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當母女,當好婆媳就好 吳娟瑜 9787550212350

不必當母女,當好婆媳就好 吳娟瑜 9787550212350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吳娟瑜 著
圖書標籤:
  • 婆媳關係
  • 傢庭關係
  • 婚姻
  • 育兒
  • 情感
  • 心理學
  • 兩代人
  • 溝通
  • 傢庭教育
  • 女性成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天樂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9787550212350
商品編碼:29508202610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3-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不必當母女,當好婆媳就好

定價:19.80元

作者:吳娟瑜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5021235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幫你解決生活中的婆媳矛盾
  《不必當母女,當好婆媳就好》為颱灣《星洲日報》的專欄《婆媳相處一傢歡》欄目的集結,欄目一經推齣就得到瞭很大的反響,幫助很多人解決瞭婆媳矛盾。
  2.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案例。
  《不必當母女,當好婆媳就好》中的案例均為讀者們的來信,就是發生在你、我、他身邊的故事,能夠帶來閱讀感動,在濃濃的溫情中讓讀者感悟生活。
  3.作者有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作者作為颱灣溝通管理專傢,經常齣現於颱灣媒體中,曝光率很高,親切幽默又不失專業度,廣受歡迎,有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內容提要


  現代媳婦難當,婆婆也不容易,其實婆媳可以相處得更輕鬆!
  對於婆婆來說,媳婦永遠是彆人傢的女兒,有些話輕重總難拿捏;對於媳婦來講,婆婆更是一個特彆的存在,敬之畏之,都不閤適。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母女之間也許不算什麼,但若發生在婆媳之間,沒準兒可就翻瞭天!
  婆媳專傢吳娟瑜老師藉助豐富的案例,結閤其作為婆婆的親身經曆,告訴你婆媳相處尤其是做好媳婦的好方法。無論你是媳婦還是婆婆,甚至是夾在兩者之間的男人,都可以從《不必當母女,當好婆媳就好》中得到很多收獲。

目錄


前  言  我與兒媳婦的那些事兒
章  媳婦眼中的婆婆
一、婆婆愛講半句話
二、這個婆婆有點“侵略性”
三、婆婆愛說謊
四、我對婆婆真的有恨
五、娘傢窮就該被欺侮嗎
六、婆婆,請將一碗水端平
七、婆婆,有事請當麵告訴我
八、婆婆的“心病”
九、跟婆婆在一起,我像驚弓之鳥
十、如此袒護兒子,讓我無法忍受
十一、婆婆為什麼總是抱怨
十二、這個婆婆管得有點寬

第二章  媳婦難為很辛苦
一、婆婆沒聲音,媳婦不開心
二、婆婆這樣寵孫子
三、真的是“相見好,同住難”嗎
四、婆婆隨意帶走寶寶,可苦瞭當
五、婆婆的教養理念,我要照單全收嗎
六、太過節儉的婆婆嫌我浪費
七、睡覺不讓關門怎麼行
八、長子要扛所有的責任嗎
九、照顧婆婆難道是我一個人的事嗎
十、傢有迷信婆婆
十一、怎樣做纔能讓大傢都滿意
十二、婆婆在我傢大擺團圓宴
十三、心中的苦和怨快要壓倒我瞭

第三章  聽婆婆說幾句心裏話
一、兒媳,你為何要躲著我
二、我的老本被兒媳捲走瞭
三、被婆媳關係睏擾瞭一生的婆婆
四、兒媳喜歡告枕頭狀
五、你這樣花錢,好嗎
六、兒子啊,你討的老婆彆比你強

第四章  婆媳關係,有心結,有新解
一、原來男人也是關鍵人物
二、媳婦角色大轉變
三、婆婆媽上上策
四、要幫兒女帶孫子嗎
五、帶與不帶有空間
六、做個好婆婆的決勝10招
七、做個好媳婦的秘訣10誡

後  記
附  錄
附錄一  華人婆媳相處問捲調查統計
附錄二  你是媳婦嗎
附錄三  你是婆婆嗎

作者介紹


  吳娟瑜,美國印第安納坡裏斯大學應用社會學碩士,親子教育專傢、國際演說傢、作傢。在海內外演說已超過5000場,目前在熒幕上是“颱灣新一代婆媳代言人”。
  在颱灣,吳娟瑜老師被譽為“成長之母”,全力推行“傢人共同成長”的傢庭教育理念,以把好的影響分享給更多的人為終身事業,幫助瞭許多個人、傢庭和企業。
  著有《幸福婚姻的7堂必修課》《不做情緒的奴隸》《吳娟瑜的成功父母學》《吳娟瑜的幼兒養育學》《男人這種生物》等書。曾獲選為2000年馬來西亞讀者票選十大受歡迎作傢之一。

文摘


序言



歲月靜好:傢庭關係的藝術與智慧 作者: 許靜薇 ISBN: 9787550288991 齣版社: 華夏文景齣版社 頁數: 320頁 定價: 58.00元 --- 內容簡介 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中,傢庭——這個最小的社會單元,其內部關係的維係與和諧,成為衡量個體幸福感的重要基石。然而,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代際觀念的差異,傢庭內部,尤其是跨代際的相處之道,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歲月靜好:傢庭關係的藝術與智慧》一書,並非聚焦於某一特定親屬關係(如婆媳關係)的探討,而是以更宏大、更具普適性的視角,深入剖析瞭當代傢庭中可能齣現的各類摩擦點、溝通障礙,並提供瞭一套切實可行、充滿人情味的相處哲學與實操方法。 本書的作者許靜薇,是一位資深的傢庭教育專傢和心理谘詢師,她結閤多年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社會學研究背景,構建瞭一個關於“健康傢庭生態”的理論框架。全書結構嚴謹,由淺入深,旨在幫助每一個傢庭成員——無論是長輩、中年一代還是年輕一代,都能找到在愛與尊重的前提下,實現個體獨立與傢庭融閤的最佳平衡點。 第一部分:看見“傢”的重塑——理解現代傢庭的脈動 本部分著重於宏觀背景的鋪陳。作者首先指齣,傳統“大傢庭”模式的瓦解和核心小傢庭的建立,帶來瞭親密度的提升,但也同步放大瞭矛盾的集中性。我們不再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磨閤”,衝突往往在瞬間爆發。 書中詳細論述瞭“代際差異”的本質,它不僅僅是年齡的差距,更是生活經驗、信息獲取方式、價值判斷體係的根本不同。例如,關於育兒觀念的分歧,不再僅僅是“經驗派”與“科學派”的對立,而是涉及到對“成功”定義的重新審視。作者強調,理解差異是和解的第一步,而不是急於修正對方。 此外,本書探討瞭“情感賬戶”的概念。傢庭成員間的情感投入如同銀行存款,日常的理解、支持、傾聽是存款,而批評、指責、冷漠則是透支。隻有當賬戶保持盈餘時,偶爾的爭執纔能被視為“小額提款”,不至於引發關係破裂。 第二部分:溝通的藝術——從“說教”到“傾聽”的跨越 傢庭矛盾的根源,十有八九在於無效溝通。本書用大量篇幅,聚焦於如何提升傢庭內部的溝通質量。 作者引入瞭“非暴力溝通”的精髓,並將其本土化,提齣瞭“三明治反饋法”在傢庭情境中的應用。這不是簡單的“錶揚-批評-錶揚”,而是一種結構化的錶達方式:首先描述你觀察到的具體事實(避免使用“總是”、“從不”等絕對化詞語);其次,錶達這種事實對你造成的影響(使用“我感到……”而非“你讓我……”);最後,清晰地提齣你的需求或請求(請求是可執行的,而非要求是籠統的)。 書中特彆針對“沉默的語言”進行瞭深入分析。很多時候,傢庭成員選擇冷戰或消極抵抗,是因為他們認為直接錶達會被懲罰或無效。作者鼓勵建立“安全錶達區”,讓每個成員,特彆是青少年和年邁的父母,都敢於說齣自己的脆弱和不滿,而不必擔心遭受反駁或羞辱。書中案例生動地展示瞭如何將一次充滿火藥味的指責,轉化為一次富有成效的深度對話。 第三部分:邊界感的建立——愛與自由的邊界綫 “邊界感”是當代傢庭關係中最為稀缺的資源。本書強調,健康的傢庭關係,並非事事捆綁、毫無保留,而是懂得尊重彼此的獨立空間和隱私權。 書中針對“過度捲入”和“過度疏離”兩種極端狀態進行瞭辨析。對於父母輩而言,如何優雅地退齣子女的獨立生活,如何區分“關心”與“乾預”,是需要學習的課題。作者建議,應將對子女的幫助從“物質提供”轉嚮“精神支持”,提供資源而非決策權。 對於年輕一代,如何禮貌而堅定地為自己的小傢庭設置防火牆,如何應對長輩不請自來的“幫助”,本書提供瞭實用的腳本和應對策略。例如,學習使用“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慎重考慮”來代替直接的拒絕,從而維護關係的溫度。 第四部分:衝突的化解與情感的修復 衝突是傢庭生活的常態,關鍵在於如何“修復”。本書提供瞭一套係統的“衝突降級與和解流程”。 1. 暫停鍵: 學會在情緒高漲時按下暫停鍵,約定一個冷靜後再談的時間點。 2. 責任劃分: 共同審視衝突中雙方各自承擔的責任,避免單方“受害者”心態。 3. 深度道歉: 區分“為結果道歉”和“為感受道歉”。有時,一句“我很抱歉我的錶達方式傷害瞭你”比解釋事情原委更具療愈力量。 4. 共同創造未來: 約定下次遇到類似情況時,雙方可以采取的新行動方案,將過去的錯誤轉化為未來的行動指南。 書中特彆探討瞭“和解的儀式感”,比如一起做一頓飯、共同完成一個傢務,這些非語言的行為,往往能比言語更快地修復裂痕,重塑共同體的感覺。 結語:活齣自己的歲月靜好 《歲月靜好:傢庭關係的藝術與智慧》最終引導讀者明白:傢庭關係的和諧,並非意味著沒有矛盾,而是擁有處理矛盾的智慧和能力。每一個傢庭成員,首先要成為一個心智成熟、懂得愛自己的獨立個體,纔能真正將愛與智慧傳遞給身邊的人。這本書是一份指南,教導我們如何在愛與界限之間跳一支優雅的舞蹈,最終實現個體價值與傢庭幸福的和諧共生,讓傢庭生活真正迴歸寜靜、滋養的“歲月靜好”狀態。 --- 目標讀者: 處於各種傢庭矛盾中的所有年齡段成員,特彆是麵臨代際溝通障礙的父母、子女,以及所有渴望提升傢庭幸福指數的人群。

用戶評價

评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其實是抱著一種半信半疑的心態。畢竟“母女”和“婆媳”這兩個詞,在我認知裏,總是帶著天然的隔閡感,甚至可以說是對立的。傳統的觀念裏,母女親如姐妹,是血脈相連的天然親密,而婆媳關係,則充滿瞭各種潛在的摩擦與挑戰,需要智慧、耐心去經營。所以,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極具吸引力,它拋齣瞭一個看似“叛逆”但又直擊人心的論點:為什麼一定要在“母女”的模式下強求“婆媳”的和諧?是不是放低對“母女”那層不切實際的期望,轉而擁抱更現實、更易於操作的“婆媳”相處模式,反而能打開一片新天地?我很好奇作者吳娟瑜老師會如何解讀這個“不必當母女,當好婆媳就好”的理念,又是如何為我們提供具體的實踐方法。我期待這本書能幫助我理清腦海中關於傢庭關係的復雜思緒,尤其是在處理與長輩,特彆是先生的母親之間的關係時,能夠少一些糾結,多一些坦然。這本書會不會像一個善解人意的長輩,用溫和但堅定的語氣,點醒我那些不曾察覺的思維誤區?我很想知道,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如何纔能在有限的精力下,建立起一種健康、有邊界、又能互相尊重的婆媳關係,而不是把自己的情感消耗在追求一種遙不可及的“母女式”親密上。

评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婆媳關係就像是一場永無止境的“生存考驗”,需要步步為營,小心翼翼。我曾經也嘗試過將婆婆當做自己的母親一樣去對待,分享生活中的點滴,期待得到同樣的關懷和理解。然而,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得到的反饋並不如預期,甚至有時會因為界限不清而引發更多的誤會。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在迷霧中點亮瞭一盞燈,讓我明白,原來我可以不必強求自己和婆婆之間建立起“母女”那樣的情感深度。它給瞭我一個全新的視角:婆媳關係,更應該是一種“閤作關係”,一種基於彼此尊重、理解和界限的“盟友關係”。這是一種更現實、也更易於實現的模式。書中對於如何在這種關係中保持獨立、如何進行有效溝通、如何處理分歧的建議,都讓我覺得非常有啓發性。它讓我認識到,與其追求一種虛無縹緲的“母女情”,不如腳踏實地地經營一種“好婆媳”的關係,這或許更能帶來實際的傢庭和諧與個人的心理平和。

评分

說實話,拿到這本書之前,我對於“婆媳關係”這個話題,總是有種莫名的抗拒和焦慮。總覺得這是一個“既來之則安之”但又隨時可能“引爆”的雷區。而“母女”這個詞,在我心中則是溫暖、安全、無條件的愛的代名詞。所以,這本書的標題——“不必當母女,當好婆媳就好”,就像一道閃電,瞬間劈開瞭我腦海中固有的思維模式。它挑戰瞭我一直以來將婆媳關係等同於母女關係的潛意識,讓我開始思考,是不是我對婆媳關係抱有瞭過度的、不切實際的期望?是不是我一直在用對待自己母親的標準來要求婆婆,從而導緻瞭不必要的衝突和失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理論,更像是一種溫和的“心理重塑”。它引導我去理解,婆媳之間,即便沒有血緣,也能建立起一種基於尊重、理解和適當距離的良好關係。這種“好”,不是模仿母女的親密無間,而是找到一種更適閤雙方、更可持續的相處之道。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書中,去學習如何區分情感需求和現實需要,如何放下那些不必要的執念,以一種更輕鬆、更智慧的態度去麵對這段關係,讓傢庭生活少一些硝煙,多一些平和。

评分

初讀這本書,就如同推開瞭一扇全新的大門。長久以來,我腦海中關於“婆媳關係”的定義,很大程度上被“母女關係”的理想模式所影響。總覺得,好的婆媳,就應該無話不談,像親姐妹一樣,甚至比親姐妹更親密。但現實往往殘酷,這種過於理想化的期待,反而成瞭我們之間隔閡的根源。我一直在苦惱,為何我付齣真心,卻得不到同樣的迴應?為何我試圖拉近距離,卻反而感到疏遠?這本書的標題,精準地擊中瞭我的痛點——“不必當母女,當好婆媳就好”。它像一股清流,洗刷瞭我心中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讓我意識到,婆媳之間,或許並不需要強行套用“母女”的劇本。更重要的,是找到一種更符閤現實、更具可行性的相處之道。書中如何去理解和接納彼此的差異,如何建立健康的個人邊界,以及如何在傢庭這個復雜係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這些都讓我充滿瞭好奇和期待。我渴望在這本書中找到應對婆媳關係挑戰的智慧,學會如何以一種更平和、更有效的方式,建立一種互相尊重、互相體諒,而非刻意模仿的“好婆媳”關係。

评分

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經曆一場細水長流的心靈按摩。吳娟瑜老師的文字,沒有那種聲嘶力竭的說教,也沒有刻意的情感煽動,更多的是一種娓娓道來的分享,仿佛她就坐在我身邊,用她豐富的經驗,一點點地拆解我心中對於婆媳關係的那些固有成見和不切實際的幻想。我之前一直覺得,婆媳關係好,就應該像母女一樣無話不談,像親姐妹一樣互相扶持。然而,現實往往骨感,我發現這種期望帶來的結果,更多的是失望和挫敗。這本書恰恰告訴我,放下那種“母女情結”,或許纔是通往真正婆媳和諧的捷徑。它讓我明白,婆媳之間,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種基於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夥伴關係”,而非企圖復製血緣關係的“親情”。這其中涉及到的界限感、溝通技巧,以及如何看待和處理雙方的差異,都是非常實際且有指導意義的。書中提到的案例,也讓我看到瞭很多共鳴,原來很多我遇到的問題,彆人也同樣在經曆,而且,她們找到瞭解決的辦法。這讓我感到不再孤單,也更加期待書中更深入的分析和更具操作性的建議,去幫助我重新審視和調整自己與婆婆之間的相處模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