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切斯特菲爾德教子信劄:讓在中國式教育體製下成長的孩子們得到西方貴族教養的文化熏陶
定價:39.00元
作者:(英)切斯特·菲爾德,褚律元
齣版社:安徽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21206069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663kg
編輯推薦
一代代流傳於英國上流社會的“一個完整的教育體係” “歐美各國傢庭書”一部打磨氣質風度、教人富有教養,善於在社會上處世以獲得成就的傑作
(如果太長,放不下,就改為“歐美各國傢庭書” 一部打磨氣質風度、教人富有教養,善於在社會上處世以獲得成就的傑作)
英國上流社會傢庭教科書
世界勵誌讀物
本書作者切斯特菲爾德是英國政治傢、外交傢兼作傢,這是一本的父親通過書信,把自己積纍的寶貴人生經驗傳授給遠方遊學的兒子的書。
本書自齣版200多年來長盛不衰,被譽為“不朽傢書”“一個完整的教育體係”,一代代流傳於英國上流社會,成為“紳士們的教科書”“歐美各國傢庭的書”。
2008年,這本書再次成為《牛津古典係列》世界經典之一。
它的魅力永世不衰。
內容提要
兒子的少年時代,他的信函主要教育孩子如何健康成長。
兒子的青年時代,他的信函主要側重學習方法和探索世界。
兒子成年開始,他的信函教導兒子如何成為閤格的紳士。
兒子進入政界和外交界之後,他教授很多具體的政治外交經驗。
《教子信劄》是一部教人如何富有教養,善於在社會上處世以獲得成就的傑作。它充滿瞭人生寶貴的經驗和智慧。廣大青少年可以從中懂得許多人生的道理,得到非常有益的啓示。書中有不少精闢的語言。如:教人如何珍惜光陰、積極上進、樹立良好的美德;如何恰當地對待享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如何纔能受人歡迎,避免不應該犯的錯誤;如何讀書,如何講話,纔會取得較好的效果,等等。它是一本關於人生藝術的書,有理有據而不空談,體現瞭一位傢長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通過閱讀本書,青少年們必定能學到很多可貴的知識。
目錄
部:1740年-1742年
23 寬恕是大的美德
26 讀到的東西要經自己深思
31 要有彆人的意誌
第二部:1746-1747年
40 堅持不懈地追求知識與美德修養
54 外錶形象是一封“介紹信”
59 說謊是愚蠢的事情
71 怎樣旅遊纔有意義
第三部:1748年
85 每個人都有長處值得學習
92 做事務求
100 拋棄陳腔濫調
116 要認識到人性的復雜
第四部:1749年
156 參加高尚的娛樂活動
181 品質決定風度
210 要認識到人的兩麵性
第五部:1750年
234 為人謹慎的名聲比纔華更重要
237 貪慕虛榮是年輕人的大敵
255 勿被花裏鬍哨所迷惑
第六部:1751年
264 世界是一部巨著
277 有見識的人更應謙虛
291 懷著愛心看待彆人的缺陷
314 旅行勿學庸碌之輩
第七部:1752年
336 應讀經典作品的原著
355 積纍足夠知識,早日接觸社會
第八部:1753-1754年
373 適時引退是明智之舉
作者介紹
切斯特·菲爾德,英國政治傢、外交傢兼作傢P.D.切斯特菲爾德(1694—1773)伯爵(第四世)。他曾任英國駐荷蘭大使、國會議員、愛爾蘭總督等職,其教子書信被廣為流傳。
褚律元,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西歐研究所副所長,《歐洲研究》雜誌主編。已齣版的譯著有《意識形態與美國外交政策》、《渦輪資本主義》、《秘密與民主》、《歐洲曆史上的戰爭》、《傑剋倫敦傳》、《法國印象派畫傢畢沙羅傳(閤譯)》、《美國首富發傢實錄》、《霍桑小品與散文》、《我們怎樣死》、《一個藝妓的迴憶》、《的男人》等,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曆史、軍事、文藝、傳記、醫學共四百餘萬字。
文摘
序言
我周圍的很多父母都在焦慮如何讓孩子在國際化的競爭中不落下風,但我們往往隻關注瞭技能和知識的堆砌,卻忽略瞭根基——品格和情商。這套信劄的價值恰恰在於它把教育的焦點拉迴到瞭“人”本身。它不是空談虛無縹緲的“貴族精神”,而是具體到日常生活的點滴——如何優雅地錶達感謝,如何真誠地傾聽,如何麵對失敗時的坦蕩。對於生活在強調功利性迴報的文化氛圍中的我們來說,這種對內在品質的打磨,顯得尤為珍貴。我發現,自從開始關注這些細節後,我與孩子之間那些無謂的爭吵明顯減少瞭。很多時候,衝突的根源並非孩子故意反抗,而是我們作為父母,在無意中忽略瞭對他們情感的尊重。這本書像一個溫柔的提醒者,時時校正我們跑偏的方嚮,讓我們想起教育的初心:培養一個幸福、完整的人,而非僅僅是一個考試機器。
评分說實話,剛拿到這本書時,我還有點擔心它的“貴族”標簽會不會過於高冷,脫離我們普通傢庭的實際情況。畢竟,我們麵對的是升學壓力、課外輔導班的排隊,哪有那麼多閑情逸緻去搞什麼古典禮儀?然而,深入閱讀後,我發現那些所謂的“貴族教養”內核,其實是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對生活藝術的追求。它教會的不是如何穿西裝打領帶,而是如何保持內心的優雅和從容,如何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比如,書中對於閱讀習慣的培養,沒有強調讀什麼“名著”,而是強調閱讀過程中的專注與沉浸,這對於我們這些手機不離手的現代人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我開始學著減少對孩子電子産品的控製時間,轉而引導他去享受“無聊”帶來的創造力。這種從“控製”到“引導”的轉變,是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收獲。它並非教我們如何把孩子塑造成一個完美的孩子,而是如何讓我們自己先成為一個更值得孩子學習的榜樣。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遠比任何技巧性的訓練都要深刻持久。
评分我敢說,這本書對我個人成長的啓發,甚至超過瞭對孩子教育的影響。它迫使我反思自己作為父母的局限性。我們往往在教育孩子時,不自覺地將自己未竟的夢想和焦慮投射到他們身上。而書中的教誨,充滿瞭對孩子個體差異的尊重和對他們未來人生的信任。那種深沉的、跨越時空的父愛(或者說長者之愛),讓人感到無比溫暖。它沒有給我們提供一個“萬能公式”,而是提供瞭一套“內省工具”。比如,當我感到憤怒時,書中的某個片段總能讓我停下來,問自己:我的反應是齣於教育的需要,還是僅僅齣於我個人情緒的失控?這種自我覺察的能力,纔是這本書送給成年人最好的禮物。它提醒我們,教育是一個雙嚮成長的過程,我們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我們自己要努力朝著那個方嚮靠近。讀完後,我不再急於給孩子貼上各種標簽,而是選擇更耐心、更具同理心地去陪伴他探索這個復雜的世界。
评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們這些身處應試教育洪流中的傢長們開瞭一扇窗!我原以為傳統的西方貴族教育無非就是些陳舊的說教,但讀完之後,纔發現那種潤物細無聲的熏陶纔是最打動人的。它沒有直接給齣“如何做”的僵硬指令,更多的是提供瞭一種思考的框架,讓我們這些受著應試教育熏陶長大的父母,能夠跳脫齣唯分數論的怪圈,重新審視我們與孩子的關係。特彆是對於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健全的人格方麵,書中的智慧簡直是及時雨。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言傳身教”的闡述,它不像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你要怎麼做”,而是通過細微之處展現齣對孩子的尊重與期待。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遠比我們嗓門提高八度後的吼叫要有效得多。我最近嘗試著在傢裏引入一些書裏提到的“慢下來”的儀式感,比如晚餐時的“今日分享”,雖然剛開始孩子有些不適應,但慢慢地,我們傢的交流質量真的有瞭質的飛躍。這不僅僅是一本教育指南,更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自身教育觀念中的盲點和急躁。
评分這本書的文筆和結構設計也值得稱贊,它讀起來完全不像一本枯燥的理論書籍,更像一位睿智的長者在耳邊娓娓道來。閱讀體驗非常流暢,字裏行間透露齣的那種沉澱瞭時光的韻味,讓人忍不住一頁接一頁地讀下去。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作者並沒有過度美化教育的艱辛,他坦誠地指齣瞭教養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衝突與挫摺。這種真實感,極大地拉近瞭與讀者的距離。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挫摺教育”的論述,它沒有采取簡單粗暴的“放手”方式,而是強調在孩子跌倒時,父母應扮演的“安全網”角色,既不溺愛,也不過度推開。這與我們現在社會中常常齣現的兩種極端——要麼過度保護,要麼過度放任——形成瞭鮮明的對比。這本書提供瞭一種中庸而充滿智慧的平衡點。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教養,是在允許孩子犯錯的空間裏,鋪設好通往成熟的階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