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0-12岁儿童心理学 |
| 作者 | (美)凯瑟琳·史塔生·伯格尔(Kathleen Stas |
| 定价 | 88.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501986385 |
| 出版日期 | 2016-10-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以年龄为主线,对0—12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本书*部分综合性地介绍了儿童心理发展的概念、理论、遗传学和孕期发展,阐释了毕生发展观、可塑性、天性与教养和多元文化观等极具启发性的重要议题;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在婴儿期、幼儿期和小学期,儿童的生物社会性、认知和心理社会性的发展情况。 读者不单能在本书中了解儿童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及神经科学等前沿研究的发展,还能了解食品安全、生育技术、儿童精神疾病与药物、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幼儿第二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同伴欺凌、蒙台梭利教育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等与儿童的健康及心理发展息息相关的现实议题。 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无论是将本书作为教材的学生读者,还是希望了解儿童心理学知识的普通读者,都会喜欢上这本书。 |
| 作者简介 | |
| 作者简介 Kathleen Stassen Berger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布隆克斯社区学院教授,著有《人的毕生发展》(Developing Person Through the LifeSpan)、《毕生的邀请》(Invitation to the LifeSpan)等多部重要的发展心理学教材,并被全世界700多所高等院校使用。 译者简介 陈会昌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现任国务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专家,东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
| 目录 | |
| 部分 开端 章 概论 一、理解发展的机制与原因 (一)科学方法 (二)天性与教养之争 (三)关键期与敏感期 研究个案:可塑性与戴维 二、研究各种各样的人 (一)性别差异 (二)文化、族群和种族 (三)社会经济地位 (四)寻找平衡 三、观察随着时间发生的变化 (一)动力系统 (二)历史背景 (三)三个领域 科学观点:镜像神经元 四、采用科学方法 (一)观察法 (二)实验法 (三)调查法 (四)研究发展 五、科学的警示与挑战 (一)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 (二)量化与质化 (三)科学研究的伦理 第二章 理论 一、理论的作用 (一)问题与回答 (二)事实与标准 二、经典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 (二)行为主义:条件反射与社会学习 (三)精神分析理论对行为主义理论 (四)认知理论:皮亚杰与信息加工 批判性思考:如厕训练——怎样训练和何时训练 三、更新的理论 (一)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与后维果茨基 (二)普遍性理论:人本主义与进化论 科学观点:如果你的配偶不忠诚 四、理论的贡献 第三章 遗传与环境 一、遗传密码 (一)基因是什么 (二)变异 二、 生命之初 (一)基因匹配 (二) 是男还是女? 批判性思考:男孩太多了? (三) 新细胞,新机能 (四)双生子 (五)辅助生育 批判性思考:为了要一个孩子而生出两个婴儿的代价 三、从一个细胞到多个细胞 (一)环境遗传学 (二)基因与基因的相互作用 (三)其他复杂的情况 四、基因型与表型 (一)目前的共识 (二)酗酒 (三)近视 (四)实际应用 五、染色体与遗传问题 (一)染色体数目不是46 (二)基因异常 (三)遗传咨询和检测 科学观点:心理障碍的遗传检测 第四章 孕期发展与出生 一、孕期发育 (一)胚种期:前14天 (二)胚胎期:第3—8周 (三)胎儿期:从第9周到出生 二、出生 (一)新生儿的前几分钟 (二)医疗辅助手段 (三)备选的医疗技术 批判性思考:家庭分娩 三、问题与解决办法 (一)有害物质 (二)危险分析 (三)研究结果的应用 研究个案:人活着要做什么? (四)低出生体重 (五)出生并发症 四、新家庭 (一)新生儿 (二)新父亲 (三)新母亲 (四)建立纽带 第二部分 人生的前两年 第五章 0—2岁的生物社会性发展 一、身体变化 (一)身高体重 (二)睡眠 批判性思考:婴儿该在什么地方睡觉? 二、脑发育 (一)脑中的联结 (二)经验塑造着脑 科学观点:面孔识别 (三)婴儿脑损伤 (四)对养育者的意义 三、感觉与运动 (一)感觉 (二)动作技能 (三)文化差异 四、健康地生存 (一)免疫 (二)营养 研究个案:母乳喂养的吉亚娜差一点死了 第六章 0—2岁的认知发展 一、感觉运动智力 (一)阶段一和阶段二:一级循环反应 (二)阶段三和阶段四:二级循环反应 (三)阶段五和阶段六:三级循环反应 (四)皮亚杰与当代研究 二、信息加工 (一)可供性 (二)记忆 三、0—2岁的语言发展 (一)普遍次序 (二)先说出的词 (三)文化差异 (四)语言学习理论 批判性思考:婴儿能阅读吗? 第七章 0—2岁的心理社会性发展 一、情绪发展 (一)婴儿的情绪 (二)学步儿的情绪 (三)自我觉知 (四)大脑成熟与情绪 (五)气质 科学观点:还在害怕吗? 二、婴儿心理社会性发展的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二)行为主义 (三)认知理论 (四)社会文化理论 研究个案:“一起去奶奶家” 三、社会纽带的发展 (一)同步性 (二)依恋 (三)社会参照 (四)婴儿日托 第三部分 幼儿期 第八章 幼儿期的生物社会性发展 一、身体变化 (一)生长模式 (二)营养 二、脑发育 (一)思维的速度 (二)大脑两半球的联结 (三)计划和分析 (四)情绪与大脑 三、动作技能的改善 (一)大动作技能 (二)精细动作技能 (三)艺术表现 四、受伤与受虐待 (一)避免受伤 (二)预防措施 研究个案:“我的孩子吞下了有毒物质” (三)儿童不当对待 科学观点:情绪问题难治愈 第九章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 一、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一)皮亚杰:前运算思维 (二)维果茨基:社会学习 科学观点:犯罪目击者 二、儿童的理论 (一)理论—理论 (二)心理理论 三、语言学习 (一)词汇量激增 (二)基础语法的学习 (三)双语学习 四、幼儿教育 (一)家庭与幼儿园 (二)以儿童为中心的项目 (三)教师指导项目 (四)干预项目 第十章 幼儿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 一、情绪发展 (一)主动性对内疚感 (二)动机 (三)寻求情绪平衡 二、游戏 (一)玩伴 (二)游戏的文化差异 (三)活跃游戏 三、对成人的挑战 (一)家庭教养方式 (二)新媒体 四、道德发展 (一)天性和教养 (二)共情和厌恶 (三)纪律 科学观点:文化与惩罚 五、成为男孩和女孩 (一)生物性别与社会性别 (二)性别角色发展理论 批判性思考:凯斯琳·伯格尔与弗洛伊德 第四部分 小学期 第十一章 小学期的生物社会性发展 一、一个健康的时期 (一)发育放慢,力量更强 (二)身体活动 二、小学期的健康问题 (一)儿童肥胖 (二)哮喘病 研究个案:两个患哮喘病的8岁儿童 三、脑发育 (一)协调的联结 (二)心理测量 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一)注意缺失多动障碍、双相障碍和破坏性心境调节异常障碍 科学观点:儿童药物 (二)学习能力低下 (三)泛自闭障碍 (四)特殊教育 (五)超常儿童 批判性思考:这公平合理吗? 第十二章 小学期的认知发展 一、小学期的认知理论 (一)皮亚杰的小学期认知理论 (二)维果茨基的小学期认知理论 (三)信息加工 批判性思考:球滚了下去 二、语言 (一)词汇 (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研究个案:两个移民儿童 三、教学与学习 (一)各国的小学教育 (二)美国的小学教育 第十三章 小学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 一、儿童的天性 (一)勤奋与自卑 (二)自我概念 (三)复原力与压力 二、家庭与儿童 (一)共享环境与非共享环境 科学观点:“我总是穿一件蓝色衣服……” (二)家庭机能与家庭结构 (三)家庭结构与家庭机能的关系 研究个案:做一个孩子有多难? (四)家庭困难 科学观点:离婚 三、同伴群体 (一)儿童的文化 (二)欺凌与被欺凌 四、儿童的道德价值观 (一)道德推理 (二)儿童看重什么 (三)关于使用童工的道德 附录A 附录B 总术语表 |
| 编辑推荐 | |
| 伯格尔教授不但是一位发展心理学专家,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曾做过幼儿园园长,在联合国国际学校做行政管理,在福特汉姆大学给研究生讲授儿童与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在新泽西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和康涅狄格州昆尼皮亚克大学给本科生讲授发展心理学,也曾在纽约州新新监狱讲授社会心理学。她带着身为人母所特有的细腻与睿智,凭借20余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将儿童心理学的前沿知识与当代世界的社会热点及父母和儿童教育与服务等从业者的实际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各类读者倍加关心和备感困惑的问题分别给予了回答。 对于学前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的学生来说,本书不仅能吸引他们投入到当前的学习中,更注重激发他们对未来职业发展的积极思考和大胆展望。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亲切感,柔和的色调和生动的图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孩子纯真而充满活力的世界。0-12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发展变化非常快,也充满了许多我们家长和教育者难以捉摸的地方。我常常在想,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如何才能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给予最恰当的引导和支持。这本书的标题,直接点出了核心主题,让我觉得它可能包含了解决许多育儿难题的关键信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儿童情绪管理、行为解读、学习方式以及社交技巧的科学见解。例如,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如何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些都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以及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我们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更称职的陪伴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吸引了我,那种柔和的色彩和充满童趣的插画,一眼就能感受到它传达的温暖和关怀。我一直对孩子的成长过程充满好奇,尤其是在0-12岁这个关键的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有着怎样的规律,又会经历哪些独特的阶段?身边总有很多朋友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他们经常会分享育儿的困惑和惊喜,这让我更加渴望了解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这本书的名字“0-12岁儿童心理学”,直接点明了主题,感觉非常实用。我特别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孩子情绪管理、社交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激发等方面的深入解读。毕竟,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长轨迹也各有不同,如果能从中获得一些科学的指导,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潜能,那将是非常有意义的。我设想这本书会包含很多生动的案例,也许是一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以及心理学家是如何分析和提供解决方案的。我希望它不仅能解答我的一些疑问,还能激发我更多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合格的引导者的思考。
评分我偶然在书店看到了这本书,立刻被它所吸引,感觉它就像一本育儿宝典,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我身边那些充满活力和好奇的孩子们。0-12岁,这个年龄跨度包含了从咿呀学语的婴儿到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少年,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着截然不同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有些孩子表现得如此外向和自信,而有些则相对内敛和害羞?他们是如何形成自己的性格的?这本书的标题,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儿童内心世界的大门,让我渴望去探索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权威的理论支持,同时又不会过于枯燥乏味,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丰富的实例,让读者能够轻松地掌握儿童心理学的精髓。我尤其关注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应该如何与他们沟通,如何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以及如何在他们遇到挫折时给予恰当的支持。
评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关于孩子成长的画面。0-12岁,这真的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时期,孩子们的心灵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需要我们用爱和智慧去引导。我一直认为,理解孩子的心理,是成为一个好父母或好老师的关键。这本书,听起来就非常契合我的需求,它似乎能够解答我关于孩子行为背后原因的种种疑惑。我希望它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发展、情绪特征以及社交需求。例如,为什么小孩子会喜欢反复玩同一个玩具,为什么青少年会开始叛逆,这些背后都有着怎样的心理机制?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们与孩子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力。
评分在我看来,一本好的儿童心理学书籍,应该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0-12岁,这是一个孩子性格、习惯和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家长和教育者在这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经常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们的想法,如何才能在不伤害他们自尊心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看到了希望,感觉它能够提供宝贵的知识和实用的方法。我期待它能解释孩子们为什么会表现出某些特定的行为,比如为什么会发脾气,为什么会对某些事物感到恐惧,或者为什么会渴望得到关注。我希望书中能有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智力,如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在他们学习过程中激发内在驱动力的内容。如果能有一些家长和孩子互动的真实案例,并附带心理学专家的分析,那就更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