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总统教子书
定价:26.00元
作者:(美)西奥多·罗斯福,秦传安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0-01
ISBN:978750602607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这是一幅与众不同的家教画面,它满含关爱,生动有趣,而又发人深思。
他没有严肃、训斥和对立.只有慈祥、关爱和尊重,
他从不视子女为不懂世事,而是将孩子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个人。
这位的总统为全天下的父母和孩子带来了*宝贵也*重要的一课: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真正成功的教育不只是严肃的
而要以平等和互相尊重为前提——它应充满了欢声笑语
内容提要
《总统教子书》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这部的亲子和教子经典,处处展现着超人的智慧,受到各国人士的推粜和喜爱,成为每个家庭和学校不可或缺的教育宝典。时间:跨度20余年。在孩子初入人生、意识懵懂的时候,直至孩子们长大成人。无论总统是否陪伴在孩子身边.都不曾忘记传递自己饱含父爱和思想的信。 内客:孩子的人生道路选择,为人处世,白宫的生活、历史及文学.对巴拿马运河开凿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评述;为了便于孩子理解,还有手绘的“图画信”。特色:没有常见的中国家庭里父亲与孩子对立、谨慎的情形,只有充满欢笑和善意的抗议声.以及条条有价值的建议。价值:一个善于培养孩于独立人格和独立精神的父母,其培养的孩于必然会是精英之才。声音:“我们必须是平等且相互尊重的关系在孩子面前,我不是总统.而是父景。”
目录
作者介绍
西奥多·罗斯福(1858年-1919年),军事家、政治家,美国第26任总统。毕业于哈佛大学。23岁参加纽约州议会,并成为共和党之一。1880年与任妻子艾丽丝·李·罗斯福结婚.有一女。1884年.艾丽丝病逝。两年后,1886~-I2月,罗斯福与艾迪斯·卡罗结婚,生有四于一女。
罗斯福先预见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并为之做了不懈努力。在他任内,积极推行反托拉斯法令,成为近代反垄断的先驱者之一:在国际事务中也常常出奇制胜,为奠定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作出贡献。罗斯福是第{立走出国门的美国总统,越继任总统时不到43岁.成为美国历*年轻的总统,他传奇的经历让整个世界为之赞叹。
罗斯福总统见识卓著,多才多艺,兼具博物学家、历史学家和演说家诸项才华,可谓少有的才华横溢的总统。其著作和翻译也相当丰富,自侣77年直至逝世,著述达两三千件之多书信不下于15万封。《总统教子书》已成为世界各国父母与孩子争相阅读的传世名作,入选《哈佛经典立库》。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层层递进的,初读时是新鲜感,再读时是共鸣,而深思后,则是一种带着敬畏的理解。它巧妙地避开了我们当代教育体系中常见的“目标量化”倾向。书中的教育目标似乎是模糊而宏大的——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一个“高分者”或“成功者”。这种模糊性,恰恰是其力量所在。它鼓励孩子去追随内心的火焰,而不是外部的奖赏机制。我留意到,作者反复强调“实践出真知”,无论是学习骑马、航海,还是参与社区活动,所有知识都必须经过身体的体验和实际操作才能真正吸收。这与我们现在很多注重屏幕学习和理论背诵的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本书让我深思,我们是否在无意中,将学习的乐趣异化成了对外部认可的追逐?更深一层,书中对家庭氛围的描述,那种虽然严格但充满鼓励和尊重的互动模式,揭示了一个核心信息:教育的成功,不在于你教了什么,而在于你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成长环境。这种环境的营造,是需要极高的情商和自我约束力的。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具有启发性,它并非线性时间轴的简单记录,而是围绕几个核心的教育主题,穿插引用了不同时期的家庭故事进行佐证和深化。这种非线性的组织方式,使得阅读体验非常丰富,避免了单调的说教腔。其中关于“言语的艺术”和“倾听的重要性”的讨论,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作者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首先是一个优秀的倾听者,他详细描述了如何在家庭餐桌上,鼓励年幼的孩子表达不同意见,并教导他们如何有礼貌地反驳成年人的观点。这不仅仅是沟通技巧的传授,更是一种对个体声音尊重的体现。这种尊重,是建立信任的基石。整本书散发着一种对“教养”的重视,这种教养不仅仅是外在的举止,更是内在对世界、对他人持有的态度。它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最高境界,或许就是将复杂的生存智慧,转化为孩子在面对生活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自然而然的优雅和坚定。这本书确实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家庭教育宝典。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用“朴实却蕴含力量”来形容最为贴切。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语言直白得像老式留声机里传出的醇厚嗓音,每一个字似乎都带着实实在在的生活痕迹和岁月沉淀。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品格塑造”这一核心议题的处理方式。他没有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倡导“诚实”、“勤奋”,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轶事,展示了这些品质是如何在日常的摩擦和冲突中被内化为孩子本能反应的。比如,关于“言出必行”的章节,描述了孩子们因为没有信守一个无关紧要的承诺而受到了怎样的家庭处理,这种处理方式的严谨性远超我的预期。它让我反思自己对待孩子那些“小事”的态度——我们常常忽略了,正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才构筑了一个人未来面对重大抉择时的道德底线。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性,它没有粉饰太平,承认了教育过程中必然存在的挫败和误解,但关键在于,它展示了如何从这些不完美中汲取教训,并以一种近乎工匠般的耐心,去雕琢下一代的灵魂。这种务实精神,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来得震撼人心。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里,第一感觉就是沉甸甸的,那种纸张的质感和油墨的清香,让人一下子就回到了那个仿佛带着历史厚重感的年代。我本来只是抱着随便翻翻的心态,毕竟“总统教子”这种主题听起来可能有点说教意味,但很快我就被里面的叙事方式吸引住了。作者并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灌输,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分享他多年来在家庭教育上的点滴心得和深刻反思。读着那些具体的场景描写,比如孩子们在户外探险时遇到的困难,以及罗斯福先生如何引导他们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我仿佛也站在了那个时代纽约郊外的草地上,一同呼吸着新鲜空气。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勇敢与责任”的定义,那不是指战场上的鲁莽,而是在面对学业、社交乃至未来人生抉择时的那种坚韧和担当。这种教育理念,穿越了时空的限制,对于我们当下这个过度保护孩子的社会,无疑是一剂清醒剂。它提醒我们,真正的爱,是放手让他们去尝试、去跌倒,然后在安全的范围内观察和指导,培养出能够独立面对风雨的成年人。全书的节奏把握得很好,既有温情的家庭生活片段,也有他对宏大教育哲学的思考,让人读完后,内心充满了一种踏实的充实感,而不是空泛的激情。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对历史语境下精英教育模式的深度田野调查。我关注的重点是,在那个特定的社会阶层和政治环境下,一位处于权力中心的人物,是如何平衡“公共身份”与“私人角色”的。书中对亲子互动的描述,展现了一种非常古典且注重礼仪的家庭氛围,但这并不是说它刻板,相反,它在极强的结构感中,孕育出极大的自由探索空间。作者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尤为强调,他似乎坚信,一个未来的领导者,必须首先是一个能够独立判断是非的个体。书中提及的阅读习惯和对自然环境的探索,都被视为训练心智敏锐度的重要途径。我尤其留意了其中关于“如何处理失败”的部分。罗斯福先生似乎有一种近乎宿命论的理解:挑战是人生的常态,关键在于从挫败中迅速恢复并调整策略。这种心性训练,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授,直击人的精神韧性。对我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去理解那个时代“责任感”是如何被系统性地植入到贵族家庭的教育体系中的,其严苛程度令人侧目,但也令人敬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