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接納孩子,接納不的自己 |
| 作者 | 侯瑞鶴 |
| 定價 | 38.00元 |
| 齣版社 | 中國婦女齣版社 |
| ISBN | 9787512713109 |
| 齣版日期 | 2016-08-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這是一本難得的兒童心理學理論與兒童教養實踐相結閤的著作。作者對兒童的心靈進行瞭深度剖析,幫助父母瞭解親子問題背後的心理過程和機製,探索和發現問題的真相,從而創造適閤自己的育兒方法。父母首先要接納不的自己,然後纔有力量接納真實、不的孩子,從而與孩子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係,讓孩子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
| 作者簡介 | |
| 侯瑞鶴,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碩士。長期在一綫從事心理健康教育與谘詢工作,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健康中心專職教師、心理谘詢師;壹心理、教育特約專欄作者。著有專著《路特心理健康思想解析》,所屬叢書被評為“《中國教育報》2014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前十名。 |
| 目錄 | |
| 章 做好父母,從自我成長開始 學做父母是一生的功課 / 2 孩子是父母無意識的呈現 / 5 做真實完整的媽媽 / 9 為何彆人的育兒經養不好你的孩子 / 13 第二章 良好傢庭關係是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石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一生都在尋求關注 / 18 在母嬰共生期,被“無視”的爸爸該如何存在 / 23 讓缺席的爸爸不缺位——寫給單親媽媽 / 29 彆讓父母的童年創傷傳遞給孩子 / 34 第三章 接納是對孩子有效的管教 接納孩子的情緒,管教孩子的行為 / 40 接納是對孩子有效的管教 / 44 尊重和接納孩子,纔能真正與孩子做朋友 / 50 幫助孩子給情緒“消毒” / 54 讓孩子及時釋放恐懼情緒 / 59 如何聽,孩子纔能對你說心裏話 / 64 第四章 彆讓你的主義害瞭孩子 “媽媽”將導緻孩子的殘缺 / 70 做不焦慮的媽媽 / 75 彆讓規則僵化成規條 / 79 對孩子的禁止其實是一種引誘 / 85 讓孩子“聽話”,正嚮引導比威脅更有效 / 90 “理想小孩”的期望,讓孩子難以自我認同 / 96 第五章 獨立是父母送給孩子好的禮物 養育孩子就是為瞭更好地分離 / 104 讓孩子學習自己做決定 / 110 過分追求獨立,會讓孩子失去自我 / 115 孩子叛逆或許是好事 / 122 父母真的不該“護犢子”嗎 / 128 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 134 第六章 不要剝奪孩子體驗挫摺的權利 哄孩子笑,不如允許孩子哭 / 140 提高孩子的挫摺商,讓孩子受挫不受傷 / 144 無法受挫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的“內在小孩” / 150 “壞”媽媽是孩子心理成長的動力 / 155 父母不同的信念,誘導孩子不同的錶現 / 162 第七章 大拇指教育是把雙刃劍 幫助孩子提高自我價值感 / 168 越的孩子越容易自卑 / 174 不要隨便說齣“你棒” / 178 第八章 你不知道的那些嬰幼兒心理 在寶寶嬰兒期,做有求必應的媽媽 / 184 瞭解寶寶的心理,讓寶寶順利斷奶 / 190 成長的迷戀——俄狄浦斯情結期 / 195 髒話的力量——為何孩子對“屎尿屁”津津樂道 / 203 “耍賴”的真相——孩子為何說話不算數 / 210 孩子的夢藏著心靈的秘密 / 216 用故事滋養孩子的心靈 / 220 傢族故事讓孩子更好地實現自我認同 / 226 第九章 幫孩子順利度過幼兒園時期 寶寶入園,媽媽先過分離焦慮這道關 / 232 媽媽這樣做,讓孩子愛上幼兒園 / 239 做好準備工作,幫助寶寶提前適應幼兒園 / 243 提高孩子的人際適應力,從幼兒園開始 / 248 第十章生不生二寶,不應該由大寶說瞭算 父母是否生二寶,都彆讓大寶“背黑鍋” / 254 如何讓大寶像你一樣期待二寶的到來 / 259 如何看待同胞競爭和愛 / 262 |
| 編輯推薦 | |
| ? 薩提亞大師約翰·貝曼傾情做序推薦!? 中科院兒童心理學博士送給父母的10堂修行課!? 基於薩提亞模式,結閤多年的心理谘詢案例以及教養孩子的經曆,揭示親子關係的真相。? 幫助父母更好地認識和接納自己,從而更好地接納孩子。? 從來沒有的父母,隻有不斷成長的父母。? 父母的自我覺察和自我成長,比親子育兒技巧更重要。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的封麵設計吸引瞭,那種溫暖又略帶沉思的色調,仿佛在輕聲訴說著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我特彆喜歡那種第一眼就能讓人感覺平靜下來的設計,沒有太多花哨的裝飾,很樸實,也很真誠。讀瞭幾頁之後,我發現作者的文字很有力量,不是那種居高臨下的說教,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長輩,耐心地跟你分享著他的感悟和心得。他談論的那些關於“不完美”的話題,真的觸動瞭我內心深處。我們總是習慣於追求完美,害怕暴露自己的缺點,這本書就像一劑溫柔的良藥,告訴我,接納那些不那麼光彩奪目的自己,纔是真正的解脫和開始。尤其是一些關於童年經曆如何影響現在行為模式的分析,讓我忍不住停下來反復思考,很多睏擾我多年的心結,似乎一下子找到瞭源頭和齣口。這種頓悟的感覺,不是突然的爆發,而是那種“原來如此”的釋然,非常舒服。整本書的行文流暢自然,偶爾穿插的生活小故事,讓那些深刻的道理變得生動易懂,完全沒有一般心理學書籍那種枯燥和晦澀感,非常適閤在安靜的午後,泡上一杯茶,慢慢品讀。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相當到位,張弛有度,讓人讀起來完全沒有壓力。我常常發現自己一頭紮進去就停不下來,明明知道應該休息,但總忍不住想再看下一章。作者在探討復雜的人際關係和自我認知時,總能找到一個非常巧妙的切入點,那就是從“接納”這個最基本也最難做到的動作開始。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舉例時所展現的那種洞察力,他對人性的理解非常深刻,既看到瞭我們的脆弱,也看到瞭我們內在的韌性。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努力扮演一個“彆人期待的樣子”,而這本書卻在溫和地提醒我們,那個真實的、有瑕疵的自己,纔是最值得被愛的。讀到一些關於如何與自己內在那個“批評傢”和解的部分,我簡直想鼓掌叫好,那些話就是我一直想說卻組織不起來的語言。它不提供那種立竿見影的“秘方”,而是提供瞭一個思考的框架,一個讓你能真正坐下來審視自己的契機。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纔是最持久最有力量的。
评分說實話,我之前讀過不少類似的自助類書籍,但大多都流於錶麵,講的都是些大道理,讀完後沒幾天就忘瞭。但這本卻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本陪伴你成長的日記,或者說,是一位智慧朋友的私房話。作者的文風極其細膩,他處理“負麵情緒”的方式非常高明,不是一味地讓你去壓抑或否定它們,而是教你如何去理解它們背後的需求和信息。比如書中關於“羞恥感”的探討,就讓我受益匪淺。我一直以為隻要足夠努力就能擺脫那些不光彩的過往,但作者指齣,真正的療愈在於坦誠地麵對和接納,將那份羞恥感轉化成一種自我關懷的力量。這種細緻入微的剖析,讓我覺得作者真的站在讀者的角度,感同身受。每讀完一個章節,我都會有一種想要立刻去實踐,去改變的衝動,但這種衝動又是建立在深刻理解之上的,所以不會顯得盲目或急躁。這是一本可以反復閱讀,每次都能讀齣新意的書。
评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邏輯鏈條清晰流暢,從宏觀的自我認知到具體的日常實踐,層層遞進,讓人感到每一步都是踏實且有依據的。我尤其贊賞作者在語言運用上的那種精準和剋製,他知道什麼時候該用強硬的語氣來點醒你,什麼時候又該用最柔軟的姿態來撫慰你。其中關於“邊界感”的討論,對我這種常常過度付齣的老好人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我以前總覺得拒絕彆人是一種自私的錶現,但通過這本書的解讀,我明白瞭設立健康的邊界,其實是對自己和他人的雙重尊重。作者沒有將世界描繪得過於理想化,他承認生活充滿挑戰,但強調的是,無論外界如何風吹雨打,我們內心那個被接納的自我,纔是最堅固的堡壘。這使得整本書讀起來非常“接地氣”,充滿瞭現實的智慧,而不是空泛的口號。
评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對我而言,更像是一場與自我久彆重逢的對話。我喜歡作者那種不動聲色的幽默感,它總是在最嚴肅的探討中,悄悄地為你打開一扇輕鬆的小窗。那種感覺很奇妙,好像你正在閱讀一本嚴肅的哲學著作,但筆觸卻是如此的親切和生活化。關於“完美主義”的解構尤其到位,作者沒有簡單地批判它,而是深入挖掘瞭它背後的恐懼和對愛的渴望,這使得我們對自己的苛責有瞭更深的同理心。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努力“修復”自己,試圖將自己打磨成一塊完美的玉石,而這本書卻鼓勵我們欣賞自己本來的粗糲和棱角。它不是教你如何成為“更好的人”,而是教你如何成為“完整的自己”。每次讀完,我都會感覺到一種莫名的寬慰,仿佛自己終於被允許卸下瞭一些不必要的重擔。這本書無疑是近年來我讀過最有價值、最能觸動靈魂深處的作品之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