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王者之戰(第二輯)
定價:25.00元
作者:趙鼕,劉錦祺,趙寅
齣版社:經濟管理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0961848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3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王者之戰(第2輯):2011年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對局精選》精選2011年“句容茅山·碧桂園杯”全國象棋個人錦標賽男子組對局110局,女子組對局12局,集中介紹瞭布局的特點和各種變化。在寫作風格上,作者有意改變以往對局評過多以技術性講評為主的編寫風格,在前兩輪著重對棋手的基本情況進行介紹,讓初中級棋手對參賽的大師有所瞭解,第三輪著重介紹上一輪的情況和積分形勢,方便讀者瞭解賽事。
目錄
輪 2011年10月15日於句容
局 呂欽勝硃曉虎
第2局 孫勇徵勝葛超然
第3局 趙鑫鑫勝黃仕清
第4局 薛文強負蔣川
第5局 趙力負許銀川
第6局 趙國榮勝廖二平
第7局 汪洋勝張欣
第8局 崔岩負王天
第9局 謝卓淼負孟辰
0局 黎德誌負閻文清
第二輪 2011年10月16日於句容
1局 孫勇徵勝萬春林-|
2局 黃海林和陳泓盛
3局 許銀川和趙國榮
4局 閻文清負李群
5局 洪智和趙鑫鑫
6局 孫博勝程進超
7局 張江負王躍飛
8局 張瑞峰勝孫浩宇
9局 張曉平勝金鬆
第20局 謝靖和纔溢
第三輪 2011年10月17日於句容
第21局 萬春林負聶鐵文
第22局 呂欽勝金波
第23局 謝巋負宗永生
第24局 趙鑫鑫勝鄭惟桐
第25局 陳泓盛勝莊玉庭
第26局 張蘭天勝黃海林
第27局 謝業梘負程進超
第28局 黎德誌負宋國強
第29局 趙國榮和王天
第30局 王躍飛和孫勇徵
第四輪 2011年10月18日於句容
第31局 陶漢明勝趙力
第32局 陳卓負陸偉韜
第33局 聶鐵文勝李少庚
第34局 閻文清負趙國榮
第35局 孫勇徵和李群
第36局 宗永生勝纔溢
第37局 蔣川勝陳泓盛
第38局 莊玉庭負於幼華
第39局 申鵬負張蘭天
第40局 張強負孫浩宇
第五輪 2011年10月19日於句容
第41局 汪洋和孫勇徵
第42局 趙國榮勝徐超
第43局 謝卓淼負洪智
……
第六輪 2011年10月20日於句容
第七輪 2011年10月21日於句容
第八輪 2011年10月22日於句容
第九輪 2011年10月23日於句容
第十輪 2011年10月24日於句容
第十一輪 2011年10月25日於句容
女子對局精選
附錄
作者介紹
趙鼕,安徽毫州人。中國象棋大師,*裁判員。現為安徽棋院主教練。2003年全國個人賽女子甲組第8名。
劉錦祺,遼寜錦州市人。中國象棋一級裁判員,鞦雨夜象棋網站管理員。在《棋藝》雜誌(象棋版)發錶過多篇象棋類文章,著有《象棋十三冠軍短局集》,閤著有《2007全國個人賽對局精選》、《2007~2008象甲聯賽對局精選》等。
趙寅,安徽人。2002年全國少年象棋錦標賽獲16歲組冠軍,晉升女子象棋大師,曾獲得全國個人賽第九名。2006年“交通建設杯”象棋大師冠軍賽第六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認為,領導力理論常常過於理想化,但這本書卻提供瞭一個非常接地氣的、關於“中層管理者賦能”的實戰指南。作者沒有將焦點集中在CEO的光環效應上,而是深刻剖析瞭組織效率的真正瓶頸往往齣在中層管理者的“能力斷層”和“角色衝突”上。書中將中層管理者定義為“戰略的翻譯者和文化的承載者”,並細緻地拆解瞭他們麵臨的三重壓力:對上級的服從、對下屬的激勵以及對跨部門協作的協調。書中提供的一套“授權-問責閉環係統”設計尤其巧妙,它既保證瞭授權的有效性,又通過結構化的反饋機製避免瞭權力濫用或責任不清。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建設性衝突管理”的章節,它教導管理者如何將團隊內部的分歧和摩擦,轉化為推動創新的動力,而不是簡單地壓製異議。這套方法論的精妙之處在於,它承認人性的復雜性,並設計齣相應的管理工具,來最大限度地釋放中層乾部的潛能,真正實現組織的扁平化和敏捷化。
评分這本著作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商業生態係統”和“平颱戰略”的深度解析,它不僅僅停留在概念層麵,而是構建瞭一套實操性的“共生價值網絡”構建方法論。作者沒有將競爭視為零和博弈,而是倡導企業應主動尋找那些能夠與其形成互補、共同做大市場蛋糕的夥伴。書中對如何評估潛在閤作夥伴的“戰略契閤度”和“執行可靠性”給齣瞭詳細的評估矩陣,這遠比傳統的盡職調查要深刻得多,因為它考察的是雙方的文化兼容性和長期願景的一緻性。特彆是在論述“平颱價值捕獲”的機製設計時,作者詳細分析瞭如何設計閤理的激勵機製,確保生態係統中的所有參與者都能從中獲益,從而維持生態係統的健康循環,避免“飛輪效應”最終隻為平颱方服務而導緻參與者退齣的睏境。這本書讓我明白瞭,在當今的商業環境中,真正的王者不再是單打獨鬥的孤膽英雄,而是那個能夠高效編織、管理並驅動一個復雜、多方共贏的商業網絡的核心樞紐。
评分最近讀完的這本關於企業戰略與執行力的書,真是讓人眼前一亮。作者沒有落入那些空泛的理論說教,而是通過一係列生動的案例,深入剖析瞭那些在市場風雲變幻中能夠屹立不倒的“長壽企業”究竟是如何構建其核心競爭力的。特彆是書中關於“動態能力”的闡述,讓我對傳統的靜態競爭優勢理論有瞭全新的認識。它強調的不是找到一個一勞永逸的護城河,而是企業在麵對不確定性時,能夠快速感知環境變化、抓住機遇、並及時重構自身資源和能力的這種持續適應性。書中花瞭很大篇幅去解析一個製造型企業如何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中,成功地將供應鏈管理從成本中心轉變為價值創造中心,這其中的組織架構調整、人纔培養機製的重塑,以及數據驅動決策的文化落地,都提供瞭非常具體、可操作的參考。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討論“戰略一緻性”時的那種細緻入微,如何確保高層製定的宏偉藍圖能夠層層分解,真正落實到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員工的日常工作中去,避免瞭戰略在傳達和執行過程中“失真”的常見陷阱。讀完後,感覺自己手中的工具箱裏又多瞭一套實用的分析框架,對於如何評估和優化現有業務流程,有瞭更清晰的思路和方嚮。
评分說實話,我對市麵上那些充斥著“顛覆式創新”口號的書籍已經有些審美疲勞瞭,但這本書在探討組織變革與文化重塑方麵,展現齣瞭一種罕見的深刻和審慎。它沒有鼓吹一夜之間的激進改革,而是著重強調瞭“漸進式創新”在維持長期穩定發展中的基石作用。作者用瞭大量篇幅來描述一個老牌金融服務機構,是如何在不冒犯既得利益者和維護核心客戶體驗的前提下,逐步引入敏捷開發理念,並最終實現核心業務流程的數字化升級的。其中關於“變革阻力”的管理,特彆精彩,它不僅僅是人力資源層麵的溝通技巧,更是深層次的權力結構和心理契約的微妙平衡。書中提到,真正的文化變革,不是自上而下的命令,而是通過創造“小的成功故事”,讓員工在親身體驗到改變帶來的好處後,自發地擁抱新範式。這種循序漸進、注重人文關懷的變革路徑,顯得尤為真實和可信。它讓我們看到,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保持內部的凝聚力和對既有價值的尊重,與追求外部的快速迭代之間,是可以通過精妙的管理藝術來實現平衡的。
评分這本書在風險管理和財務穩健性方麵的論述,簡直可以作為企業CFO案頭的必備手冊。它跳齣瞭傳統財務報錶分析的窠臼,更加關注那些隱藏在資産負債錶背後的“隱性風險”和“機會成本”。例如,作者對“過度資本化”現象的批判就非常尖銳,指齣許多企業盲目追求規模擴張,卻忽視瞭運營資本效率的下降,最終導緻瞭“大而不強”的睏境。書中構建瞭一個非常實用的“壓力測試模型”,不僅考慮瞭宏觀經濟的衰退,還納入瞭供應鏈中斷、關鍵人纔流失等行業特有的黑天鵝事件,指導讀者如何預先設置閤理的資本緩衝和流動性管理預案。更讓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將風險管理提升到瞭戰略決策層麵,強調在投資決策時,必須將風險調整後的迴報率(RAROC)作為核心指標,而非僅僅看重預期的賬麵收益。這種將精細化財務思維融入整體戰略規劃的做法,對於那些正處於快速成長期、但內部控製尚不完善的中型企業來說,具有極強的警示和指導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