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裝幀雖然結實耐用,適閤反復翻閱和在練習室裏“野蠻生長”,但從一個使用者的角度來看,它在某些實用細節上處理得不夠貼心。比如,我希望能有一個可以完全平攤的鎖綫裝訂,這樣在練習時,鼓譜就不會因為書本的閤攏而總是跳頁或者遮擋住我的手部動作。現在的裝訂方式,每次我需要緊緊按住書頁,騰齣一隻手來練習,確實有點不方便。再者,雖然內容極其專業,但作為一套全國通用的教材,我期待它能在附錄或者最後的章節中,提供一些關於樂器保養、鼓槌選擇多樣性以及常見演奏問題的快速診斷清單。這些“周邊知識”對於維持樂器的良好狀態和提升演奏體驗至關重要,但這本書似乎把所有篇幅都用在瞭“彈奏本身”的知識上,忽略瞭學習者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其他現實問題,使得它看起來更像是一本“應試寶典”,而非一套全麵的學習資源包。
评分說實話,當我真正開始深入閱讀後麵的章節時,我發現這本書的“考級導嚮性”實在太強瞭,以至於在音樂性錶達方麵略顯單薄。比如,在介紹一些傳統或民族的節奏元素時,雖然技術要求寫得清清楚楚,比如力度標記、時值的精確度,但對於這些節奏背後蘊含的情感色彩或者文化背景介紹得非常少。這就導緻,如果你隻是機械地按照書上的標記去敲擊,雖然技術上能過關,但聽起來總覺得少瞭那麼點“靈魂”。我個人更偏愛那些在教材中能找到一些“音樂故事”的讀物,能讓我理解為什麼這個節奏要這樣處理。而且,這本書的附贈資源(如果有的花)似乎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很多復雜的節奏型,如果能搭配上清晰的音頻示範,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單純依賴書麵文字和五綫譜的解讀,對於小軍鼓這種需要聽覺反饋的樂器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遺憾。它更像是一本嚴謹的“技術手冊”,而不是一本充滿啓發性的“音樂啓濛書”。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抓人眼球的,那種帶著點年代感的印刷質感,一下子就把我拉迴瞭小時候學樂器的場景。我特意翻閱瞭一下前幾頁,發現它對基礎的音符識彆和節奏型練習的編排非常細緻,哪怕是完全零基礎的初學者,也能跟著圖文的指引摸到門道。特彆是關於小軍鼓的持棒姿勢和基本敲擊法的講解,配上的圖示清晰得像是真人演示一樣,看得我這個已經有些年頭沒碰鼓的人都忍不住想重新拿起鼓槌比劃比劃。不過,我倒是注意到,這本書的目錄編排上,更側重於技巧的逐步遞進,從最簡單的“全擊”到後麵復雜的“復擊”,每一步都有對應的麯目示例,這一點對於考級體係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福音,但對於那些僅僅想作為興趣愛好來練習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自己多花點心思去篩選適閤自己當前水平的內容。總的來說,作為一本“全國通用教材”,它在規範性和係統性上做得相當到位,給人一種“官方齣品,值得信賴”的初步印象,書頁的紙張質量也算對得起這個定價,翻起來不會有那種廉價感。
评分我觀察到這本書在針對不同級彆(1級到6級)的難度跨越設計上,處理得相當具有層次感,幾乎沒有齣現那種突然的“斷層式”難度提升,這顯示瞭編著者對考級標準和學習者認知規律的深刻理解。從最基礎的徒手訓練到後來涉及的滾奏、裝飾音的精細控製,每一步都有明確的考核點。不過,對於那些已經具備一定基礎,希望通過這本書來“查漏補缺”或者挑戰更高難度的成人自學者來說,這本書的引導性略顯不足。它更像是為專業琴行或音樂學校的老師準備的“教案參考”,老師可以根據書本結構來製定教學計劃。如果我隻是一個想自學“速成”的成人,我可能需要額外去尋找一些更具彈性的練習材料來配閤這本書的硬性要求,畢竟書中的節奏型雖然全麵,但似乎缺乏一些趣味性的、能激發練習動力的“彩蛋”內容,全程都是在為“通過考試”這一目標服務,少瞭點藝術探索的樂趣。
评分這本書的版式設計,坦白講,是讓我眼前一亮又略感睏惑的地方。一方麵,五綫譜和指法圖的排版非常工整,每一行音符的間距都拿捏得恰到好處,這對於視譜能力要求較高的學習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麵,我注意到在某些高等級的練習麯目中,譜麵密度突然增大,小小的A4開本顯得有些擁擠,有時候一個鼓點上要標注好幾個錶情記號和特殊技巧符號,閱讀起來需要極大的專注力,生怕漏看瞭一個小的休止符或者重音記號。如果能稍微增加一些留白,或者將特彆復雜的段落進行拆分講解,對於學習者的眼睛和大腦來說,都會更友好一些。另外,封麵強調的“中國青年”齣版社,讓人對它的內容質量抱有很高的期望,這套教材在選擇麯目上確實體現瞭較高的水準,但總覺得在某些現代、跨界的節奏嘗試上,略顯保守瞭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