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区大型真菌彩色图鉴 9787559100993 辽宁科技出版社

辽宁地区大型真菌彩色图鉴 9787559100993 辽宁科技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真菌
  • 辽宁
  • 图鉴
  • 野生真菌
  • 食用菌
  • 菌类
  • 辽宁科技出版社
  • 9787559100993
  • 科普
  • 生物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香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9100993
商品编码:29570290182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



目录

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分布在辽宁省东部地区的各类大型真菌161种,隶属于18目48科。其中包括在我国发现的3个新种和辽宁新纪录的49个种。对每个种都进行了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描述,还对食用、药用、有毒、木腐、菌根等具有经济用途的种做了标注。每种都提供清晰的彩图。 

作者介绍:于晓丹,女,1979年生,博士学位。沈阳农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 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11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专业,获博士学位。从事真菌资源学、分类与经济真菌培养利用等研究工作12 年,多次参与野外真菌资源考察、标本采集。主持guojia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各1 项,发现大型真菌新种7 个。参编教材3部。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 收录6篇。



山川风物探幽:中国北方植被与生态系统研究 图书简介 本书聚焦于中国北方广袤地域的植被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以及区域环境演变规律,旨在系统梳理并深入剖析该地区独特而复杂的自然地理背景下,植物群落的形成、演替、功能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本书的撰写不仅立足于长期的野外考察与生态实验数据,更融合了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提供一个多维度、跨尺度的北方生态系统前沿研究画卷。 第一部分:北方生态系统的地理基底与宏观格局 本部分首先勾勒出中国北方地区的地理版图,涵盖东北、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涵盖从湿润的东北阔叶林带到半干旱的草原、直至干旱的荒漠过渡带。 第一章:北方生态地理区的划分与气候驱动力 详细论述了基于气候、地貌和植被类型的生态地理区划体系,重点剖析了季风气候(特别是西伯利亚高压和太平洋暖湿气流的交互作用)对植被分布的决定性影响。引入了水分-热量平衡指标(如Budyko曲线在北方地区的适用性),解释了不同区域的潜在蒸散量与有效降水量的差异如何塑造了植被的垂直带与水平带。特别分析了小气候(Microclimate)在决定物种局部分布中的关键作用。 第二章:植被类型与演替动力学 系统分类和描述了北方主要的植被群落类型,包括: 1. 寒温带/温带针阔混交林(东北): 探讨了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地区的优势树种(如红松、落叶松、白桦)的群落结构、更新模式以及火干扰的历史影响。分析了林线(Treeline)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全球变暖的敏感性。 2. 温带草原与灌丛(内蒙古): 深入研究了典型的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如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的生物量分配、根系结构及其对过度放牧的适应与退化过程。讨论了灌丛化(Shrub Encroachment)现象的驱动因素和生态后果。 3. 北方干旱与半干旱生态系统(西北): 重点关注了荒漠草原和戈壁植被的化感作用(Allelopathy)、水分高效利用策略(如C4植物的分布)以及在极端气候下的群落维持机制。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热点与保护优先区 基于物种分布模型(SDM)和实地考察数据,识别了北方地区特有的植物区系(如古老孑遗物种)和高多样性区域。讨论了自然保护区网络(CNP)的有效性评估,并提出了基于生态廊道建设的区域协同保护策略,以应对栖息地破碎化问题。 第二部分:生态过程的微观机制与功能研究 本部分转向对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机制性探索。 第四章:土壤生态与养分循环的耦合 考察了北方森林和草原土壤的理化性质(如酸碱度、有机质分解速率)。重点分析了氮磷钾等关键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路径,特别是冻融过程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养分淋溶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碳库(Soil Carbon Pool)的储量和稳定性,评估了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地位。 第五章:水分利用效率与生物物理过程 利用冠层尺度和叶片尺度的测量技术,研究了北方植被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及其对气候波动的响应。探讨了北方森林冠层截持降水(Interception)在水分平衡中的贡献,以及植物在干旱胁迫下调节气孔导度的生理策略。引入了水文同位素示踪技术,揭示了不同植被对深层土壤水和浅层降水资源的利用偏好。 第六章:群落相互作用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深入分析了植物群落内部的竞争(Competion)与互利共生(Mutualism)关系,如豆科植物的固氮作用及其对群落生产力的提升。量化评估了北方生态系统提供的关键服务功能,包括:碳汇能力(Carbon Sequestration)、水土保持(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以及生物多样性维持价值。探讨了这些服务功能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学价值。 第三部分:环境变化下的动态响应与未来展望 本部分侧重于解析外部干扰对北方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并探讨适应性管理策略。 第七章:气候变化对植被的长期影响 基于历史观测和未来情景模拟(如CMIP6数据),分析了温度升高和降水格局变化对北方植被物候期(Phenology)、生长季长度和生物量积累的实际影响。重点讨论了“北移”现象(Range Shifts)的速率及其对现有保护地体系的挑战。 第八章:人类活动干扰与生态修复技术 详细考察了过度放牧、森林采伐、矿产开发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如农业扩张)对北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冲击。介绍了当前在退化草原和林地恢复中应用的先进技术,如生态工程修复、乡土植物的重新引入策略,以及精准化的草地管理技术,强调生态系统的“韧性”(Resilience)概念。 第九章:北方生态系统研究的前沿挑战与展望 总结了当前北方生态学研究中尚未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例如:遥感反演对复杂北方植被结构(如灌丛-草甸-森林的交错带)的准确性提升、微生物群落与宿主植物的互作机制、以及如何将生态系统模型与区域社会经济模型进行有效耦合,以指导可持续发展决策。本书最后展望了利用人工智能和高精度监测网络推动未来北方生态系统研究的潜力。 适用对象: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生态学、地理学、林学、草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同时也为从事自然资源管理、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区域规划的专业人士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内容翔实,图表丰富,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对生物学,尤其是真菌学抱有浓厚兴趣的大学在校生,常常在课堂之外拓展学习。最近,我拿到了一本《辽宁地区大型真菌彩色图鉴》,虽然还在探索之中,但其潜在的学术价值已经让我感到振奋。我知道,真菌的分类和鉴定是一个复杂且需要专业知识的领域,而一本高质量的图鉴,是研究者和爱好者必备的工具。我期望这本书不仅能提供准确的物种信息,更能包含科学严谨的描述,例如菌褶与菌柄的连接方式、孢子颜色(可能需要显微镜辅助观察,但图鉴中或许会有提及),以及菌丝体的特征描述等。我更关注的是,书中是否能为每一个物种提供拉丁学名,以及相关的分类信息,这样我才能将其与国际上的研究成果进行比对。如果书中还能附带一些关于真菌的生态学笔记,比如它们与特定植物的共生关系,或者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那将极大地丰富我的生物学知识体系。我也会留意书中是否提供了关于真菌采样和保存的建议,这对于日后的科学研究非常有帮助。此外,对于一些经济价值或药用价值的真菌,书中是否会提及相关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这将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部分。

评分

我是一名喜欢在自家后院进行园艺种植的普通市民,虽然我的活动范围有限,但对生活周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偶然得知有《辽宁地区大型真菌彩色图鉴》这本书,虽然还未详细阅读,但足以激起我对身边自然环境的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认识那些偶尔在花园里、草坪上或者树林边出现的真菌。我不需要非常专业的学术知识,但希望能简单明了地了解这些真菌的名称,它们大概的生长习性,以及最重要的一点:它们是否对我的花草植物有害,或者是否需要特别注意。比如,如果我看到一些蘑菇出现在我的花盆里,这本书能不能告诉我,它们是益生菌还是对植物根系有潜在威胁?我也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真菌在家庭环境中的趣味性介绍,比如它们是如何在潮湿的角落悄悄生长的,或者它们在分解枯叶、滋养土壤方面的作用。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安全地与这些真菌相处,或者在需要时如何进行简单处理的建议,那对我这样的家庭园艺爱好者来说,将是非常实用的。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我对自家后院的生态系统有更深的理解,并能更和谐地与自然共处。

评分

我是一名对传统文化和地方物产颇有研究的民间学者,一直致力于挖掘和整理各地独特的资源。这次我看到了《辽宁地区大型真菌彩色图鉴》,这本书让我对辽宁地区的自然宝藏有了新的认识。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可能是一部关于辽宁真菌的百科全书。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关于这些真菌的民间俗称、历史传说,以及它们在当地传统医药、饮食文化中的应用。例如,对于一些被视为药材的真菌,我希望书中能有关于其药用价值的民间记载,或者是否有相关的传统疗法介绍。同时,对于一些被当地居民作为食材的真菌,我期待书中能有关于其食用方法的建议,或者当地特色的菜肴介绍。我也会关注书中是否提及了这些真菌在当地民俗活动中的角色,或者是否存在与它们相关的节日习俗。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这些真菌的人文历史背景,例如它们是如何被发现、被利用,以及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那将极大地丰富我的研究内容。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连接自然科学与人文传统的桥梁,为我深入了解辽宁地区的文化肌理提供线索。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户外探险者,我经常深入山林,寻找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每一次的徒步,都伴随着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记录,而其中,那些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真菌,总是能引起我极大的好奇心。最近,我获得了一本《辽宁地区大型真菌彩色图鉴》,虽然只是初步翻阅,但我已能感受到它在我未来探险中的重要作用。我期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图册,而是一份可靠的野外指南。我希望它能帮助我在复杂的林地中,快速而准确地辨认出遇到的真菌,了解它们的名称,以及最重要的——它们是否安全。对于那些有毒的真菌,我希望书中能有明确的警示,并详细描述其中毒症状,以便我能及时规避风险。相反,对于那些可食用的真菌,我希望能有关于其最佳采集季节、部位以及初步处理方法的介绍,这对于我这样的户外爱好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知识。我还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真菌的地理分布信息,了解哪些真菌在辽宁的山区更常见,以及它们通常生长的具体环境,例如是在腐木上,还是在土壤中,亦或是依附在树干上。

评分

作为一名热爱自然的摄影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辨识野外遇到的各种真菌的工具。我一直对那些隐藏在森林深处、色彩斑斓的真菌着迷,它们如同大自然的精灵,形态各异,色彩丰富。这次有幸获得一本名为《辽宁地区大型真菌彩色图鉴》的书籍,虽然我还未深入阅读,但仅从其精美的封面和“彩色图鉴”这几个字,就足以让我对它充满期待。我猜想,这本书定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辽宁真菌世界的大门。我希望书中能够有详尽的文字描述,不仅仅是图片,更要有关于真菌的生长环境、采集季节、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信息。对我而言,一张高质量的彩色图片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能够通过文字了解到这种真菌的独特性,它的食用价值或者毒性,以及在野外遇到时如何安全地进行观察和记录。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真菌形态特征的详细解析,比如菌盖的形状、颜色、表面纹理,菌柄的粗细、颜色、是否有菌环,以及菌褶的颜色、排列方式等等,这些细节对于准确辨识至关重要。而且,作为一本图鉴,我希望它的排版清晰,图片能够足够大且清晰,能够真实地还原真菌的色彩和细节。我也会特别关注书中是否提及了辽宁地区特有的或者比较少见的真菌种类,这对我来说将是极大的惊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