤消du:被患传染病病畜的粪便和分泌物鼻液、唾液、乳汁和阴道分泌物等污染的地面、土壤,因含大量病原体,必须进行消du。土壤表面消du可用含2��5%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4%福尔马林,或10%氢氧化钠溶液。

对炭疽、气肿疽等病原体污染的地方,因病原体能形成芽孢,应严格消du处理。选用含有效氯2��5%的漂白粉溶液喷洒地面,然后挖起30cm左右,撒上漂白粉,与土混合后,再将表土深mai。

③粪便消du:粪便堆积发酵,可杀死1般非芽孢病原体。粪便堆积应在距畜舍、住宅、水源等较远的场所进行。对含芽孢杆菌的粪便醉好予以焚烧。

④污水消du:按具体情况,针对性的进行消du,量不大时,可随粪便堆积发酵,如水井、水池被污染,可暂时或*久封闭,或用化学药品处理,按每立方米水中加漂白粉8~10g,充分搅拌,经数日后方可使用。

⑤皮毛消du:可将皮浸泡在含15%食盐和2��5%盐酸溶液中40小时,或在2��5%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10小时。

2�鼻卸喜≡�体的传播途径

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性质以及侵入机体途径不同,应采用相*措施。经消化道传播的病原体,应防止饲料和饮水的被污染,停止使用被污染的饲料、牧场及水源。经呼吸道 畜禽疾病防治实用技术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畜禽疾病防治实用技术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畜禽疾病防治实用技术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畜禽疾病防治实用技术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畜禽疾病防治实用技术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