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傷寒學(本科/經典老課本/十一五guoji級規劃教材/新世紀第二版院校優秀教材/供中醫專業) | ||
| 定價 | 39.00 | |
| 齣版社 | 中國中醫藥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03月 | |
| 開本 | 16 | |
| 作者 | 熊曼琪, 主編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351 | |
| 字數 | 548000 | |
| ISBN編碼 | 9787513240291 | |
內容簡介
本書為“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經典老課本”叢書之一。本書以《傷寒論》及曆代醫傢研究與發展《傷寒論》的學術成就為研究對象,以六經辨證體係的內涵、外延與理法方藥綜閤運用的基本規律為主要研究內容,以提高臨床辨證論治水平與臨床療效為ZUI終目的。
作者簡介
熊曼琪,女,湖南桃江人。1938年1月生。現為廣州中醫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1986年起任)。曆任傷寒教研室副主任、主任,di一臨床醫學院糖尿病研究所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組成員、中國中醫藥學會理事、中國女醫師協會理事、中國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分會副主任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閤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及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
老課本 新經典
基本信息
書名:傷寒學(十一五規劃教材)
yuanjia:39元
作者:熊曼琪
齣版社:中國中醫藥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年3月第1版
印刷日期:2017年3月第01次印刷
ISBN:9787513240291
字數:548韆字
頁數:35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作為一名從業多年的中醫,我深知臨床經驗的重要性,但也同樣清楚紮實的理論基礎是行醫的基石。這些年,我接觸過不少關於傷寒論的學習資料,但真正能讓我産生“醍醐灌頂”之感的,卻不多。直到我翻閱瞭這本書,纔意識到原來傷寒學的很多內容,都可以有如此清晰、有條理的解讀。它不僅僅是學術上的嚴謹,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將復雜的理論與臨床實際巧妙地聯係起來。書中的一些論述,看似簡單,但細細品味,卻能發現其中蘊含著治病救人的大智慧。比如,它對於“辨脈證並治”的闡釋,我感覺比以往任何一次學習都更加透徹,讓我對如何通過脈象和癥狀來判斷病情有瞭更深的理解。而且,它在分析方劑的時候,不僅僅是介紹藥物的組成和功效,更會深入講解藥物之間相互作用的原理,以及處方背後的病機變化。這讓我感覺,我不是在死記硬背方劑,而是在真正理解“為何用此方,如何用此方”。這種高度的臨床指導性,是我在其他教材中鮮少見到的。
评分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著實被它厚實的質感和滿滿的知識量給震撼瞭。翻開第一頁,一股淡淡的書香撲鼻而來,讓人瞬間就沉浸在學習的氛圍中。我一直對中醫理論的根基——傷寒學——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要深入理解中醫,就必須啃下這塊硬骨頭。這本書的選材和編排,我個人覺得非常用心。它並沒有采用過於晦澀難懂的古文,而是用瞭一種相對現代且易於理解的方式來闡釋經典的論述,這對於像我這樣從零開始,或者說對古籍原文感到有些吃力的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而且,書中穿插的案例分析和圖錶,更是將抽象的理論具象化,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把握疾病的脈絡和治法的精髓。我尤其喜歡它在章節設置上,總是會先提齣一個核心問題,然後層層深入地進行剖析,引導讀者思考,而不是簡單地羅列知識點。這種互動式的學習體驗,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動地探索和發現,非常有成就感。
评分我對中醫的興趣,源於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敬畏。在學習中醫的過程中,我始終覺得,《傷寒論》是整個中醫體係的精髓所在,是不可逾越的經典。然而,要真正理解《傷寒論》,並非易事。這本書,恰恰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齣色。它在尊重原著精髓的同時,融入瞭現代醫學的視角和研究成果,使得古老的理論煥發瞭新的生命力。我尤其欣賞它在分析“病機”時,那種抽絲剝繭的嚴謹。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是什麼”,更會深入剖析“為什麼是這樣”。比如,對於一些復雜病癥的傳變,它能夠清晰地展示其內在邏輯,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疾病的發展規律。而且,書中對一些疑難雜癥的辨治思路,也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參考。它不是簡單地給齣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去探索,去形成自己的判斷。這種對學術的尊重和對讀者的引導,讓我深感受益匪淺。
评分我是一名在校的中醫學生,對於如何係統地學習傷寒論,一直感到有些迷茫。市麵上關於傷寒論的書籍琳琅滿目,但很多都太過艱深,或者內容陳舊,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被它的新意深深吸引。它並沒有完全拋棄經典,而是在經典的基礎上,進行瞭現代化的解讀和梳理,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輕鬆上手。書中對很多概念的解釋都非常清晰明瞭,比如“六經辨證”的核心思想,以及“錶裏”、“虛實”、“寒熱”等基本概念,都闡述得非常到位。而且,它不僅僅是講理論,還結閤瞭大量的臨床實例,讓我能夠看到理論是如何應用於實踐的。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解一些經典方劑時,會詳細分析其配伍的精妙之處,以及不同病癥下用藥的調整。這讓我感覺,我不是在背誦一個藥方,而是在學習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
评分我一直認為,學習經典,最重要的是要能夠融會貫通,而不是生搬硬套。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是一種“化繁為簡”的神奇力量。它在處理《傷寒論》中那些經典但又有些抽象的條文時,並沒有簡單地進行字麵解釋,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後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和辨證邏輯。我特彆欣賞它在講解一些疑難條文時,所采用的多種解讀角度,並且能夠清晰地分析不同學派的觀點,這大大拓寬瞭我的視野,也讓我對同一條文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書中的一些圖示,比如經絡髒腑圖、病機模型圖等等,都做得非常精美且實用,能夠幫助我快速地將理論知識與人體結構、生理病理聯係起來。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在每一章的末尾,都會設置一些思考題和拓展閱讀的建議,這讓我能夠主動地去查閱相關的資料,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所學內容。這種循序漸進的學習路徑,讓我感覺學習過程充滿瞭樂趣和挑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