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瑜伽之光/完全修订版
定价:88.00元
作者:艾扬格(B.K.S.lyengar)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01
ISBN:97878017096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1.680kg
编辑推荐
《瑜伽之光》——来自B.K.S.艾扬格本人的瑜伽指导简洁清晰地阐述瑜伽哲学,以及达到瑜伽的正确途径。亲身示范200个瑜伽体式的完整技巧,大师本人详尽讲解每一个体式的要点及益处。对瑜伽呼吸控制法和清洁法独特而富有启发性的指导。大使亲自设计的共300周的瑜伽周练习计划,使初学者循序渐进达到高级阶段。瑜伽治疗,有助于各种疾患治疗的瑜伽体式练习。600多幅艾扬格亲自示范的老照片,拍摄于20世纪60年代,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推荐“享瘦”阅读: 瑜伽之树
内容提要
目录
工具书>百科全书
作者介绍
艾扬格,(B.K.S.1yengar)艾扬格大师1918年生于印度,是目前在世的全世界的瑜伽导师,享有国际盛誉。艾扬格瑜伽也被看作是世界上为广泛练习的一种瑜伽。美国的《瑜伽》杂志在介绍艾扬格时写道:“如果没有艾扬格的****贡献,尤其是他对每一个瑜伽体式细节而系统的要求,我们现在的瑜伽世界将难以想象。”牛津词典将“Iyengar”作为辞条正式收录。
文摘
序言
工具书>百科全书
我是一位有着十多年经验的瑜伽练习者,坦白说,市面上鲜有能让我感到“新鲜”和“有启发”的书籍了。然而,这本书里关于“流瑜伽序列设计”的那一章,给了我极大的触动。很多高级练习者都会遇到瓶颈,不知道如何设计出既有挑战性又保持平衡的练习流程。这本书不仅提供了几种不同侧重(比如侧重开髋、侧重后弯)的序列范例,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讨了序列中体式衔接的能量流动和节奏控制的原理。它像一个资深的导师在手把手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更具创造力的老师,如何根据不同学员的需求和身体反馈来调整串联。我尝试按照书中的原则重新构建了自己的日常练习,发现身心的连接感显著增强,练习效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对于资深爱好者或希望进阶的瑜伽教师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深度策略分析是无价的。
评分这本《瑜伽之光/完全修订版》真是让我爱不释手,尤其是它对基础体式(Asana)的讲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细致。我以前尝试过好几本瑜伽入门书,但很多要么图片过于概念化,要么文字描述含糊不清,导致我在做一些基础体式时总是担心姿势是否正确,有没有伤到自己。这本书不一样,它详细地拆解了每一个动作的关键点,比如脚趾应该如何着地,脊柱如何延展,腹部应该如何收紧。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做这个动作”,而是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这个动作对身体内部的经络和器官有什么影响。我尤其喜欢它对呼吸法(Pranayama)的讲解,清晰地说明了吸气、屏息、呼气的节奏和深度对心绪的影响。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有了更深的体会,练习时也更加专注和安全了。对于希望系统、扎实地建立瑜伽练习基础的新手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指南,它提供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出了市面上那些肤浅的“快速入门”读物。
评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身体修复和特定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这一部分。我个人一直受困于一些长期的轻微背部不适,找了很多物理治疗师和运动教练,效果都时好时坏。这本书提供了一套非常系统和审慎的建议,专门针对下背部、颈部和肩部的常见劳损。它不是那种一概而论地推荐几个“万能体式”,而是细致地分析了造成疼痛的可能原因(比如核心力量不足、髋关节僵硬等),然后针对性地推荐了加强和拉伸的组合。例如,它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温和的腹部练习来稳定腰椎,而不是简单地要求进行深度的卷腹。阅读这些内容时,我感觉作者的专业性毋庸置疑,他们不仅是瑜伽行家,更像是结合了运动生理学知识的专家。这部分内容让这本书从一本普通的瑜伽指南,升级成了一本具有实用医疗参考价值的健康工具书,极大地提升了它的可信度和应用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设计也值得称赞,这对我这种需要视觉辅助来学习复杂动作的人来说太重要了。很多技术书籍的图文总是分离,或者图片太小太模糊,导致我必须不停地来回翻阅,学习效率很低。这本书的插图质量非常高,线条清晰有力,而且关键的解剖学标记点标注得非常精确。更厉害的是,它在描述一些需要深度扭转或伸展的复杂体式时,配上了不同阶段的过渡图,这让我明白了如何循序渐进地达到最终体式,而不是一上来就强迫自己做到极致。这种设计体现了对学习者耐心的尊重,避免了因强求而产生的挫败感。每次练习时,我都能感受到设计者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某些关键步骤旁的小提示框,总能及时提醒我注意身体的细微调整,让整个练习过程流畅而富有指导性。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完全修订版”这几个字有点抱持怀疑态度,总觉得是不是只是换了个封面又拿出来卖。但读进去之后才发现,这次的修订确实下了大功夫,尤其是在哲学思想和现代生活的结合上,处理得非常巧妙。以前读一些古老的瑜伽典籍,总觉得那种深奥的哲学离我的日常生活太远,有点高高在上。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深谙此道,他们成功地将《瑜伽经》中的核心概念,比如“止”(Samadhi)或者“业力”(Karma),用现代人更容易理解的语言和案例进行阐释。我最欣赏它在探讨“八支分法”时,是如何将“持戒”(Yama)和“精进”(Niyama)与我们日常的职业道德、人际关系联系起来。读完这部分,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待工作和社交的态度,感觉瑜伽的练习不再仅仅是地板上的一个小时,而变成了一种贯穿全天的生活方式的指引。这种对内在世界的挖掘和对现实生活的连接,让这本书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再是单纯的体位指导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