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土方汇编:简明实用小偏方
定价:29.80元
作者:程乐卿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5524978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民间偏方精华 祛病养生妙方
内容提要
本书汇集了大量民间流传的实用偏方,每一个偏方都详细列出了使用材料、制法、用法,并按疾病所属科别进行分类的,让读者在使用时更方便、更安全。书中所选偏方制作和使用方法简单,取材容易,是家庭自疗非常实用的参考书。
目录
目录
章 消化系统
治胃病方 / 3
红糖炒面治好“老胃病” / 3
乌梅生姜治疗胃痛 / 4
大枣治胃痛 / 4
草果泡脚防胃痛 / 4
辣椒叶鸡蛋汤治胃痛 / 4
生姜泡水赶走胃寒 / 5
白粱米治胃病 / 5
糜子米治胃病 / 5
土豆治胃溃疡 / 6
作者介绍
医学专家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风格简直是“大杂烩”式的,完全没有一个统一的语调或学术立场。一会儿是神神叨叨的草药配伍,一会儿又跳跃到用特定时间采集的雨水来“激活”某种材料的功效。我本意是想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些传统疗法的基本思路,但作者程乐卿似乎更热衷于构建一种神秘感,而不是清晰地传达知识。例如,在介绍一个关于改善睡眠的“偏方”时,描述的步骤冗长且充满玄学色彩,需要配合月相变化和特定的心境默念咒语。这已经超出了“土方”的范畴,更像是宗教仪轨。对于一个务实的读者,我更看重的是操作的便捷性和可重复性。这本书的弊端在于,它将太多非物质的、难以量化的元素强行塞入了“实用”的框架内,导致真正有价值的零星信息也被淹没在大量的“玄乎”描述之中。读完一半,我感到的是一种认知疲劳,而不是知识的增长。
评分从装帧来看,这本书的质量也反映了其内容的不确定性。纸张泛黄,触感粗糙,似乎经受了多次翻阅和不佳的储存条件。内容方面,我注意到作者在介绍某些方法时,措辞极其绝对,动辄声称“根治百病”、“立竿见影”。这种过度自信的宣传语,在任何严谨的知识体系中都是警示信号。我特别关注了关于皮肤问题处理的几个条目,尝试将其与我了解到的皮肤病理学知识进行比对。结果发现,书中提出的很多“外用药”成分,很可能引起严重的接触性皮炎甚至化学灼伤,因为缺乏对过敏源和刺激性的基础考量。这本书似乎完全绕过了基础的风险评估环节,直接将未经检验的“秘方”推向大众。因此,对于任何有健康常识的人来说,使用这本书的内容,无异于进行一场高风险的自我实验。它的“汇编”更像是一个未经筛选的“垃圾箱”,而不是一个精选的“宝库”。
评分我花了很长时间试图从中找到一丝“简明”的影子,但发现“简明”在这里似乎被重新定义了——它指的是信息的碎片化,而非条理的清晰化。这本书的结构是完全松散的,没有任何索引或主题分类,如果你想查找针对某一特定病症的方法,你几乎只能从头翻到尾,像大海捞针一样。这种阅读体验非常糟糕,极大地削弱了其作为工具书的价值。此外,书中对于“程乐卿”本人提供的背景信息极其稀少,读者无法判断这位汇编者的专业背景和积累经验的渠道,这使得书中的所有论断都缺乏权威性支撑。在我看来,这本书与其说是“土方汇编”,不如说是某人个人收集的、未经整理的民间口述记录的未经现代科学语言转译的成果。它更像是一件历史遗物,而非一本指导现代生活的实用指南。对于那些追求知识深度和可靠性的读者,这本书带来的失望是显而易见的。
评分翻开这本书的内页,我的第一感觉是排版极其陈旧,字体选择和间距都让人联想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内部资料。内容上,我尝试寻找一些针对常见慢性病或日常小毛病的“救急”方法,希望能找到一些快速见效的“妙招”。然而,大部分条目要么极其模糊,要么要求极高的特定环境和材料,这使得“简明实用”的承诺成了一句空话。举个例子,书中描述了一种“强效排毒”的饮品,配方中包含了多种我从未在正规药店或超市见过的野生植物,并且只用“采摘当日最新鲜的”作为要求,这根本无法在城市环境中操作。这种脱离现实的描述,让人不禁怀疑作者是否真的实践过这些方法。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这是古老智慧”和“这是伪科学”之间摇摆不定,最终倾向于后者。它缺乏任何现代医学或营养学的交叉验证,仅仅停留在经验的层面,对于追求效率和安全性的现代人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需要戴着放大镜去揣摩的“古籍”,而不是一本可以信赖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所谓的“土方汇编”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感觉像是随手翻开一本陈旧的笔记本,里面塞满了各种未经证实、甚至有些荒诞不经的“偏方”。初读之下,那种强烈的年代感扑面而来,油墨的味道似乎都能穿透纸面。我期待的是一本系统梳理、具有现代科学指导意义的实用手册,结果却得到了一堆零散的、来源不明的民间传说。比如,书中提到用某种植物的根茎熬水治疗头痛,描述得煞有介事,但完全没有提及剂量、毒性风险或适用人群的限制。这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潜在的危险信号。更令人费解的是,很多条目之间缺乏逻辑关联,仿佛是作者在不同场合听到的碎片信息随意堆砌而成。我试图寻找一种“汇编”应有的条理性,但收获的只有混乱和不确定性。如果说它是一部历史文献,它记录的可能只是那个时代朴素而未经检验的经验;但若以“简明实用”为名,它离现代读者的期待相去甚远,更多的是一种阅读上的困惑和对信息可靠性的深深质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